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我的一项年俗文化记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26 08:04:18 / 个人分类:闲话碎语

我在80个年头的过大年民俗文化养成过程中,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年俗文化记忆。其中,有一项文化记忆十分清晰,那就是春节前写春联、贴春联的往事。

1935年,我6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写大小楷毛笔字。那年月,每逢过了腊月二十三,祭完了灶神,家家就该准备写春联了。这时,不少亲友、街坊邻居,就把自己家要张贴的大红纸对联按各种规格裁好,卷包起来,送到我家,求父亲代写春联。父亲当时就让我帮他分别登记并保管好各家的春联纸,接下来连续四五天,父亲就不停地写,我就不停地帮助铺纸研墨。父亲手边有一本厚厚的白麻纸手抄本,里面是他多年抄写积累的各种对联,经他整理,分门别类地编辑成册。有住宅的大门、二门、屋门、仓门、耳房的对联;有商号的粮店、绸缎庄、药铺、油坊、酒店、裁缝店、杂货店等买卖字号、作坊的对联;有神龛、神祃的对联;有鸡窝、狗窝、猪圈、牛马棚的对联;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写春联的时候,我常常帮助查找可用的对联,念给父亲听,方便他选用。就这样,年复一年写对联,过了5年,我变成了父亲的大帮手,从写各种规格的大小“福”字,“抬头见喜”之类的春条,已经能写房门对联了。又过了3年,父亲眼花了,索性把所有各家送来的春联纸,连同我家自用的对联纸,都交给我写了。

1944年,那年我15岁,我为写春联,闹了一场笑话。这年,腊月二十三过后,来送春联纸的又多了几家。其中,有一家是开张不到半年的粉丝作坊,当地俗称“粉房”,专做粉条、粉丝、粉面子(淀粉)的家庭作坊,那作坊是一座大院套,一家大小男女八九口人,都在作坊里做活,院子里除了晾晒粉条的一排排绳杆木架外,还有一个大猪圈,养着十几头肥猪,生意很兴隆。这粉房掌柜的老李亲自送来了大红纸,因为全家人都不识字,也就不会把纸裁成对联的大小长短规格,只好求我帮助裁纸,于是我就一边裁纸一边问大小尺寸,总算把纸裁好,我就准备写字了。没想到打开对联手抄本,一看,上边没有粉房的对联,当时我就犯愁了,只好求父亲指点,父亲说:“写了这么多年的对联,还不会拟对联词句,真没有长进!自己试着编一副粉房的对联抄在抄本上,以后不就有了吗?”我不敢违抗,用了十几分钟,拟出了一副没有文采的满是大白话的对联:

上联是:宽粉细粉油丝粉

下联是:大猪小猪老母猪

横批是:绿豆粉面

父亲看了我拟出的对联,不禁哑然失笑,评点说:“这副对联是真够大俗的了!能让文人雅士笑掉大牙。不过,这粉房也不是什么学府衙门,本来就是市井凡夫俗子、工匠手艺的作坊,这副对联也算贴切,对仗还算工整,就这样写吧!”于是,我用小提斗笔写下了这一副准备贴在粉房大门上的对联和横批,接着我随手还写了“肥猪满圈”、“招财进宝”、大大小小水缸上要贴的“福”字方斗。最后,交给了李掌柜,并一再交代明白,提醒他千万不要贴错了地方。李掌柜连声答应。

俗语说:“二十九、贴对有”,当地方言贴对联,叫做“贴对子”;腊月二十九,照例家家把对联都贴出去了,成为春节里巷、坊间、闹市上最醒目的景观。这天,街头就有人传开了:“快看哪!李家粉房的大门对联真有意思!真是乐死人哪!”我心里一阵慌乱,以为自己这副对联出了差错,遭到了嘲笑,赶忙跑到粉房大门前一看,不由得让我笑出了眼泪!

原来,李掌柜把上下联是都贴对了,却偏偏把用于猪圈的横条“肥猪满圈”贴到了大门框横额上作了横批,闹出了这场大笑话。于是,这场对联的笑话春给我留下了难忘的“文化记忆”。


TAG: 春联 记忆 文化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8861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