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俗中的理财之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06 17:24:34 / 精华(1) / 置顶(1)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论我国民俗中的理财之道

刘道超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择吉民俗财神信仰和禁忌习俗,勾勒出其中所蕴含的经商取财及理财之道的丰富内涵。主要有:以道德规范作为经济行为的最高准则的取财观念;敬天顺时、遵循经济规律的经营观念;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观念;重视涵养财源、报本返始、不贪不恋、“积富行德”、取予大度的财富观念;讲信义、重然诺、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以及开源节流、有计划、勤俭节约的理财观念,等等。这些观念,与近代的经济伦理颇为相似,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商业经营的基本特色,并且对于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秩序之建设,以及具体的做人经商,均不乏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择吉民俗 财神信仰  禁忌民俗  理财

 

荣华宝贵,人所共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象中国百姓那样,言必称“恭喜发财”,居必供“福禄寿”三星,问必道“发了没有”?如此痴迷执着,则世间少有。因此,由古迄今,社会上积淀了众多有关求财理财的民间俗信。东西南北中,各具风采。但其中又不乏共同性的内容,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为其一,体现出中国民众具有整体趋向性的理财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些观念,不仅对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中国人大有裨益,即便对当代的市场经济活动,也不无积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拟对我国民俗中所体现的取财、理财观念进行勾勒,以见其旨。

一、   择吉民俗中蕴含的取财之道

汉王充《论衡·讥日篇》云:“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自周秦直至近代,乃至现代,先择吉日而后办事,为中国民间办事最突出的民俗行为模式。择吉民俗堪称中国传统社会及文化的万花筒,蕴含的各种信息极为丰富,在择吉民俗所谓的“吉”、“凶”、“宜”、“忌”诸多讲究之中,就体现出我国社会据以取财、理财的基本价值取向。

按我国民间经商习惯,一般象开张、签订交易合同、进出货物(包括借贷),以及外出经商,等等,都是一定要选择吉祥日子的。据《协纪辨方书》记载,这类事情最适合的吉日,有天愿、五富、母仓、四相、时德、民日、满日、成日、开日、三合、五合、六合、月恩、天仓等;忌月破、大耗、平日、收日、闭日、动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害、月厌、大时、天吏、小耗、四耗、四废、四穷、五墓、九空等凶日。通过对这些吉、凶日的分析,即可看到我国民间经商求财求富的宗旨。

上述吉日可以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天愿为代表,包括四相、时德、民日、月恩等,旨在追求顺应天时,天人合一;二是三合、五合、六合,旨在求“合”;三是五富、母仓,表现了欲取先予、双赢共富的经商意识,意境甚高。分别论析如下。

(一)以天愿为代表的诸“神”所体现的取财之道

《协纪辨方书》引《神煞起例》言天愿所值日:正月乙亥,二月甲戌,三月乙酉,四月丙申,五月丁未,六月戊午,七月己巳,八月庚辰,九月辛卯,十月壬寅,十一月癸丑,十二月甲子。

考查天愿所值日之干支,十二支辰都是十二月中太阳所在之躔度[1],十天干都是四时当旺令星。如春三月为甲乙,甲乙属木,木旺于春;夏三月为丙丁午,丙丁午属火,火旺于夏;秋三月为己庚辛,己属土,庚辛属金,而金旺于秋,土生金;冬三月为壬癸甲,壬癸属水,水旺于冬。唯独甲不是当旺令星,实际上甲子日的取义最深。丑与寅同处艮宫,在后天八卦配八节图中,艮宫配立春,正是终万物,始万物之处所。当丑月(农历十二月)之时,木已“甲”于地中,而太阳这时处于子位。因此,丑月虽为一岁之终,而实为万物之始,枢纽阴阳,也可视为当旺之星。《周易·艮·彖传》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也是说艮具有“止”的意义,同时也有“行”和“动”的意思。

《协纪辨方书》评天愿:“太阳,日也,天之所以生物者也。令星,时也,天之所以成岁者也。太阳右旋,令星左旋,五气顺布,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之愿也。天愿之义大矣哉!”所以民间开市、立券交易、出货纳财,首先选择其日。于此可见我国民间经商求财,首重顺应天时,顺天而动。这也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2]之易道,和“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古训在商俗中的体现。

其余四相、时德、民日、月恩诸德吉之日,亦以顺天时为宗旨,以阴阳易理为归依。如:

四相,指四时旺相之辰。春木旺,生丙丁(火);夏火旺,生戊己(土);秋金旺,生壬癸(水);冬水旺盛,生甲乙(木)。即以春丙丁、夏戊己、秋壬癸、冬甲乙日为四相日。

时德,又称四时天德,为四序之德神,与四相同义。春木旺生火取午,夏火旺生土取辰,秋金旺生水取子,冬水旺生木取寅,即春午、夏辰、秋子、冬寅为时德日。

四相取天干,时德取地支。两者都是以当旺者所生为吉,此已见其敬天顺时之意。而且四相取天干则余庚辛二干不用,时德取地支则余申酉二支不用,均为秋令金辰。金主刑杀则弃而不取,正体现了“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之道任德不任刑”的易理宗旨,体现了在易学及儒家思想影响之下我国民间提倡以仁德为本,以仁德为取财之道的文化价值取向。

其余月恩、天仓、民日、收日、成日诸日,取义类同天愿、四相、时德,亦以敬天顺时为本,以仁德为宗。举一以三返可矣,故不赘。

(二)三合、五合、六合体现的取财之道

我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在四时中依次经过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十二个阶段,取其中的生、旺、墓构成合局,即为“三合”。其中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丑合金局。

所谓五合,指十天干两两相合而生化五行,共有五组,即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天干五合源出河图。

所谓六合,指太阳与月建相合。如正月建寅,月将(太阳)在亥,故寅与亥合;二月建卯,月将在戌,故卯与戌合。月建左旋,月将右转,十二地支顺逆相值,两两相合,共得六组,故为六合。依次为: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

三合之局,在性质上,相生相成,有始有终,化生万物;在构成上,恰好是一个正三角形。《协纪辨方书》认为,天圆地方,人兼有方圆而为三角,实为天地之心,所以方圆之数,一定要以三角为用。三合之局正好反映了天地之道及其体现于人的神妙,故其称赞三合之理,“至粗而至精,至近而至远,至微而至距,至庸而至神。”[3]至于五合与六合,都是阴阳相合,天地相配。

《周易》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都是说阴与阳,天与地必须相感相合,事物才能发展,达到“太和”之境。《周易》“贵和”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民间常说:“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夫妇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传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就是《周易》“贵和”思想深入民心的反映。民间经商求财办事,以三合、五合、六合之日为吉,是《周易》“贵和”思想的具体应用,是以“合”或“和合”为取财之道。

(三)五富、母仓体现的取财之道

“五富”、“母仓”吉日最具深义。《协纪辨方书》引《总要历》:“五富者,富盛之神也。其日宜兴举运动,估市经求。”是经商求财的首选吉日。五富之日,正月起亥,顺行四孟。即正月为亥,二月为寅,三月为巳,四月为申,五月以后又依次为亥寅巳申。

考查五富所值日,实为三合长生之六合。如寅午戌火(正五九月),火长生于寅,寅与亥合;亥卯未为木(二六十月),木长生于亥,亥与寅合;申子辰为水(三七十一月),水长生于申,申与巳合;巳酉丑为金(四八十二月),金长生于巳,巳与申合。这是以生我之神,居于合地,则其有益于我者必多,所以谓之“五富”,称之“富盛之神”。另有一说认为,五富是三合父母之长生。即寅午戌火以木为父母,木长生于亥;亥卯未木以水为父母,水长生于申;申子辰水以金为父母,金长生于巳;巳酉丑金以土为父母,土长生于寅。既然生我之神获得长生,则我作为其子孙,当然能得好处,所以称之为“五富”。

经商营百工,求的是自己富裕,这里却以“生我之神”、“合我之神”得吉为吉,并且是最吉的“富盛之神”。这是什么道理呢?

《周易·系辞传上》:“生生之谓易”。这是说,阳生阴,阴生阳,阳又生阴,阴又生阳,阴阳生生往来无穷,才是“易”、“易道”。

又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这是说,乾与坤各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乾资主万物之初始,坤化育成万物。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易是易于资主,简是易于顺从。平直资主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有亲附则可以长久,有功效则可以广大。可长久的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的才是贤人的事业。

也可以反过来理解这段话:要把一件事情做得长久、广大,就要象乾一样刚健进取,敢为天下始;象坤一样善于遵从规律,顺和易从。这样才能使人乐于亲附、跟从,才能最终获得成效,并使之长久、广大。

这一思想,《老子道德经》表现得更为清楚:“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4]这便是后世民间常说的“欲取先予”,“欲擒故纵”。用于经商,类同于现在商界常说的“双赢”。你想赚钱,好!那你首先要让你的合作伙伴赚到钱,让你的顾客获利、满意。

母仓也是一个极受百姓推崇的德吉之日。很多地区农民都有祭祀母仓的习俗。如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望奎县,在每年农历三月祭祀“母仓”。每至其月,各地农民选择时宪书之母仓日为农家开犁之吉日。是日,套犁杖至田间,一人执纸于犁前焚烧,放爆竹三个,焚香三枝,先埋熟鸡蛋数枚于陇内,以犁趟出,众人分而食之,谓之“祭犁”。[5]一些地区则把母仓具体化为“仓神”(即主管仓库之神),岁时祭奠,以为可以使人由贫变富。

《协纪》引《天宝历》说:“母仓者,五行当旺所生者为母仓。如遇土王后,则以巳午为之。”即春三月亥子,夏三月寅卯,秋三月辰戌丑未,冬三月申酉,土王后巳午日为母仓。其日宜养育群畜,栽植种莳纳财。

“母仓”何以最宜种植畜牧纳财?以易理释之。春属木,喜水来生,故以亥子为母仓。其余仿此。不用干而用支,是因为支为地,为坤,“厚德载物”,万物所从生,既有母道,又有藏道。所以称之为母仓。

从生克义理看。木为亥子水所生,木成则水休;而母老则待养于子,故以仓为名。又,木生于水,木之所以能旺于春,是由于水来生,因此,木旺是因水而得养的,故以母为名。

再进一层。五行之理,我克者为财,而克我之由生者也是我之财。以母仓为种莳、牧养、求财之吉日,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则以财物藏于生我之方,可使财富有源,如江河流水永不匮乏;二则包含着对生我之方则宜致养之意,即报本返始,知恩图报;三则财物可以养人、富人,而多藏则克我之所由生,转而成为我之害,非所以为养了。《周易·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九三”作为天子的外臣诸侯,当其处于富有盛大之时,能将其所有朝献于天子,与天下分享,是正当的,可取的,故可获吉祥;而小人做不到这一点则凶。后世民间奉范蠡为财神,不仅在于他过人的致富本领,还在于他对财富本质的彻悟。当生存需要财富时,他能取之不疑;当财富成为生存的累赘时,又能弃之而不惜,表现出对财富的超脱气度与智慧。

由此可见,“母仓”以当旺所生者为吉,体现了我国民间经商取财,推崇《周易》“随时行止”、“天助顺者”的观念,以及报本返始、物极必反、观达于财富、豁于取予的取财之道,含义十分深刻。无怪乎《协纪》感叹:“母仓之义大矣哉!”

如果说,天愿、母仓、四相、时德、五富等吉神,是从正面体现我国民间经商取财的价值取向,那么,月破、大耗、平日、收日、动煞、灾煞、月煞等凶神,则是从反面印证这一价值取向。譬如,月破为月建所冲之日,冲即破,破即有所损耗,故又称大耗。因其与月建方向相反相冲,性质相克相妨,与“和气生财”之义旨不符,故为经商求财所不取。平日,为建前第三日。古人认为,凡数至三而极,并且一阳生于开,半(旺)于建,终于平,故平又称为“死神”而开为“生气”为“时阳”。古人谓经商为“治生”,民间则谓之“生意”,喜的是“生生不息”,而平日为“极”为“终”,与经商之道不符,故亦为不吉。收日,为建后第三日。以建日为中心,前三为平,后三为收,二者均为极数,而且方位相冲相克。假若建日在子,前三为平为卯,后三为收为酉,卯酉相冲。推之十二辰,都是如此。有龙战之象,故有魁罡之称,亦为不吉。劫煞、灾煞、月煞,并称“三煞”,为年月日三合五行当旺之冲。如申子辰年月日三合水局,水旺于北方,三煞即在南方巳午未,与旺方相冲。经商图的就是“生”、“旺”,而三煞来冲克,当然大不吉利。其余诸凶神,亦皆类此。

二、   财神信仰中蕴含的取财之道

财神是我国自宋元以后随着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民间俗信,信仰十分兴盛。

我国民间崇奉的财神,阵容庞大。根据民间延用的分类法,民间信奉的主要财神可以分为以下几类[6]

正财神:比 干、范蠡(文财神)

       赵公明、关羽(武财神)

偏财神:五路神、五显神(华光)、五通神、五圣神

幼财神:利市仙官、招财童子、和合财神

准财神:金元总管

分析民间为什么要崇奉这些财神,何以分之为“正”、“偏”,可以清楚看见民间经商理财的价值取向。

有学者认为,财神分正、偏,有道德评价的意味。在一些民间故事中,偏财神指掌管意外横财的财神,偏还有偏袒的意思;而正财神之“正”则有公正的意思。四位正财神中的每一位都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经济伦理原则。如果说关羽体现了忠义,范蠡体现了智慧,那么,比干和赵公明就是体现了公正。[7]

先看比干。比干是商纣王时的贤臣。据《史记·殷本纪》及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纣王淫乱,比干强谏。纣王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以观其心。后来姜子牙分封诸神,因比干无心,不会偏袒任何人,就封他做了财神。于是,无心的比干就成为公正财神的化身。

赵公明。民间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名字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为上帝派往人间专门索取人性命的三将军(瘟鬼)之一。梁陶弘景《真诰》称之为土下冢中直气五方神。此后一直到隋唐,赵公明一直被视为冥神、瘟神一类神祗。元明以后,道书每称张天师道陵初于龙虎山炼丹,天帝遣赵公明守护丹炉有功,封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禳灾,最终成为一位公平正直之神。“至如公讼冤抑,神(指赵公明)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8]后来《封神演义》又说赵公明助商纣抗周,与姜子牙斗法,被姜子牙射中两目及心坎。目盲即无所见,无偏颇,于是,赵公明成为一位象征公正、公平的大财神。

范蠡,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手下的良臣,曾辅佐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成就了一番霸业。继而功成身退,浮于江湖,变名异姓,将“计然之策”用于治生,“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并且能够在久受尊名,获得巨富之后,潇洒地“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9]因此,范蠡被民间奉为财神,不仅在于他具有非凡的致富本领,更在于他面对巨额财富的那份豁达。当生存需要财富时,他能以智取之;当财富成为生存的累赘时,又能果断放弃。当取则取,当予则予,当舍则舍,智慧豁达,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既入世又出世、拿得起放得下、不做守财奴、“富好行其德”[10]的财富价值观。

关羽其人,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长期以来,人们常以“忠勇仁义”四字来概括关公一生的传统美德。他不但与财富无丝毫干系,相反还是视财富如粪土的义士。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写,曹操俘获关羽后,为了赢得关羽归心,给他封侯赠金,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关羽始终不为所动,毅然挂印封金,过关斩将,回到刘备身边,辅佐其成就大业。

民间选择关公为财神,表明民间在创造财神时的取舍标准首先是一种道德决择,表明了民间企图用传统道德理念为宗旨,以规范经济行为的民族整体意识。明清以降,商人行会大多奉关公为保护神,使之成为特定的集团文化的象征。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海外华商中,关公信仰发展迅猛,显示出后来居上超过比干、范蠡、赵公明而成为中国第一财神的趋势。“揆其原因,恐怕在于关公不仅是财神,而且也超越了历史上各个阶级、阶层利用关公信仰的有限目的而日益抽象为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具有宗教意义的道德本体论依据。”[11]

其余偏财神、幼财神以及准财诸神,所蕴含的道德内涵远不如正财神深厚,它们更多的是表现了民间祈求发家致富和平安吉祥的世俗心理。从取财及理财之道角度考察,唯“和合”一神仍值得一述。

“和合”原本不是财神。“和合”一词语出《周礼》孔颖达疏“使媒求妇,和合二姓。”本义是促进婚姻的达成。民间把合家团圆叫做和合,由此衍生出一段“万回哥哥”的传说故事。再变而为天台山寒山寺的僧友寒山与拾得,寒山为“和”,拾得为“合”。其流传于世间的形象,则是手持荷花与宝盒的两位顽童。稽考其缘由,盖因“和合”一词体现了“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和气生财”的经验理性,于是使之由婚姻之辞演变成团圆之神,最后演变成财神。

三、   禁忌民俗中蕴含的理财之道

禁忌属于信仰民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博。其中有关取财、理财者,主要集中于出纳财物和经营交易两个方面。我们先列举有关禁忌,再作分析。

《敦煌掇锁》九0载:

巳午日不出财,此绝本日,不利;

天遂日内财,不出三年大富;庚子日是大吉;

午卯日内财大吉利;

丙子日不得与人钱及出粟与人,令人家贫不利;

癸丑日偿债,使人终身不负人债,吉;

常如壬戌日还债,终身大吉,不负他人债,利;

癸亥日还债,令人终身负他人债,凶。

“百忌日”是我国民间流传极其久远广泛的俗信。战国时期已经产生。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载有十二支禁忌。汉王充《论衡·辨祟篇》有“辰日不哭,哭有重丧”之文。唐代敦煌遗文,有关内容更为完备。清朝乾隆时敕撰《协纪辨方书》,详载其忌:

“甲不开仓,乙不栽种,丙不修灶,丁不剃头,戊不受田,己不破券,庚不经络,辛不合酱,壬不决水,癸不词讼;

子不问卜,丑不冠带,寅不祭祀,卯不穿井,辰不哭泣,巳不远行,午不苫盖,未不服药,申不安床,酉不会客,戌不乞狗,亥不嫁娶。”

其中有关经营理财者三条:甲不开仓,戊不受田,己不破券。

此外,民间还普遍流行月建日、月朔日、元旦日不出财货、不得有所开销等禁忌。《协纪辨方书》引《神枢经》:“小时者,月建也。其日忌结姻亲,开仓库。” 即以月建日为小时,其日忌开仓库出货财。元旦日,民间忌有所开销破费,忌给人财物,甚至不得扫地倒垃圾,恐财气外流。

以上禁忌,可以区分为经营交易与出纳财货、归还借贷两个方面。其中反映经营交易者两条,即“戊不受田”、“己不破券”,其余均为出纳财货、归还借货的内容。

为什么戊日不能受田?盖原于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我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以十天干配为五行五方,甲乙属木居东;丙丁属火居南;庚辛属金居西;壬癸属水居北;戊己属土居中。而中宫为君象,民间不可擅用,故自唐宋以来民间即有“中宫之忌”,这便是流行民间极其久远的“月忌日”禁忌。宋儒周密尝言:“俗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为月忌,凡事必避之,其说不经。后见卫道夫云:‘闻前辈之说,谓此三日即河图数之中宫五数耳,五为君象,故民庶不可用。’”[12]我国传统文化以居中为尊,中宫为君象,五行为土,于十干为戊,故民间忌于其日“受田”买卖土地。这是古代政治伦理观念影响民间商业经营的重要表现。

“己不破券”,“破券”当为“立券”,即签订交易买卖契约。己日为何不宜“立券交易”?《周易·革》曰:“革,己日乃孚。”《彖传》曰:“己日乃孚,革而信之。”对于文中所言“己日”,学术界有各种解说,我从“戊己”之“己”。意思是说,在己日之时,毅然实行改革;由于变革及时,民众无不欢悦信任。在己日实行变革,是因为己日有变革之意。《协纪辨方书》说:“在《易》,己日乃革之。己,十干之第六;破,十二辰之第七,其义同也。”[13]即天干的第六位,地支的第七位,方向相冲,性质相反,都有变革、变易的含义;事物发展到这时候,意味着要发生变化,人也应该施行相应的变革。经商治生,图的是发展;而发展之基础是稳定,稳定才能发展。己日有变化、变易的含义,契约定立之时,就隐伏着要发生变化或变易的危机,当然是很不吉利的,所以为古人所不取。反过来看,其中就蕴含着经商订契约,应当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

“出纳财货、偿还借贷”部分,又可以区别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出财与纳财,二是出财与偿还债务。

甲为十干之首,建为十二直[14]之首,元旦则为一年、一季、一月之首,俗称“三元”。人们忌于其日用财,认为如此会使一年不能积蓄,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民间的理财观,即崇尚节简、慎于用财的理财观念。因为这些日子象征着开始。俗话说:“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又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世穷。”一个人在月建初转之时即大手大脚地破费,肯定是“不会计划”,不善理财持家。李商隐《咏史》诗云:“历览前贤与国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劳节俭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周易》中已有提倡。《周易·节·彖传》:“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这是说,天地阴阳之气互相节制,四时变化才能形成,所以圣人应当以制度节制社会,不损伤财物,不妨碍民众。国家应该节用,个人更要节用,道理是一致的。孔子就说:“节用而爱人。”帝舜曾称赞大禹之德:“克俭于家。” 但若过于节制也不好。《周易·节》上六说:“苦节,贞凶,悔亡。”过中的节,节过了头,就变成“苦节”,成为凶了。所以民间崇尚节俭,同时又讥笑过于节俭者为“吝啬鬼”、“守财奴”。唐太宗即批评隋文帝,说他府库余财而不知赈济百姓。

《敦煌掇锁》说巳午、丙子日不可出财,而庚子、午卯、天遂日纳财则吉。其意义在于,巳午属火,为夏,经商做生意,图的就是红红火火,出财即为“泄”,故忌于其日出财;午卯日纳财吉,午属火为旺,卯属木为相,木又生火,旺相之时有财进,当然吉祥;至于丙子日不可出财,庚子日纳财则吉,理与“甲不开仓”同。子为十二辰之首,干支初转即有破费,至少是理财不谨,故有此忌。子日出财不吉,进财自然吉祥,象征着日后财运亨通。“天遂日”所指不明,留以存疑。

说癸丑、壬戌日还债吉,可终身不负他人债;癸亥日还债凶,并且会使人终身负债。从这三天的干支含义看。癸为天干之末,表示一轮已毕;丑为地支之初,但又不是第一,表示此人善于理财、会过日子、守信用:事情一有好转,便及时还债。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李义山《杂纂》称有钱不还债为“痴顽。”[15]

壬戌是六十甲子的倒数第二日,再过一日便是花甲重开,日新月异,于其日还债,表明其人善于理财持家,故吉。

至于癸亥,为六十甲子之终,古人谓之“穷日”,兵家忌于其日出兵。《后汉书·邓禹传》:“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邓)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拖到癸亥“穷日”才去还债,至少说明其人不善理财持家,不会经营,终身受穷负债,看来并不是耸人听闻之虚词。民间忌于除夕之日还债,道理与此相同。

以上这些民间俗信俗忌,看似粗俗不堪,其实蕴含着丰富的阴阳易理和居家治生的理财之道。

四、结论

曾有外国学者认为,东方社会不可能产生近代经济伦理。[16]通过上述对我国民俗中蕴含的取财、理财观念的分析,这一命题无疑受到了挑战。据以上剖析,我国社会自明清以降,不仅可能,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与近代相似的经济伦理,并且其中许多观念就是放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也依然具有借鉴与启发意义。

首先,伦理性是我国民间财神信仰最重要的特征,没有任何一种神祗像财神这样承担了如此沉重的道德责任。这种特征正好体现了我国民众以传统道德观念来规范或建立商业经济行为的民族整体意识。这一民族整体意识或意向,其中蕴含的道德原则、诚信原则等,与我们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积极因素。

其次,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我国文化(民众)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追求表现在经商求财,便是择日民俗中的敬天顺时。古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道”,既是天之道,也包含经营之道与人之道。“天道远,人道迩。”[17]所谓在商则言商,中国人在追求财富时对天道的遵循,其中就蕴含着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以及对人之道即伦理道德规范的遵循。因为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天之道,与商之道,以及人之道,都是相通的。自宋代以降,我国人世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就与“天理”相通而合二为一了。由此,使得民间对经济行为的道德要求更为突出。这一点,与西方新教对经济行为中道德规范的强调是相一致的,与现代经济秩序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

其三,财神信仰中的“和合财神”,求财实践中追求三合、五合、六合吉日,是传统“贵和”观念在商业经营中的反映。它表明我国民众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不仅如此,经商择吉对“五富”、“母仓”的褒扬和推崇,表明我国民众已经在“和气生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要想获得最大的和长远的商业利益,就要让自己的合作者首先得利。这是一种颇具现代色彩的商业理念(执行情况可另行讨论)。这使我想起数年前看到的一篇报道。美国某地常举办优质玉米竞赛,有一个人连年蝉联第一,令人十分羡慕,有人向他请教有关经验或诀窍。这个人的回答极富哲理,他说:你要想获得最好的玉米,首先要管好别人的玉米。问者大惑。其人继而解释:你的玉米地不是在与世隔绝的真空,而是与别人的玉米地相连相邻的;不首先治好别人的玉米地,使之无病虫害诸侵扰,你怎能获得好收成呢?问者豁然。——这不就是“五富”、“母仓”吉日所反映的基本道理吗!而在五富、母仓两“神”中所蕴含的注重涵养财源、使之源源不断的观念,报本返始、知恩图报的观念,以及以财多为累、讲究“积富行其德”回馈社会的观念,高瞻远瞩,智慧豁达,值得今人细细品味。

其四,禁忌习俗中“己不破券”,实际上是提倡订立商业契约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讲信义,重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对归还钱物的种种禁忌,也是在提倡一种诚实守信的人际经济交往准则或生活态度。借人钱物,不论有无契约,都应当及时归还。“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唯其如此,才能建立正常的商业经营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这一点,与我国现在强调的以诚信为基础重建市场经济秩序的宗旨,也是相一致的。

其五,禁忌习俗中,关于开仓库出货财、出货钱物的各种禁忌,表现了我国民间对居家治生理财的基本态度。不论是居家,还是做生意,都要求预作谋划,一进一出,都要事先计划。理财则贵在节俭,慎于花销,暴殄财物,天理不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形成的传统美德,在力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1]即太阳十二月中在黄道上的位置。正月在亥,逆行十二辰。

[2]《周易·乾·文言》

[3]《协纪辨方书》卷六

[4]《老子道德经》三十六章

[5]《望奎县志》,民国八年铅印本。

[6][7][11]参见吕威《近代中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中国民间文化·民间俗神信仰》,学林出版社1994年出版。

[8]《搜神广记》

[9]《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0]《史记·货殖列传》

[12]《协纪辨方书》卷四《建除十二神》

[13]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月忌》

[14]十二直,即建除十二神,依次为: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循环轮转,各有宜忌。

[15]《说郛》卷五引

[16]参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

[17]《左传》昭公十八年。

 

      ——此文发表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2

TAG: 择吉民俗 财神信仰 禁忌民俗 理财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刘道超

刘道超

刘道超,1955年生,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客家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与客家历史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日历

« 2024-04-23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32411
  • 日志数: 453
  • 文件数: 9
  • 建立时间: 2009-01-06
  • 更新时间: 2011-08-1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