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的力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25 01:45:50 / 个人分类:视觉人类学

文章
 

         转型期的中国,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许多重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只能用“精彩”二字来形容。许多情况是人几辈子都遇不到的,却让我们都赶上了!能够参与并记录下这段历史的人是幸运的。

 

纪录的力量   

邓启耀

 

         肇始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势头越来越猛的中国纪录片制作,使这近二十年成为中国影视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

         它诞生于一种“流浪”的状态下。

         80年代末期的北京是流浪者逐梦的地方。辞掉公职流浪北京的吴文光,借在电视台打工的机会,用蹭来的机器拍摄了他的成名作《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这部独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记录了在京几位流浪艺术家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辞去电影厂工作的蒋樾等,亦通过一系列创作活动,明确了在中国作为“独立制片人”的存在方式。

         90年代初,一批不依托于体制、较少受外部人为因素影响的独立制片人现身。几年后,新作品不断产生,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独立影视制作从最初的半“地下”状态渐渐浮出水面,开始成为主流媒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的东西。DV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更打破了影像制作的经济限制和技术垄断,以致独立制片人们兴奋地称“DV带来了一个影像民主化的时代”。世纪交接的这些年,独立影像制作大批出品,在国内电视台和国际各种电影节上,展播了许多很有分量的作品。

         人们注意到,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创作者,除了一直活跃在民间的独立制片人,还包括了大量在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工作的影视工作者,他们以“双语人”的灵敏,在主流话语和民间话语之间游动,而由此萌生的一些纪实性栏目和作品,也在飞快增加的频道中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在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中,视觉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的引入深化了纪录片制作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人类学面对民间、边缘或弱势群体的研究传统和包容他者、文化多元的视角,使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充满人文的关怀,成为老百姓的图像史记。学者及学生们拍摄的一些记录性和实验性作品,频频参加各种专题性的或区域性国际性的纪录片电影节交流活动。近年,一些从事纪录片和实验片创作的科研机构和民间群体十分活跃,他们除了组织各种形式的影像展和研讨会,也拍摄了不少有份量的影像作品。其中,“云之南”影像展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交流平台之一,在国外也有一定声誉。它的力量来自中外纪录片精华的荟萃,来自策展人的务实精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体”的普通老百姓影视表达的尝试。人民的表达权作为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不仅具有政治意义,也具有学术意义。我们在不断冒头的“村民影像计划”、“社区影像项目”中,欣喜地看到来自主位的视角,体会现实生活中那些正在进入民主细节的努力。

         转型期的中国,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许多重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只能用“精彩”二字来形容。许多情况是人几辈子都遇不到的,却让我们都赶上了!能够参与并记录下这段历史的人是幸运的。

         因为我们同时在创造历史。我们的工作将为后人铺路。

 

2007年11月19日


:

-->
分享到:

TAG: 视觉人类学 中国纪录片

引用 删除 Guest   /   2008-11-09 10:22:00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