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勃]融古汇今,书写春节情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2-20 12:31:02 / 个人分类:作品已发表

发表在《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18日第8版
融古汇今,书写春节情怀

    张  勃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它历史悠久、节期长、习俗活动多。春节还是中华儿女心目中分量最重的节日,再大的风雪依然阻挡不住人们回家的脚步,它比任何一个节日都能更好地诠释我们的民族精神,讲述我们民族的价值偏好。

    春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更新、庆贺、祈福、迎春、和谐、团圆等。

    更新    春节与其他传统节日最大的不同,在于唯有它处在年度时间循环的更新点上。中华民族是追求更新的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时讲究顺天应时,随时而动。因此,当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人事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新,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用“新桃”换掉“旧符”,贴上对联、门神、吉祥画,更新生活的环境。人们清洗自己的身体,纯洁自己的心灵,并换上全新的衣服,说着“新年大吉”的吉祥语,带着满满的希望,让一切从头开始。

    庆贺    庆贺,是人们对于新生命的一般态度,面对新生的时间和即将到来的春天,人们要举行庆贺仪式。当然,过年庆贺更是因为“年”本来意味着庄稼丰收。民以食为天,当农作物有了好年成,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加以庆贺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早在《诗经》里就记载,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摆上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大家共同举杯,祝福万寿无疆。对于现代人来说,互相拜年就是过年期间最重要的庆贺仪式。

    祈吉    “礼义顺祥曰吉。”吉是中国人一生的追求,对一个人最美好的祝福莫过于“万事大吉”。吉内在地包含着对凶的驱避,祈吉实际上包含着驱除凶邪和祈求吉祥两个方面。放爆竹是典型的驱除凶邪的习俗活动。南北朝时期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里的山臊恶鬼即是凶邪的象征。爆竹用响亮的声音、明亮的火光和爆发的力量,将一切不利的东西驱除干净,并渲染着新年吉祥的热烈气氛。今人在比较显眼的地方张贴大红的“福”字斗方或各种吉祥画、春联、门神以及明显带有吉祥意味的合体字,则是祈求吉祥的重要习俗。

    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号称孟春之月,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也”,既是一年的头一天,又是春季和孟春之月的头一天,很早就与春联系起来,比如春节期间张贴的对联有专门的名称叫做春联,诸多春联确实春意饱满,比如“百花迎春香满地,万事如意喜临门”“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等。

    团圆    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在新旧交替的中国最大的年节,人们更愿意和家人一起,共同守候旧年的离去,共同祈求新年的幸福如意。“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在过年期间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指向和归属。吃年夜饭和守岁是过年时两个重要的习俗活动,都特别讲究阖家团圆。其实过年的团圆内涵,不仅指生者之间的团圆,也指生者与逝去的亲人之间的团圆。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接家堂的习俗。年前到坟上将祖灵请回共度佳节,将最好的食品最先献给他们,用最庄重的礼节跪拜礼向他们致敬,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感恩之心的重要体现,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和人文关怀。

    和谐    中国素来贵和,将和谐视为“天下之达道”,认为“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和谐是天地、四时、万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睦共处的理想状态。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时,力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们春节期间的美好诉求。春节期间的祭神、祭祖仪式,拜年守岁仪式,走亲戚看朋友社会交往,以及对各种娱乐活动的参与等,都包含着对“和”的追求,也都是达致和谐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春节期间的种种禁忌,比如不能吵架、不能骂人、不能摔碎东西,等等,也都是用特殊的方式刻意营造和维护着世界的和谐。

    春节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偏好,也是春节的灵魂,是春节传承久远的重要基础。历经几千年,春节走到今天,在当下我们更应该将其传承、传播和更好地发展下去。

    传承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年俗,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它之所以能够传承久远,至今我们还能享用几千年前先人发明创造的这项文化成果,是因为之前的每一代人都在传承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春节是几千年没有中断的节日文化。文化的传承是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一环都与上下相连接,才会延传久远。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将春节继续传递下去。认识春节、理解春节,充分肯定春节的存在意义,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文化书写,做好我们这一环,承上而启下。

    传播    春节不是汉民族一个民族的节日,也不是中国一个国度独享的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春节以其巨大的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开来,已经成为多民族、多国度共享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种贡献。而今天,我们处于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为文化共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可能性。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需要交流,需要共享,正是基于文化共享的理念,我们需要传播春节文化,使丰富的节俗活动、节日物品及其承载的价值理念为更多人所认知和认同,由内而及外。

    发展    春节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最初的爆竹是将真正的竹子放在火中燃烧以让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后来被火药鞭炮所取代,如今更有了电子鞭炮的应用;人们曾经用跪拜表达新年的庆祝和祝福,如今更愿意采用鞠躬、握手、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甚至连“春节”的名称赋予正月初一也并非古已有之,而是20世纪的新发明。纵观春节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它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中传承下来、传播开去的。21世纪是千年未有之大变革的时代,科技发达,交流日盛,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流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固守既有的春节传统,也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春节传统供我们来固守。我们需要发展适应这个时代的春节文化以丰富历久弥新的春节文化宝库,融古而汇今。

    传承、传播和发展春节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它需要这个时代的所有人参与其中。而参与其中,讲述春节故事,念诵春节歌谣,从事春节活动,书写春节情怀,用自己的身心感受春节,就是传承、传播和发展春节文化的最好方式。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TAG: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5-02-21 09:15:10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