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7 12:11:09 / 个人分类:论文文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46-54页)

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

—— 以浙江省楠溪江流域苍坡古村为个案

黄 涛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著名古村落仓坡村的古建筑景观呈现珍贵的宋代风貌,是传统社会耕读文化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仓坡古村成为该地区重要旅游景点,村中古建筑也得到了以当地旅游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和开发,但近年来该村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深入探讨。古村落不仅是古建筑遗址,也是现代农村社区。在保护、展示古建筑的同时,不能忽视、损害古建筑主人即村民的活态文化和生存利益,并应合理传承、完整展示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且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应该由当地村民作为主要实施者,政府管理部门应承担指导与资助责任而不能代替村民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遗产;社区发展;楠溪江;苍坡村

  中图分类号:(Times New Roman小五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09)01-0001-09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09.01.00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苍坡村是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流域古村落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村落之一,1991年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该村历史悠久,始建于五代后周,现有村落形成于南宋淳熙五年,其特色是村庄以“文房四宝”布局,现存古建筑呈宋代风貌。该村原是楠溪江古村落群中最富盛名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客源经常保持旺盛状态。但随着村落经济水平的提高,村中的新式多层楼房越来越多,相关政府部门虽努力控制而成效不大,已经很大程度地破坏了古村落风貌,近几年游客稀少,并引起社会关注。苍坡村的物质遗存保护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同时该村的民俗文化调查工作也基本没有展开,其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路尚需探讨。

  本文以苍坡村为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如何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和活态的保护,如何将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社区发展相协调,如何在进行遗产保护的同时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符合他们的生存利益,以及如何加强古村落民众的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并使之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一、作为现代农村社区的古村落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古村落也是村落。然而,这一看起来很明白的常识,长期以来却被各方面忽略了,旅游者、管理者、学者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古村落的古建筑上,而对古村落的村民、活态文化、社区发展等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好像古村落就不是村落了,只是古建筑的若隐若现的、可有可无的容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申明:古村落也是村落。只不过它是拥有较大规模的、保存相对完好的典范古建筑的村落,古村落保护及其研究应该也必须注意它作为村落社区的一面,加入村落研究的视角。

  自民俗学在中国建立以来,民俗学者们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农村地区。这是由于城市社区在文化变革与创新上走在前面,而传统民俗文化在农村得到更多的保留。村落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空间表现形式,村落民俗研究在民俗学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传统意义的村落研究与古村落保护是既有关联又有较大差异的不同话题。以往的村落研究看重村落是承载较为厚重传统文化的空间或社区,一般不涉及古村落保护问题,而近年来的古村落保护及其研究则把关注点集中到古建筑上,这是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出现并成为热点的问题。后者很少关注村落民俗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已给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古村落中的古建筑都是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自然形成的,它们是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的凝结物。近代以来,中国经历多次社会动荡,生活、文化都发生巨大变迁,而这些在形态、功能上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古建筑幸运地保存下来,近年来在全球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集中反映传统历史文化的特色景观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和大众旅游的热点。许多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存还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正在快速流逝;有些具有显著旅游价值的村落古建筑得到了各种方式的保护和开发。而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方面。

  据冯骥才先生归纳,各地比较好的村落古建筑保护模式有如下几种:分区式、民居博物馆式、生态式、景观式、景点式。[1]古村落保护采取哪种模式要根据保护对象和社区生活的具体情况。这些保护模式各有其成功之处,但多数的情况是“比较注重外观、景点、路线,比较偏重于物质遗产”[1]。这些保护模式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古建筑保护与所在社区的发展利益结合起来,基本不会妨碍当地民众的现代化需求,并给社区带来旅游收入。但是这些保护模式还是把保护重点放在物质遗存上,把物质遗存与非物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分离开来,对古建筑所在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不够,也就是没有把古村落当作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体,也还不是最为妥善的古村落保护思路。

  就目前来看,苍坡村保护状况还不能归入上述几种保护模式之一。目前,该村已被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外来者进入村落要买门票,但村内格局仍然大致保持原貌,并没有像周庄、乌镇等景点式古村落按着旅游需要进行整修和改造;村内几个代表性古建筑分别设立为小型博物馆,但并不像山西的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那样搞成脱离社区、集中重建的民居博物馆,它们就分散在村中民居之间,其余民居古建筑也还作为私人住房使用或闲置。所以,总体来看,苍坡村还是常态下的村落,一个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的现代农村社区,只不过它是一个拥有优秀古建筑资源的特殊村落。由于古建筑保护政策的限制和发展旅游的实施,这些古建筑的存在对苍坡村民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没有根本影响,村民们仍然像当地普通村落的农民一样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出外打工经商等。

  苍坡村的物质文化遗存主要包括村落格局、古建筑,这些都是古村落村民生活的设施、环境、场所、财产,其文化蕴涵也是村落文化的一部分。要妥善保护这些物质文化遗存,自然要将之纳入村落整体发展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苍坡古村作为现代农村社区的生存发展工程的一部分。要研究其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必须将这些物质文化遗存视为村落资源、村落文化的一部分,并了解这些村民的生活、文化、愿望和利益。这需要对苍坡村的整体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调研,这里仅根据初步调查资料,勾勒苍坡村的概貌。

  (一)苍坡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渊源

  苍坡村位于永嘉县岩头镇北面6公里处,背靠笔架山,东对楠溪江,邻近仙清公路,交通较为方便。苍坡村的历史源流及旅游价值与楠溪江流域的地理风物密切相关。楠溪江位于温州市北部,发源于永嘉县西北部山岭,由北向南注入瓯江,再流入东海。楠溪江全长145公里,流经永嘉县三分之二的地域,流域面积为2429平方公里。其上游、中游称楠溪,由大楠溪、小楠溪等支流会合而成;下游称楠江,水流较开阔并受东海潮汐影响,又称“潮港”,是永嘉水路交通动脉。楠溪江流域三面环山,东西北三面皆为雁荡山系山峰,南面为瓯江横亘阻隔,此地又邻近东海,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该地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唯夏秋之交常有台风肆虐,过去该地频繁遭受江水决堤与暴雨倾注带来的洪涝灾害。故当地村民沿江大举植树造林以抵御风灾洪涝,也使此地多了树木葱茏之美。楠溪江两岸有宽阔肥沃的冲积盆地、河谷平川,适宜人类繁衍生息。西汉初年,越王勾践的后世子孙在这里建立东瓯王国,东晋始设永嘉郡,“永嘉”为“水长而美”之意。

  楠溪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很像与世隔绝而又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清乾隆年间《永嘉县志·疆域》引《浙江通志》说:“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正是这种环境在历史上曾吸引着大批逃避乱世的人们来此定居。该地古村落群的形成即得益于两次人口大迁徙:一次是晋代,一次是晚唐五代。

  西晋末年,大批北方名门望族、文人学士随皇室南渡,使江浙一带人文勃兴,永嘉也在六朝时相继迎来多位大学者任太守,[①] 如王羲之、谢灵运等。明代任敬在《温州府志·序》中说:“尝考东晋置郡以来,为之守者如王羲之治尚慈惠,谢灵运招士讲学,由是人知自爱向学,民风一变。”自此永嘉人勤耕苦读,尊师重教,文风鼎盛。晚唐五代时期,战乱频仍,又有大批避乱之人来此。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皇帝王曦残暴无道,许多名门望族北迁到楠溪江流域定居,现在的苍坡、芙蓉、岩头、枫林、花坦、溪口等古村落都是那时的先祖由福建长溪前来创建的。现存古村落群多位于楠溪江的上游地带。在大楠溪、小楠溪及另几条溪流相汇聚的区域,有一片较为宽阔和肥沃的冲击盆地,晋代以后,这里逐渐人烟稠密,村落众多。苍坡村就是大楠溪冲击盆地古村落群中的一个[2]22-27。

  苍坡村的村史可见于近年发表的许多文献,各处说法大同小异,这里引用本村李氏第三十七代世孙李盛仙、李盛献编写的小册子《苍坡》中的一段[3][②]:

  据苍坡村李姓宗谱记载,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一世祖李岑为避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来到这里。到第九世净堂公时,筑堤引水,建园种树,“环绕所居之东南”,大功未成便死去。他的妻子刘氏“克继成其志遂成台池之胜”。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两池塘及塘岸。迄今已延续了40多代。现今的苍坡村是南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规划设计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虽然古村历经沧桑,却依然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其寨门、寨强、水系、街巷、民居、宗祠、台榭、殿宇等无不浸透了浓郁的南宋遗风。

  (二)苍坡村的人口构成

  苍坡村现有880余户人家,2900余口人。村中有土地14.3公顷,每人平均2分地。当地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村中现有7个姓氏:李、潘、徐、周、黄、郑、吴。李为世居大姓,其余姓氏都是以被招女婿的方式进入村里的。

  (三)苍坡村的经济状况

  据该村接受访谈的老者介绍,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种蔬菜。这是苍坡村民的首要收入。各家都有养殖蔬菜的大棚,“科学种田”(村民语),每亩地卖菜收入少则1万元,多则2万元。有的人家一年卖菜收入就5、6万元。(2)种柑橘。全村有柑橘树4万多株,平均每家有柑橘100株左右。苍坡柑橘在温州很有名气的。(3)种稻子。全村共有4百多亩地种植单季稻,夏季播种,十月收割。麦子、玉米种得很少,地瓜也种得不多。所收粮食主要是自己吃。村民说:“种粮不合适(不划算)。”(4)做小本生意。主要是倒卖桂圆。桂圆成熟时,村里每天都有几十户人家做卖桂圆的生意。所卖桂圆并不是自己种的,是福建产的,大家从温州买来,运到永嘉县来卖,早晨出发,晚上回来。另外,也贩卖衣服、红枣、荔枝、白糖等。(5)“打工”。村民所说的“打工”实际是指去外地做生意、开厂子等,很少有出外干苦力的。如潘姓人家在外地开超市,一年能赚几十万。本村中青年人大部分都去外边做生意了。本地危险的活儿、装修一类的活儿都是外地来的人干的。还有一些其他收入,如养猪养鱼。村里一户人家拥有永嘉县最大的鱼场。村里现有十几辆轿车,主要是做生意的人买的。一般人交通工具是摩托车、电瓶车。小部分人家里装了空调。

  (四)仓坡村在节庆婚丧方面的风习

  村民过的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清明节很受重视,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扫墓,端午节、中秋节都不用赶回来。婚俗方面,村民成亲主要靠媒人介绍,很少自由恋爱而成婚的。过去有同姓不婚的习俗,现在村里李姓内部也通婚了,辈分差距很大也没关系了。同姓通婚的人家有几十户了。订婚的时候男方要送3万到5万的彩礼,不过女方会返还一部分,一般送5万返回1万多,送3万返回6千元。办婚事时不坐轿,闹洞房的习惯也没有了。不在家里办婚宴,都到酒店、宾馆里请吃饭。有些人只订婚不结婚,在外地生了孩子再回来办婚事,这是由于村民还有较浓重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思想,设法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很重视办丧事,都大操大办,比办婚事花钱多。办一回丧事,花钱多的要5、6万。钱主要花在搭彩棚,放礼炮、做道场。酒席办得不多。村民送了礼钱,办丧事的人家回送一部分,如送1百返回3、4十,就不再请他吃饭了。

  毋庸讳言,吸引外界和游人的,主要是村中古雅、恬淡、秀丽的乡土建筑,确实单纯靠古建筑与古村布局也能吸引游客。但是苍坡古村显然不是那种没有居民、专供参观的博物馆式园林,而是村民在此世代生息繁衍的村落社区,只不过他们祖先的生活设施无意而幸运地保留下来了。外界注重了其古建筑,却忽视了这一村落主要还是数百名村民生活的现代社区,从而导致古村落保护策略上的失误。

  二、苍坡村的物质文化遗存

  苍坡村确实拥有很优越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村落格局,二是村中古建筑。

  苍坡村的总体布局按“文房四宝”设计:进入村落寨门首先看到的两方池塘,被当作“砚池”。池塘边的大条石被解释为“墨条”。村中唯一的一条主街成东西向延伸,长约330米,直指村西约几百米处一座山峰,该山顶峰蜿蜒起伏如笔架,故称“笔架山”,该街道则称“笔街”。笔街向东方指向另一村落后边的青尖峰,村民将笔街与该山峰组成的景观解释为“文笔清秀”。村子四周用石头砌的寨墙围成方形,村民说整个村子的空间就是一张纸。传统时期的永嘉乡土社会历来推崇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代代宣扬“耕以致富,读以荣身”或“耕为本务,读可荣身”的祖训族规,所以这种“文房四宝”的村落布局是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的典型写照,也为苍坡村赢得了很大名声。

  苍坡村的古建筑也有很大的文物价值。村中的建筑物景点主要有:车门(寨门)、仁济庙、李氏宗祠、望兄亭、池塘、水月堂、三份祠、一泉四井、八卦井等。这些主要建筑物都是村中的公共设施,也是该村重点保护对象,从物质遗存层面讲还保存得比较完好,可供参观。另外,大部分人家还保留着建筑风格与上述公共设施一致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与公共建筑物一起,构成了苍坡村古雅珍稀的风貌。根据苍坡村李氏宗谱记载,村中古建筑应为宋代风格,如果没有新建的现代建筑,整个苍坡古村可说是一座典型的“宋庄”,是宋代耕读文化遗址。著名作家汪曾祺参观后赞美道:“村古民朴,天然不俗。秀外慧中,渔樵耕读。”

  “楠溪江畔多村落,古村最好是苍坡。”这是流传在苍坡村人口头的一句话。确实,在20世纪80年代苍坡村作为古村落被社会发现以后,在近20年的时间里作为楠溪江古村落群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获得了全国性的名声。直到现在,楠溪江最有名的古村落仍然是苍坡、芙蓉并提,只不过现在常见的提法是芙蓉、苍坡,而过去的排列顺序是苍坡、芙蓉。这种排列顺序的改变不是偶然的,而是表现了两村作为古村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调整。现在,人们公认芙蓉村的古村风貌保持较好,游客较多;而苍坡村的建筑格局新旧参差,游客稀落。村民们说到这一点都有些失落和无奈。村民说:苍坡村原来声誉很好,后来到过这里的人一看见了很多新房子,卫生也不好,回去就跟别人说,不要去苍坡了。这话说得很实在,基本上概括出了苍坡村游客稀落的原因。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附件

黄涛: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pdf(347 KB)

 


1

1

7

7

9

9

13

13

分享到:

TAG:

天上人间 引用 删除 程忠红   /   2009-11-11 01:25:34
老师写的好!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09-11-10 00:54:45
文章不全啊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09-11-10 00:51:49
5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英古阿格   /   2009-11-09 10:36:19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