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雕像”作为一个文化象征符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1-21 19:47:56 / 个人分类:文化批评

查看( 1000 ) / 评论( 3 )
         2011年的岁首,来得不太平凡,文化领域似乎是首掀波澜。从1月5号新华网发布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禁止全文诵读《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典籍的消息,到1月11号上午10时,天安门广场上矗立起高达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中间仅仅间隔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中国舆界及文化教育界事实上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冲击。

        让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这个过程。首先是禁止全文诵读部分传统文化经典的事件。起因于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该通知认为,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湖北省也紧跟而上,部分学校给学生推荐删节版的国学内容,一些经典话语如“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及“唯师”之类句子被删除。禁止全文禁读部分传统文化经典的消息,立即成为传媒和受众关注的一个焦点,毁誉参半或折衷而取的各种评论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所持的复杂心态。

       对于这一事件,我觉得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并且这一次争鸣是围绕“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的问题而展开,所以对于事件本身所引发的讨论价值,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作为一个主要在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的人,我以为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基本导向是不容怀疑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个过程更科学,更适于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孩子们去接受、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文化中国”的崛起是需要扎扎实实地充实它的内涵,如果我们的建设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我无法想象“文化中国”如何才能成就其伟大复兴的蓝图。

        就在该事件引发传媒及受众热议,使很多正在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典籍诵读的部门和学校、社会人士们深感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学习颇为艰难、无所适从之时,我们看到了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的消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文化象征符号,孔子雕像在天安门广场上的落成,意味着“文化中国”这一国家形象,必然包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孔子伟大的文化教育思想和“修、齐、治、平”的人生目标早已从齐鲁大地播洒到世界各地,这样的影响力是不容抹灭的。它几乎是不言而喻地传达出了这样的信号: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不仅不能抛弃,更要发扬光大。

        孔子雕像的落成,固然算是明确了国家在文化建设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于是禁止全文诵读部分传统文化典籍的争议又迅速地偃旗息鼓。是人们觉得没必要再讨论了吗?我以为,大方向明确了,向这个方向迈进的过程,则仍然还需要谨慎小心地加以讨论。在我看来,儒家的“四书”“五经”之书及诸子之书,于小学生读来还是较难,在小学生阶段只宜选择有益于孩子竖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句和段落进行学习。且诸书的学习次序也需精心安排,幼儿园大班阶段可开始接触《三字经》,小学阶段完全可以全文诵读《三字经》,兼读《百家姓》及《千字文》以识字,背诵《论语》中的名句段以培养德性,诵读《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之类以培养丰富的情思和语言的审美感觉。中学阶段可全文读《论语》并先后选读《孟子》、《大学》、《中庸》及部分诸子书,史籍,文集。至于宋人汪洙所编《神童诗》,多有不便于当下语境中解读的句子,不妨删去。

        再单独说说《三字经》,这是古代的发蒙之书,首先授予儿童们“性善”、“孝弟”等诸多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及基本的洒扫应对之礼,也就是说做为一个人,首先应懂得怎样做一个于家庭于集体于社会都有益的人。其次才是教孩子们背诵最基本的社会数术天文地理等最基本的知识。最后是教孩子们背诵历史,让孩子们懂得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变迁的过程,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所以这是一本中国人不能不读的启蒙之书!至于有没有必要删节?我觉得对于这本书来说,可以保留全文进行诵读。我们要相信,经典是被用来阐释的,只要阐释得当,分析合理,《三字经》一定能在培养社会适用的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记得我的小女在七岁多的时候开始背《三字经》。记得因为此文节奏感强,极为琅琅上口,小女竟然自发地一边跳皮筋,一边自己配上了“三字经”的句子,可见它的确是适合儿童们接受的读物。至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说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钱先生的说法,如果作为成功人士的钱先生是属于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而没有吃亏的10%中的一个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会有更多的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人不仅不会吃亏,反而会从中获益呢?

 


TAG: 传统文化 三字经 天安门 新华网 中小学生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1-01-23 22:12:10
“多有不便于当下语境中解读的句子,不妨删去。”我不主张这样做。因为“当下”毕竟是当下,当下不代表历史,而且历史就是历史,错,也是历史。如果把这个当下认为错的历史给完全抹杀掉,后来的人怎么去参照去辨别所谓的错与对呢?我们不能走狭隘的极端化,因为任何文化的价值与意义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价值与意义的文化事项。何况《三字经》是已经经历了比起我们年龄要大得多的时间。对于历史文化典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尊重,保存历史原貌。何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先生的解读并不是绝对的标准,而且在我看来,也有极大的片面性、俗化性甚至庸俗性,而很少很少有历史性。
鄂西村姑斗你玩 柳倩月 发布于2011-01-24 00:27:49

QUOTE:

原帖由 张润平 于 2011-1-23 22:12 发表
“多有不便于当下语境中解读的句子,不妨删去。”我不主张这样做。因为“当下”毕竟是当下,当下不代表历史,而且历史就是历史,错,也是历史。如果把这个当下认为错的历史给完全抹杀掉,后来的人怎么去参照去辨别所 ...
我主要指的是在中小学阶段,《神童诗》中的确有一些并不适合现代育人观念的句子。我所谓的删除,是指没有必要将这整本书列入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而不是说只删掉一些句子。

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觉得中小学阶段所使用的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肯定是需要选择的,要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我在文中列出的那些著作读完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神童诗》之类,中小学阶段可以不用学它。毕竟我个人觉得它还算不上能代表传统文化精神中的积极方面的著作。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1-24 00:30 编辑 ]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1-01-24 10:07:02
这样说来,也是不无道理的。顺祝柳教授春节快乐吉祥!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