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屯堡民俗节“七月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03 22:22:28 / 个人分类:文化表述

屯堡民俗节“七月半

文/秦发忠(初稿版)


 

一年一度的“七月半”又来了,在屯堡区域内,七月半实际就是思亲节,同时也是感恩节,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是长辈教导晚辈不要忘记祖先的最佳时刻。“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传统的佳节里,我们又怎能忘记祖先跋涉千里,背井离乡的那种艰难,如果没有当时的云南之乱,也许造就不了这个汉民族群体,也或许没有今天的“月半”。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月半”来窥视屯堡人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接老祖公

七月初九(有的屯堡村寨初十)开始过月半了,屯堡人叫做接“老祖公”。接老祖公的这一天,吃过晚饭了,把碗洗干净,把地扫干净,摆上敬供的饭桌,准备好茶水和t糖丝水果,挂上“祖宗单”,也叫牌位,然后就取一把香点上,顺着自家祖先坟地方向,在路上往家的方向每隔一段距离插一炷香,目的就是为自家逝去的亲人引路,把他们接到家来敬供,把老祖公接到家后,先在敬供的饭桌上再点上三注香或者九注香,点上灯,倒上茶,同时虔诚地告诉先主:“按照逝去的亲人名字数点,如老祖宗、老祖太、爷爷奶奶….,一年一转,今天接您们来过月半,先喝点才茶,明天再做来供奉您们。”约一炷香的时候,在供奉的饭桌下(前)烧几页钱纸,然后滴一点茶水,把等熄了,这就是接老祖公。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已故亲人的时间还没有二年半,那就不能上祖宗单,那就要另外摆一张饭桌。

 

祖宗单

祖宗单就是列祖列宗名单,屯堡人按照辈分从上到下进行排列,把自己已故的亲人名字从一世祖到父辈这一代一一写在一张牌位上,牌位上画有二十四孝或三英战吕布等这样有教育意义的图谱。意为由于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先祖们所受的苦,教导后人要记住自己的祖先,二是教导晚辈要学二十四孝的圣贤们,宽厚仁慈、尊老爱幼,要像关羽那样的英雄,忠孝仁义,为国出力的大无畏精神。

 

供奉

每天都要按照吃饭的时候先做来供奉祖宗,然后再做家里人吃的,供奉的时间饭桌上要摆五个或者七个、或者九个碗筷,是单数,不能是双数。屯堡人做来供奉祖宗的菜一般不带辣椒,因为辣椒屯堡人习惯上叫辣子,而辣和拉是同音,虽然是亲人,但毕竟是在不同的两个世界,阴和阳且能并论,如果做辣子的菜给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吃了,译为会带走孩子的意思,所以忌讳。每天每餐供奉祖宗的时候,还是先点上油灯、香,到了七月十四这天,起码都要做不同食品(如种子、面条、粉条、油炸粑、米饭)来供奉四餐,而且最后送走老祖宗的这天,凳子上面要用纸钱垫放在凳子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通过长辈的述说及问访得知,原来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表明在祖宗的保佑下家庭的富有,告慰祖先,也希望得到祖先的保佑,同时也是让祖宗在另一个世界富有的精神支柱。

供奉老祖宗回去的最后一餐,要在傍边或者大门口单独公分一些人,也就是老祖公骑来的马,给老祖宗牵马的马夫,还有丐帮等,更有意思的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老祖宗运送的工具也有了现在社会的一些元素,改用了车子、飞机的交通工具,为老祖宗保驾护航的也有了现在的卫兵警察等。供奉的时候摆放三个碗,一个碗盛满满的一碗饭,上面插一把筷子,我问长辈,为什么筷子要这样放,而不是像供奉祖宗那样一个碗一双筷子,长辈说,因为这些应视为祖宗的下人;一个碗装的是从老祖宗吃的每一种菜取出来的部分混菜;另一个碗装的则是一碗水,水里放一个水炸的番茄,碗的上面摆上一根豇豆,还有两头点着的香,意为扁担,这扁担有双从的涵义,一则是马夫给老祖宗挑行礼的,一则是希望老祖宗走的时候把家里一切不顺心,贫穷落后的现状,疾病等一担给担走。

写包

包,即是给老祖宗准备的钱,为了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自认属于自己的钱物,屯堡人则把给每个亲人的钱分包起来,写上亲人的名字,以便他们回到那个世界收取,就像现在人寄信一样,写包的时候,主要就是称呼,这也时现代屯堡人收祖辈的家教礼仪,懂得称老爱幼的传统礼仪,比如写给爷爷的爹的,那就是要称其为‘高祖考’,送包的人自称为‘孝重孙’、如果写给奶奶的那就是称其为‘孝祖妣’,送包人自称为‘孝孙’,如果写给父亲的,那称其为‘显考’,送包人自称为‘孝男(女)’,写给外公的称其为‘岳祖考’,送包人自称‘孝外孙’,如果是写给叔伯的称其为‘叔、(伯)考’,送包人自称‘孝侄’等等。(包的书写格式见下表)

 

 

 

 

 

 

 

 

 

 

 

 

 

 

 

 

 

 

 

 

 

 

 

 

 

 

 

 

还有一种叫白包,即是用白纸包上一沓纸钱,然后在上面书写。这是写给已逝亲人不满二年半的,涵义一样,只是因为他(她)刚刚进入那个世界一切还不熟悉,因此要专门区分开来。(白包书写格式见下表:)

 

 

 

 

 

 

 

 

 

 

 

 

 

 

 

 

 

 

 

 

 

 

 

 

烧包

七月十四这天,供完最后一餐,屯堡人的老祖宗们就要回去了,屯堡人每家每户都要给祖先“烧包”,烧包之前,一个人在点上一把按照接的那天方向顺着路在前面,一个人端着“水饭”碗,其他家人负责拿包袱,在路边找一个位置进行焚烧。烧包的时候,一般都会把写有名字的亲人的包放在一起焚烧,还要在一旁焚烧一些散纸,因为每户屯堡人家都不一定全部知道和记得自己亲人的名字,有年幼是过世不知道名字的,有征南南迁时在途中丧身的先祖,因此在焚烧送暖的时候总会说“老祖公、老祖太有名有姓的亲人各自领取你们的去,不知名的亲人来‘这里’焚烧散纸的地方领取,都是自己亲人,您们在另一个世界也相互照应,不要抢”;除此之外,还要另外再焚烧堆散纸,这不是给自家亲人的,是给那些没有后人的,这也反应了屯堡人相互救济,慈善的崇高美德。最后把祖宗单在焚烧包的火焰上方熏烤一下就把祖宗单收藏起来,等来年的月半再次供用。

 

漂河灯

吃过晚饭后就到河里去漂河灯,屯堡人通常就地取材,摘地里的南瓜,把里面掏空,然后在外观上做成各种图案,在中心点上一直蜡烛,也有的用泡沫做成船的各种形状,在上面插上彩色的旗子,放上几只蜡烛,漂在河里,夜光倒影,真是一副美丽的景画。

屯堡人漂河灯有一定的历史,也有一定的缘由。据祖辈传训,当时先祖们跟随征南大军进黔,夜晚行军,翻山越岭,爬山涉水,有很多在途中伤身,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在在横渡长江及其他河流中被淹死,为了照明他们上案,也为了在通往地府一路明灯高照,同时也是这一天回去一路通明。

 


分享到:

TAG: 供奉 礼仪 民俗 漂河灯 七月半 烧包 屯堡文化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