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摘:民国时期鞋履(一)从长袍布鞋到西装革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1-21 07:54:20 / 个人分类:读书读报

中国历代鞋饰》(叶丽娅编著)精品文摘

第九章:民国时期的鞋履

一、从长袍布鞋到西装革履

从清代开始,长袍马褂便是中国男人的常年衣着服饰,与其搭配的足衣,就是持久不变的布鞋与缎靴(图1。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而来的洋货倾销,公使交往、留学考察,传统衣着打扮受到了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人民大众扬眉吐气。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思想、新观点的冲击和交融,大量西方纺织面料和西式皮鞋的进入,都不断促进传统服饰鞋履发生鲜明的变化,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民国元年,政府颁布的男女服制(礼服与常服),采取了中西合璧形式,中华服饰文化、鞋履文化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民国,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突破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从传统保守逐渐走向新潮开放。着装开始趋向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经济能力,选择穿戴方式。整个社会的穿著打扮,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旧并存、中西兼容的特点(图2,男鞋的配制也是一样,既有传统的布鞋、缎靴等,又有西方传入的皮鞋、马靴等。当时,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与常礼服二种。大礼服又分昼礼服和晚礼服。而与之配套的鞋履也可分为中式、西式两种,中式为布制,西式为皮制,如:长筒靴或皮鞋为礼服配套,布鞋与缎靴总是与常服搭配,颜色以黑为主。普通市民及中式家庭,大多穿传统长袍马褂,足登布鞋、布靴,而上层官绅贵族家庭,总是绸衣缎靴武装一身(图34。除了传统的双梁、单梁、云纹等鞋靴外,由北京内联升鞋店制作的千层底布鞋,深受男人们的欢迎。辛亥革命后,内联升顺应时代潮流,开始生产经营礼服呢和缎子面的“千层底”布鞋。“千层底”制作非常讲究,要经过制袼褙、切底、包边、圈底、纳底、锤底等几道工序,生产的小圆口千层底布底鞋曾风靡一时(图5。随后又研制出牛皮底礼服呢面的圆口鞋。当时,黑色圆口鞋配白袜,也成了都市青年的时尚装束(图6。在福建,长顺斋鞋店制作的布鞋,质量优良,也深受民间百姓的喜欢。在晋中,一种富有阳刚之气的男式布鞋——索鞋也非常盛行。其鞋头部卷起“高鼻梁”,棱角分明(图7;鞋底呈弓形,用麻线纳缝,特别是在脚心处不能满纳,留有呈花格型的“虚心”,表示做人也要讲究虚心(图8。冬季人们穿棉鞋,棉鞋鞋帮一般略高于单鞋,帮底均衬以棉花,由两片对称的鞋帮构成,在鞋脸正中缀合,北方称“单梁”,南方称“一道脸”。在寒冷的北方,中老年人喜穿大云头棉鞋,俗称“老头乐”(图9、“千层底”棉鞋,采用新式黑呢料制作,轻柔暖和,坚固耐磨(图10

雨雪天穿用的鞋子叫钉鞋(靴),此鞋最早见于明代,洪武年间,“先是,百官入朝,遇雨皆蹑钉靴,声彻殿陛,侍仪司请禁之。”1为避免震耳欲聋的钉鞋声,明太祖下令文武官员上朝皆作软底皮鞋,套在靴外,出朝时再脱之。钉鞋(靴)至民国时仍很流行,可分单、棉式。其底部均装有铁泡钉,在泥泞的湿地上可防滑、防潮。根据面料可分两类,通常采用粗棉布或帆布涂上桐油,款式多为蚌壳式,叫油布钉鞋(图11另外有采用皮革为面料,中帮单梁开叉式,叫牛皮钉靴(图12。在河南,民间穿“泥屐儿”行走于雨水泥地中。“泥屐儿”亦称“泥屐子”、“高脚马”等,制作的材料有木、麻、革等等。泥屐的种类较多,有系绳式泥屐儿、掏底系绳式泥屐儿、套鞋式泥屐儿。这双制作简易的木质泥屐儿(图13。木匠选择比脚稍大的结实木板,两头凿出齿道,再做两块上稍窄的齿屐为木腿(也有用铁腿),安装在屐板上,最后用牢固的麻绳栓住屐齿跟部,引出绳的两端作为系脚之用。穿时或赤脚用麻绳缚系;或着鞋直接穿进,这是最为廉价的雨鞋。十九世纪20年代后,具有防雨功能的橡胶雨鞋诞生,钉鞋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外交往日益增多,西风渐进。十九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许多洋顾问来到中国,这些西装革履的洋人混迹于穿长袍缎靴的中国官员之中,对中国的男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治十一年(1872),在欧洲经商的徽州人詹五,娶了西洋女子回乡,偕同家人来到上海,其“冠履衣裳居然西式”,观者如潮,引起当地媒体的《申报》的关注。更有那些归国留学生,他们身着西装革履踏上故土,让国人耳目一新。几千年来,中国的军队没有统一配备的军鞋,更难见到制作精良的皮质军靴。清末民初,国外皮制马靴进入中国,现代制鞋技术的引进,使皮鞋皮靴也伴随着西式军装走进军营(图14;而政府制定的地方行政官公服,如:外交官、领事官、检察官、律师、警察等,也大多配备皮鞋和皮靴。到处可见穿上西式皮鞋的官员们,无疑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来自国外的新潮服饰——西装革履,人称为“文明服装”、“包头皮鞋”,由于其方便、实用、时尚,很快受到了各界上层人士的喜欢。特别是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首先开埠的城市,是洋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外商在洋行中大多设有皮鞋部,主要经营从国外进口的皮鞋。机关公务员,学校教员、洋务官员、经商者等群体中,最早受到洋风的熏陶,出现了许多穿洋鞋者,有西式皮鞋、欧式皮鞋、洋式凉鞋、高跟皮鞋等,年青人成为领航时尚的主流。人们在形容衣着入时者时,总爱以“西装革履”来称之。

在北京,西装革履也进入了封建堡垒紫禁城,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们也穿上了洋鞋(图15。你瞧,他(她)们曾经是清末的皇帝和皇妃,现在穿的多么新潮。30年代,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北京同升和鞋店上市了时尚漂亮的男女皮鞋。其鞋精工细作,质量上乘,很快在京津地区的社会名流和在华外国人中流行。在上海,更是写下了我国现代皮鞋制造的辉煌篇章。1876年,在上海一位普通修鞋匠的手中,诞生我国第一双现代皮鞋;1913年,身着文明服装的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图16,与黄兴等共商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其整洁的西装,锃亮的皮鞋,闪烁着新思想的智慧。之后,由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成了各地流行的时尚男装,而为这种民国新服饰搭配的足衣,也是又黑又亮的皮鞋。现代皮鞋采用分节式制作,与西装搭配的“革履”,最常见的是包头式皮鞋,其由包头、中帮、后帮三部分组合成,亦称“三节头皮鞋”(图17。分节式皮鞋可在镶色缝制上不断变化翻新,众多的配色花样,可为不同色彩的服饰搭配,使穿者高雅大方、风度翩翩。1919年,上海北京皮鞋厂使用机器生产的男式三节头皮鞋,穿着舒服,且“永不走样”,深受中外男士们的青睐。当时的皮鞋除了黑色外,还有棕色、咖啡色和白色等等(图18,主要为浅色服装搭配。这款白色皮凉鞋,是浙江温州三成鞋厂手工制作的,为西式压沿条款式,当时有身份的人士,常穿这款时新白皮鞋出入正式场合(图19)。最为时尚的是深浅镶接的皮鞋或凉鞋,帮面采用白色皮,头跟部镶棕色、黄色或红色等,这双来自国外的棕色包头白凉鞋(图20,上乘的棕牛皮包鞋头,白帮面上缕出无数透气圆孔,款式时髦,冷暖分明,在当时的上海上层社会中十分流行。十九世纪初,广州国产橡胶底的试制成功,为传统鞋履增添新材,由机器制作的橡胶底简单快速,摆脱了繁琐的手工纳底,为批量生产,提高制鞋能力提供了条件。1919年后,橡胶底广泛应用于各类鞋履,如:运动鞋、力士鞋、球鞋、钉鞋、胶鞋,甚至拖鞋(图21等等。广州、上海等地生产皮鞋、胶鞋的工厂逐年增多,随着体育运动的兴起,国产运动鞋品牌不断诞生,青年学生迅速接受,成了穿着球鞋、运动鞋的主要群体。而运动鞋加长筒毛线袜,也成了许多中等以上家庭孩子的新潮装束(图22


TAG: 文摘 布鞋 长袍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6977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