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台日记之十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09 23:36:55 / 个人分类:民俗学研究

4月7日,晴

 

春假几天在岛内四处走走,见到了海拔最高的玄天上帝宫,看见了在玄天上帝生日期间飞来的传说中的神奇蝴蝶。见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在台南建立的台湾开基妈祖庙。见闻收获多多。不一细说。

周四开始上课。下午我们去新庄老街田野,进行现场辅导教学。新庄是台北地区最早重要港口之一,它依凭大汉溪,南接淡水,由海路来的大陆移民与商船,在此上岸,当年是繁华的码头。

在新泰路口下车朝里走,经过夜市老街,看到多家百年老店,有专门制作销售老年衣服、嫁妆服、学生制服的锦文服装店,有一家老顺香糕饼店据说很有名,其中继光饼有特色(我9日看见一人买了多包,可见名不虚传),传说该饼因为是戚继光剿倭寇时吃的干粮而得名。

我们前走,看到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武圣庙。据介绍,新庄武圣庙创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当时的贡生胡焯猷等董事所倡建。它比新竹关帝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要早建十多年,新庄武圣庙是台湾北部地区最早的关帝庙,一般人称为关帝君庙。清嘉庆二年(1797),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人张穆献上锡口庄(今台北松山区)田园数亩作为庙产,以租金为香火钱,说明新庄武圣庙影响范围的广泛。咸丰三年(1853)北台湾发生大规模的漳泉械斗,新庄街被大量破坏,武圣庙被大火焚毁。后在新庄县丞郭志纬倡导下重建,同治七年(1868)十月竣工。位于正殿悬挂的“万古精忠”古匾据说是沈葆桢所写。民国以来又有五次整修,最后一次是2002年正月十五日完成。该庙在1985年被台湾内政部列为三级文物。新庄武圣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开间三进两廊的纵深式庙宇,庙貌巍峨。前殿门外两根龙柱,石雕精美,双柱各盘双龙,龙首尾向反,俗称天翻地覆。前殿大门上108个门钉,象征武圣享有帝王之尊。正殿供有主神“关圣帝君”,周仓、关平配祀两旁。两边山墙上有木质匾额,左为忠孝、右为节义。武圣庙的大型祭祀活动在关公圣诞日(农历六月二十四)与飞升成道日(农历正月十三日),都有祝圣三献礼。在武圣庙后侧有一新庄武圣图书馆,该馆2003年建成,给社区民众提供了舒适的读书空间。本馆还办理艺文研习进修课程等各项活动,为推动地方建设书香社会尽心尽力。

我们出了武圣庙,前行不远是妈祖庙,这座妈祖庙名慈佑宫,创建年代有多种说法,但根据移民随身携带天公神像渡海的习惯看,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新庄开辟之初即建奉祀天后的小庙,较为可靠。雍正七年开始修建有规模的天后宫,两年后建成,新庄天后宫成为台北盆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乾隆年间两次重修,嘉庆、同治年间不断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2002年完成,耗资2千余万元。本庙全年祭祀活动频繁,几乎月月有活动(仅八月没有),重要时间是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五日,届时恭祝本尊天上圣母圣诞暨启建春季礼斗法会。七月十三至十五的普度活动。九月初九至十一日三天纪念天上圣母飞升,暨秋季礼斗法会并祭拜祖先。在慈佑宫见到了一些人在忙碌,他们在筹办新北市妈祖文化节,宣传口号是“妈祖慈悲心,百年新庄情”,举办的时间是4816日。8日艺文晚会:逗阵疯妈祖,9日新北市妈祖祈福绕境,此期间有传统民俗体验,如掷筊比赛、送发财金、作平安法会。我得去体验体验。

 我们还去了广福宫(三山国王庙)、文昌祠,广福宫为潮州籍移民创建,始建时间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它是潮州人开拓新庄的见证。后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广福宫迄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被定为台湾二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因为是古迹保护的关系,这里公共庆祝活动较少。它的主要活动日是三山国王的圣诞,圣诞分别为农历225625925。文昌祠是北台湾规模最大的一座,原来附属天后宫,嘉庆十八年(1813)始独立建祠,并作为义塾。光绪年间作为直公学校,后来一直是汉文补习教育场所,至日据时代结束。是新庄文风倡导之地。辅仁大学的同学告诉我这里的文昌祠是附近最灵验的一座,许多升学的学子在此求取功名的护佑。

看完祠庙,我们转到中正路,同学们说那里有一家名为“响仁和”鼓店,特别有名,不仅有作坊,而且还有展示馆。我们当然要去看看,到了鼓店,见该店前面临街敞开,几位工人师傅在忙着做鼓,我们找到老板娘,一位坐在桌子后面的老太太,我们介绍了来意,她很和善地接待了我们,并回答了我们的相关提问。她说这做鼓有许多讲究,不同用途的鼓有不同的做法,我问她这样的大鼓需要多少钱,她说一两万台币。她说现在税太多了,房子还是租来的。当我给了她名片得知我来自北京之后,她兴奋地告诉我们说她和丈夫曾经与汉唐乐府表演团体一道应邀到北京故宫演出。她告诉我们说这些制鼓的木材是花梨木,来自非州。鼓皮是水牛皮。当我们进一步追问时,她说要问她的先生,也就是王老板,王老板本来在忙活,我们不好意思打搅,老板娘将我的身份告诉王老板后,老板放下手中的活,带我们到隔壁也就是新庄市中正路171号参观鼓文化馆,给我们介绍有关鼓的制作工艺与各种特色的鼓类收藏。

本馆创建于2001年,内部收藏以响仁和制作的鼓为主轴,兼有来自非州、泰国、韩国、大陆西藏地区、广西壮族地区的各色鼓类。我们在鼓文化馆内对王锡坤老板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访谈。从他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响仁和”字号的不一般。响仁和字号是王老板父亲王阿涂创立,阿涂原名王桂枝(1907-1973),因为名字有些女性化,人们习惯以阿涂称之。阿涂世居新庄,阿涂的父亲是一名私塾教师,他希望儿子成为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但阿涂对读书没有兴趣,倒是对新庄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兴趣盎然,经常躲到码头去欣赏各种演出。当时新庄是一个繁华的码头,有各种民艺活动,在一个巷子内曾经有九个北管布袋戏班,号称布袋戏巢、戏窟,戏馆巷。不爱上学的王阿涂在这里找到了快乐,他逐渐也能演演布袋戏,当然主要是他吹得一手好唢呐,常常在后台给布袋戏伴奏。

王阿涂在生活中发现新庄各色庙会民艺中都少不了鼓乐,鼓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因此他逐渐迷上了鼓的制作。1929年,他在新庄碧江街上开了“响仁和”吹鼓厂,专门制作皮鼓与唢呐。“响仁和”字号名称据说来源于佛经中的一句话:“佛响仁和,弃恶扬善”。在王阿涂师傅的努力下,响仁号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北台湾的著名字号,台北地区许多寺庙都有王阿涂做的鼓。他曾创用千斤顶代替人工压紧鼓腔。王阿涂虽然自己爱好做鼓,但毕竟手艺人的地位不高,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学艺,让儿子读书,期待儿子还是当老师,如同他的父亲期待一样。王锡坤开始并没有学习做鼓,但在父亲阿涂突然去世之后,他不愿意父亲的鼓厂从此销声匿迹,他从头学艺,专心致志,经历艰苦的努力之后,王锡坤不仅保有响仁和的声誉,而且有继续推进的创新。

每当王师傅跟我们说起鼓的时候,总是充满深情,我们都深受感动。他告诉我们,鼓有个性,虽然鼓皮一般都是用水牛皮,但不是千鼓一面,在鼓材的选用与加工过程中,他要严格根据鼓的用途与自然环境来制作鼓。因为不同使用的环境对鼓的声音与鼓皮的膨胀系数要求不同。表演用的鼓,声音要高亢激越,寺庙中的鼓,用浑厚深沉,空气的湿度、温度对鼓皮及鼓壁的木材特性要求不一样。王老板说,鼓的加工制作技艺,在细节,越是细部的讲究,越能体现鼓的效用。他不断地给我们敲击各种式样的鼓,让我们听声音,辨别声音的细微区别,当然敲击的力度与在鼓面的位置不同,声音会有差异。在一次敲鼓之后,他说这是70,果真在测音仪表上显示是70分贝,可见他对声音感觉已经非常精准。他对每一个鼓的制作都非常认真,亲力亲为。不愿为利润随意制作产品,最近一些地方搞大型活动,要他在短期内生产上千只鼓,他没有接受,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是一次性消费,一般都会较长使用,这样才会有价值,也不会浪费材料。在文化馆见到王阿涂作的鼓,有70年了,仍然鼓声激越。王老板给我们看了非洲的小鼓,他说从鼓的制作技艺看,我们不能轻视非洲的文化。他还收藏了多面铜鼓,铜鼓上的文饰精妙,他说我们看到这些东西会惭愧自己不如古人,正是这样的比较让王师傅常怀敬畏之心,他在敬畏中精心制作着每一件作品,在敬畏中传承创新鼓艺。

他不认为前人的东西完全照搬,他说老师讲的不一定都对,学艺要有体悟,他在传承父业时,也有许多新的想法与实践。他给我们介绍了他的一些创意作品,如陶瓮型的皮鼓、铁壁皮鼓等,有一件以手形鼓架衬托的青瓷纹样的皮鼓,特别引人注目。

为了更好地提高鼓的美学价值,他开始重视鼓壁的美饰,现在是用有色棉纸增强鼓壁的色彩与质感,但他认为不能持久,应该用生漆涂饰会效果更佳,时间越久,生漆越有光彩。他为了学习上漆技术,他每周六下午从工厂下班后,直接乘高铁到台中,然后换公车到一个漆艺技术研究所学习,现在他已经掌握漆画技术,他给我们看了他学习的作品,但自己认为还要提高。要知道这是一位年届花甲的老人,他对鼓艺的那种追求,令人感动。

现在他的儿子在学艺,也还有几个徒弟,但他还不能放手,关键技术还得亲自上阵,很辛苦。我问他,现在有拜师礼吗?他说没有了,就是跟着学。他说起鼓来滔滔不绝,最后还带我们看了他珍藏的大小铜鼓,他说第一次带人去看的,我们真的幸运。虽然我在广西博物馆看过许多铜鼓,但在台湾在一个私人鼓店看见这样珍贵的藏品,还是有特别的感觉。他告诉我们那鼓面上的青蛙有公与母,母肥公瘦,真的如此。

他知道我是湖北人后,问我曾侯乙墓的编钟是不是真能那样精准发音,他很想去看,但没有时间。我跟他讲了曾侯乙编钟发现的情况,而且跟鼓有关,发现的地方就叫擂鼓墩。

从王师傅这里我知道了一种新的身体保健方法,叫“鼓疗”或“音疗”,人们通过对鼓声的感受,调节身体、情绪,有精神病院在使用这种治疗方法。这是鼓乐的新用途。当然我很乐观地告诉他,随着内地寺庙的增加,庙堂对鼓的需求会更多。

王老板鼓店里有的鼓已经装上小集装箱,他说那是运到菲律宾的。响仁和的鼓成为台北新庄的地方文化代表,每年要举行鼓艺国际文化节。今年要邀请台湾著名的优人乐队来表演,还有一些国外表演团体,时间在63,他说你一定要来看看。

我们在这里访约3小时,一直谈到下午六点多钟,方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王老板,他时间很宝贵,却愿意给素不相识的我们,谈了几个小时的“鼓事”,从他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作职业、责任、使命与高尚,一个普通的鼓的生产者,他并不追求鼓的商业价值,而对鼓艺倾注着毕生的热情。我们在这里上了生动一课,三位同学都很感动,我们与王师傅合影留念,他告诉我前不久有辅大同学采访过他,他也跟同学一道受到马英九的接见,他也正在申请台湾民间工艺的终身成就奖。大陆央视记者也曾采访过他。临走时,王师傅送我一个《新庄鼓 响仁和》的光盘,光盘的出品人是新庄市长许炳昆,光盘封套上写着“让世界听见新庄的声音”。“响仁和”的鼓点正在与现代世界人的生命节律一起跳动,我突然想起礼记中的一句话,“大乐与天下同和”,王师傅对鼓艺的追求与鼓道的领悟以及仁和的境界,是激动与温暖我们这个世界朴素而生动的精神力量。我跟同学说,我要写一篇文章,题目是《鼓人、古道、素心》。上面的有关文字,就是我这一题目的初稿。

补记:写完这篇文字后,我在辅仁大学的学生给来信提供了一个马英九与王师傅、廖同学的专题节目视频线索,我上网看了该节目,马英九十分平和地作为专题节目主持人,采访王师傅与《寻百工》的作者之一廖同学。谈了许多关于传统工艺的话题,对于王师傅对鼓的深情有更清晰的认识。马英九希望能出传统工艺的记录片,让人们对传统工艺生产过程有更直观地感受。马英九以台湾《产业创新条例》为例,鼓励“旧是创新”的概念,强调也要促进跨领域合作,从传统中挖掘精华。


TAG: 日记

木兰山人 引用 删除 木兰山人   /   2011-04-10 09:43:20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