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twlijz@163.com,QQ:598608492

腊八•甜醅•冰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21 14:59:54 / 个人分类:随感

  腊八•甜醅•冰块

  好多年来,腊八从自己身边悄然走过。公历纪元是一切行事的主要逻辑,节假日的通用标准只能使很多人围着国庆、五一等兜圈子,自从节假日中列入了中国传统节日,最起码能够在传统节日中歇息一阵了。不然,除非回老家时,听到父母的今天是“初几”的发问,在学校的日子里从来不知道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今天女儿翻开日历,计算回老家的日子,一看已经是农历的腊月初七了,腊八快要到了。童年和往事从记忆中溢出:腊八,甜醅和冰块,节日中的民俗事项浮现于脑海。但是,即便回到老家,腊八还在,甜醅少见,即使有也不在腊八这一天了,小河已经干涸了,到哪儿去打冰块呢?在电话中问父母:“快到腊八了,你们煮甜醅了?”他们的回答是“早已不做了”。

  时间过得真快,已经二十年没有在老家过腊八了,但这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算一滴水了。虽然无法考据家乡吃甜醅和打冰块的年代,用家乡话来说:“接辈传辈”地传下来的风俗尽然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或许,已经消失的或者面临消失的还很多,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谁也挡不住“现代化”强劲的势头。民俗学家没有时间走进一个“寂寞”的世界,地方志工作者也没有来得及做出记载,一个小镇上与腊八相关的习俗已经被淹埋了。

  小时候总觉得家乡人很笨,白面那么好吃,为什么不种植小麦,成山片屲的是莜麦呢?他们的回答是莜麦比小麦高产。由此,当地盛行各种各样的莜麦面食品,甜醅就是其中之一。甜醅是把莜麦煮熟后放入酒粬发酵而成,味道香甜可口,可算作节日期间的“美味佳肴”,不过腊八的甜醅很特殊,要在其中加上冰块。不知道是气候变化还是观念“超前”,当地的莜麦种植面积大量减少,有好多人家里的粮食柜中没有一粒莜麦了,甜醅也就成了“稀有食品”。

  在黄土高原上水资源非常稀缺,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外地人总是怀疑当地人是怎样生活下去的。不过,昔日生活过的村落的水还是可以自给自足,有一条小河绕村流过,夏天捞鱼,冬天溜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记得每年腊八,一大早起来,人们手提“插笼”(当地一种用竹篾编成的提贵重物品的篮子)或拧着“椻子”(当地一种用竹篾和树枝编成的运送东西的箩筐,上面有提梁),拿着斧头或锤子,在干净的冰滩上敲打起来,不一会儿,每个人的篮子和箩筐里装满了冰块,把这些冰块叫“腊疙瘩”。回去后把“腊疙瘩”倒入盛有甜醅的瓦盆或者搪瓷脸盆中,过一段时间等冰块融化后喝里面的汁,有些家庭甚至在正月十五还有“甜醅水”喝。

  现在回到老家,看到早已干涸的小河,过去可观的冰滩不见了,我曾经问母亲:“腊疙瘩从什么地方采集?”母亲说:“当初在院落里放上一些盛了水的容器,等第二天冻成冰以后再倒进甜醅,后来由于采不到“腊疙瘩”干脆不煮甜醅了,这个习俗也就没有了。”

  "采冰块"作为一种节日习俗,现在却成了一种记忆。一种习俗的消失有着复杂的因素,要是寻找原因,确实一时难以理清。


TAG: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0-01-21 23:36:30
我的家乡也过腊八,但不吃甜醅儿,记得小时候大人会带上小孩去洮河边,用斧头砍上一长绺冰块儿,用竹编的背篼使劲儿背回家,然后立在粪场堆的正中,晚上吃覆盖有大量腊肉粒的米粥。这就是我家小时候的过腊八习俗。
河西人家:李建宗的土屋 引用 删除 李建宗   /   2010-01-21 17:53:41
原帖由马知遥于2010-01-21 16:44:58发表
可以算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民俗啊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10-01-21 16:44:58
可以算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民俗啊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