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23 15:28:21 / 个人分类:讲座摘要

(主讲人:乌丙安、时间:2004925日)

四、科学地引导民俗文化发展的几点意见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最后讲讲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民俗文化的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只就下面几个问题说说:

(一)民俗文化中的有代表性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体部分,我国在保护这一大部宝贵遗产方面,还应当再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宣传上,应该达到全国上下人人皆知其重要性的最大限度。以便动员全民自觉关心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国家和各地方应当尽快把各级民俗博物馆的建设纳入规划,列入日程。

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我国政府的工作已经在越来越扩大文化的范围。我们也深深感到,政府过去的文化工作领域很窄。其实,我们中国文化非常博大,文化部门要当仁不让地和相关部门相联合,把民俗文化这一大块重视起来、管起来。民俗文化保护,现在看来是最辉煌的事业。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正是日、韩各国实施保护无形文化、民俗文化遗产的时期。比如说端午节,1967年,我国正是破四旧的时候,韩国宣布:“江陵端午祭”为民俗文化财产第十三号国宝,给予保护。日本保护下来的也不少。明治维新以后破坏的江户时代以前的文化艺术都恢复了。让大家知道一个真正的日本,既发现日本很现代,又看到日本也很传统。现在中国也是这样,我们要保护,要继承,保护好音乐舞蹈不用说,还要把更大文化圈里很多的瑰宝保护好。比如庙会,中国的庙会具有中国五千年农耕文化的特点,但是我们从来不把它拿出来作为文化瑰宝。今年河南省就把伏羲太昊陵庙会确定为省重点保护的试点。如果保护得好,也可能成为世界遗产代表作。因为大家知道,世界上民俗文化集中表现的空间有几大场所,其中中国的庙会文化独具特色。国际上圣诞节的准备现在已经开始了,从九月一日起,所有信仰基督教的国家,无论新教旧教,开始在所有的教堂广场设置圣诞市场了,卖圣诞老人、圣诞食品和礼品,儿童游乐场等传统的圣诞文化活动开始了,直到度过圣诞节。中国现在也过,圣诞夜人群满街走,越过越走样。中国人现在不会过自己的民俗节日,也不会过洋节。青年人都去过西方情人节,对中国最古老,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七夕节茫然无知。农历七月七,牛郎星和织女星在银河上鹊桥相会的夫妻爱情故事,由于这个节日千百年的承载,成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这些节日文化遗产,陆续都要进入文化保护的议程。现在八月中秋节到了,从端午节吃完粽子,月饼已经上市。用高价、天价炒作月饼,已经很少有传统的中秋节的文化意识了。人们在议论:完了,再也没有老百姓过的中秋节了。人们吃不上既便宜还好吃的普通月饼了。我们现在把中秋节也过歪了。在世界上最讲“团圆”的就是这个节日,应该传到全世界去。应该让所有的国家都会过中秋节,企盼家家团圆,这不是一个文化瑰宝吗?  

(二)在现代科学飞跃发展的环境下,对民俗文化的“自在的”发展,应该格外关注和加强研究,不能任其放任自流

社会科学界和文化界以往较普遍地轻视民俗文化的研究,偏爱圣贤文化或高雅文化的探讨,这既是一种学术偏向,也是一种文化偏见。民俗学科的发展建设至今还没有提升到应有的地位。我觉得政府对这么博大而深厚的民俗文化,常常是放任自流的。甚至有时候嫌弃它。我认为不能嫌弃,就算它混杂着所谓的低俗的东西,也是这个民俗文化根基派生出来的。我刚才说了,最有文化和最为文明的东西,它都伴生着原始的野蛮。古老的民俗文化从来都伴随着古老文化沉淀的所谓“愚昧”或“野蛮”。

我们刚才讲到的各民族优秀遗产,比如说,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十分动人。蒙古族的长调,也很动听。壮族的山歌也很有名。这些无疑地都是很精美的艺术。但是在广西,人们把古代民间最了不起的歌手刘三姐供奉为歌仙了。为什么呢?因为她把歌唱得出神入化了,人们就尊敬她,崇拜她。所以中国神与仙的出现,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愚昧”的形式,但它很像外国人给伟人雕像表示敬仰一样。妈祖原是南宋时期的渔家女,她治病救人,总是舍药救人,可以说她是“当时的女雷锋”,最后就被人们敬奉为神,大家就跪下来参拜。中国的民俗方式就是用这种办法。所以我们就注意到无论宗教仪式也好,文化艺术活动也好,我们所要保护的遗产里面几乎都有这种信仰的因素,要特别注意分辨出来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要一股脑地把它们都看成消极因素,因为那个古老的农耕时代只能这样。

(三)传统民俗文化优秀遗产的知识、技艺应当进入大中小学的课堂,全面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规教育。大学应当设立民俗文化遗产专业,培养这一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四)面对民俗文化自发性的传播蔓延特点,建议政府设立整体综合性的移风易俗对策研究机构,而不是条块分割的单项对策研究单位。它是以调查、观测民俗文化的全局动态为对象进行科学决策研究的机构。从业人员必须既掌握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又有民俗调查作业的实践经验,甚至应当把对民俗文化的关注纳入到基本国情、国策的研究范围。

(五)鉴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特点,对于那些古老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风俗习惯或民俗观念,对民俗信仰的各种俗信或所谓迷信等历史文化的难点、重点问题,都要细心地做出科学的分辨。

比如,我到贵州山区去,那里的少数民族有几个寨子,树林非常茂密。像我进去大声说话,他们都告诉我,“小声点!不要惊动了寨神!那里有神。”人们无论家里怎么缺柴烧,也决不动这块树林,因为这里有他们信仰的神。另外有一个地方是打柴用的柴林,你可以到那里打柴。所以至今这片森林保护得非常好。中间有一棵最高大的树,是村寨神所在的神树,村民们要到那里去祭拜。假如我们在这个寨子里指责他们迷信,说他们这是一种愚昧。如果我们用现代文明来批判这种原始思维形式,或者说当地的干部强令他们抛弃那种民俗观念,其后果就是这片森林的命运不堪设想,就会“要想富,先砍树”。一种民俗传统信仰的形式一旦渗透在民族群体中,这个民族就用这种信仰形式去进行自然生态的保护,客观上难道不是一种积极因素吗?

老百姓中自古以来就有的因果报应观念在传承,这是几千年来的生活经验所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就简单地说这是迷信,或者强行把他们批判了,让所有的人都去掉这种观念,那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也就是说:“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就是这个谚语最后诞生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面对着习以为常的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些陈谷子烂芝麻式的文化,要不要重新分辨?我们今天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这样一个思想,我是非常赞成的,就因为我在研究民俗文化。所以我就觉得真的应该细细地分析,不是所有的传统巫术完全是百分之百的装神弄鬼。有些巫术经过调查,在跳神和唱神歌的仪式里,有大量的心理治疗功效。所以迷信这个词,在我国的大词典上解释错了。大家看《辞海》去,《辞海》里迷信的定义是什么?说:“像星占、卜筮(就是占卦、卜卦)、命相、阴阳这都是迷信”。但这只是民间信仰的一些形式和手段,并不是“迷信”的概念。各国的词典,包括英文的、德语的、日本语的词典,都有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迷信是蛊惑人心的谬误的信仰”。所以我们有的无神论者偶尔地去占卦,这不是迷信。有的老工人、老干部每当右眼皮一跳动,就找个火柴杆粘到眼皮上,这是因为他们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祸”的俗信习惯。夜间做梦梦见去世的亲人,第二天就准备去陵墓给亡人烧钱化纸,这是一种俗信,也是一种心愿,是人之常情。

有些祈愿型的禁忌也是好的,迷信这个概念不能乱用,只要没到那种蛊惑人心谬误的信仰就不能用。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毛主席那么赞赏那些农民运动。但是我们研究民俗文化史的都知道,所有的农民运动都曾经有过蛊惑人心的谬误信仰。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白莲教、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都有,所以靠蛊惑人心的谬误的信仰不可能成功。

中国人的多神信仰是什么状态呢?中国民俗信仰的传承是宁可信万神之能,决不信万能之神。所以要善于去引导。中国人生孩子,要去拜女娲庙、子孙娘娘庙、送子观音庙、奶奶庙,现在香火正旺,因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俗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就希望这一个能生一个儿子,也好传种接代。求子习俗是香火总旺的根源。但是孩子生下以后眼睛患了病,就要去拜眼光娘娘。以后出痘疹,又去拜求痘疹娘娘。中国人就是这样一种信仰。他不信上帝,认为上帝不能管人间那么多具体的困难。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事务一样,过去干部没有房子,要找房产科长,有病,找卫生所医生,是儿科病,就找儿科医生,是内科病,就找内科医生。中国民间信仰是宁可信万神之能,因此,我计划编写一部万神谱,还没编完。中国民间信仰的神号称上万种,加上少数民族的,也有十万了。汉族甚至还有床公床母,还有厕神。(未完待续)


TAG: 根基 讲座 领导干部 民俗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8977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