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服饰 千般滋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1-04-18 15:29:12 / 个人分类:媒体转述

清明服饰 千般滋味


张志春

  
  说及清明服饰,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素衣庄严。清明扫墓,祭拜祖先,自然素衣章身,难道万紫千红不成?直至今日,其他传统节庆活动日渐式微,而清明扫墓仍是中华民族不思量自难忘的仪式。祭扫服饰自然如于濆《寒食》诗句所述,有着那素衣女子泣亡灵余音悠长的悲哀意象:“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朱熹《通礼》一书中,扫墓仪式详备,素服自是一项。唯如此,才能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相吻合:“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熊孺登:《寒食野望》);“故里欲清明,临风堪恸哭”(韩偓:《出官硖石县》)……
  
  是这样的,祭扫仪式,着装相应庄严肃穆。《礼记•郊祀志》规定:“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素服”即本色或白色衣服。自周服色褒赤贬白以来,数千年以降,白服色一直与丧葬、悲凉贴身相靠。直到近现代西风东渐,白服色脱胎换骨,才从另一向度上升到礼服之色而登临大雅之堂。宋《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都城人出郊。……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紫衫、白绢、青行缠等,单一素净,可算素服,庄严雅致,与祭礼氛围协调。看来,为礼服庄严,服色纯正,官方不惜成本而将其纳入预算。清朝也规定“向例清明、中元、岁暮、国忌皆朝服行礼毕,素服举哀……”,官方重视,民间原本有情感动力,或不排场,也笼罩于同一氛围。周密《武林旧事》:“人家上冢者……妇人泪妆素衣,提携儿子,酒壶肴垒。”追思亲人之际,天地人神同时到位,时间空间神圣神秘,需要泪妆素衣这一特殊的人文空筐结构。生者何寂寞,死者长已矣。非素衣何以呈其悲,非长哭何以诉其情?
  
  然而人生没有单行道,清明节也不是单一的节日。其源头可追溯为:周代墓祭习俗;周代以来的上巳节;春秋以来的寒食节……此三者仲春鼎足而立,时间相近,或前后稍错位,或彼此相叠,渐渐地便合而为一,融入传统太阳历中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遂成一个内蕴丰厚的人文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走在这样的节日大道上,谁的内心深处,没有寒食、清明、上巳叠加的种种仪式折腾呢?似乎眼前所见耳中所闻都成为敲击他心灵柔软处的刺激物,似乎哪一个都是引发内心激荡的敏感点。一般节日的服饰,赤橙黄绿青蓝紫,棉麻丝绸裙袍衫,如万花筒般多种多样,但主旨却相对单纯。清明节的原型并不单一,这其间的服饰,或因追思故人,或因踏青迎春,或喜或悲或艳或素而全然不同。仿佛一架钢琴,贯通着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全部音域。除却素衣庄严,自有别样的格局呢。
  
  如果说祭扫素衣是冬天服饰,那么上巳节的服饰便是春天服饰。春天是时间原点,生命起点。经历漫长寒冬的忍耐,种子萌芽,舒叶绽花,一切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应时而生,新的轮回又开始了。庄严的《周礼》也掀开浪漫自由的幕帷:“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于是乎,自周以来上巳节便成为狂欢的节日。如东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男女姣服,骆驿缤纷。”如梅尧臣《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句所述:“游人春服靓妆出,笑踏俚歌相与嘲”……不是庄严肃穆的思古,而是春妆靓服的迎新。看来,上巳节如此这般的郊游踏青之举,渐渐整合到清明节习俗之中了。时至今日,漫延各道四处的三月三歌墟、花儿会,都是传统上巳节的余波。
  
  历代相沿,清明节似乎成为一个时装展演T台了。据宋《武林旧事》:“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清《凤山县志》:“清明……妇女盛服靓装,驾车同至墓所。”显然越来越过分,世俗娱乐与美饰冲动冲淡了曾有祭仪的庄重。但生活的当下欲求似乎能够让传统缩略让步,让回忆改流变道。或许,美饰是人的本能,谁不愿意自己颜如玉貌如花呢?谁不愿意自己形体、身段、线条、肤色成为美的感性显现呢?更有女性因审美冲动,不断创造不断尝试,会视其为自我实现的形式。
  
  于是乎有了全新的服饰格局。
  
  其一,裙帷。谁能料想到,清明节春光明媚,竟有裙裾连成的欢宴帷幄。一群青春靓丽的女子,踏春而来,在绿意葱茏的原野上,解罗衣而布宴帷,大胆而自由,欢乐而舒展,这是唐长安时代的相沿成俗的普遍情景。《开元天宝遗事》:“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一群一群游春士女,聚帷欢宴,远看似一朵朵绚丽花朵,盛开在广袤原野。
  
  其二,戴荠花。到了明代,流行头戴荠菜花。时尚成习俗,男女老少都卷入其中。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其三,湔裳,即士女水边嬉戏,浣洗衣裙。宋穆修有诗句《清明连上巳》:“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连。”湔衫即湔裳仪式,仍是上巳节的浪漫余波。
  
  其四,戴柳。清明时节,柳条早早就绿成了鞭。人们将柳枝、柳叶、柳条编成的柳圈或者捋成的柳球或戴在头上、或挂在项间,或佩带在衣服上。带着新绿行走在春天里,成为一道青春亮丽的风景线。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中宗时,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记载:“谚曰: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何以集体无意识般地如此诅咒呢?原来国人心目中,柳树因隋炀帝赐姓杨而成为社稷与家乡的象征符号。古来的灞柳赠别与服饰境界的清明戴柳的根本动力即在于此。
  
  对于清明服饰,或许可以套用朱子的诗句说,等闲识得服饰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原载《教师报》2021.4.7


TAG: 服饰 清明节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