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2021年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立春习俗调查报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2-07-14 20:21:19 / 个人分类:邯郸学文

:“立春大似年”,随着文化生态的急剧变迁,婺源县曾经很隆重的立春习俗逐渐衰微。篁岭村作为旅游景区,基于游客的凝视,近年来重视立春习俗的“复兴”。2021年,应江西广播电视台五套“飞阅乡村”栏目之约,篁岭景区临时决定举办因疫情影响取消的篁岭立春鞭春迎春活动。篁岭景区立春习俗,接续“官方”传统,关注公共空间,仪式片段化、表演色彩鲜明。而在家庭空间,迎春活动与祭祖紧密联系起来。概而言之,篁岭村立春习俗内涵丰富驳杂,呈现出景观生产与旅游参与的表演、迎春仪式与祭祖仪式的交融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离等特点。

关键词:篁岭;立春;鞭春牛;旅游;表演

 

在江西省婺源县,有“立春大似年”之说。过去,立春习俗在当地很隆重,并且融合了祖先祭祀仪式。时至今日,立春习俗在民间仍有流传、传承,但并不普遍,且局限于家庭空间。婺源县篁岭村[1]作为一个被打造的景区,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立足复兴传统节俗,弘扬民俗文化,举办了两次立春仪式活动。尽管景区的立春仪式活动具有鲜明的表演性、展示性,但其融合了民间祭祖仪式和官方鞭春牛仪式,将家庭空间与公共空间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种“传统的发明”[2],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进行本次立春仪式活动调查之前,课题组[3]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重大项目子课题“民俗节庆与乡村振兴:以篁岭古村重建为例”,前后多次来篁岭村调查,对整个村落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大量相关调查资料。2021年因受疫情影响,游客很少,篁岭景区立春仪式活动原打算取消,后因江西广播电视台五套“飞阅乡村”栏目拍摄“二十四节气”系列之“立春”节目(简称电视台拍摄组)需要,该活动重被纳入日程,且时间提前到129[4]。由于沟通问题,课题组128日下午才得知这个改动时间的通知,遂于当天晚上赶往婺源县篁岭村。此次立春活动,并不在计划之列,完全是应电视台拍摄节目需要,所以仪式活动表演性特别明显。而且由于节目对镜头质量的要求,不少片段反复拍摄,仪式的持续性、连贯性受到影响,且由于反复拍摄导致时间太晚,立春仪式活动最重要的仪式“鞭春牛”活动并没有开展。因2018年篁岭景区曾举办过一次立春仪式活动,因此,课题组以2021年课题组调查素材为主,融入2018年立春仪式活动,以呈现其“完整性”、过程性,并通过对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地方文化学者等现场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搜集篁岭村立春习俗更为丰富的资料,以便更好呈现其活动的表演情境。

 

一、篁岭村概况

篁岭村,位于婺源县东部,建于明代中叶,面积7平方公里,隶属于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5]篁岭之名源于此地多竹,紫竹、斑竹、苦竹、方竹等郁郁葱葱,修篁遍岭。清康熙三十三年《婺源县志·山川》有“篁嶺”词条:“篁嶺:縣東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竹,大者径尺,故名,曹氏世居。”[6]清道光《婺源县志》亦载:“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山,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竹,大者径尺,故名。”[7]世居篁岭的名门望族为曹氏,今天篁岭村民仍为曹姓。据说篁岭村先祖自唐末黄巢起义南迁,在歙县繁衍了数代,又迁徙至篁岭,始祖为明宣德年间的婺源晓鳙村的曹文侃。至2019年,篁岭村现有农户195户,698人。

村庄四面环山,“地无三尺平”,受地形限制,房屋不得不因地就势,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形成独特的徽派民居景观。但由于地处偏僻之地,坐落于山岭,篁岭村缺水缺电、交通不便,且常受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困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冲击下,篁岭村不断空心化,传统民居倾颓圮坍、杂草丛生。为推动扶贫工作,保护传统村落,2009年,江湾镇人民政府及栗木坑村委会,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公司),推动篁岭村旅游开发。公司通过“新村换古村、新房换古宅”[8]、“老建筑寄养[9]、“村民返迁”等措施,深挖当地“晒秋”元素,打造“晒秋节”品牌,推动了篁岭村的“蝶变”,篁岭村也因此被外界誉为“最美中国符号”。自2014年景区对外开放以来,其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游客量迅猛发展,其知名度、美誉度也不断远扬,获得众多相关奖励和荣誉。

 

二、立春习俗的历史演变及组织管理

婺源自古以来,就重视传统礼俗活动,鞭“春牛”、祭春神及舞傩都是立春重要习俗。婺源是朱熹故里,理学圣地,在立春习俗中有独特的祭祖习俗,即“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二程遗书》载:“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季秋祭祢……立春者,生物之始终也。”[10]康熙《婺源县志》载:“其祭有并举于冬至、立春者,有止举于清明者。清明之墓祭与祠祭并行,祖父之近墓,则子孙春首必谒,岁暮必奠,省松楸,禁樵牧。”[11]这种立春祭祖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乾隆《婺源县志》、民国《婺源县志》等都记载有这一习俗。此外,婺源立春日祭祀时还有栽青菜的习俗:“立春时,村民在院内墙上贴着‘春’字、‘福’字,有‘迎春接福’之意,并将青菜、葱等菜或花用盆子栽好,红纸围一圈,摆放在堂前,立春时辰一到就鸣炮,放爆竹。将‘接福盆’摆在堂前长条香椅桌上。”[12]

篁岭村重视祠祭,立春亦有祭祀祖先的风俗。在篁岭村祠堂内的民俗文化橱窗宣传栏中,对立春习俗亦有介绍:“立春又称为逢春。俗话说:‘立春大似年’。是日,各家都会用碗栽一颗青菜,上插田天竺叶,再在菜帮上箍上红纸条,端放于堂前上首的香案条桌上。照壁上贴一个用红纸书写的‘春’字,寓‘春到福临’的意思。待‘立春’时辰一到,即鸣放爆竹,行迎春接福的仪礼。”[13]篁岭与婺源很多地方一样,重视祠祭,有立春栽青菜习俗及相关迎春仪式。当然,由于社会生态的急剧变迁,这种习俗也在不断消失,且各家各户的具体仪式过程也略有差异。

2021126日,篁岭景区接到江西广播电视台五套“飞阅乡村”栏目拍摄“立春”节目的通知后,决定为配合其节目拍摄,重新启动原本已取消的2021年立春仪式活动。立春仪式活动主要由公司营销中心负责,农业拓展部协助。具体工作则由营销中心的企划部负责实施,营销中心的产品宣传部负责宣传工作。为打造农耕文化景观,早在20208月公司工程部依照企划部负责人余春光设计的耕牛图稿,制作了一头木制“春牛”。

127日上午10点,公司景管部员工营销中心企划部工作人员汪灵峰、姜永新、黄灶来和黄鑫桂四人将“春牛”从祠堂[14]外广场抬进祠堂。27日下午企划部负责人余春光和企划经理洪海君找来大红绸布、细麻绳、黄纸等,为“春牛”披红挂彩,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春牛”装扮工作完成。“他们前两天就做装扮春牛,给‘春牛’挂红花、披红布、贴两个‘春’字,并将其抬杠等用红布捆绑好。”[15]

129日上午9点,公司常务副总裁曹锦钟及企划部、农业拓展部等十余人齐聚祠堂外广场,带来用篆体上书“国泰民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等吉祥话语的四面旗幡[16]和两束用红布缠绕底端的用来“鞭春牛”的柳条[17]及锣鼓等四副乐器[18],其中擎旗4人统一着蓝色衣服[19]930分,企划部在广场东边农耕文化景观边正对玉米造型“篁岭”二字的位置摆放了一张长条桌,条桌用红布包好,条桌桌面中间放置一棵连土挖好的青菜[20],栽入一广口瓷盆中,瓷盆外贴上红纸的“福”字,条桌桌面两端各放置一个窄口瓷瓶,各插入一枝柳条。祭祀物品摆放好后,曹锦钟认为条桌盖上红布比较“土”,不适合现在年青人的审美,建议直接用精美的条桌摆放即可。940分,余春光找来了一张更精致更小的条桌,将连土的青菜瓷盆、插了柳枝的瓷瓶摆放在其上,并找来一幅框装的杨柳青年画《春牛图》置于青菜盆后。随后,披红挂彩的“春牛”被抬出祠堂,放置在祠堂外广场中心,参加迎春的队伍及围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950分,迎春队伍抬着“春牛”,举着旗帜,敲着鼓乐浩浩荡荡往众屋[21]外广场聚集。

 

三、立春仪式活动过程

 上午10点左右,鞭“春牛”者1人、抬“春牛”者4人、擎旗者4人、锣鼓乐队3人,以及企划部、产品宣传部、农业拓展部等员工及游客四十余人,在众屋外广场等待立春仪式活动。

(一)巡游

1020分左右,江西广播电视台五套“飞阅乡村”栏目一行十余人来到众屋门外的广场,锣鼓乐队响起来,四面迎春大旗随风招展,迎春队伍才开始沿天街[22]“巡游”[23]。为突出上镜效果,电视台从南昌带来了统一的喜庆的红色中式套衣[24],让抬“春牛”的工作人员穿上,并请两位一男一女约六七岁的游客小朋友围绕“春牛”在行进中穿插奔跑,两位小朋友也被要求穿上统一的喜庆的红色服饰[25]。具体来说,就是在“春牛”行进过程中,两位小朋友围绕春牛右手各举着一枝树枝,树枝的顶端用红色长布条一端扎好且保留红布条另一端随风飘拂。在拍摄中,采用了多组无人机航空拍摄镜头,围观的工作人员或游客被要求在天街两边的建筑内,不能在镜头中出现。栏目导演张琪、制片人苏剑颖反复对“演员”进行指导,要求两位小朋友保持节奏、抬“春牛”的四人要面带笑容、锣鼓要敲起来,擎旗及随行的员工、游客要跟着吆喝,营造热闹场景。

这个“巡游”仪式分为三段,从众屋到篁岭主题邮局、从篁岭主题邮局到“村姑的天堂”和从“小镇姑娘”到摄影吧。每一段都进行了反复的拍摄,至1235分,才拍完前面两段。下午14点开始拍摄第三段,这段“巡游”有一个组合拍摄,即在天街上“巡游”队伍行进的同时,在此段天街正下方犁尖巷C14栋徽式民居有一个“家庭”所有成员欢快而跑出门外的镜头。下面镜头大概为:前面参加“巡游”的那两个小朋友“转移”到下面,仍是手持带红布条的树枝欢快从“家里”跑出,随后穿粉红衣服的年轻“妈妈”跟着追出,最后是两个中年妇女站左右两边搀扶“老奶奶”也欢快走出来。上面抬“春牛”行进镜头和下面一个家庭成员欢快而出的镜头紧密衔接,组为一个完整的立春“巡游”和家庭迎春的欢乐场景。

随后“巡游”队伍解散[26],只留抬“春牛”四人将“春牛”抬回众屋外广场,电视台专门拍摄其抬“春牛”的特写镜头,拍完后电视台拍摄组又用无人机航空拍摄从高空取景,拍摄篁岭村整体性的俯瞰镜头。

(二)祭春神

2018年祭春神活动在1号观景台举行。立春前一天即201823日已经前将祭祀器具、物品布置、准备好了,并搬运至附近的茶楼,在24日上午抬“春牛”队伍进行“巡游”[27]之前,营销中心、农业拓展部等工作人员再将其搬至活动场地。将红布覆盖的长条桌放置在观景台的东方,长条桌正中背向东方摆上春神句芒神像。“春神居住在东方,立春祭祀要面向东方,主要祭拜句芒,句芒的形象主要参照网上查阅资料制作。”[28]长条桌上则摆上五个大木斗,依次放置油菜籽、辣椒、玉米、稻谷、荞麦等五种篁岭自产的农作物,中间木斗朝内一面贴有对角书写“五谷丰登”压缩字样的正方形红纸,另外四个木斗则依次贴有对角书写“风”“调”“雨”“顺”字样正方形红纸各一张。中间木斗前放置一个三足铜香炉,紧挨中间木斗的两侧放置两盏烛台。烛台上插好一堆红烛。

“巡游”队伍对到达1号观景台祭祀长条桌前时,长六米、宽一米的红地毯已经铺好,“春牛”被抬至祭台前,七位挚旗手扶着大旗站立在祭祀条桌东边面向祭台。几串鞭炮接连响起,主祭人[29]曹任来在祭台前点燃并插好红烛、红香,对春神句芒像三拜三兴,除擎旗手外其他参加者亦随之三拜三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

(三)鞭春牛

拜完春神句芒像,主祭人曹任来作为执鞭人,鞭打红地毯上的“春牛”。执鞭人一边打,一边唱道:“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畜兴旺,五打万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执鞭人每唱一句,其他参加者跟着吆喝“好啊”,气氛很是热烈。鞭打完,主祭人唱“耕牛下田啦”,唢呐锣鼓乐器声响起。随后四人将“春牛”往田野抬去,边走边抬中,执鞭人继续唱上述吉祥话语,每唱一句,唢呐锣鼓乐器声响一阵,直至将“春牛”抬至1号观景台一侧朝向梯田的地方。在新的地点,执鞭人曹任来再鞭打一遍“春牛”,并再唱一遍上述吉祥话语,随后唢呐锣鼓声再次响起,鞭“春牛”活动结束。

(四)咬春

2021年立春仪式活动,电视台拍摄组增加了一个“咬春”[30]活动。在巡游活动结束后,电视台拍摄组一部分人在众屋外广场用无人机航空拍摄器拍摄抬春牛和篁岭村整体性的俯瞰镜头时,其余人则在众屋布景,以拍摄“咬春”场景。为便于拍摄,篁岭景区伙头汪小叶提前制作了部分春卷,并提供了一些春卷材料。

下午1630分左右,电视台拍摄组齐集五桂堂——这座篁岭曹氏祖宅。拍摄机位早已布置好,演员熊老师和一个小女孩画也好了妆。这个场景在厨房取景,展现母女的亲情,母亲忙着包春卷,女儿疼爱地送上做好的春卷给母亲吃。为了突出篁岭村古朴富有生机的“咬春”场景,拍摄组有意营造农村灶台的烟火色,让一个篁岭大妈坐在灶台前用稻草烧火,以呈现火的明亮,同时通过点烟雾饼“补烟”,营造农家做饭菜时“炊烟”袅袅的氛围。为了拍好这个场景,很好把握母女表情的捕捉及炊烟效果,突出立春“咬春”的节气氛围,拍摄组不断重复拍摄持续近一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立春习俗,官方礼俗与民间习俗彼此互动,但两者之间又有所区别。“春日,府县鞭春,士庶各迎春于庭。”[31]包括篁岭村在内的婺源县立春习俗也存在这种区别。篁岭景区作为一个旅游景区,为了迎合游客的旅游凝视,积极挖掘、复兴这种带有官方仪式的鞭“春牛”活动,从而赋予篁岭景区立春仪式的公共性、大众性及展演性,有助于提升篁岭景区的人气、形象和影响力。

区别于篁岭景区,篁岭新村及周边村落村民立春习俗一般局限在家庭范围,将迎春和祭祖联系在一起。立春习俗在篁岭新村也不普遍,一般有老人的家庭倾向举办立春祭祀活动。立春前一天挖好一棵连土的青草,栽在瓷盆中。立春当天在堂屋条桌上将青菜盆摆在中间,在青菜盆前面插入一根小篾片,篾片上贴上“迎春接福”四个字,青菜盆两边放两个窄口瓷瓶,瓶中插入天竺叶。“迎春用青菜表示‘新春大过年,一年好一年’。当天不能挖青菜,因为立春是百草抬头的时候。天竺叶主要是贺喜的,万事胜意、万事如意的意思,一般每家门口都会种的,代表喜气。”[32]迎春和祭祖联系,一般家庭除了在条桌上祖先灵位或遗像外,还会摆上木饭甑,里面存放蒸煮好的白菜、干鱼、肉等祭祀食品。迎春时,会在家门口摆一张小方桌,把青菜盆、天竺叶、饭甑等依次摆好,正中间再放一个香炉。等到吉时一到,便点好香家人一起三拜三兴,将香插入香炉,燃放鞭炮。迎春结束后,再将这些东西摆回原位,全家共享饭甑里的祭祀食品[33]

明宣德年间曹文侃由晓鳙村迁至临近的篁岭村,繁衍至今近600年,因其与晓鳙曹氏系出一脉,且其地理位置相邻,其立春习俗亦基本相同。202123日立春当天晓鳙村村民亦即篁岭景区员工孙春英家也举办了立春或迎春仪式活动。除摆盆栽青菜、天竺叶、香炉等外,也用饭甑蒸煮了米饭、白菜、苗条和粉蒸肉,另外在长条桌外的饭桌上摆上了一个果盘,中间放置了月饼,周边放置了花生、板栗、糖果、无花果,饭桌上摆放了四只倒满春茶的瓷碗。“果盘里五种食品是代表着五福,年首立春节,一年之中的第一个节日,祈盼着今年五谷丰登。具体食品也有深意,比如板栗,寓意着大吉大利,糖果寓意是甜甜蜜蜜,等等。四碗茶水则代表着四季长青。”[34]当然,迎春吉时没有将上述祭祀食品移到大门口,而是放在堂屋长条桌上,迎春仪式、祭祖仪式也就在堂屋长条桌和饭桌前进行。

 

四、结语

综上不难发现,篁岭村立春习俗具有突出的表演性、鲜明的交融性及明显的区分性等特色,其立春习俗是为旅游服务的,在家庭空间立春(迎春)仪式与祭祖仪式是相互交融的,其仪式空间也是分离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区分明显。具体看来,篁岭村立春习俗的文化内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景观生产与旅游参与的表演。篁岭古村作为景区,景观生产成为重要手段。在旅游凝视作用下,为了更好提升景区吸睛指数,篁岭景区往往很注意设计一些参与性的民俗项目。2021年立春仪式活动由于电视台拍摄组的参与,其活动的整体性、连续性、民间性受到很大影响,表演色彩更为明显。即便是2018年立春仪式活动,参与者着日常服饰参加,其表演性也很突出,因为民国以来婺源地区村落的“鞭春牛”活动几不可见。换句话说,立春仪式活动的举办完全是出于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第二,迎春仪式与祭祖仪式的交融。“立春祭先祖”,婺源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立春祭祖习俗,在一年之始迎接春天的到来,并在此时祭祀祖先、感恩祖先、缅怀祖先,迎春仪式与祭祖仪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尽管立春习俗近年来受到不少冲击,但在民间仍可以看到其存在,迎春、祭祖合二为一,其宗族性、家族性特色鲜明。

第三,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离。篁岭古村作为旅游景区,立春仪式活动的开展着重“鞭春牛”活动,而这个活动在古代一般由官方组织,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在旅游景区持续举办此类活动,在某种意义上,立春仪式活动就转化成了共享的大众活动,其习俗也就演变为公共文化,所有的员工、游客均可参与。而对于包括篁岭新村在内的整个婺源县来说,立春仪式与“鞭春牛”并没有什么联系,人们还是习惯在家中祭祀祖先,家庭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界限分明。

此外,作为旅游景区的篁岭古村,其立春仪式活动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其活动的开展往往受其他因素,如立春时间与春节假期重合、疫情防控等影响,而私人空间的立春(迎春)仪式活动则不受其限制。在当代社会语境,如何看待这种“新”民俗,如何对民俗表演进行更好的阐释,课题组今后还会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1]篁岭村分篁岭古村和篁岭新村,篁岭古村在山上,是原来村子,篁岭新村在山下,是新建的村子,通常所说的篁岭村为篁岭古村。为行文方便,后文根据需要以篁岭(村)或(篁岭)景区来指称调查地点。

[2][]E.埃里克·霍布斯鲍姆、T.兰格编:《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3]课题组共有6人,他们分别是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刘爱华、吴书平、戴琳、韩凤娇、程应及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俞玲。

[4]因为129日以后天气转阴雨,所以江西广播电视台五套“飞阅乡村”栏目将立春拍摄活动提前到129日。

[5]1958年,篁岭村归晓鳙公社管辖,1984年随着婺源地区公社改乡镇建制,篁岭村随之划归为晓鳙乡,乡政府驻栗木坑。2001123日,晓鳙乡被撤销,划归江湾镇,至此,篁岭村便成为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的一个自然村。

[6](清)蒋灿等纂修:《婺源县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

[7](清)黄应昀、朱元理纂修:《婺源县志》,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8]公司2009年投资1200万元,在篁岭山下交通便捷的公路旁建设了安置房68套,老年、单身公寓24套,形成了篁岭新村,对留在篁岭村的320名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同时请专业公司对古村徽式古民居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新旧折算,实现“新村换古村、新房换古宅”,从而形成古村、新村并存的现状。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