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获捐唐山抗震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9-06-17 04:55:31

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获捐唐山抗震瓷

黄志强

2019657日,笔者应邀到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及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参观交流,并向该校校史馆捐赠了两件唐山抗震瓷。

19767月,陕西科技大学(时称西北轻工业学院)的陶7478名硅酸盐专业的师生在唐山第九瓷厂等地实习,728,在唐山大地震中,有41名实习的师生不幸遇难。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37名幸免于难的师生们,忍受着失去老师和同学的巨大悲痛,仍然坚强地参加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在这些师生中有一位来自新彊的同学,他叫艾力更·依明巴海,是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二年,1977年的4月初,这些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师生再次来到唐山第九瓷厂,继续完成他们的实习任务。他们白天与工人师傅们一起清理废墟,晚上组织实习。唐山第九瓷厂设备科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与师生们组成课题组,震前实习未完成的烤火窑已经变成了一堆废铁,他们清理零件,重新设计设备图纸,使新研制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唐山大地震一周年前投产使用。

当年,陕西科技大学陶7478名硅酸盐专业赴唐山实习师生,有41名遇难师生长眠在唐山的大地上。37名幸免于难的师生们,没有被灾难吓倒,自己组织起来,七天六夜坚持就地抢险救灾。10个月后,他们又重返唐山地震灾区,第二次到工厂实习。他们在参加工厂的重建工作的同时,与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一起完成了新设备的研制工作。陶瓷为缘,患难与共,血脉相连。伟大的唐山抗震精神,让陕西科技大学师生与唐山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了一起。

陕西科技大学档案馆编“唐山山大地震--西北轻工业学院1976年陶瓷实习队记忆”图书。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是当时西北轻工业学院在唐实习的学生之一。这艾力更副委员长的题词。

陕西科技大学领导与艾力更副委员长的合影。

陕西科技大学档案馆郑勇馆长向老陶赠书。

笔者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唐山地震文化的收藏和研究者,决定利用这次到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以及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参观交流的机会,向该校校史馆捐赠了两件唐山抗震瓷,以此纪念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这两件瓷器,一件是地震前唐山第九瓷厂生产的出口日用瓷——嫦娥奔月贴花茶壶。茶壶的贴花花纸,是唐山陶瓷研究所著名艺术家杨荫斋先生设计的。在唐山大地震中,杨荫斋先生不幸遇难,嫦娥奔月贴花茶壶成了他的遗作。

另一件是唐山大地震后,197685日,唐山第六瓷厂生产的抗震瓷——人定胜天抗震瓷盘。

笔者捐赠的这两件唐山抗震瓷,丰富了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在西北轻工业学院时期实物资料的收藏,见证了该校师生在唐山学习和生活的艰难岁月。

首任馆长王宏老师(左)与黄志强(右)

笔者的捐赠活动,得到陕西科技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首任馆长王宏老师,亲自陪同笔者参观了校史馆和博物馆。中国轻工业博物馆作为陕西科技大学创办的高校博物馆,屒览规模之大,展览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黄志强(左)与王芬教授(右)

在王宏首任馆长的细心周到的安排下,陕西科技大学档案馆郑勇馆长向笔者赠送了《唐山山大地震--西北轻工业学院1976年陶瓷实习队记忆》图书。笔者还拜访了陕西科技大学著名教授、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芬教授。1982年,王芬教授曾经带领同学们,在唐山各大瓷厂考察实习一个多月,对唐山陶瓷工业化的发展成就记忆犹新,至今她还保留着在唐山考察时的笔记。

方润泽馆长(左)与黄志强(右)

在捐赠仪式上,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中国轻工业博物馆方润泽馆长,详细介绍了校史馆和博物馆的创建过程、展陈脉络和陈列布局,并为笔者颁发了捐赠证书。

捐赠证书

捐赠证书

方润泽馆长(左)与黄志强(右)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笔者向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唐山启新磁厂专题展柜,提供了三件唐山启新磁厂日用瓷展品和相关资料,这是唐山早期日用陶瓷展品首次走进高校博物馆。为此,方润泽馆长、徐卫涛馆长助理、王宏首任馆长,就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在中国工业文化遗存保护和展陈方面,与笔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会议结束,大家合影留念。

左起:张淳老师 、方润泽馆长、黄志强、王宏老馆长、同双录老师。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