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根深林始茂,哲人智足理方明——广西田林县民间文化人陈道平撰题

民间文艺学导论@绪论(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2-06 21:07:08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民间文学的功能,指的是民间文学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系统中的位置,它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以及所发挥的客观效用。概而言之,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众生活的伴侣

自古以来,民间文学的展演往往不是单独地进行,而是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斗争以及各种仪式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是民众进行生产和娱乐的方式。

集体劳作是民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最为基本的生产方式,也是民间文学得以产生的基本“语境”。凡是集体劳作的场合,必须要有某种“声音”来协调和统一大家的工作,以减轻劳作强度和激发大家的劳动热情,这种“声音”一般音节拖得较长,而且是由许多人同时发出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就越需要这种“声音”。这就是最古老而且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谣之一——劳动歌。

仪礼习俗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多表现在乡村邻里、村里社外、主客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以及婚丧嫁娶、生死寿葬等人生仪礼上,因而民间文学便在这些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哭嫁歌、开脸歌、上轿歌、拦车马歌、拜堂歌、撒帐歌、盘新娘歌等,都是和婚嫁仪礼习俗结合在一起进行的。除了婚礼之外,其他人生仪礼及乡里日常习俗活动中,也多有对民间口头作品的运用,如迎客歌、拦门歌、祝酒歌、贺新房歌、贺生子歌、送葬歌、哭丧歌、祭祖歌、叫人魂歌等。有些民族,就连审理纠纷、调节矛盾时,也有一个代言的,如瑶族的“石牌话”、苗族的“理词”。

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众休闲时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讲故事、说笑话、唱山歌、猜谜语、演小戏等都给人带来身心的欢愉,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这种娱乐活动,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表现尤为集中和突出。民间文学就是这样,将民众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将民众的生活艺术化,使得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得有情感、有意义,深深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无怪乎恩格斯曾说,民间故事使一个农民“当他辛苦地做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回来疲惫不堪的时候,娱乐他,恢复他的精神,使他忘掉沉重的劳动,把他贫瘠砂砾的田地变为芬芳的花园。”

(二)民间教育的资源

在传统社会里,民间教育大多是通过民间文学活动的方式实施的,教育过程也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播过程。

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因此,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使命,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口头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传说故事也是如此。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文人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尽管这些传说故事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更加直接明了。

“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相当部分主要存在于民间文学之中,并借助民间文学得以传播。在民间,传统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民间文学活动来实施的,民间文学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寓教于乐,成为塑造民众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所以恩格斯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三)文明新建的推力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现代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渗透在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是历史文化系统中凝聚提炼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思想行为模式,并不断规范人的成长、模塑人的品质。民间文学既是历史的、传统的,又是当下的,理所当然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总结和重要载体之一,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群体的崇高精神,它从根本上使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和历史发展的方向。离开了民间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

当前,我国的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正在迅猛发展,过去半封闭的状态正逐渐被打破,各民族的活动范围日趋扩大,生活方式也随着外来影响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甚至思想观念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这一切在民族民间文学中也会得到反映,不过这些新产生的民族民间文学不仅仍会带有很强的民族色彩,而且由于现今的各个民族有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追求,民族间的联系与交往更加密切,使民族民间文学的主题与思想倾向更为接近,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进而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力。

、民间文学多重价值

民间文学的价值,是指民间文学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属性。它主要包括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等三大方面。

(一)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

民间文学存在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美的;人们之所以热衷于传播民间文学,也主要在于可以从它的语言、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获得审美的享受。

民间文学口头创作的文学,其语言呈现出有别于作家文学的独特个性。民间文学的语言是从生活语境中产生的活生生的语言,总是能够从即时即景中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它未经任何的雕凿粉饰,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大量的乡土话、口头熟语,它们从民众的口中表达出来,是那么的自然、贴切,富有表现力,令人常常情不自禁地沉醉在那浓浓的乡土气息中,领略乡间那独一无二的美。民间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生活美。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天地万物、自然山川、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无一不被取用。这些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现成的语言表达,就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常常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沟通。普希金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多听听民间的口语吧,……在其中你们会学到许多在我们的杂志里决找不到的东西。” 总之,民间文学的语言魅力是丰富的,在整体上呈现出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美学风格。

民间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民众的主流思想价值观,是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自然表露。因此,它必然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反映出人类文明的精华。例如,被称为“中国四大传说”的《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和《孟姜女》,都是用曲折奇妙的情节讲述着各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出深沉的悲剧美。四大传说所描写的都是爱情故事,然而其中最动人心弦的却不是爱情的描写,而是爱情的毁灭;这四则传说历经千年广泛流传,流泻出我们民族巨大的悲剧情愫。这些悲剧无不使人深感同情,同时又使人们从悲剧的不幸中激发斗志,受到鼓舞。“悲剧的根本使命在于表现人在苦难和毁灭中展示的崇高;悲剧的亮色在于主人公的精神不灭,他们的毁灭正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四大传说的悲剧意义在于表现出民众反抗现实,寄美好理想于未来的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这正是悲剧美的力量所在,正是悲剧显示出来的撼人心魂的艺术感染力所在。

许多文学体裁大多是从民间文学衍生、发展而来的。郭沫若说:“从文学史上看,一种新的体裁出现,都是民间文学走在前头。中国的诗,很长时间都是四言的。五言诗到建安、正始的时候才固定下来,但是民歌里已经先有了。七言诗的产生更迟,三国时代,大都是五言诗,只有曹丕写过一首较好的七言诗。但是七言在民间歌谣谚语里早就有了,《后汉书》里引了许多民间谣谚,大都是七言的。” 这一论断非常中肯。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民歌中有许多新鲜和淳朴的地方,而这足够供我们的美感来欣赏。” 其实,除了民歌之外,其他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而且,民间文学的这种新鲜淳朴,不只是在于它各种各样的外在结构形式上,更在于它的修辞方式、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

(二)民间文学的认识价值

另一方面,民间文学的价值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审美属性,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文学,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作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民间文学在人们的历史和现实中有着多形态、多层次的认识价值;而作为一种民众的文化,它又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

在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它们所具有的认识价值情况各有不同,程度也不一样。但共同呈现出来的,大体可以分为民族史价值、文化史价值、民俗史价值三大方面。

民间文学不仅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广大民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而且包含着大量的历史因素,表现着民众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独特评价,因此在缺乏文字记录的情况下,民间文学便被当作珍贵的史料加以利用。在这中间,对于民族史价值尤其不能忽视,因为民间文学根植于一定的民族土壤之中,它对民族历史的反映最为充分。例如苗族的《苗族古歌》、彝族的《阿细的先基》、瑶族的《密洛陀》等创世史诗,素有形象化的民族发展史之称,其所描绘的民族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民族史研究价值;而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英雄史诗,则是形象的古代民族战争史,它对战争性质、社会性质、民族关系都有鲜明的揭示。再如民族传说,“特别是风物传说,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充实当地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说,一本地方风物传说,就是一本乡土教材,它是没有写进历史书的历史,它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风貌。”

文化史价值是民间文学认识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史的范围很广,包括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经验、乡土文化、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民间文学在其各种体裁中,广泛地涉及这些文化现象。如彝族的劳动歌中,有《做弩歌》、《织猎网歌》、《围猎歌》、《种养歌》、《犁田歌》、《推磨歌》、《农事歌》等,除了反映该民族人民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场景和过程外,还有大量的生产经验的总结。又如各民族有关发明家传说中对某项工程技术的创作发明,能工巧匠传说中的施工方法,农事、气象、地震预兆、生理卫生等各类谚语,以及叙事诗中带有智慧难题型的考验情节,通常都包含有科学的知识。当然,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知识,不是以文化现象本身的科学面貌出现的,不是科学中的文化,而是艺术化的文化。

民间文学中的民俗史价值也是其认识价值的表现。民间文学的历史和民俗的历史几乎是同样久远,民间文学从它产生起,就就和民俗事象结合在一起,或运用于某些民俗场合,或作为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或反映某些习俗观念和习俗现象。诸如信仰、祭祀、祈求丰收、婚姻、丧葬、岁时、生产等各种习俗活动,无不在民间文学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因而民间文学乃是民俗史的活宝库。

总之,民间文学不仅是艺术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更是历史的、民族的和传统的,它的特质远远超越了文学本身,从而为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三)民间文学的经济价值

民间文学具有经济价值,这是文化与经济的同体共生关系决定的。主要生存于村落文化视野下的民间文学一直起着满足审美需求、丰富艺术生活、抚慰乡民心灵、营造民俗氛围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不仅使商品交换成为可能,而且使得以实用为创生基础的民间文学逐步成为民间艺人谋生的手段。“因为艺术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其产品即艺术作品也内在的具有商品的属性。” 民间文学在其发展中,逐渐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为民众获取生活资料的一种手段。许多民间文学历经社会变迁、淘洗,发生了由产品到商品的质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才能鲜活地存在。民间文学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它将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最能够使民间文学体现出其经济价值的,莫过于民间文学的文化产业开发。什么是文化产业?它“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智慧,进而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新兴产业。” 民间文学之所以被应用于文化产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首先,文化产品的成败常常取决于风格、基调、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独创性,取决于产品唤起集体情感的心理力量,所以蕴含着集体记忆的民间文学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最有价值的创意素材。其次,民间文学中有许多已经内化为集体无意识原型的现成符号。每一个原型也就是一种文化品牌,每一个符号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一旦将这些符号引入文化产品,其本身就带有强大的广告功能。第三,每个民族的精神表达都渗透着自己的文化性格,而每个民族的接受心理中又有着独特的欣赏习惯与审美习惯。这些习惯在长期的民俗生活语境中熏陶形成,在接受心理方面不存在障碍。第四,虽然人类存在着某些普适性的价值观,但每个民族还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哲学与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共同深藏于民间文学之中。文化产业如果将其以现代形式加以表达,在全球文化已经成为“地球村”的背景下,则不仅会凸显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对异文化的接受者来说,会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因此,民间文学与文化产业的联姻,将有着一种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TAG: 民间 文艺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65501
  • 日志数: 70
  • 图片数: 6
  • 文件数: 42
  • 书签数: 22
  • 建立时间: 2008-09-15
  • 更新时间: 2018-08-0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