【话万寿宫】江西南昌西山万寿宫庙会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9-21 06:19:06 / 个人分类:民俗江西

【编者的话】万寿宫因祭祀“江西福主”许真君而起,因朝廷对许真君功德的尊崇而兴,因江西移民的迁徙而盛。由此形成万寿宫文化。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中心在南昌新建县西山镇。祭祀许逊是西山万寿宫庙会的起源。

一、庙会的概念

庙会自古以来便是集群性的人神交流场所,是民众表达自己意愿的公开化场合,更是民众精神需求的重要依托。庙会的实质在于信仰,它是一种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既有远古社会的神灵,如盘古、伏羲、女娲、黄帝、颛顼等,又包括普通的英雄神,如部落内部所崇祀的更小单位内的祖先。这些大大小小的祖先神,共同构成了远古人心目中的神灵世界。


庙会的形成,是由人们的信仰所构成,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的观念。
人们还相信,人和神灵是可以沟通的。
庙会就是种特殊的对话行为,即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先人之间或仙人之间的集体对话。这种对话并不是单独的言语进行,而是伴随着多种行为形成浓郁的氛围来实现的。


人们选择在庙会进行沟通,供奉的内容包括吃、住、行、乐等,并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庙宇设计宫殿或普通房舍,为神灵设置堪称佳肴的食物以及精彩的乐舞。
庙会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庙会的巡游与敬神充分表达了祈丰收、盼腾达的功利追求。现代的庙会功能已经出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民间信仰的庄严性与神圣性日渐减弱,庙会的娱乐功能明显增强,甚至成为普通民众扩大交往、互换信息的一种聚会场所。

二、西山万寿宫庙会

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中心在南昌新建县西山镇。祭祀许逊是西山万寿宫庙会的起源。许真君,晋代著名道家人物,姓许名逊,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所以又称族阳先生。他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辞官故里后,便在新建县酉山修身炼丹。许逊精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晋代南昌地区有一蚊螭,播风弄雨,翻洪作浪、残害生民,许逊神通广大,将此妖孽捉住并铸铁柱将其镇于井底。此后南昌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许逊逝于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农历八月初一),传许逊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日,拔毛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据记载,许真君上天后,南昌人民为纪念他的治水功绩,俗定于农历八月初一许真君圣诞,八月十五为福主生日。参加庙会的人员来自于江西省各县市,其中南昌县、新建县、樟树市、丰城市和高安市的人员居多;另外还有不少祖籍是江西省的外省人员来参加,其中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和四川的人员居多。每年来参加庙会的人多达50万人以上。                   在许逊仙逝后的第二年,族人和乡邻为了永久纪念他的恩泽,特在他的故宅建祠纪念他,始为许仙祠,后改名为游帷观。以后人们把许逊飞升之日定为朝仙日,以纪念许逊功德,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为此,许多人家都要斋戒礼拜,前往西山万寿宫进香、朝拜。久而久之,外地进香、朝拜的人也越来越多。

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先后两个多月的时间,方圆百里的高安、上高、新建、丰城、进贤等若干个县市,都成群结队,有组织地以族、村、乡为团体,前往朝拜、进香。商贾云集,货摊鳞次栉比,“昼夜喧闹十余里”,其盛况可想而知。他们先去黄堂宫和梦山进香,再在西山万寿宫汇聚。

 (新建黄堂宫)

在朝仙的日子里,村民们预先斋戒沐浴,然后每户派出一二名“善男信女”组织朝仙队。队伍前,一人举扛会标,一人背着一条竹龙,数人敲锣打鼓吹喇叭,作为前导,紧接着是坐着独轮车的老者、幼童和步行的人们,每人手执点燃的神香一根,向西山进发。每队一般二三十人,多的在数百人以上。

(梦山罕王庙)

进入万寿宫后,三步一拜,九步一跪,到殿前陈敬贡品,默念自己的心愿,祈求“福主”的恩赐,有掷艾卜祸福的,有抽签测吉凶的,有捧瓶求装“仙水”的,有托纸请神赐药的。神像前,香火达旦,八卦炉中,纸锭飞灰;香烟缈缈,爆竹声声,丝笛荡荡,钟声悠悠。庙会巡游与敬神充分表达了祈丰收、盼腾达功利追求。


三、西山万寿宫庙会祭祀历史沿革  

西山万寿宫庙会在唐末还属于民间性质。进入宋代,由于北宋王朝奉行崇道政策,西山作为道教的洞天福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已升格为国家斋醮的坛场。大中祥符三年(1010),真宗御书“玉隆”赐额,升观为宫。

政和六年(1116),自称神霄帝君下凡,以教主道君皇帝自居的宋徽宗亲颁诏书,敕令江南西路集办钱粮和建筑材料运往西山,以洛阳崇福宫为蓝本重建玉隆宫,并御书额曰“玉隆万寿宫”,册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

南宋时期,西山万寿宫仍保持其国家斋醮坛场的地位。由于两宋统治者的推崇,西山万寿宫庙会呈现鼎盛局面。元朝统治期间,西山万寿宫在战火中遭焚毁,其国家祀典的地位一度颓废。

明初,“仅葺小殿,祝厘祈祷”,未见大修的记载。此时西山万寿宫庙会仍在进行,只是其仪式活动是由民间自行组织而已。

明中叶以后,经过明万历十一年(1583)的重建,具有民间色彩的西山万寿宫重新兴起。西山万寿宫由小区祭祀中心逐渐演变为跨地域的祭祀中心。全国各地对西山万寿宫的认同,主要表现为参与各种传统宗教仪式、进香及捐款等活动。

清初,西山万寿宫曾一度成为一片废墟,逍遥靖庐为市佣占据。顺治十二年(1655),官方重新勘明地址,修缮宫观,召回道士,恢复祭祀活动。

乾隆朝重建西山万寿宫后,因进香之人众多,官府发文规定设立木柜,随香客自愿捐助。据清光绪版《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一记载:“州府具香烛酒币词疏,遣衙史驰献玉隆。”在满清一代,西山万寿宫的祭祀活动,一直有官方的参与和保护。

民国时期,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由民间自发地进行。解放以后,西山万寿宫庙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庙会有序的进行。“文革”期间,祭祀活动遭到禁止,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导下,西山万寿宫祭祀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恢复,使绵延1600多年的香火得以继续,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得以保存。

根据广大净明道信徒的要求,西山万寿宫于1990年开始以净明道派的辈分排序,重新沿袭了净明道派的传承方式。以北京白云观记载的净明道谱系为标准,即“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果保忠贞”。从“清”字辈开始承传。

清同治《南昌县志》记载:“朝旌阳宫村人争醵钱为香会,名朝仙会。自初一始会,或数十人或十数人。一人为香头,前导刻蛟龙,长二三尺,佩于左一人,为香尾,殿后荷红幡,书‘万寿进香’四字,余皆缨帽长衫,鼓乐群行,示大患既平。民气欢腾。佩蛟龙者,谓就驯。扰以象其功也,日数十百群,鼓乐喧阗道路。是日多轻阴,俗呼为朝拜天。”附近的善男信女赶去烧香许愿。各人身穿红肚。

领头的肩挎一条木龙,打着一面写着“万寿进香”的旗子,多数是去西山万寿宫朝拜福主菩萨(许真君),买回糕饼(称“仙果”)和木制口哨,分赠亲友。

旧时,南昌乡民崇信菩萨,人们多崇信菩萨,尤其以中、老年人最为虔诚。多数家庭每天早装香,晚点灯,以敬天地过往神祗。少数人终年吃斋,叫“长斋”;有的逢观音、关公等菩萨生日吃斋,叫“花斋”。他们相信因果报应。故盛行“朝香”活动。香会组织有松柏会、虚心会、吉庆会等。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许旌阳诞辰之日,由各会首召集会员自备香纸、爆竹、锣鼓吹打,步行前往西山万寿宫朝拜“福主菩萨”。起香日,家家户户清缸、洗皿、擦锅,并斋戒三日。返家后“开斋”。境内彰灵岗建有万寿宫,也朝供福主,修水、永修等地群众前来朝香上供者络绎不绝,寺前搭台唱戏,煞是热闹。徐埠五显庙、石鼻东岳庙长年香火不断,人群接踵而至。


四、西山万寿朝仙会禁忌:

1.朝拜前需斋戒一星期;

2.须洗澡换衣服;

3.肩上斜挂黄色进香袋,敲锣打鼓结队前往。为了能在八月初一的清晨得到头柱香,朝拜者需昼夜不停地赶往万寿宫。凡是得到了头柱香的人,认为是最幸运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


五、西山万寿宫庙会期间传统民俗商业活动

在整个庙会期间,香火明烛通宵达旦,炉烟缥缈,钟声悠扬,一派仙家气氛。庙会期间的西山镇到处都是摊贩、小百货、土特产,叫卖声吆喝声,各种杂耍应有尽有。入夜后,演戏的、讲故事的、说评书的好不热闹。


1.酒糟汤丸摊子

一般情况下,是在路边放上1张桌子、4条长凳、1个炉灶、灶上煮着一锅沸腾的开水。一个作业台上放着碗、勺、酒娘和糖、揉搓好了的米粉,顾客需要,马上就把米粉捏成一个个小团抛进锅内,煮熟捞起来的团子就像珍珠一样,然后放进事先已调好酒糟白糖的碗内,热腾腾又香又甜的珍珠汤丸,既充饥又解渴,是万寿宫庙会期间人们喜爱的小吃。


2.麻粢担子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已经做好的麻粢放在街边销售。其主要的制作方法是:把糯米煮成饭,然后掺合糖放在石臼内舂粢,再把豆沙包在里面,做成一个一个。为了使麻粢不相互黏合,把炒熟的黄豆磨成粉,作为防黏剂。这样纯粹的天然食品,是万寿宫庙会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麻粢主要作为早点叫卖。


3.水果担子

每当庙会期间,小贩们成群结帮把贩来的时鲜水果按照大小不同,分成几档,然后用竹篾做成的轻便箩筐装着待卖的水果,箩筐上面放着一个竹篾簸箕,簸箕上放着抹干净的大小一致的鲜艳诱人的时鲜水果,如西瓜、甘蔗等,用独轮车推着叫卖。庙会期间从西山万寿宫到南昌铁柱万寿宫,方圆几十里,只要有香客经过的集市、码头和路口,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4.打箍担子

打箍的工匠一般是在南昌市内大街小巷转悠,高声吆喝“打……箍……哦……”。由于这三个字都是元音结尾,发音较易,声音可以传到很远,市民们一听就知道是某某工匠。在万寿宫庙会期间,打箍担子也会固定地守候在码头和铁柱万寿宫附近。各地来朝拜的香客一般都有两大目的:一是朝拜许真君,祈求普天福主保佑;二是把需要购买、修理的事情办齐。有的香客会把需要打箍的水桶、马桶或脚盆等在南昌请工匠箍好带回家。


5.人物糖箱子

一般的情况下,是一个艺人背着一个3层的木头箱子,最上一层又分成多格,每一格内装着熬制好了的米糖,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颜色,中间一层放着预备的米糖,最下一层放着工具和杂物,手上提着一个简易折叠凳子,走街串巷地吆喝。有的手中还摇着一个小鼓,待有人购买的时候就坐下来使用小钢刀、镊子、剪刀等物,根据买者的需要,把不同颜色的米糖做成戏剧人物、动物和昆虫等造型。


有时艺人为了招徕小孩注意,事先把米糖做几个大的戏剧人物、孙悟空和飞龙,用竹签插在木箱最上面的小孔里,引得小孩子围观议论。有大一点的小孩掏钱购买一个赏玩,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只好掏钱给孩子买一个解解馋。


万寿宫庙会期间便是人物糖艺人的好时光,他们起早摸黑,成群结队,天天如此,那种熟练的造型艺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6.卖糖饼子

在万寿宫庙会期间,经常可以看到挑着两个谷箩,每一谷箩上扣着一个簸箕,上面撒一些米糠,零散地放着几个糖饼子,挑着谷箩的人边走边叫“买糖饼子啵”,市民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糖饼子具有甜而不腻、止咳化痰等功效。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以大米、麦芽为主要原料。每5千克米饭加入0.5千克麦芽,掺水后让其在锅里煮,待其煮沸后,用小火熬,一直熬成糊状,再将饭渣捞起挤干,饭渣喂猪,然后将锅中的水熬成适度的糊状物,待其冷后,进行炼打,越炼越白,最后做成一个一个的糖饼子。为了防止糖饼子粘手或融化,将它放入米糠内。


据老人们说,糖饼子还有药效。特别是对感冒后久咳不止的人,更有奇效。买上几块,用热米汤化开,只需吃几次便可痊愈。南昌人如有吃鱼不慎者,将鱼刺卡在喉咙里,也爱吃一块糖饼子,以便把鱼刺粘住,吞下肚里去。时至今日,在南昌小街深巷,仍会时常听到“买糖饼子啵”的悠扬叫卖声。


链接:绳金塔庙会

南昌绳金塔庙会借中秋节、国庆节的长假之机,促进南昌与周边城市经贸、旅游和文化的交流,使之成为南昌的一个文化品牌,从而达到了丰富南昌民俗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目的。

绳金塔庙会,突破了北方庙会以文化娱乐为主的框架,突出民俗民生民风民情,唱响了文化经贸品牌。在内容上,主题明确,如文庙祭祀,瞻仰先圣,朝拜大师,传承辉煌。通过“文庙拜大师”活动,引导市民祭祀孔子以及七十二贤人,借以形成庙会固定且极富人文色彩的典型活动,同时,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曲苑杂坛”、“民间歌舞”、南昌采茶戏、“月满南昌”赏月音乐晚会等,天天有活动,日日有高潮。

如第三届绳金塔庙会以“千年南昌看西湖,百万市民乐金塔”为主题,庙会期间共接待来自深圳、上海、北京和日本、德国等地的境内外客商、游客190万人次;第四届绳金塔庙会,以“红火庙会,和谐西湖”为主题,吸引市民和游客200多万人次;

第六届绳金塔庙会恰好是建塔1100周年庆典,以“千年南昌看西湖,金塔庆典逛庙会”为主题,吸引了市民和游客200多万人次,经过六届成功举办,绳金塔庙会从全国6000个节庆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节庆50强”称号。

绳金塔不仅成为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平台,而且成为企业的盛会、市民的节日,更是推介南昌、宣传西湖的重要名片。通过举办庙会,进一步展示了南昌民俗民情,挖掘了南昌文化底蕴,提升了南昌的城市品位,扩大了南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办庙会,唱响了绳金塔品牌,展现了赣文化神韵。


(2008年青云谱区政府主办的新春庙会)

进贤康王庙会

旧时,进贤县县城每逢四月初八去康王庙朝拜康王,请戏班子唱戏,抬康王菩萨游县城十一坊,群众扎各种戏文随后,叫“迎儿郎”。远近的人都赶来,做买卖的,卖技艺的,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出巡时,由十多个身着白衣、头扎白巾的男子推行。后面是少男少女组成的彩旗队。


后接锣鼓队,跟着的是由14个红装少女肩挑绫罗花篮所组成的表演队,“挑花篮”之后,又是少年彩旗队……当辚辚车巡游归庙后,戏剧开场,面具神、魁头又请进了神祠,受香火礼拜,辚辚车停放在庙前,任众人围观,随小孩登攀,俗信登上龙头者,便讨得了“登龙门”吉兆,将来就能出人头地。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

如何关注

微信公众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

或搜微信号:NcsFolkloreMuseum

更多精彩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17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140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