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祁连休】故事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6-14 11:02:09

故事的无穷生命力:祁连

作者: 祁连休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学专家、民间故事理论家 祁连休
《故事会》刊行500期,与广大读者一起走过了一段辉煌而不平凡的道路。它精神焕发,越来越富有生命的活力,受到文化界、出版界的关注和好评,真是可喜可贺!作为《故事会》的老朋友,我愿意借此机会,通过《故事会》现象,对故事与当代中国民众生活的关系作一点探讨,向与会各位请益。
在我们中国,欣赏故事的传统由来已久。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从先秦以来的两三千年间,人们对于故事的爱好蔚然成风,历久不衰。上至各级官吏、文人学士,下至贩夫走卒、厨师乳娘,无不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观今宜鉴古”。这里,请让我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我们从古籍上可以看到,我国很早就有故事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曾将民众中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故事采录起来,写进他们的著作,用以阐述他们的思想理念、政治主张。诸如出自《孟子》的“拔苗助长”、“墦间乞食”,出自《庄子》的“邯郸学步”、“丑人效颦”,出自《韩非子》的“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出自《吕氏春秋》的“掩耳盗钟”、“刻舟求剑”,出自《列子》的“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出自《战国策》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试看《韩非子》里面的一则“棘刺母猴”的故事,讲的是燕国国君素有爱好精微细巧之物的癖好,有两个骗子谎称他们能够在枣树刺尖上雕刻猕猴,因而得到了非常丰厚的俸禄。燕王想看他们雕刻的玩艺儿,他们便说,您必须半年不入后宫,而且不饮酒吃肉,才能看得见我们刻的猴子。燕王当然办不到,只好白白养活他们。一个打刻刀的工匠听说这件事后,就来对燕王讲,我知道刻任何精巧之物都离不开刻刀,那个枣树刺根本容不下刻刀,他们怎样刻猴子呢?您只要看看他们的刻刀,就一清二楚了。燕王让那两个家伙拿刻刀来,两个家伙假意去取刻刀,立刻逃之夭夭啦。这两个去燕王那里行骗的家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里面的那两个骗子。而这一则故事却比《皇帝的新装》早两千年光景。
对于古代故事的读者、听众,古籍上记载不详,但我们从故事的记录人和讲述人,也不难窥见古代故事的流传盛况。古代故事的采录者,大多是有文化素养、有社会地位的人。譬如,载有《宗定伯卖鬼》、《三王冢》等故事的《列异传》,作者旧题为三国魏文学家、魏文帝曹丕;载有《韩凭妻》、《毛衣女》、《李寄》等的故事《搜神记》,作者为东晋史学家、小说家干宝;载有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型故事”的《酉阳杂俎》,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小说家段成式;载有《摸钟辨贼》、《张杲卿断案》等故事的《梦溪笔谈》,作者是宋代科学家、文学家沈括;古代录写故事最多的著作《夷坚志》,作者是南宋文学家,曾任知州、中书舍人、端明殿学士的洪迈;采录、编纂《笑府》、《广笑府》、《古今谭概》、《智囊全集》、《情史》等笑话集、故事集的,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载有《陈清恪公吹气退鬼》、《冤魂索命》等故事的《子不语》,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这些故事的采录者,无疑是最早的听众之一。他们采录的故事,都是从故事讲述人那里听来的。
古代故事的讲述人是各式各样的社会成员,其覆盖面非常大。下面让我们通过清代学者、文学家,曾任礼部、兵部尚书和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的纪晓岚所撰《阅微草堂笔记》,来看一看古代故事讲述人的构成情况。该书的故事讲述人主要有五类:1,各级官员——如大学士伍弥泰、御史胡牧亭、阁学汪晓园、少司寇王兰泉、太常史松涛、太仆戈仙舟、太守赵书三、制府唐执玉、编修程鱼门、司农曹竹虚、运使朱子颖、副都统刘鉴、福建藩司曹绳柱、河间同知毛振宣、县丞邱天锦、乌鲁木齐把总蔡良栋、乌鲁木齐参将海起云、昌吉守备刘德;2,师友、门生——如先师裘曰修、李又聃与何励庵、前辈董曲江与鞠庭和、同年蒋心馀、友人戴东原、门生伊秉绶、杨雨亭、邱人龙;3,家族成员——如父亲纪容、母亲张太夫人、曾伯祖光吉公、叔仪南公、从叔梅庵公、族叔纪育万、从兄纪旭生、族弟纪继先、族侄纪肇先、外祖张雪峰、舅氏张梦征、外舅马周箓、表兄刘香畹;4,少数民族——如蒙古王爷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骁骑校萨音绰克图、佐领额尔赫图、军吏巴哈布;5,其他各色人等——如老儒刘挺生、布衣余萧客、琴工钱花脸、宏恩寺僧明心、慧灯和尚、佃户张九宝、佃户刘破车妇、乳娘廖氏、司庖杨媪、司爨王媪、旧仆庄寿、小奴玉保、奴子王廷佑之母、卖花老妇、轿夫刘福、盲者刘君瑞、乌鲁木齐遣犯刚朝荣。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讲述人,无非要说明,中国自古以来有爱好故事的传统,各社会阶层的人们对于讲故事、听故事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个爱好故事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故事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如此大的发行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在当今社会,中国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的人们在内的广大民众对于故事的兴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好口头讲述的故事,即以口头形态流传的民间故事,包括传统民间故事和新产生的民间故事,即当代民间故事;一是爱好供阅读的书面故事,即新创作的、以书面形态出现的故事——这就是以《故事会》为代表的书面故事。口头故事与书面故事关系密切,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满足各个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既有艺术欣赏的需要,又有交流感情的需要。
以口头形态流传的民间故事,大多数是历史的遗存,大多有较高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生活内容的变化,思想理念的差异以及老一辈传承人的纷纷谢世,在今天它们已经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方面尽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日益显现出它们的欠缺和不支。当代流传的新民间故事,不乏精彩的篇什,颇为引人注目。但由于它们产生的过程比较缓慢,并且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方面,也很难有优势可言。新创作的书面故事,则可以弥补口头故事的种种不足和缺憾,因而生机勃勃,前途无量。当然,新创作的书面故事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在初始的一二十年间,经历了“左”的严重干扰,花了很多努力才终于走出阴影。其次,在初始阶段,还面临表现形式的探索过程。这一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事故事创作、编辑、研究的同仁都记忆犹新。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经过《故事会》杂志社的辛勤扶持和辅导,如今的故事创作不但登上我国文学创作的大雅之堂,使故事这一门为中国老百姓熟悉和喜爱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焕发出青春活力,更加灵活多变,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民众,更加贴近生活,令世人刮目相看,并且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发展,日新又新。
在祝贺《故事会》刊行500期的时候,我们将以愉快的心情展望我国故事发展前途。我相信,中国民众对于故事的爱好将一直延续下去。尽管今后必然会发生各种变化以适应人们艺术欣赏的需要,但具有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基本叙事形式不会变。其中有一种发展趋势无疑会日益明显:民间故事将逐渐萎缩,而故事创作将继续发展,成为满足社会需要、民众需要的主要源泉。

2011-12-22 14:52:15

TAG: 故事 魅力 祁连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4022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