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经义:《红楼梦》中的满族风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8-11 12:47:52 / 个人分类:民俗

红楼梦》中的满族风俗

马经义


      《红楼梦》中的满族文化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例如称呼就大量的保存了满族的风俗。满族称“某某爷”“某某奶奶”并不是汉族称呼中的祖父、祖母的意思,而是对男性和女性的一种尊称。所以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琏二爷”“宝二爷”“大奶奶”“二奶奶”等等。主子、奴才也是清代满俗的特殊称呼。清代主仆之分极其严格,主人称主子,仆人称奴才,主子视为高贵,奴才视为卑贱。
      《红楼梦》中的礼仪也显露出浓郁的满族特色。例如: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见外面答应了一声,早进来三四个汉独,打千儿问安。
      “打千请安”是男子请安的一个动作,即屈右膝半跪,较隆重时是长跪,即双膝跪下。满族人相见,除了打千请安之外,还有挽手礼,这样的礼仪有点像今天的握手,但是它需要双手同时进行,一般多用于妇女之间,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又这样的描写:
      贾母归了坐,老嬷嬷来回:“老太太们来行礼”。贾母忙起身要迎,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进来了。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让了一回,吃茶去后,贾母只送至内仪门就回来。
      这是描写贾府新年团拜的习俗,这里的“大家挽手笑了一回”实际上就是在行挽手礼。
      在满族的礼俗中,未出嫁的姑娘倍受尊重,在家庭中的地位要远远超过同辈的已婚媳妇。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例如第三回写贾母为林黛玉接风洗尘,迎春姊妹都来陪客,和贾母一起吃饭,但是李纨、王熙凤却只能捧杯、安箸立于桌旁布让、伺候。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和刘姥姥、薛姨妈等一起吃饭时,湘云、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姐妹都坐陪饮宴,但李纨与凤姐也只能侍候,等姑娘们吃毕,又才收拾一桌,李纨和风姐对坐着吃饭,刘姥姥都感叹“礼出大家”。
      在《红楼梦》中最能体现满俗文化的应该是人物所穿的服饰、配饰、发式等等。服饰是一个民族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固有的样式,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红楼梦》第三回中这样描写贾宝玉的服饰: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满族男子喜欢穿这样的箭袍子,是为了射箭方便。所谓“箭袍”就是在窄窄的袖口上,再接出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所以又称为“马蹄袖”。满族入关以后,这样的服装成了有身份男子的礼服,要给人行礼时,即迅速放下马蹄袖,以表尊敬。
      满族的发式和汉族的发式有很大的区别,这与两个民族所受教育不同有很大的关系。汉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毁伤。”因此汉族是要留全发的,总之为髻,这是汉俗的特点。满族则不一样,头发是半剃半留,把前额和头周围的头发剃光,只留脑后的头发,然后把它梳成辫子,垂于脑后。从清世祖登极后,朝廷要求满、汉统一发式,以满族发式为准。直到辛亥事件以后,国人才剪去了辫子。
      《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贾宝玉的发式道: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这样的描写就是清代大家公子的打扮。再如同回中王熙凤的配饰: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这也是满族贵妇人的发式和佩戴。

来源:马经义著《中国红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

TAG: 红楼梦 满族 满族民俗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