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岗龙]本子故事的史诗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13 14:46:07 / 个人分类:学术著述

本子故事史诗化

陈岗龙

     在英雄史诗传统高度发达的蒙古地区,源于中原历史章回小说传统的本子故事的传播,曾经经历了一个“史诗化”过程。这种“史诗化”具体说来就是本子故事的演唱者按照蒙古民众接受英雄史诗传统的心理特征,对翻译过来的作品进行改编,采用传统的史诗手法讲述故事,从而使得本子故事在主题、题材和程式化描写段落诸方面的史诗化。一个本不属于蒙古文化传统的本子故事被广大蒙古民众所普遍接受,首先要归功于民间艺人对本子故事的“史诗化”创作。 一、《唐朝故事》的本子故事题材

  我们在本节中主要通过一部本子故事文本《唐朝故事》与蒙古英雄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的比较来探讨本子故事的史诗化问题。这部本子故事是今蒙古国东方省巴颜托海苏木的恩克·清格尔泰演唱的。讲述的是唐朝皇帝的武臣秦公告假还乡后其两个儿子去战胜专权妄为的国公何龙父子,从而维护大唐江山的故事。

  《唐朝故事》具体由以下情节母题系列所构成:
  1,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古代有一个唐朝”;
  2, 唐王有文武两大忠臣;
  3, 武臣秦公的特异诞生及其身体特征;
  4, 国公何龙及其两个儿子的介绍;
  5, 秦公向皇帝提出告假还乡,得到同意;
  6, 秦公备马武装出发;
  7, 秦公路途遇助手;
  8, 何龙的两个儿子率领二十万大军半路拦截秦公;
  9, 秦公的助手打败何龙的两个儿子并惩罚他们;
  10,秦公回到家,与离别多年的妻子团聚;
  11,秦公的妻子在丈夫出征后神奇怀孕的两个儿子来见父亲,秦公为两个儿子取名;
  12,秦公的两个儿子离家赴京城;
  13,两个小英雄路途神奇地获得骏马和武器;
  14,两个小英雄来到京城消灭何龙父子;
  15,圆满的结局。

  清格尔泰演唱的这部《唐朝故事》具体源出于哪一部汉文章回小说已经无法考证,但从故事的题材和母题看,似乎与蒙古人中广泛流传的本子故事《五传》有密切联系。

  《唐朝故事》实际由三个比较普遍的本子故事题材构成。一是年迈的英雄告老还乡的题材。英雄告假还乡后下一代英雄登上历史舞台捍卫江山是许多本子故事叙述故事的线索。其中,告老还乡的英雄一般都是夺权派的眼中钉,因此他们回乡时夺权派有意安排老弱病残军队给他们。在《五传》之一《哭喜传》中年迈的英雄带着老弱病残十万大军告老还乡。 在清格尔泰演唱的《唐朝故事》中则是运用蒙古民间歌谣的形式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老弱病残五十万大军及其军马。

  二是小英雄的成长和神奇获得骏马、武器的题材。《唐朝故事》中,两个小英雄离家赴京城,徒步行走来到一座城堡,见满城百姓愁眉苦脸,一问便知是每夜城堡里发生激战,无辜百姓死于战马蹄下。于是兄弟二人决定为民除害,分别在城堡的两个角楼等候敌人。半夜时兄弟二人分别遇到了骑白马穿白银铠甲的武士和骑枣红马穿红金铠甲的武士,并与他们交战起来。经过一场激战,兄弟二人制服了对方一看,分别是一匹背上驮着白银铠甲、口中咬着双枪的白马和一匹背上驮着红金铠甲、口中咬着金银双枪的枣红马。原来是天神为未来的两个小英雄送来了骏马、铠甲和武器。而且,两个小英雄出门前他们的母亲缝制的服装被他们拒绝了,而天神送来的铠甲正合身,这是本子故事和英雄史诗特有的母题。著名的《薛仁贵东征》中薛仁贵从地狱里得到白马、白衣和一部天书。 《五传》之一《契僻传》第二十六回“薛寒槐隐寺得宝剑”也讲述了同一类型的题材。薛仁贵的后代薛寒来到槐隐寺附近,听人说寺中经常闹鬼,于是前去捉鬼。薛寒进到寺里,见到春秋时代齐宣王塑像下有石碑。石碑上刻着有宝剑留给日后英雄豪杰。薛寒揭开石碑打开埋在石碑下的石匣,不料石匣中飞出一道闪光,并与薛寒交战开来。经过一场激战,那道闪光划破了薛寒的拇指,见了血才落地变成了一把宝剑。这样,薛寒得到了齐宣王赐给他的宝剑。 内蒙古说书艺人达瓦仁钦说的一部《第十五代唐朝故事》中也讲述了主人公蔡金通(音译)夜宿荒寺神奇获得骏马和铠甲的故事。 由此可见,英雄神奇获得骏马和武器是蒙古本子故事中常见的题材,清格尔泰的演唱文本采用了这个比较普遍的传奇题材。

  三是两个小英雄来到京城,从此代表正义的英雄和专权妄为的国公及其两个儿子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经过一番较量,正义最后战胜了邪恶。这是本子故事的核心主题。几乎所有的本子故事都是以西宫娘娘的父亲为首的夺权派和维护正统皇帝权利的正义英雄两派之间的斗争为线索演绎故事情节的。

  从《唐朝故事》的题材和母题看,其基本情节和题材是属于传统本子故事的。而民间艺人在具体表演的过程中则更多地遵循英雄史诗的叙事传统,从最小的情节母题入手,对自己演唱的文本进行了“史诗化”创作。

二、《唐朝故事》与《锡林嘎拉珠巴图尔》的比较

  《锡林嘎拉珠巴图尔》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蒙古英雄史诗。讲述了英雄锡林嘎拉珠战胜蟒古思家族拯救被蟒古思抢走的亲人和广大人民的故事。该史诗在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和内蒙古的巴尔虎、乌珠穆沁、阿巴嘎等地广泛流传,形成了一条史诗传播带。而这些地区和东蒙古的喀喇沁、土默特以及扎鲁特----科尔沁共同构成了蒙古族本子故事的传播带。流传本子故事《唐朝故事》的蒙古国东方省正是英雄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最流行的地方。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唐朝故事》受到了蒙古英雄史诗传统的影响,那么这种史诗传统的影响首先来自于《锡林嘎拉珠巴图尔》。而且,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两部作品具有许多共同的母题和固定描写段落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子故事《唐朝故事》采用韵文描写和散文叙事相结合的形式,而韵文部分的描写段落几乎完全来自于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这些描写包括英雄的奇异诞生、身体特征、骏马的描写等。

  《唐朝故事》中是这样描写主人公秦公奇异诞生的:
  torükü degen tübeg-tei
  tünteger abqu duratai
  garqu-dagan gai-tai
  gabala abqu duratai
  küyiten temür gutul-i
  kül-degen emüsüged garcu
  kümün-ü ulagan jrüke-yi
  gar-tagan barigad garcu
  (一生下来就惹是生非,
  喜欢砍下敌人的脑袋,
  一出生就预示着消除灾难,
  喜欢砍下恶魔的头;
  生来脚上穿着
  发出寒光的铁靴,
  生来手中握着
  滴着血的敌人心脏。)

  研究蒙古英雄史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中所特有的英雄特异诞生的描写。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二十多部变体中都有与此相同的描写:
  garqu-dagan gai-tai
  gabala abqu duratai
  torükü degen tübeg-tei
  tünteger abqu duratai
  gang temür yildü-yi
  gar-tagan barigad türügsen
  galjagu magu sayin dayisun-u
  jürüke-yi adqugad türügsen
  küyiten temür gutul-i
  kül-degen emüsüged garcu
  künügeltümagu sayin dayisun-u
  jrüke-yi adqugad türügsen

  本子故事《唐朝故事》的演唱者是完全套用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的固有程式化段落描写主人公的特异诞生,从而使得主人公有了史诗英雄所具有的勇武凶猛的勇士性格。甚至有时候主人公还暴露出几分暴躁凶残的脾气,这是古代蒙古英雄史诗主人公普遍有的原始性格特征。如该本子故事中,秦公告假还乡被唐朝皇帝拒绝后暴跳如雷,怒斥皇帝,使皇帝心惊胆战。而《五传》等本子故事手抄本中根本见不到违背君为臣纲的英雄的过激行为。该文本中描写发怒的英雄:
  agur inu kürcü
  aguski inu saggaju
  keregül inü kürcü
  kengküdeg inü delbeijü……

  而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母题,英雄第一次受到挫折以后跑进供佛的帐房摔打和咒骂自己祀奉的佛像,是英雄暴躁性格的最典型的描写:
  英雄冲进供佛的包房,
  拿起他那虔诚供奉的佛像,
  狠狠地摔在地上说:
  “供你这无用的东西,
  白费了我的黄油;
  供奉你这泥塑的东西,
  枉费了我的奶浆。”

  我们看到,清格尔泰演唱的本子故事中主人公摆脱了中国封建伦理体系中的君臣等级关系的约束,用史诗模式塑造了一个带几分原始性和暴躁的史诗型英雄。

  本子故事《唐朝故事》中英雄的骏马也是完全套用英雄史诗的程式化描写段落,而且主人公的坐骑又完全是英雄锡林嘎拉珠的银合马。本子故事中描写道:
  生铁筑成的高墙内,
  关着那匹良骏银合马。
  它是一匹踏破青山巨石,
  冲破千军万马的神驹。
  英雄备马的描写:
  价值一千两白银的笼头,
  套在骏马的额头上,
  洁白如云的鞍屉,
  铺在骏马的背上。
  闪闪发光的银笼头,
  扣在骏马的额头上,
  价值一万两白银的马鞍,
  套在骏马的背上,
  日月般的一对马镫,
  闪打在马肚的两侧,
  吉祥的八条皮绳,
  合拍在马鞍的两边。
  巧手的女子精心缝制的
  白棉肚带
  紧紧勒在马肚下,
  巧妇缝制的红布肚带
  紧紧捆在马肚下。

  蒙古英雄史诗中对骏马的描写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固定程式化描写段落。是史诗艺人必须背熟并在不同史诗的演唱中随时可以拿来描写骏马的歌谣。
  价值一千两白银的笼头,
  套在骏马的额头上,
  价值一万两白银的马鞍,
  套在骏马圆敦敦的背上,
  日月般的一对马镫,
  闪打在马肚的两侧,
  吉祥的八条皮绳,
  合拍在马鞍的两边。
  巧手的妇人做成的
  红绵绸肚带
  紧紧地在马肚下勒了三圈,
  聪明能干的妇人做成的
  白绵绸肚带
  紧紧地在马肚下勒了三圈。

  因为脚着铁靴手持敌人的心脏而特异诞生的英雄骑着史诗演唱中最常见的骏马,所以本子故事《唐朝故事》的主人公及其骏马形象完全被“史诗化”了,或者可以说是“蒙古化”了,从而更容易被听惯了史诗演唱的蒙古民众所接受了。

  在该口述文本中的另一个“史诗化”题材就是主人公在告假还乡的途中遇到了年轻的助手。英雄的助手这一题材在蒙古英雄史诗中非常普遍。在史诗中,一般都是助手因为年轻而被英雄拒绝收留,后来经过一场战争的考验而受到英雄的肯定,最后成为英雄的助手。在该本子故事中秦公见到作为助手的小英雄后问道:
  眼中有火,
  骨头里有精髓的小伙子,
  你的家在何处?
  你的目的在何方?
  你是什么人的“辫子”?
  你是什么人的臣民?
  你的名字叫什么?
  你今年几岁?

   这是蒙古英雄史诗中登场人物互相询问对方的程式化母题。等小伙子回答完,秦公觉得他年纪太小,因此拒绝收留他,劝他回去。但是小英雄坚持留下来并帮助秦公征服了他的敌人。在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中被蟒古思抢走骏马的英雄徒步出发去寻找被抢劫的亲人,在途中遇见一匹嘴叼婴儿的黑马被蟒古思追赶。婴儿请求英雄收留他并骑上这匹黑马当坐骑。但是倔强的英雄拒绝了他的要求:
  我虽然失去了弟弟和妹妹,
  哪能见人就认做亲人?
  尽管失去了心爱的坐骑,
  哪能见马就骑?

  尽管这样,英雄最后还是收留了婴儿和黑马,后来婴儿帮助英雄镇压了顽固的蟒古思。虽然本子故事中也经常见到英雄在困境中得到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其他英雄的帮助,但是清格尔泰演唱的文本中英雄的助手确实是纯属于蒙古英雄史诗范畴的。小英雄自我介绍说:“我是巴图尔·莫日根汗的儿子,我父亲说狠毒的敌人钻到我们的前襟,可恨的仇敌已经潜入我们的后襟。所以就叫我来帮助您征服敌人。”英雄拒绝后小伙子坚持自己的决定说:“男人如果不达到目的,就被当作女人,骏马如果不达到目的,就被当作母马。”这是蒙古英雄史诗中英雄和他的助手或者骏马的最典型的对话。因此我们认为,完全来源于中原章回小说的本子故事在蒙古民间艺人的具体表演中出现一个完全是史诗人物巴图尔·莫日根汗的儿子作英雄的助手,说明了民间艺人按照英雄史诗的主题把本子故事和英雄史诗人物、母题进一步组合化从而使本子故事“史诗化”的创作思路。

  在《唐朝故事》的结尾,秦公的两个儿子和国公的两个儿子之间展开了一场决定唐王朝命运的战斗。在具体的角斗中,两个小英雄不是亲自去迎战敌人,而是让骏马与敌人搏斗,他们自己却在一旁吸烟,做游戏,最后英雄的骏马消灭了敌人。
  Kelüng-ün qoyar keüked-tei
  Qoyar mori-ban bayildugulqui-du
  Jirgaltai türügsen kümün-ü üre bayitala
  Jibar-tu türügsen adugusun-u üre-tei bayilduju ekilebe。
  Qoyar bagatur
  Gang bolod kete-ben
  Gagca qoyar cokiju
  Galjagu ulagan tamaki-ban
  Gagca qoyar tataju
  Ganggar gonggor gejü nagadcu saguba。

  实际上这是由蒙古英雄史诗中英雄远征或战斗中吸烟和英雄的骏马与蟒古思的坐骑搏斗的两个母题组合而成的。

三、对本子故事史诗化的理论思考

  本子故事的史诗化问题的探讨对于本子故事在蒙古民间的移植和民族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首先,我们讨论的清格尔泰演唱的本子故事文本是在蒙古国东方省搜集到的。虽然喀尔喀蒙古民间非常流行本子故事手抄本(笔者在蒙古国立图书馆查阅到不亚于我国内蒙古图书馆的本子故事藏本),但是在喀尔喀蒙古的说书艺人并没有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说书艺人发达。而且,喀尔喀蒙古本子故事的演唱更注重口头传统,确切地说是英雄史诗的演唱传统,而本子故事非常发达的东蒙古地区则是更强调中原章回小说的书面传统。这主要起因于两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及其与中原文化之间的接触程度的不同。东蒙古的生活方式已经是逐渐转牧为农或半牧半农,民众已经比较多地接受了中原文化,而逐渐失去了蒙古英雄史诗的传统,民众听本子故事的演唱,强调的是民间艺人准确地讲述历史。而喀尔喀蒙古至今从事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与本子故事所反映的中原汉族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怎样使本子故事更符合蒙古叙事传统是民间艺人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用发达的蒙古英雄史诗传统改编本子故事就成为本子故事在蒙古民间被移植和进一步民族化的关键步骤。根据这一点,我们推测,本子故事最初传播到东蒙古民间的时候也经历过了类似于我们在清格尔泰演唱文本中所看到的那种“史诗化”过程。只是今天东蒙古的经济生活方式已经改变,而且蒙古英雄史诗的传统已经淡化,本子故事作为一种代替原来史诗传统的说唱传统已经巩固起来,从而不容易看到最初的“史诗化”特点罢了。因此,我们认为,从清格尔泰的文本中可以推断出本子故事最初传播到蒙古地区并被蒙古民间艺人表演时的“史诗化”即民族化过程。

  其次,我们从《唐朝故事》与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的比较中看到了蒙古民间艺人利用本子故事的资源创作具体表演文本的过程。蒙古民间艺人演唱本子故事的时候先用英雄史诗的传统叙事模式将本子故事的内容简化,抽出本子故事的主题和最主要的情节组成自己表演文本的“骨骼”(在东蒙古的说书艺人那里称为“故事的纲要”),再用固定的套路和程式化的描写诗歌段落使这些“骨骼”长出“丰满的血肉”。这种演唱和再创作的技巧实际上就是从蒙古英雄史诗那里传承过来的。而蒙古英雄史诗艺人成为成熟的史诗歌手的关键都是掌握组织内容题材和故事情节的技巧以及各种固定描写段落和相关不同曲调表现不同感情色彩的方法。早期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者符拉基米尔佐夫于1923年在其《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中是这样描述史诗艺人学习演唱史诗技巧的过程:
  
  在西北蒙古卫拉特人那里,学习史诗通常是在未成年的时期。一般情况是这样,某人对史诗这一民族创作作品感到兴趣和喜爱,开始乐于表演诗中一些段落,模仿他熟悉的和常听的歌手的表演。然后这位卫拉特青年自感他这种天赋和能力,并且乐于做个歌手,就去拜某位歌手为师接受指导。开始学习时,那位青年首先要下力气于他最喜欢的某史诗的题材内容及行动发展过程。初期的学习过程是先做实际练习,再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主题、史诗结构法则;然后便进入史诗系列之中,他要学会怎样将史诗分解为各个部分,以决定自己的“立场”,怎样区分主要的和次要的(附属)部分。他还要学会区分不同的描绘,例如,描绘英雄居住地、骏马、美貌的公主和英雄的功业----史诗核心。熟练掌握了这些并牢牢记住了史诗中行动发展过程之后,这位青年进而学习那些“公用段落”以及“修饰”,还有比喻性表达方式。一个想成为卫拉特史诗歌手的人必须提醒自己牢记,一部史诗中的某些部分是要多次重复的。并且可能出现在其他史诗当中。因而,这位年轻学徒就不会不注意到,一个好的有经验的歌手有办法使这些经常重复的段落具有某些差异,使它们有变化,用各种手段使它们生动起来。
清格尔泰正是这样创作表演他的《唐朝故事》的。首先,该本子故事的行动发展是按照史诗的情节结构安排的。
  1,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古代有一个唐朝”;
  2, 唐王有文武两大忠臣;
  3, 武臣秦公的特异诞生及其身体特征;
  4, 国公何龙及其两个儿子的介绍;
  5, 秦公向皇帝提出告假还乡,得到同意;
  6, 秦公备马武装出发;
  7, 秦公路途遇助手;
  8, 何龙的两个儿子率领二十万大军半路拦截秦公;
  9, 秦公的助手打败何龙的两个儿子并惩罚他们;
  10,秦公回到家,与离别多年的妻子团聚;
  11,秦公的妻子在丈夫出征后神奇怀孕的两个儿子来见父亲,秦公为两个儿子取名;
  12,秦公的两个儿子离家赴京城;
  13,两个小英雄路途神奇地获得骏马和武器;
  14,两个小英雄来到京城消灭何龙父子;
  15,圆满的结局。

  其实这是由两个比较独立的母题系列所组成的。在1~9中讲述了秦公及其助手战胜敌人的故事,故事沿着“时间-英雄特异诞生-英雄身体特征-英雄的对手-英雄的骏马-英雄备马远征-英雄的助手-英雄的助手与敌人的战斗-英雄战胜对手”的线索发展,而这正是一般征战型蒙古史诗的情节结构。在10~15中,讲述了下一代英雄的业绩,故事沿着“英雄的特异诞生(父亲远征后母亲做奇特的梦而怀孕,很多蒙古英雄史诗中父亲远征的背后出生的儿子不认识父亲)-父亲为儿子取名-英雄远征-英雄神奇获得骏马和武器-英雄与对手的搏斗(实为英雄的骏马与敌人的搏斗)-英雄吸烟游戏-圆满的结局”的情节线索发展,同样也是属于传统蒙古英雄史诗的叙事结构。这正是符拉基米尔佐夫指出的史诗歌手学会和演唱史诗的第一步:“那位青年首先要下力气于他最喜欢的某史诗的题材内容及行动发展过程。”接下来,清格尔泰便用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中的固定描写段落描绘了英雄的特异诞生、身体特征、英雄的骏马、英雄备马、英雄与敌人的搏斗以及人物对白。而这些描绘在清格尔泰的文本中都是韵文体。可见清格尔泰是非常熟悉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的,也是非常熟悉怎样套用蒙古英雄史诗中的程式化描写诗歌段落的。我们认为,本子故事的说唱艺人基本上都是沿着与史诗艺人相似的途径学习掌握演唱本子故事的各方面的技巧。在说书艺人的具体表演中具有更多的决定性意义的是蒙古固有的说唱文学传统,其最大特点是模式化和程式化的演唱套路,是民间艺人能够掌握并运用自如地演唱篇幅巨大的本子故事的最主要的技巧之奥秘所在。说书艺人在具体演唱一部本子故事时只要把握主题和主要情节发展的线索并牢牢记住各类人物和英雄的名字、骏马、服装和武器,在演唱中保持清醒的记忆力不与另一部本子故事的英雄及其骏马的名字想混淆,凭其技巧就可以成功地表演这部本子故事。

  原载《中国民俗学年刊》(2000-2001年合刊),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142-156页。

注释:

-----------------------------------------
 1.《哭喜传》(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47页。
 2.瓦尔特·海西希:《说书艺人达瓦仁钦演唱的本子故事之研究》,《蒙古学研究》1991年第3期,第49页。
 3.《契僻传》(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54-158页。
 4.瓦尔特·海西希:《说书艺人达瓦仁钦演唱的本子故事之研究》第49页。
 5.陈岗龙著:《蒙古英雄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比较研究与文本汇编》。
 6.《民间文学资料》(第一集,蒙古族英雄史诗专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各民族民间文学组编,1978年,第9页。
 7.[俄]鲍·符拉基米尔佐夫:《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第93页。

 


TAG: 陈岗龙 本子故事 史诗化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5862
  • 日志数: 22
  • 图片数: 5
  • 影音数: 1
  • 建立时间: 2008-08-27
  • 更新时间: 2014-01-0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