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动物信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11 16:41:01 / 个人分类:民俗学论文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动物信仰


 陶立璠


    中国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普及的程度也较之其他的民间艺术更加广泛,更加实用。

    剪纸,顾名思义是只一种用纸创作的艺术,它的材料是各种质料的纸张,即无论什么样的纸都可以用作剪纸的材料。但是在中国民间,大部分的剪纸用料为单色纸(一般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染色剪纸和供妇女们刺绣用的花样用纸为白纸。剪纸的创作工具十分简单,只要有一把剪刀或刻刀就可以进入创作状态。

    中国的剪纸还是一种农民的艺术,它的制作群体又是以中国广大农村的妇女为主,在具有剪纸传统的村落社会,剪纸花样被作为女红的一个重要内容得到保存和传承。“女红”是指民间妇女的刺绣活动。大凡女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家中的奶奶、母亲或姐姐就会向她传授剪纸的技艺。这一特点使中国的民间剪纸带有浓厚的女性特色和乡土气息。历史上,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曾出现过剪纸作坊一类的商肆,专门制作和出售供妇女们刺绣用的剪纸花样。这已是专门的制作,其作品显然不属于民间剪纸的范畴。

    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早在造纸术发明以前,这种艺术就已经存在了。那时,供剪纸用的材料不是纸张,而是金银箔和皮革。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后,随着纸张在民间的普及,剪纸便有了更加便宜实用的材料。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剪纸是北朝中后期的遗物。也就是说,1500多年来,中国剪纸作为民间传承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逐步走向成熟,最终成为一种人人喜爱的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在自己的发展中形成了两大功能特色:

    其一、实用性。实用性是中国民间剪纸产生的基础。目前中国民间剪纸的流传,主要是在农村妇女之中,它是民间刺绣的基础。在中国农村,每逢节假日或农闲季节,妇女们常常相聚在一起,将自己喜爱的剪纸花样互相展示和交流,然后选定各自喜爱的花样,通过熏染的方式(民间称为“熏样”),确定图案,互相传递。然后将这些花样刺绣在鞋、衣服、腰带上,也可以绣在其他用具上,如枕头顶、桌埂⒈蝗臁⒖晃А⒀檀⒀劬械任锲飞希强孔耪庵质涤眯缘哪康模窦浼糁郊家毡灰淮淮邢吕础?br>     中国民间剪纸大都出自妇女之手,属于女性艺术。它的最初产生时代已不可考。但是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艺术的产生和原始艺术有着渊源关系。我们知道,古老的制陶技术,最初就是由妇女们参与制作的,特别是在旧石器晚期出土的彩陶上,往往绘有很生动的花纹,这些花纹的风格,和后世的剪纸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中国青海省大通地方出土的《舞蹈纹彩盆》上,绘有连袂而舞的舞蹈形象,其风格的古拙和朴实类似民间剪纸,我们虽不能断定它们必出自妇女之手,但其绘画风格和民间剪纸有异曲同工之妙。

    剪纸艺术被广泛用运于其他领域,是汉唐以后的事。如汉代以后一直被用作印染工艺的漏印花版,民间广为使用的印花布漏板,都是剪纸工艺使用的范例。最为典型的是民间皮影戏导具的制作,更离不开剪纸艺术的启发。

    剪纸艺术的实用性还和民间信仰发生密切的联系,信仰被物化为剪纸的形式,寄托了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比如作为辟邪纳吉用的各类剪纸就是这样。以一年中的节令而言,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要挂门签,门签最简单的制作方法是在五色纸上剪一串串铜钱图案,贴在门楣上,门前随风飘动,预示着将铜钱撒向四方。所以民间将这种门签叫做“散钱子”。其次是在窗户上贴窗花,在器物上贴吉祥物剪纸;五月端午节时,家家户户在门窗、墙角剪贴“五毒”剪纸,“七月七”是民间的“乞巧节”(又称“女儿节”),妇女们为了乞巧,常常聚会在一起剪花样、赛智慧,通过剪纸活动,看谁心灵手巧;“九月九”是“重阳节”,民间有剪“重阳旗”的习俗,预示步步登高。至于婚礼上剪贴大红双喜字,表示着双喜临门,丧葬仪式中在死者入殓时,剪纸人随葬,在死者的鞋底绣一朵莲花,表示步步登莲花,死后可以升天等,这些剪纸,都是和实用价值联系在一起的。

    其二、装饰性。任何一种民间艺术的装饰性,都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装饰性又是和民众的审美情趣联系在一起的。用剪纸艺术美化生活,是民间剪纸艺术家的共识。当剪纸花样被妇女们选作刺绣底样时,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就已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里所说的装饰性,是指剪纸艺术脱离女红,变为一种用来装点生活的用品。在中国民间,这类装饰性的剪纸被大量使用在春节习俗之中,如春节时使用的窗花,最能代表创作者的审美情趣。所以在中国民间,只要一提起窗花,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剪纸来,因为在窗花剪纸中,最能体现民众的生活信仰和情趣。

    美化、装点生活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一大功能和特点,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建筑装饰、家具装饰、陶瓷器皿纹样、纱灯装饰、书籍装幀、商品广告、舞台美术、幻灯制作、邮票设计等无不用剪纸艺术做装饰,如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的生肖邮票,有些直接采用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有些是邮票设计家采用民间剪纸底样,加工创作的。用剪纸艺术做装饰,既能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又说明民间剪纸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民间剪纸的创作题材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生活场面、观念信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无不在民间艺人的剪刀之下,转化为生动有致的场面。但是在民间剪纸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有动物参与的画面,而且进入剪纸作品的动物大都被赋予信仰色彩,成为民间信仰观念的物化反映。


    一、 信仰中的动物形象

1、 十二生肖系列动物剪纸

    十二生肖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采用了干支纪年法,用十二天干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十个地支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循环而构成“六十甲子”,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中国大约在东汉时期,生肖纪年已形成体系。据东汉王充的《论衡》一书记载,当时已经将生肖的十二种动物与天干相配。这十二种动物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配以天干则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种动物和人生习俗相联系,成为标志人生的一种属相,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是中国生肖文化的一大特色。

    生肖文化是最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影响远及东亚和中亚各国,在东亚地区,越南、日本、韩国都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染。不过,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因为中国是生肖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中国民间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都在表现生肖形象,如针扎、喜钱、罗盘、蜡染、宫灯等民间工艺品上经常出现生肖形象,其中民间剪纸的表现最丰富也最富特色。

    在民间剪纸中,最常见的是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剪成团花的形式,春节时贴在窗户上作为装饰。也有的单剪一种生肖,赋予他特殊的含义。因为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家养动物,如“马牛羊,鸡犬(狗)豕(猪)”;一类是野生动物,如鼠、虎、兔、蛇、猴;第三类是一种象征性的动物,那就是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民间常用它来表示吉祥。虎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兽中之王,有辟邪的作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妇女们常常给小孩制作虎头鞋、虎头帽,而制作这种鞋帽的底样是剪纸;端午节时,民间还有剪贴艾虎的习俗,那是用来辟邪的;蛇与兔在民间剪纸家的眼中也是一种吉祥物,民间有“蛇盘兔,年年富”的谚语;中国民间还有一句谚语叫做“狗来贫,猪来富”,这种寓意表现在剪纸中,最典型的是天津剪纸《肥猪拱门》。这种剪纸,在天津地区可以代替门神,春节时贴在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表示福运将至。

    在民间剪纸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一种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具有各式风格的民间剪纸《老鼠嫁女》。老鼠是一种繁殖力极强,对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十分有害的动物,“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也由此产生民间的避鼠、娱鼠习俗。传说正月十六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很早就吃完晚饭,熄灯就寝,怕惊动老鼠嫁女的好事。这一晚,要在屋内的墙角处点上油灯,放上吃食,同时要将鞋子收好,否则,鞋子将会作为老鼠娶亲的轿子被叼走。《老鼠嫁女》的故事,据说来自《佛本生》故事。这一故事流传很广,凡是有佛教传入的地区,这一故事都在流传着。但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这一故事,而且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家喻户晓,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2、 吉祥物系列动物剪纸

    民间剪纸中的吉祥物系列,是中国民间剪纸的又一特色。吉祥心理是每一个民族都会产生的,但表现的方式不同。在中国民间,吉祥物图案经常出现在民间绘画和剪纸中。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中国的年节习俗有很大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农业的丰欠,关系着国家的昌盛和民众生活的安定,所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六畜平安”是中国春节永恒的主题。在东亚地区的韩国和日本也是如此。中国春节期间的种种风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农本思想和祈求农业丰收,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而这些愿望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除它本身所含的形象意义外,一般都需要用语言的方式去解读,这就是汉语特有的谐音现象。如剪纸中以动物为主体的“百鸟朝凤”、“连(莲)年有余(鱼)”、“金玉(金鱼)满堂”、“鱼戏莲”、“鲤鱼跳龙门”、“刘海戏金蟾(金钱)”、“耄耋(猫、胡蝶)富贵”、“喜(喜雀)上眉(梅花)梢”、“五福(五只蝙蝠)捧寿”、“麒麟送子”、“抓鸡(吉)娃娃”、“吉庆鱼”、“凤求凰”、“鹿(禄)鹤同春”等。每一个幅剪纸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中国文化背景不了解的人,是很难体味其中的妙趣的。

    吉祥物剪纸不仅在春节习俗中出现,在其他的民间节日和婚姻习俗中,它同样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如端午节的“五毒”剪纸和“艾虎”剪纸。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月(阴历)是恶月,有许多禁忌。当节日来临时,家家户户的门楣上要插艾蒿和菖蒲,大人们要喝雄黄酒,小孩的脚腕、手腕和脖子上要带五色缕,还要吃粽子,划龙舟。这些都带有巫术辟邪的性质。民间认为虎是辟邪之物,所以要用艾叶剪成虎形,贴在门户上。最常见的是剪五毒葫芦。“五毒”一般指蛇、蝎、蜈蚣、癩蛤蟆、壁虎,这几种动物都有毒,常常伤害人类,所以在端午节时,剪一个葫芦,将它们收入其中,旁边置一把剪刀,保证人生的安全,也带有辟邪的含义。婚礼上除送大红喜字外,一般也要剪一些含有吉祥意味的剪纸,如《麒麟送子》、《连生贵子》一类的剪纸,表示祝贺。

3、 生活系列动物剪纸
    如果说十二生肖和吉祥物剪纸多因袭传统题材,那么生活系列的剪纸,则充分体现了民间剪纸家们的独特创造。他们常常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加以发挥,剪制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但这类剪纸中的动物形象,远没有生肖和吉祥物系列中的丰富。一般都是以家畜为主。如反映饲养生活的养猪、养鸡、养鸭以及放牧生活的剪纸,农村新媳妇回娘家的剪纸等,在许多地区都有,是脍炙人口的作品。画面上常出现的是新媳妇骑一头毛驴,怀中抱着小孩,表现出新婚得子的喜悦。还有的剪纸表现儿童游戏生活,总之这部分剪纸虽然缺少信仰成分,但生活的情趣显得更加浓厚。

    除此之外,中国民间剪纸中还有一类题材也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历史故事和戏剧人物故事剪纸。这类剪纸是民间普及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不仅作品的数量多,而且制作场面相当宏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这不属于本文探讨的内容,此处不得不从略。


二、民间剪纸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个博大的精神文化宝库。这种剪纸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它所表现的主要是农民的思想和意识。要了解中国农民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要了解中国民俗艺术的源流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首先,从剪纸艺术的发展来看,这种艺术虽然不能和高雅艺术(比如文人创作)相比,但他的传承历史确是很悠久的。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剪纸艺术的萌芽。不过那时的创作不是落在纸上,而是落在金银箔和皮革上。东汉以后,随着造纸技术的发明和纸张在民间的普及,剪纸艺术才有了展现技艺的可能。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这种艺术深入人心,走向成熟。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讲,民间剪纸是许多艺术形式的母体,把民间的剪纸艺术比作中国艺术的活化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其次,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至今这种艺术形式还是遵循着古老的传承方式,即采用一种口传心授,耳濡目染,技艺相袭的方式。这种传承方式,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是很少见的。也就是说,民间剪纸家的心灵与手巧是自然发挥的。在民间,并没有为剪纸举办训练班的传统,它主要依靠妇女群体的天然联系,习者有心,传者无意,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下来,发扬光大。我们把民间剪纸确认为一种女性艺术,主要也是从传承的方式考虑的,在村落社会中,首先是家庭作为剪纸艺术传承的理想场所。一般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奶奶是剪纸能手的话,她会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女性传人;如果一个村落里有数名剪纸能手的话,家庭传承将会变成社会传承,最终形成剪纸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常将其称为“剪纸之乡”。在中国的剪纸艺术比较发达的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河北等地,不乏这样的剪纸村落。

    其三,民间剪纸创作题材的丰富多彩,风格的质朴浑厚,是任何专业的剪纸艺术家望尘莫及的。在创作题材上,剪纸艺人善于捕捉生活中长见的事物,随意成形,生动自然;剪纸同样可以表现厚重的历史题材,许多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戏剧历史故事,都在剪纸中得到体现。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兴起,出现了许多剪纸作坊,那里有专门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然后用刻制技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但民间剪纸艺人的创作仍然坚持着固有的传统,他们对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剪纸技艺与内容的取舍上,往往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在创作方法上,并不追求刻意的写实,而是追求神似与形似的巧妙结合。在剪纸艺人的剪刀下,造型从来是不会重复的,他们的作品常常是孤本,很具有欣赏、收藏和研究价值。

其四,民间剪纸是民间其他艺术形式的母体。它曾孕育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民间刺绣是以剪纸花样为底样的。在民间,剪纸能手和刺绣能手往往是同一个人。民间剪纸和民间绘画在题材上互相借鉴,相得益彰。最具代表性的是民间的皮影戏,它的人物形象的刻制,直接受到剪纸艺术的影响。民间工艺品的装饰图案吸收民间剪纸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最后,动物剪纸在民间剪纸中的地位,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剪纸是农民思想和情趣的物化表现,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动物进入剪纸创作时,往往也是定位在思想与情趣之间。比如,一幅以公鸡为对象的剪纸,艺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所以当创作这幅剪纸时,首先是它的含义,其次才是鸡的形象,有时为了充分表达一种思想,民间艺人还可能在鸡的身上附加许多其他的形象,如将鸡的尾巴变形为鱼的形象,表示“吉庆有余”。山西民间剪纸中经常出现“抓鸡(吉)娃娃”的形象,这本属于人物剪纸,但民间剪纸艺人却在小孩的辫子、手、脚的部位剪数只鸡,表示一种趋吉的心理。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动物形象和安排画面时,不求形似,而求一种巫术和信仰的结果。民间剪纸在动物造型上很善于抓住动物的特征加以夸张,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中的兔子、猴子等,表现得惟妙惟肖,使人爱不释手。动物剪纸在美化生活,所以民间剪纸中的动物信仰,可以使我们在欣赏剪纸艺术的特色时,了解动物剪纸不仅在美化生活,表现创作者的生活情趣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众的心理。 

                                 原载《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三辑, 学苑出版社, 2002。


Link URL:http://taolifan.bokee.com/viewdiary.28384158.html

 


TAG: 中国民间剪纸 动物信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