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鸣也,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 疑义相与析,佳文共赏之。希望与广大师友一同探讨、交流有关口头传统、民族志、民间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丽江古城宗教建筑文化解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06 13:19:30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诸神共荣

——丽江古城宗教建筑文化解读 

英古阿格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刻写在建筑上的历史与文化。建筑除了遮风避雨的实用功能外,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建筑都是有宗教意义的。所有的建筑是依据人的意识建造出来的,必定寄托了一定的精神。我们从中国的高塔、埃及的金字塔、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堂的穹顶式建筑可以领略到这种宗教精神。置身其间,使人倍感宗教空间之美丽庄严。名山大多僧占尽,宗教建筑也是艺术瑰宝的集中、收藏的天堂。这是绽放于尘世与天国之间的灵魂之花。

丽江古城的宗教建筑也是古城建筑的一大观,甚至可以说既是古城建设史上的先河,也是古城建筑的集大成者。我们仅仅从时间限度上看,迄今知道的古城中最早的建筑是唐代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建筑的北岳庙,而因白沙壁画、徐霞客有名的明代建筑大宝积宫与福国寺五凤楼则是明代艺术精品、建筑精品,从中就可以领略到宗教建筑的悠久、深厚、精湛。

从宗教类型来看,丽江古城就保存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建筑,它们又有共同的特征:风格庄重严肃,布局规整又富有变化,建筑大气稳重。

  丽江古城范围除了大研古镇外,还包括白沙古建筑、束河古建筑。就这范围而言,宗教建筑在古城分布还是较为广泛的。据《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当时,分布在丽江古城及周边的宗教建筑就有92座。单从现存的古城宗教建筑来看,就有白沙的北岳庙、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金刚殿、文昌宫,束河的有龙泉寺、石莲寺,大定阁,大研的有文昌宫,三清殿、普贤寺、基督教堂,伊斯兰清真寺,黑龙潭明清建筑群中的五凤楼、解脱林,龙神祠等。

北岳庙——纳西人的神庙

巍巍雪山,拔地而起,气象万千;幽幽古城,人间烟火,薪火相传。雪山和古城的和合之美构成了丽江的神韵,灵魂在高处,犹如宗教的情操,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圣山,它一直庇佑着这方水土和芸芸众生。过多的描绘形容是显得多余了,圣洁的雪山面前,心灵只有皈依。

      北郡无双岳 南滇第一峰

四时光皎洁 万古势崔巍

绝顶星河转 危巅日月通

寒威千里望 玉立雪山崇 

  这是一首由明代丽江土知府木公描写玉龙大雪山的五言绝句,木公是号称“木氏六公”作家群的体表,也是第一个木氏土司的作家,木公,号雪山,他的诗集也称为《雪山始音》,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玉龙雪山的一往深情。  玉龙山的美丽神奇征服了多少古今文人墨客, 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人的作品能与她的美划上等号。但是,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丽江流传着……

    古时候有一个勇敢的纳西猎人,名叫阿布高顶,力大无比。一次他在玉龙山上打猎,追赶一只白獐,白獐跑到一块白石后面就消失了。猎人甚为奇怪,就将这块白石背着归家,当走到今北岳庙时,怎么也背不动了。他认为这是玉龙山神之圣灵,于是就在此塑像建祠供奉,取神名为"三多",纳西话美称为"恩溥三多",意为三多老祖,即丽江坝保护神。从此以后,人们常看见一个骑白马、穿白甲、执白矛的神将出没显灵,保护着纳西族人民的安居乐业。

其实据文献记载,北岳庙始建于唐代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是丽江最早的庙宇。

北岳庙又名玉龙祠,全寺三进院落,由山门、花厅、厢房、鼎亭、大殿、后殿组成,占地2329平方米。庙内大殿右侧有一棵圆柏,树高22米,胸径约2米,称为唐柏,是建寺时所种,树龄已1200多年,树身虽已部分枯死腐烂,但主干仍挺拔苍翠,生机盎然,在岁月长河中诉说着人世间的沧桑变幻。

唐初丽江归属吐蕃管辖,称丽江坝一带为“三赕”;后丽江归附南诏,南诏王异牟寻曾封玉龙雪山为"北岳",于是纳西人开始修庙祭祀。南宋末年,忽必烈南征大理路过丽江时,对丽江的奇山丽水留下深刻印象,留下了“愿封此地足也”的佳话。后他成为元朝开国皇帝后,封北岳为“大圣白石定国安邦景帝”,把玉龙雪山的地位抬升到国家层面,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玉龙雪山及三多神的历史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周边民族的三多神信仰,祭祀活动也更加兴盛。

到了明代以后,民间传说又融入新的内容。三多成为木氏土司的一员战将,土司历次出征获胜,也认为是三多神在暗中显圣助战。土司木公重修北岳庙,并铸大鼎大钟于庙内,亲撰《重修北岳庙记》碑文。据东巴经记载,三多属羊,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各地纳西族都到"三多阁"用全羊进行隆重祭祀,特别是二月初八"北岳庙会",成了纳西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三朵节"。

到了近现代,二月初八除了祭祀“三朵”,也演变成了丽江最大的庙会,庙会期间除了农副产品、生产工具的交易活动外,也成了青年男女聚会恋爱的节日。

王者风范——白沙明清建筑群

木氏土司在滇西北叱咤风云近五百年,兴起于元代,强盛于明代,没落于清代。白沙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尤其是整个元朝时期都作为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丽江历史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历史记忆至今仍有深沉的遗留。尤其是到明后期政局稳定,经济兴旺,开始了大量的建筑宫室、寺院,留下了许多精美、宏大的建筑艺术。从这些建筑遗迹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一个边地王者的丰功伟绩以及未曾泯灭的雄才大略。

现尚存的白沙古建筑群中的大宝积宫及琉璃殿为土知府木旺时期所建。大宝积宫三进院落,在丽江琉璃殿后面,二者合成三进院,其上檐匾额题有“万历壬子”,即建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筑风格柱梁粗实,斗拱雄建,宽敞壮观,保留着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

东面是文昌宫,远看像一个戏台,文昌宫为二进式院落,殿宇规模壮观,院内多树木花草。北面是定阁及金刚殿,入门处有雕花石柱,殿上有攒尖顶,殿中四壁镶有大理石。文昌宫大殿内间的设计也别具匠心,中间通达屋顶,二层设有栏杆,比喻学无止境,步步登天,这与寺庙的藻井八卦绘饰迥然不同,我们从中往上看,可以看到屋顶的龙梁上写着大殿建造的时间:嘉庆十八年,这样说来,这座大殿修建于公元1813年,迄今已有196年了。

大定阁在大宝积宫东北。原由数院组成,现只存一院,为单檐歇山顶四合院落,外有坊门一座,门内庭院,小巧玲珑,两侧有廊屋,立于阁前,廊屋低矮,三面山峦,尽收眼底,颇有“青山作墙”之趣,且与阁纤巧体例相协调。殿内有十八堵壁画。

据光绪《丽江府志》记载,大定阁,“明时土司木增建,并题‘大定'二字,书法遒劲古朴。阁四面缭以铜罘,井以文石,修极精巧。后倾圯,乾隆八年里修复,庙宇如初”。阁内现存丽江知府管学宣所撰碑记,记载了大定阁的修建过程。

白沙明代壁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大宝积宫壁画。

走入其中,你会看到有壁画12幅,上面绘有167个形象,内容全是宗教题材,如来佛图,四大天王及四佛子图、喇嘛教三金刚图等。画中的宗教世界和宗教人物,妩媚动人,富于人情味。他们形态各异,绘制精细,色调柔和,表现了明代佛、道、喇嘛教在丽江的融合,这种多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是白沙壁画的一个特点。世俗化生活的反映是白沙壁画的第二个特点,壁画中也有当时民众的狩猎、捕鱼、打铁、砍柴、纺织等劳动场景,还有跑动的骏马、盛开的花、山林、田舍、花草鸟虫等。

   白沙壁画不仅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瑰宝,也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它的绘画时间跨度达两百多年,从明代中期一直到清初,由汉、藏、纳西等民族画师共同合作完成,从而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它既有纳西族东巴绘画的所特有的粗犷生动的线条勾勒,朴拙活泼的艺术风格,又有藏族唐卡艳丽的色调,以及工笔重彩与白描手法,同时兼容了汉族佛教、道教绘画的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尤其是江南画派的笔法秀逸,意境空灵的写意技法也很突出。可以说它是一幅不同民族的画家共同创造的艺术结晶,也是丽江多元宗教文化共荣共生的生动写照。

从署(自然神)到龙王爷——黑龙潭明清建筑群

黑龙潭是古城的水脉。在这样一方柳暗花明的环境里蕴藏着众多的人文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与体现。

黑龙潭是丽江古建筑的一个浓缩,同时也是丽江多元宗教的大观园。这里有属于道教建筑的玉皇阁、龙神祠;明代芝山福国寺搬迁而来的佛教建筑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儒教建筑,或者说是流官汉文化建筑,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文明坊等;同时还有流官兴建的龙神祠配套建筑:得月楼、一文亭、锁翠桥黑龙潭原为纳西先民祭署场所,称为署古当,署是主管自然界的神灵,行使出水下雨之职能,改土归流后,汉文化成为主流,祭署也演变为祭祀龙王爷。从这一侧面也反映了丽江传统文化的变迁过程。

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龙神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极富庙堂气息。

五凤楼原为福国寺主要建筑,1979年从芝山迁建于黑龙潭内。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是福国寺的藏经楼,清代同治甲子正月(1864)遭兵患受损,1902年重修。

 

五凤楼从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个翼角,似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俗称五凤楼。五凤楼平面呈“亚”字形,又称“十”字形,是佛教庙宇典型的平面布局形式。

此楼为三层木构塔式建筑,三叠八角,共有24个飞檐,高达20米,气势十分雄伟。楼基方正,结构对称,造型特殊。三层空间由下而上渐收,斗拱形式各异,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檐角组成上翘曲线,使庞大沉重的楼顶,显示出轻快的飞动感;楼中32柱,粗大有力,又使整个楼阁具有坚实的稳定感。楼尖贴金宝顶,多节玲珑。楼内雕刻精致,彩绘典雅华丽,与大红圆柱争相辉映。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度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楼前置月台,施作汉白玉望柱,栏板均雕花缕孔,祥禽异卉各具神姿。明代游历到丽江的徐霞客叹曰:“层台高拱,上建法云阁,八角层甍,极其宏丽。”

整座楼看上去和谐典雅,气势雄伟。象这样独具匠心、神韵飞扬的建筑,实属我国斗架建筑中的上乘,堪称中国名楼。198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与黑龙潭内的明清建筑群一同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因人名,人因楼显。五凤楼与中国的游圣徐霞客有过一段历史缘分。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徐霞客受木增土司之邀来丽江考察,在五凤楼居住了八天,其间完成了《丽江纪游》、《溯江纪源》、《滇中花木记》等著述,成为《徐霞客游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受木增委托,徐霞客在鸡足山还完成了《鸡足山志》,后徐霞客因长年漂泊跋涉,双足瘫痪,无法行走。木增派了八个大汉,以抬驾把徐霞客送到江阴老家,使其在家中完成了游记的编订工作。五凤楼也是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友谊的见证。

 

    闹中取静有去处——古城里的几座寺庙

古城随着旅客日渐增多而热闹起来,其实只要心神向往,古城中也可找到清心净心的好去处。白马龙潭寺、普贤寺、净莲寺都是古城中不可多得的佛家净地。不远,转个弯,就在眼前,好似前生已经在此等候你多年---

有黑龙必有白龙,黑龙在上,白龙在下,这是根据古代风水学理论而建立的,白马龙潭寺在古城狮子山南侧白马龙潭池畔,如果说黑龙潭大家闺秀,这里可也说是小家碧玉,依山伴水,半亩清潭,楼台数栋,掩映于绿树丛中,倒也别有风采。

据清朝《光绪丽江府志》载:“白马龙潭寺在城西黄山麓。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知府樊好仁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当地群众重修。

寺庙大门座西朝东,气势宏伟。大殿座北朝南,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建筑。基台高1.04米,面阔进深均三间,前檐出廊穿坊雀替均继缕雕,左右设垂带踏跺。左厢房就势作两层楼,底层辟为地楼,两层皆有游廊。该寺建有楼台亭阁,依山傍水,随势错落,巧工夺天,分外秀丽。寺内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极富有诗情画意。一股清泉从山脚的岩石间涌出,汇成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圆形池潭,称为白马龙潭。人们把这潭池水视为狮子的乳汁,故又名“狮乳泉”。纳西群众把白马龙潭奉为神泉,常有人把别处的活鱼放入池中,谓之“放生”,因而潭中游鱼甚多,人来鱼不惊,悠然自得。潭水出口,又有狮头吐水,修为纳西地方的三眼井,方便了周边百姓生活。

半亩池塘为镜开,天光云影入画来。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白马龙潭寺,历来是古今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地,至今仍留有不少佳文遗韵。在二大门金刚像前的南山墙内壁,镶嵌有五块清代纳西族著名诗人杨竹庐、马子云、桑铁斗、牛焘等人撰刻的唐诗碑五通、计十一首。寺中还收有“留法法科大学士李汝哲故里碑”,供人瞻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的就是花中君子莲花也。周敦颐是孤傲的,他认为滚滚红尘中能够坚守莲花一般的冰清玉洁,能有几个呢?其实在边地丽江,他是不愁找不到知音的,至少在清末时期的古城,在这方风景绝佳的好去处——净莲寺。

当时丽江著名诗人桑映斗、牛焘、杨竹庐、马子云经常在这里聚会唱酬,妙明是纳西族著名的诗僧,他糼年在净莲寺出家为僧,耳濡目染,从这里的诗人中受益很多,后来也成了清代著名诗人,留传有《黄山吟草》一诗集,共有三百多首诗。以前在双石桥上还立有纪念妙明的石碑,可惜后来被毁。当然,这些诗人中,最富盛名的是马子云,他生于1782,去世于1849年,名之龙,字子云,自号"雪楼"。他还是一位爱国志士,早在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三十多年,就提出禁毒问题,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向官方上书提出禁烟主张的人,他的诗现存五百多首,至今仍有不少佳句传诵不绝,比如他的《玉龙山白云再歌》:“看山爱白雪,看雪爱白云。高歌白雪曲,相赠云中君。云中君,不我顾,歌声破空方飞去,招来明月挂高树。”意境幽远,情思动人。半个世纪前,著名国画家周霖曾把它谱了曲,传唱一时。净莲寺曾立有林则徐、吴存义题写的马子云墓道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古城的诗风之盛大,所以时人又称净莲寺为诗寺,这是出现在丽江古城的第一个诗社。

如果说前面两所寺庙因风景而取胜,普贤寺寺如其名,就显得最普通不过了,它隐藏在万户百姓的建筑群落中,也不在官衙大道上,七绕八拐才能够找得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与民众没有距离地、亲密地相融着。

普贤寺因供奉普贤菩萨而名,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山门为三间闷楼建筑,门从中入,这在其它寺院中极为罕见。一进两院,主院为四合五天井院落,大殿是一座单檐悬山式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屋顶正脊有宝顶,两端是鸱尾。梁柱、额枋上雕刻有青龙蕃草图案。可以说普贤寺是丽江寺宇建筑中最有平民韵味的一所了。

现在在这里,有正宗的鸡豆凉粉,酥油茶,还有丽江粑粑等小吃,像在家里一样,拿一张小桌子坐在院子里边吃边聊着,晒晒丽江明媚的阳光,好不惬意,当然,你亦可在寺下佛前许下你美好的心愿。

古城里的这几座小寺,那样一个个宁静而富有内涵的地方,除了它特殊的地域文化以外,它的玲珑,它的过去都需要你用时间细细地淘,才能领略它独有的气质和趣味。

 

后来居上的三清殿

说它后来居上,其实原来就有之,但早已毁于兵火之中,现在看到的三清殿,是今人集合了前人的大成心血创作而成,居高临下,气势不凡,工艺高超,不愧为当代建筑典范的之作。

三清殿占地五百平方米,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木结构建筑,屋角飞翚、二层施作四个歇山向外、尖端排山、四角飞檐、底层四个单坡出檐。八角飞檐,屋顶富于变化,以地制宜,临山一面亦作简化。楼平面是“亚”字形,是佛教庙宇典型的平面布局形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十多米。斗拱繁复、选型精美、构思绝伦。装修格扇、花板、梁柱皆精心雕刻、彩绘。典雅堂皇。殿前四周施作汉白玉栏杆,十里香和桂树花木香飘四方。殿后苍柏竹林,郁郁葱葱,清气袭人。殿内供奉道教三清佛像。

三清殿,是道观,乃木氏土司推广道教思想的产物。元明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成为学习汉文化的典范,不断从中原内地聘请了不少能工巧匠,文人墨客,也有不少僧人道士,还赐给他们宅基地,让他们住在木府附近的“刮当阁”。同时在丽江建造了不少汉传佛寺及道教建筑。丽江的第一代道士是从江浙一带聘请过来的张氏道士,据现存家谱记载,已定居丽江18代,谱中载有历代祖先姓名及道号,丽江道教是正一派。木府内修建的三清殿也是丽江最早的道教建筑。

中国道教思想与道家文化一脉相承,讲究以柔克刚、虚怀若谷、恬淡素朴、与世无争。通过对身心的修炼追求长生,并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有道是“九重丹诏休让彩凤衔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

据《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当时,分布在丽江古城及周边的宗教建筑就有92座。古城现存的宗教建筑有:北岳庙、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金刚殿、龙泉寺、石莲寺,文昌宫,三清殿、普贤寺、基督教堂,清真寺,还有黑龙潭明清建筑群中的五凤楼、解脱林,龙神祠等。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刻写在建筑上的历史与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的活化石。

从玉龙雪山到狮子山,从丽江的第一座本土宗教建筑——北岳庙到古城里第一座道教建筑三清殿,在尘世与天国之间,灵魂之花一路开放,从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也感悟了生命的美丽而庄严。


TAG: 古城 解读 丽江 文化 宗教建筑

滇南听歌──周凯模博客 引用 删除 周凯模   /   2009-04-09 22:16:20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24430
  • 日志数: 89
  • 图片数: 19
  • 文件数: 58
  • 建立时间: 2008-11-19
  • 更新时间: 2017-1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