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妙问:“中国民俗学家们都去哪里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3-17 10:01:04

西山一窟鬼这么早就挂了“免战牌”,不免让俺失落又失望。

俺格外欣赏窟鬼先生的真诚、坦率和较真精神,仿佛看到另一个率直的俺,所以惺惺相惜哈。不过俺真的不是很喜欢窟鬼先生“没事找抽”、“我是个没骨气、没志气、没能耐、不合格的民俗学学生,实在可耻!”这些过于自责的话,虽然可能有玩笑和自谦的成分在,虽然俺也和窟鬼先生一样知耻近乎勇。不甘落后、敢于发问,怎么就是“找抽”和“可耻”反倒是不知落后、不屑发问或冷眼旁观就不是“找抽”也不“可耻”呢?

辩论有可能两败俱伤,但更多的是双方受益。窟鬼先生说得对,“其实,我们之间的共识反而是根本性的,不同的只是学术的路径而已”。既如此,俺们大可求同存异。俺们都认为民俗学应该为有清晰的学术脉络和传统,窟鬼先生也已经说服俺赞同他的建议,即“研究生开列的专业必读书目”应该向欧美学习,相对集中或统一,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窟鬼先生不必过虑,哲学经典只是俺们个人的“必读书目”,不会“被增补进固有的民俗学经典材料当中”,所以对此可以有一个区分。(老大已经预告说,下个帖子,我将正面表述吕、户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的来源”,让俺们拭目以待吧。)

感谢窟鬼先生说服并提醒俺:“努力聚焦于具体的学术问题”,减少“凿空之论”。尽管当今民俗学在方法论和学术规范等方面取得了进步(“海纳百川的气势”),但在学科使命感和整体感、学术钻研的深度等方面(“蜻蜓点水的肤浅”),俺非常赞同窟鬼先生的观点:“如今看来,我们比起第一代中国民俗学家来反有不如,不进反退,因为他们毕竟是有着自己的问题意识的。正因为他们有自身的问题意识所以才能主动地借鉴国际同行的成绩而为我所用。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只剩下学舌或者学步的份了。”俺们正是不甘落后,才倡议开展本次讨论。“民俗学的中国实践”当然首先要体现全球化视野下或者以世界民俗学的眼光来看的中国问题意识。

俺想对窟鬼先生说,有些看法,或许别人也有,但人家不说,俺也就人不知而不“晕”。窟鬼先生说出来了,俺自然是感激涕零。古人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俺是向往为己之学,但这个“己”不是小我(否则与为人之学也没什么区别),而是为大我,为学术的公心和良心,为学术的公识(不一定是共识,俺觉得丙中兄在帖子里做的这个区分很重要)。正因如此,窟鬼先生说俺不是“自了汉”也对,俺的确有点学科的使命感,只是这种使命感体现在尽量做好本职,而不是“渡人”(俺绝当不了神、佛)。

窟鬼先生“中国民俗学家们都去哪里了”这一问,实在是问得好、问得妙!俺之所以说“中国民俗学家们都去哪里了”是俺操心不了的事,不是说问题不好,而是说,人心隔肚皮,俺没法子也没必要去揣度别人的心思和行踪,正如“态度的同一性”无法强求一样。换言之,回答这个妙问的应该是“中国民俗学家们”,而不是俺。俺只能勉力做自己的事情,俺只要知道自己都去哪里了就好。无论如何,“没事找抽”的也不该是提出这个发人深思、意味深长的问题的窟鬼先生!至少这个“闹着玩”的问题让俺想到了许多严肃而又严重的问题,让俺明白了几乎每一个学科之所以不能在中国纯粹发展的些许道理,所以,俺得再次感谢窟鬼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皇帝新衣式的妙问。

最后,俺翘首以盼窟鬼先生继续拨冗参与讨论哈!


TAG:

户晓辉的2014 引用 删除 户晓辉   /   2014-03-18 13:41:22
姐这表情是嘛意思嘞?
Silver的小屋 引用 删除 silver   /   2014-03-17 10:13:29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0687
  • 日志数: 50
  • 建立时间: 2014-02-25
  • 更新时间: 2014-12-3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