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铁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1-21 08:34:44 / 个人分类:我的记忆

史铁生

 

张志春

 

说起来已是上个世纪了,1978年吧我们中文系学生办起了一个文学刊物《渭水》。虽是学生办的,却是铅印本。在学校社会上倍受关注,听朋友们说传到国外去了。我们那时的教材多是油印本,铅印本差不多意味着权威和正式的了。创刊号约来了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午间半小时》。只知道他是陕北插过队的北京知青,23岁时身瘫而回京。作为编辑,在未刊印时便读了。感觉新异,又读了一遍。语言沉稳,写的是一个街道集体小厂的几个普通工人午间交流的语言与心态,以及我们随处可见的生活琐细。这与当时多呐喊、大概念、大主题的豪迈创作似荡开了一些距离。似乎夜间忽然听到谁的录音机里悄悄传出邓丽君柔婉哀怨的歌声,虽不至于有渗透灵魂的力量,却也声声入耳触动胸臆。这是透地气式的写作,我们在生活情境中不也有类似的感受吗?

进入不惑之年时,往往会纠结于生死问题的想象而惑之又惑,夜来久久不能入眠,心中一片灰暗空虚。忽读史铁生文字,以为死亡就是回到自己没出生以前的状态。这为严重压抑的心灵减负不少。我觉得这是无神论者说得最透亮最洒脱最能移动人心的话语。

一次在讨论服饰琢磨陕北羊皮袄时,忽而联想到史铁生来。想他当年到陕北放羊,每天挥鞭卷起一片白云。羊儿如断线珍珠撒遍崖畔沟涧。而他则坐卧斜坡读自己喜爱的文字。如此场景看似诗意。但却暗含着危险,他23岁便瘫痪了,以致母亲40多岁便忧伤而逝。当时陕北那么多的放羊娃很少听说谁瘫了。我想这是羊皮袄的原因。那陕北老少穿着那毛里皮外不饰布帛的羊皮衣,放羊干活,走到哪里坐到哪里躺到哪里,那羊皮是隔潮气的护身的。羊皮袄虽粗放而不雅致,但却是生命经验与历史智慧的积淀。而初到黄土地上的北京学生倘要悟出这一点交能接受羊皮袄,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他当时太年轻了。而且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试想史铁生若能穿上陕北的羊皮袄,那他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景致。

 

                                         2013.1.21雪霁


TAG: 史铁生

刘晓峰空间 引用 删除 刘晓峰   /   2013-02-10 14:39:26
我也很喜欢史铁生的文学。
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张志春   /   2013-01-24 19:53:51
是的,这样的作家让人难忘,让人叹息。
布谷布谷——麦子的成长空间 引用 删除 麦子   /   2013-01-22 10:03:52
感慨,唏嘘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