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 悲歌长泣——心灵深处的记忆(转5)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5-17 11:07:06 / 个人分类:媒体转述



  十一、难遂人愿的学习决定     

       197699,毛泽东病逝了。随后华国锋接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为了更好地继承毛泽东主席的遗志,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作出决定,全国人民要在一年内通读《毛泽东选集》(15卷)。    

      我所在的矿山绝大多数矿工都是从山东、河北等关内农村“跑盲流”来的,文化水平很低,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识字,一些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上面发文件了,要通读毛选,怎么办?现在遇到这样的事,单位领导或许有许多办法,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甚至能写出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读书经验文章来,尽管他可能一个字都没读。文革时期政治是第一位的,哪个领导也不敢拿学毛选当儿戏。可现实的情况摆在眼前,大部分工人是不可能读完毛选的,他们认识不了那么多的字,更不用说毛选的思想意义了。无奈,基层工段便绞尽脑汁想办法,我们工段的郭书记便决定由我读给工人听。    

      于是每周有两天工人劳累完,吃完晚饭还得到工段的车间学习毛选。当时还没有毛选5卷合订本,只有毛选四卷合订本,是64开本的,书面套着红塑料皮。毛选4卷合订本有多少页,由于时间久远我也记不清了,大概有1000多页吧。毛选合订本的字非常小,可能也就有宋体字小6号那么大。车间空旷,灯光显得十分暗淡,我在通读时非常累眼睛。更重要的是工人也不可能听懂书里的内容,当然我当时也明白不了多少。好在上中学时语文老师经常让我读课文,当时课文有不少毛泽东的文章,所以通读毛选4卷我并不费劲。一开始,我一本正经的照本宣科,但是工人听不懂,抽烟的抽烟,睡觉的睡觉,实在闲得无聊的就找人小声嘀咕东家长,李家短。后来我也改变了方法,不管你听不听,我像机关枪似的突突一气念完20多页。多半年的时间,我念完了毛选5卷,工段如期完成了上面交给的政治任务,但实际效果却是不得而知了。    

      “四卷宝书金光闪,光焰无际照航船。”这首文革歌曲形象地说明文革中那些玩政治的人把毛选四卷当成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金科玉律,向人们明示:学好了它,中国这艘社会主义巨轮就会胜利地驶向共产主义岸边。但现实是无情的,舆论一律,不同的意见全被扼杀了,除了毛选,别的思想都是修正主义,曾被称为人多议论多,能集思广益的国家被迫走上了崩溃的边缘。历史证明再好的东西,走到了极端,它的本质都会变质,都会产生让善良的公民不寒而栗的结果。

      马克思曾痛斥普鲁士政府:“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摘自马克思全集第一卷)文革所发生的事情,不正是我们导师所痛斥的吗?      

           

      十二、别有用心的革命样板戏普及

      经历文革的人对8个样板戏都会有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它的水平相当高,有汪曾祺、阎肃等造诣深厚的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戏曲家、作曲家、舞蹈家的加盟,更是因为它在全国的工矿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大中小学校、农村、街道全方位的普及。文革中大多数人都会哼哼几句样板戏中的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瞧瞧,哪一个不是耳熟能详的段子?一点也不逊于现在流行的“黄段子”。

       我所在的矿山当然不能在普及样板戏问题上落后别人。但在我的记忆里,矿山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没有演出过样板戏,而倒是我所在的小学六年级班演出了京剧《红灯记》全剧。县评剧团也给产业工人送来了京剧《沙家浜》,就连矿山附近的农村,《人民日报》发表的调查报告《从三个大队教育革命的实践看贫下中农怎样管理学校》中大队之一的松树沟大队也送来了《红灯记》慰问工人老大哥。但群众性普及革命京剧样板戏并不仅仅是现在的文化娱乐,它包含着当时玩政治的人的险恶用心,即用样板戏作为打手,攻击“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击倒、打垮那些“文艺黑线上鼻祖”,并以此统治意识形态。而江青更是以此为资本,要想成为中国的“文艺旗手”,逐渐完成她的“女皇”梦。文革中善良的公民都被鼓动成为了狂热的“革命造反者”,领袖终一不二的信徒。

      学唱京剧样板戏必然倾注了极大革命热情。但京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唱得好,因此在普及样板戏时必然有优劣之分。以我所在矿山演唱的三场样板戏来看,县评剧团当然是上乘的,次之是小学生的演出,最后是生产大队的演出。县评剧团在文革中不演评戏了,改为专唱京剧,男女主角分为AB角。“九大”后县评剧团到矿山演出京剧《沙家浜》。评剧演员唱京剧,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也分不出个差别来,总觉得那些演员都是“腕”,看得挺过瘾。但一个武生演员在《夜袭》那场翻跟头不慎翻出了舞台,所幸只是轻伤。

      小学6年级的学生演京剧《红灯记》全剧,这在全国应该说也是少见的。那时全班除了我是“黑五类”子女外,其他人全都有角色。其中同学封某,个头小连日本兵也捞不上演,只好捡个拉幕的活干。此次演出矿山俱乐部坐无虚席,小演员一板一眼的,很是认真,博得了他们父辈的热烈掌声。矿山工人子女普遍学习不好,文革后恢复高考,那些演戏的同学一个也没有被大中专学校录取,反倒是改革开放后大部分陆续下岗了。那个拉幕的同学后来在当地造成了一起轰动不小的枪击案,被政府处以了死刑。

    松树沟大队来矿山演《红灯记》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矿上用大喇叭连续通知了好几遍,但终因此时工人对看过多遍的样板戏已经开始厌倦了,况且白天还有繁重的劳动,所以没有几个人去看演出。孩子们总是爱看热闹的,俱乐部里坐席上只有一少半观众,多数为学生。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演鸠山的演员,他个子很高,岁数不大,打扮的很滑稽,将一个花褥单裹在身上当裙子,上蹿下跳俨然像个狗蹦子。让人更可笑的是他们的唱的既不是京剧也不是评戏,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剧种。于是有不少人,包括学生要退场。但把门的人接到了矿上革委会的通知一律不准退场,他便把大门干脆给锁上了,我们只得苦熬了半宿。

    好好的国粹就这样在普及中走了样,而真正的京剧团也因频繁的演出8个样板戏而使“革命观众”视觉疲劳了,以至出现了厌倦情绪。在普及样板戏运动中许多人被整,甚至冤死,更使人有理由认为,普及样板戏是场阴谋家的权术大表演,是对中国全体公民的戏弄。       

  


TAG: 记忆 心灵深处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