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老照片的怀念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0-03 13:37:24 / 个人分类:老照片

照片的怀念

钟老90华诞

  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相机总不离身,特别是外出进行田野考察时,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重负在身,也不觉其累。随行的学生常常抢着为我减负,而我却一一谢绝,生怕遇到拍摄机会时疏于准备,措手不及。现在科技不断进步,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可以轻装上阵。从胶卷摄影到数码摄影,一机多用,不计成本,其间的乐趣只有自己知道。如今甚至连相册也不用了,照片直接存在电脑里,只要做简单的分类,什么时候想看,打开电脑就可以欣赏自己的杰作。至于个人数据库的建设,又不知为研究工作带来多少便利。不过使我常感困惑的是许多老照片,随着日月的流逝,有些已记不清它们的原籍和故事了。每每面对成千上万张的图片资料(大部分是民俗照片),一筹莫展。数字化,比如利用扫描技术,将老照片换装保存,自己又没有那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空就翻阅老照片,回忆田野作业的乐趣,回忆与友人和民俗同仁的交往,内心常有一种温馨之感。

  回忆是一杯酒,有时会给人以慰藉。回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民俗学,真不敢想象会有今天的发展。那时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队伍几乎溃不成军。好在有钟敬文先生等老一辈的民俗学者,还可振臂一呼。于是伤痕累累的老兵加上我们这些刚入伍的新兵,很快形成一个颇有战斗力的团队,冲锋陷阵,收复失去的民俗学阵地。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岁月,即便是跑跑龙套,大家也高兴。而当阵地不断扩大,成果累累展现时,能不感到由衷地欣慰吗。这大概是我经常流连老照片所得的深切体会。

  以往在我的空间里曾上传过一组与钟老在一起的照片。最近翻阅老照片,又发现一些当年和钟敬文、马学良、林耀华、冰心、曹禺、罗志平、宋蜀华、常任侠、张紫晨等先生在一起的照片。我特别喜欢钟老90华诞时,学人们向钟老献寿的照片,那时的钟老精神矍铄,转眼却成故人。其中的马学良、林耀华、冰心、曹禺、罗志平、宋蜀华、常任侠、张紫晨诸位先生也已作古。长江后浪推前浪,“逝者如斯”。今天上传这些老照片,权作深切的怀念。

(全部照片看“我的空间图片库)

钟老在学会年会上

钟老与马学良、林耀华先生

钟老、马老在我家


TAG: 照片

张勃的星空 引用 删除 张勃   /   2011-10-05 10:00:28
珍贵的照片。陶老师重阳节快乐!!
瑶族小妹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瑶族小妹   /   2011-10-03 20:55:42
看着就心情大好

回忆是一杯暖酒。
萧放的博客 引用 删除 xiaofang   /   2011-10-03 18:03:20
收藏了,谢谢陶老师!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引用 删除 陶立璠   /   2011-10-03 16:19:37
言之有理,九十华诞,演这么一出,都没有预料到,热烈的场面让我抓住了。
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黄景春   /   2011-10-03 15:24:28
钟老接受寿桃,献寿桃的人扮相是仙官(寿星),这可是明清以来很流行的庆寿方式。
先是皇宫演庆寿戏,西王母、麻姑、八仙出来给帝王后妃下跪献寿桃,后来就流行到普通官宦之家,再后来就是平头百姓做寿也要请个戏班子、说书匠来那么一出。这种做寿形式似乎是自上而下流行起来的。
张勃说研究民俗,眼光要适当向上,很有道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