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绘的人事》:昔日江南城市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05 22:08:47

《水绘的人事》:昔日江南城市志
光明网 2011-11-15 14:34:36 来源:人民日报 
 

《水绘的人事》:马汉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水绘的人事》,让特定年代的一个特定地域,终于寻找到自己作为存在的证明。

  全书是一幅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江南小城的图景。在这幅凝定的图景中,昔日江南小城的声色味,经由汉字无不毕现。

  因消失而产生的伤痛和对往昔的怀恋,在书中交相缠绕,形成本书的情感基调。“仓浜,我永久的伤痛”——尖锐的伤痛,甚至时时大于怀恋的成分。

  江南多水,阅读《水绘的人事》的第一印象,就是扑面而来的细节,无法胜数、繁复精致的细节:“用塑料丝编织的网兜里拎着父亲黑色的元宝套鞋”;“是绉纱馄饨薄得透明的皮子和鲜洁的骨头汤,以及点缀其上的嫩黄的蛋皮丝、碧绿的葱花”……

  这些具备鲜明质感的细节,像一个个细小却能量巨大的光源,映照了用文字砌筑出的昔日江南小城的幽暗空间。细节之光,使幽暗的文字空间,顿时变得如此生动可触。坚实而富有力量的细节,源自江南生活内部的细节,血肉和灵魂感受过的细节,使得《水绘的人事》一书,和那些风花雪月的、观光客式的江南笔记,沉默着作了分离。

  因为有密集的细节呈示,《水绘的人事》首先在民俗学意义上拥有了它独特的贡献。比如,书中有众多研究江南城市经济的史料。当年,普通市民的沐浴,分一角、一角五和两角三个等级。日常所用的酱油,一斤有一角八和两角一两种价格,一般烧菜,只买一角八的。再如,书中有关于江南城市昔日行业情况的个人性描述,涉及三百六十行中的诸多种类,如箍桶匠、磨刀匠、铜匠、补锅匠等等。尤其是书中对江南美食不厌其烦的展示,既让人叹为观止,又让人略感心酸,因为这些深刻于作家记忆中的美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物质的贫瘠和作家童年家庭的清贫。

  如果一本书仅止于此,那么,此书充其量只是有着民俗学意义的优秀城市志而已。作为一本散文集,《水绘的人事》显然超拔于此。昔日江南城市生活的种种场景只是背景,书页处处却是“有我之境”。

  清贫幽色的街巷背景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位“敏感而自尊”、在“简陋的板壁屋”里孤寂、清贫成长的少年形象。

  稍加辨认就可以发现,置身于江南小城中的强烈个人化的境遇和感受,正是本书强劲文学性的根源。而这些个人化的感受,常常不为民俗学家所重视。

  ——少年总是做梦。“我进入空无一人的老屋,碗橱里的碗碟还在微微晃动,木门上留着推门时留下的湿手印,似乎刚才还有人在这屋子里,听到我进来就放下手头的活匆匆隐退了。我跑过一间又一间的堂屋,想追赶那个隐退的人,想看看他(或她,或它)到底是谁?”这种梦境的虚幻,与作家描绘出的逼真现实,形成强大的文学张力。

  ——雨天,偶遇的穿淡天蓝衣衫的年轻阿姨,要来搭这位少年的伞,这几乎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篇。“她接过了伞,我再没抬头仔细看过她,只看着她握伞把的那只白皙的手,以及手腕上凸显在薄薄皮肤下的蜿蜒青筋。她在我耳畔轻轻地说话,问我去哪里干什么,说我是个乖孩子。她的声音像追逐在我耳边的蜂蝶。她的发梢若即若离地擦着我的脸颊,痒痒的。”这美好而又朦胧的情感,让我想到日本小说家武者小路的初恋文字,想到川端康成。

  这是一本由灵魂写就的昔日江南城市志。书中,有一句我深刻认同的话语:“而我要说的是,我血管里流淌的永远是穷人的血,我是穷人的孩子。”这句话,使本书具备了一种品质,一种我发自内心尊重的、此一时代已经很难觅见的坚强品质。(黑陶)


TAG: 江南 城市记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1813
  • 日志数: 57
  • 图片数: 1
  • 影音数: 2
  • 书签数: 1
  • 建立时间: 2009-01-13
  • 更新时间: 2012-06-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