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具人”的梦想(结束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3-04-05 14:42:10 / 个人分类:社会漫谈

作者:杨梦


第六章共同致富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秦发忠心里有梦想,但他想的不是远方。他在编织自己梦想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在他看来,自己一个人富,不算富,整个村都富起了,才是真正的富。

作为安顺市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的他,始终不忘党恩,认真学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积极响应市、区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号召,主动立足自身实际,在屯堡傩雕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阵地上,坚持文化自信,努力探索传承发展之路,极力将文化、旅游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帮扶刘官乡周官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按照市、区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的要求,他多次深入刘官乡周官村走街串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充分了解贫困家庭致贫原因。

贫困户秦廷胜,家庭人口10人。一家人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种地、带小孩,就是一家人固有的生活模式。

秦发忠看着眼前的一家人,想象他们在四季轮回中,在种地和带小孩的周而复始中艰难度日,鼻子一阵阵发酸,心里一阵阵揪痛。

他多次与秦廷胜及他的家庭成员交心谈心,动员他们到他的工厂就业。

开始,他们心里有顾虑,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的雕刻厂打工。只拿工资,不干活,他们心里不踏实。

秦发忠一次次上门,一次次做工作。最终,他的用心用情打动了秦廷胜,同意让儿媳到他的雕刻厂上班,负责后勤,月工资1600元。

后来,他的儿子也通过培训,正式到雕刻厂上班,从事打磨工,月工资2200元。这样,他们既能打工,又能照顾老人,看管孩子。家门口就业,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2018年底,在秦发忠的帮助下,秦廷胜成功脱贫。

看着秦廷胜一家其乐融融,秦发忠心里乐开了花。他深知,脱贫攻坚是一个持久的民心工程,而非一时的“交差了事”。

在走访中,他发现,有的农户家庭虽不是困难户,但偶尔的一场大病或者意外事故,就会让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村里的秦朝贤,是一户勤劳的五口之家。一家人辛苦种田,农闲时到秦发忠的雕刻厂上班,日子也算过得滋润。

谁曾想,噩梦会向他走来。

突然有一天,秦朝贤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脑肿瘤。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顷刻间打破了这个平凡家庭的平静与安宁。

那时,秦朝贤的孩子在上学,年迈的父亲需要照顾。住院后,他的妻子每天在医院、家庭和学校之间往复,折腾得不成人形。而躺在病床上的秦朝贤,脸如白纸,黯然神伤,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他更不知道,他是否还有那个命,在这美好的时代多走一程,多看些光景?

秦发忠多次到医院看望,多次鼓励,告诉秦朝贤,现在医学发达了,一定不要放弃,一切都会好起来。

想着秦朝贤一家人的处境,秦发忠寝食难安。

他多方奔走,努力争取刘官乡党委政府和区总工会的关心,帮助秦朝贤申请到“农民工困难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其它帮扶救助,还安排秦朝贤的妻子袁国芬到他的工厂打扫卫生,月工资1600元,在多方帮助下,让秦朝贤度过难关。

在医院精心的治疗下,秦朝贤身体基本得到康复,他们脸上又扬起生活的自信,笑着向幸福的生活迈进。

针对家里有残疾人的贫困户,秦发忠首先跟他们谈心,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然后组织开办残疾人就业培训专班。

教残疾人学习傩雕技术,是一件苦差事。

参训的残疾人中,有肢体残疾、也有聋哑人,在施教过程中,肢体残疾人,能通过对话来进行交流,而聋哑无法用语言沟通。秦发忠就专门设置了PPT教学模式,确保大家都能听明白。为了打通与聋哑人的沟通屏障,他购买了电脑,教他们打字,帮他们每个人申请QQ,添加好友,用电脑QQ进行施教对话。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甚至十次,二次,无数次地教他们。

这个过程的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他克服下来了,并想办法解决了,并取得了成效。

每一次聋哑人的心领神会,他都会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而他们眼光发射出来的光芒,是他曾经眼里的光芒,那是一道让人温暖而奋进的光。

通过不断的努力,秦发忠教他们学会了雕刻技法,掌握了生存的本领,放下了心里的自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2014年以来,秦发忠共培训残疾人27人。目前,还有3人在他的工厂就业,每月领到工资3500元。曾经自卑的他们,生活从此有了阳光。

与此同时,他向上级有关单位部门争取农民工困难职工生活救助金,还专门设置了“扶贫车间”,解决困难家庭的就业岗位。

2016年以来,秦发忠共帮助困难家庭争取农民工生活救助金147674元。逢年过节,自己掏腰包,给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共金43800元,发放困难户就业工资379200元。

但秦发忠并不满足于此。他知道,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要完成这项任务,仅凭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

他盘算着,再为脱贫攻坚做些什么?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他明白,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帮到更多的困难户。

于是,他积极争取区政协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关心帮助,整合资源,开办傩雕、乡村旅游技能培训班,让更多的贫困户和群众掌握傩雕技术,做起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屯堡傩雕技艺的传承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去。

为进一步传承屯堡傩雕文化,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他借助傩雕文化博物馆的声誉,对外开展“亲子游”、“屯堡文化一日游”、“傩雕技艺体验游”等体验式旅游,并利用现有资源,将博物馆作为贵州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安顺学院、安顺一中、旧州中学等大中小学的研学基地,实训基地,与上海国旅、贵州青旅、海外旅行社等旅行社精诚合作,将公司、傩雕文化博物馆作为旅行社的游学基地,体验基地,有效运用屯堡文化助推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让文化传承与脱贫攻坚两促进,双丰收。

近年来,秦发组织开办培训班共培训民间艺人1000多人,解决农民工就业400多人,傩雕文化产值已达6000多万元,民间艺人年收入从过去8000元增加现在的30000元,不仅传承了文化,更把家乡的文化当成了全村发展的一条致富之路。

在脱贫攻坚战中,秦发忠讲政治,顾大局,理思路,谋发展,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发展致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6年,他被民革贵州省委评为优秀工作者,2017年被贵州省总工会评为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被市委统战部评为千企帮千村“奉献奖”。

荣誉,永远属于为梦想不懈努力的人!

 

第七章成绩斐然

 

无论顺境、逆境,秦发忠的眼前,经常浮现只身闯荡大上海时,无钱买卧铺,瞌睡来了,就钻到座位下,卷着身子睡觉,有时凌晨三四点钟到站,为节省一夜的住宿费,他就在面粉店门前坐一宿,被冻得感冒发烧的情景。这些情景,是促使他扬鞭奋蹄再启航的强大动力。

他的人生,也迎来一次又一次质的转变和飞跃。他用自己手中的刻刀,抒写着不一样的艺术人生。

他在绝境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传承家乡文化之路,这一走,就是35年。

于他而言,最初的雕刻,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不曾想,竟成了一生的事业。

他从名不见经传的手艺人,变成黔中安顺小有名气的民文化传承人,在国内傩文化与屯堡文化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术研究方面:他带着一腔对文化传承的热忱,一如既往地对傩文化、屯堡文化、传统傩雕技法进行了深入、持久地调查研究,并把相关的研究和调查撰写成论文,在《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等报刊和书籍发表了《周官屯的面具,每一张都有性格》、《安顺地戏面具文化符号的原始意义》、《“脸子”:雕出来的屯堡文化》等论文几十篇。不仅传承了文化,还提升了傩雕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年来,他自费参加全国很多高级别的学术论坛,每年(次)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学会年会,他都会把自己深入田野的调查研究写成文章,通过参会以文会友去宣传家乡的文化,在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了什么是屯堡文化,什么是傩雕艺术。很多高校的专家和研究生从他的文章里了解安顺文化后从而走进,并立项或申报课题专业性研究屯堡和傩文化、地戏文化。

2009年,在黔北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他撰写的《道真傩文化处传承保护与发展思考》提出了“平台上的人不懂平台下的事,平台下的人不懂平台上的理”真实地阐述了民间文化发掘传承和保护利用的真理,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正如很多行内专家所说,他的文章尽管条例不清,有错别字,但是文章释放出来的全是“干货”,值得大家学习,也应该引起很多大学研究生反思。

2010年,在中国人类学家徐杰舜老师关心和邀请下,在文化部王学文老师、韩国仁和大学老师金遇锡等老师的勉励之下,他以亲身实践为主,撰写了《安顺地戏面具文化符号的原始意义》参加中国首届原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主委会看到他的文章,安排作为论坛会主讲,深度诠释了面具符号的文化意境,得到了全国各学科领域专家的点赞与好评。

专家老师们的点赞对秦发忠而言,他认为是大家们对他的厚爱,也是激励与鞭策。

我采访他时,见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很多书里,都载有他的文章。这是这些年来,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是他地方文化做出的贡献。其中,《“脸子”:雕出来的屯堡文化》、《安顺地戏面具文化符号的原始意义》被选入《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

2005年以来,秦发忠撰写发表论文数十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居然能写出这么多高质量的论文,确实是让人难以置信。

在培训带动方面: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经他培训带动的民间艺人,获得全国省市奖项达近百余项。看见自己培训和带动的民间艺人站在领奖台上,他脸上涌现出灿烂的笑容,内心无比欣慰。

胡名生、胡发云、鲍坤、周祖高、洪贵友等一大批民间艺人,在他的培训和带动下,不仅掌握了木雕工艺流程,学到了很多艺术创作的本领,还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并在木雕界做得风生水起。

在个人制作方面:他本人设计制作的《三国地戏柱》获2006“多彩贵州”三赛一会、两赛一会上,获得最具民族特色奖最佳设计创新奖、《地戏笔筒》、《十二龙鼻》在2008“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上获得二等奖。此外,在全国的很多展会上还获得很多大奖。而他雕制的安顺地戏面具民傩、撮泰吉、巫傩、地戏、阳戏傩面具一组,被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收藏;《判官》《土地》《秦僮》《开山》《先锋小姐》《和尚》等制作工艺精湛,被首都师大附中珍藏;《杨家将》之《三下河东》杨六郎、孟良等地戏面具一套(41件),由贵州傩文化博物馆鉴定收藏。

秦发忠,是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不少硕士、博士生。无论是谁,他都耐心教授,倾囊相授。

他梦想的种子,开出了花,花开遍地;结出了果,果硕天下。

他的蝴蝶效应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见一斑。

2006年11月16日,秦发忠还将《民族民间美术进课堂》课题,带进了刘官中学,课题展开后,他还不定期派出协会成员给学生授课,讲屯堡文化知识、雕刻艺术,傩雕品种,制作流程等,还安排协会副秘书长周承鹏担任傩雕认课教师,他自己被邀请作为此课题的学术顾问。

截至目前,秦发忠分别先后走进全国很多大专院校授课,讲学,传播安顺屯堡文化和中国傩文化,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文化传承情怀,贡献着他的力量。

2021年12月7日,在秦发忠多方努力下,安顺机械戒工业“安匠坊”工作室成立并投入使用,在为职校学生学文化、学技艺提供专业平台的同时,助推了安顺职业教育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产生了文化传承新动力。    

在地戏宣传方面:2007年2月11日,他举办了地戏汇演,邀请了刘官乡水桥《岳传》地戏队、兴红《五虎平西》地戏队、周官上街《五虎平西》地戏队、下街《杨家将》之《二下边关》地戏队,组织四堂地戏大汇演,并邀请了上海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安顺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

2007年9月,他接待中央电视台就周官雕刻历史文化、现场制作、雕刻流程实地采访、现场拍摄;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福建东南台、贵州电视台、安顺电视台、贵州日报、安顺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采访报道周官的雕刻历史、规模。

安顺电视台以他个人故事形式,做了《小城故事》栏目,系统地介绍了屯堡文化、雕刻历史;通过网络在中华网、网易、中国傩文化网、阿里巴巴、中国工艺品网、多彩贵州、魅力安顺、贵州信息港等网站发布协会信息、傩雕产品信息;他个人编撰的屯堡文化、傩文化论文、研究成果在《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人类学与乡土中国》等报刊和中国傩文化网大型网站刊登发表。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之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屯堡民间艺人的他,一直在思考和创作,通过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创作了《屯堡地戏柱》和《祥云龙柱》两件作品,捐赠给了中国奥委会。为此,他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表达了屯堡民间艺人的一份爱国之情。

“能雕刻、能讲清楚原委、尤其是能研究,放在全国傩文化持有者中,秦师傅也是翘楚,几乎无人出其右。大家都公认这一点。”

“秦老师的傩雕堪称一绝,能把非遗文化很好地传承至今,且荣获多项称号,自建博物馆,持创新理念,从自身做起,带动乡村旅游,并把屯堡文化推至浪潮,为我们文化旅游线路提供了灵魂素材。”

沈阳师范大学李欣说:“他出于对屯堡傩雕文化艺术的满腔热爱,自发耗资500多万投资修建中国首个农民屯堡傩雕博物馆。他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却任性而踏实地做着傩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吴应新说:“经常在默默关注,看着你奔波在发扬家乡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征途上,忙着、累着并欣慰着、无悔着。”

2022年1月8日,傩雕传承人秦发忠作为安顺市政协委员,在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紧紧围绕安顺市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提出两个议案:一是关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建议;二是关于如何保护传统民族村寨文化,打造好安顺文化品牌,助推安顺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建议。他在接受安顺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多,地方文化传承面临危机,只有保护好地方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文化做成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下一步,他一定会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继续传承、弘扬、研究安顺的本土文化、傩雕文化,借助博物馆做大做强傩雕产业。

两会上的发声,彰显着秦发忠的工匠担当。

而秦发忠的匠人匠心精神,充分得到外界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他35年来所有付出的肯定,也给了他在追梦路上继续前行的力量。

 

第八章并非尾声

 

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但秦发忠心中,有三个梦想:一是建一个博物馆;二是出一套书(包括传承实践、作品集、研究成果);三是带领大家致富。

梦想是美好的,但实现梦想的道路是曲折的,唯有披荆斩棘。即便披荆斩棘,也能见到碧海蓝天。秦发忠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拥有了这样的碧海蓝天。

如今,他的三个梦想,已经实现两个,出一套书的梦想,正在实现的路上。

一傩一世界,一面一情怀。

在一个新的傩雕时代到来的时候,秦发忠乐于做一个“非遗”的传承人、傩文化的研究者与传播人,他不仅把深情刻在面具上,还将傩雕刻文化的传承写进论文里,融入生命里。

在傩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秦发忠的人生传奇是不可或缺的一篇华章。

在他心里,梦想的力量,无穷无尽。

编者话:

   一傩一世界,一面一情怀,作为一个安顺屯堡人,一个文化爱好工作者,一个傩雕文化传承人,别的我不敢说,就屯堡文化、中国傩文化、地戏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我一直用心在做,每一次接待客人,介绍和讲解安顺的文化故事,我一直用情在讲,如今,想到每天都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客人到访我的傩雕文化博物馆,来参观,来交流,来听我讲安顺屯堡和傩的文化故事,传承路上又那么多贵人相助,我并不孤单。更有杨老师这样的文化知己做坚强的后盾,比起前面的那些苦,我算是欣慰的,也是幸福的!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