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硬轱辘大车“巡游”展现农耕民俗文化(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2-20 17:39:37 / 个人分类:民俗新潮

 

高陵

硬轱辘大车“巡游”展现农耕民俗文化(转)

 

中国文化传媒网陕西频道讯(记者雷洁)叮铃……叮铃……,咕噜噜……4辆硬轱辘大马车行走在高陵县的柏油大路上,赶车的人扬着马鞭、跟着车队浩浩荡荡地向高陵县城赶去。213日,由西安市高陵县文化馆、高陵场畔组织的抢救农耕民俗文化、弘扬华夏民族精神的文化展示活动在高陵县城举行。

上午9点,在高陵县场畔农耕博物馆里举行了启动仪式。记者赶到时,村民正牵马套在大车上,这也是记者第一次见到实体的硬轱辘大车。为首的大车套有三匹马,这就是那辆特意为本次活动打造的新车。据高陵县文化馆张新龙介绍,这辆新车由5位年过六旬的老艺人历时一个多月打造。他说,最初因为寻找熟皮技艺的艺人,找到了高陵县通远镇东车张村的许五吉。然而,许五吉的一个建议让张新龙做出了打造大车的决定。关中硬轱辘大车制作工艺难度大,需熟皮、钉掌、钉大车、合绳等多个工序,木匠、皮匠、铁匠等民间艺人如今已是凤毛麟角。但许五吉告诉我他可以找到这些艺人共同打造。张新龙说,我立刻与馆里领导商量,决定打造。就这样,新的硬轱辘大车诞生了,高陵县也将借此次展示活动,申请关中硬轱辘大车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车队出发了。这个是杈杈呀,你看,我们以前都用过。边上两位大妈边说边笑道。你快把娃领下来看,就在街上,有大马车。一位大叔看到这游行队伍打电话催家人带孩子来看。妈,快一点,走远了。我还没见过这些东西呢,那个马车跟电视里见过的可像了。边用手机拍边喊妈妈赶快跟上的女孩看新奇……为首的三匹马的新车上坐着木匠、铁匠等民间艺人,他们佩戴大红花,兴高采烈的坐在自己亲手打造的马车上,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成果。紧随其后的是老式的关中硬轱辘大车,这是一辆婚车,轿厢上贴着大红的喜字和对联,除了驭手和媒婆外,里面还坐着美丽的新娘。第三辆车搭着简易的篷,拉着一车大妈大婶,挎着篮子又说又笑,好像当年乡里人出门赶集或看戏的样子,最后一辆车是拉粮的车,反映了当时人们到公社上缴公粮的场景。4辆车后就是一些农具的展示,如,地轱辘车、犁耧耙么、拉耘锄子、杈、木锨、推刨、镢、锄、钉耙、麦钩、刨耙、抬杆、两齿子等农具。

张新龙说,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农耕文化在迅速的消失。举行这次活动,就是复活和再现农耕文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镇化建设,让一个村一个村都在消亡,这些农具就成为了陈设,变成了垃圾。他说,我们都是从农民来的,但现在农村消失很快,这些农具的展示是为了提醒人们它们伴随我们民族生长了2000多年,所有的农具都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我们不能把伴随我们生命存在符号的东西彻底丢失。

你们年轻一代可以说是幸福的,也是遗憾的。这些农耕文化你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幸好今天还能看到。陕西省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志春在现场说,硬轱辘大车今天重现在关中大地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本次农耕文明的展示,一个是对远古农耕文明的记忆,一个是对农具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硬轱辘大车的复制并不是要把它放在博物馆让人们观览,它对我们的文化、艺术和教育有一种重新认知的作用。硬轱辘大车可以说是老子在讲三十辐共一毂哲学命题的原型,也在我们理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诗词意境时有了一个真正还原状态的理解,同时我们对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也就是全国的车和道路路统一化和国家由此而统一的文化软实力一个新的理解。张志春说,对从事这种制作技艺的匠工来说,他们获得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因为硬轱辘大车的制作技艺将会有一个大量的社会需求和文化需求,甚至有可能飘扬过海,走向世界

据了解,高陵县文化馆已着手准备《大木轮马车制作技艺》、《场畔农具制作技艺》、《马车铁器打制技艺》、《钉马掌技艺》、《蒸笼制作技艺》等一系列农耕文明标志性民间技艺的申遗工作。

 


分享到:

TAG: 高陵 巡游 木轮大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