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储粮,不打墙。广交友,笑满堂!

民俗人物 抢救白族民间文化遗产第一人李星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26 09:43:46 / 精华(1) / 置顶(1) / 个人分类:民俗人物

 

我识贾芝老,未见李星华。惜哉去世早,美名传中华!(宁锐)新上日志《抢救白族民间文化遗产第一人李星华》一笑堂采编  

 

杨亮才忆李大钊之女李星华的大理白乡行

      一晃那都是55年前的事了。记得在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的秋天,我当时22岁,刚从故乡洱源县凤羽乡抽调到县委文教科工作,是个通晓一些白族风物且热爱白族民间文学的年轻人。县委领导安排我陪同从北京来的几位民间文学专家到白族风情浓郁的洱源西山采风和调研。我事先并不知道此次从北京来采风的专家中,就有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
   此次采风和调研的部分成果很快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大理白族地区和白族人民生产
生活为题材、影响巨大的电影《五朵金花》,能够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影片,在短短数月内拍摄并制作完成,也与此次调研成果直接相关。
     此次大理之行,使李星华和她的同事们受益匪浅。李星华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到大理地区采集民间文艺、抢救白族民间
文化遗产的第一人。她开了大理白族民间文艺抢救的先河。那时没有录音机,她只能用笔一个字一个字记录,有段时间李星华住在洱源一个废弃的仓库里,白天出去采录,晚上进行整理,生怕因过夜而有半点遗漏或耽搁。她尽可能地做到忠实记录,将动人的白族民间故事用文字传承下来。         我带他们到过许多地方,其中最为艰苦难行的是洱源西山。当时不通公路,我们不仅要负重翻越数十座海拔两三千米的高山峡谷,还要克服疾病困扰、猛兽虫蛇袭击及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与山里的白族同胞吃住在一起,采访了数百人,走访了数十户人家,记下了数十万字的采访笔记。短短3个月,就收集整理了3部长诗和数百首短诗,还记录了5000余首“西山调”。其中的一首“西山调”《我家住在西山区》,曾以直白通俗的歌词、优美豪迈的曲调唱响全国。

 那次调研回来后,李星华很快将调研成果编成《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在国内一版再版,1980年还被君岛久子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直至今日,《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赞扬电影《五朵金花》展现了大理“美好的地方、美好的民族、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人”。像这样好的文艺作品,是艺术家们从民间搜集整理来的。《五朵金花》电影主创团队根据那次调研成果和线索,很快找到了成功的捷径。

详见《忆李大钊之女李星华的大理白乡行》(中国民族报2011年8月1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74012
  • 日志数: 2169
  • 图片数: 60
  • 文件数: 164
  • 书签数: 9076
  • 建立时间: 2009-10-24
  • 更新时间: 2021-08-0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