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传说中的古俗记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1-27 21:37:12

一、壮族服饰文化研究综述

学界在壮族服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陈丽琴的《从艺术学视角透析壮族服饰文化中的信仰内涵》、1《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分析》,2玉石阶的《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3]陈德英的《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4张爱丹的《壮族服饰的色彩意义》5等。上述研究论文或者探讨壮族服饰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或者就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作分析。

陈丽琴尤其着力于壮族服饰文化的研究,除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外,还出版了《壮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全书正文分作“渊源·流变:壮族的历史与服饰的演变”、“形制·种类:壮族服饰的外显形态”、“纺织·印染·刺绣·雕琢:壮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等八章,对壮族服饰文化作全面深入的研究。6

尽管学界在壮族服饰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却不见有以壮族服饰传说为独立研究对象的论文、著作发表或出版。有关壮族服饰传说的研究只是散见于壮族服饰研究论文或著作中。玉石阶在其《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一文,通过流传于壮民族民众口头的《郎正射日》神话和《花婆》传说解释说明壮族服装上的花纹图案,指出透过这些图案纹样我们可以洞察到壮族历史上所创造的各种文化。 更多还原陈丽琴的《壮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的第六章历史记忆的表达”一节涉及到壮族服饰传说的研究。其中列举了《纹身的演变及其传说》、《坐月的传说》、《为何把银鱼和手镯作订婚礼物》等数则壮族服饰传说,并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的服饰符号系统与相应的神话、传说,故事习俗解释可以构成全面的阐释系统,起到沿袭传统,追根忆祖、叙述往事、储存文化信息的巨大作用。无论是祖源的神话还是花衣的来历传说,都说明服饰符号在无文字民族中,有着一种毋庸置疑的指称、传达、表述和储存信息的作用。”6]222陈丽琴认为,神话、传说、故事与相应的服饰符号系统共同构成全面的阐释系统,储存丰富的文化信息,保存族群记忆,对于传统沿袭、寻根问祖、记忆民族历史都有重要意义。

今本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就壮族服饰传说中所保存的历史文化记忆作进一步的研究,重点探索其中保存的壮民族古代习俗记忆。

   二、以表现古代习俗记忆为主题的壮族服饰传说

壮族服饰传说内容丰富,本人从各类壮族民间故事书中搜集到十五则之多。这十五则壮族服饰传说,有的以反映阶级压迫,表现阶级斗争为主题,如《黑牙姑娘》、7]《龙胜龙脊姑娘服饰传说》8]130等;有的以反映族群斗争和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如《黑衣壮为什么穿黑衣》、6]209《文山壮族妇女服饰的传说》9]62等;有的以反映婚姻爱情为主题,如《鲤鱼鞋》、10]《为何把银鱼和手镯作订婚礼物》、11]《花围腰的来历》11]等;有的以反映壮族民众的审美追求为主题,如《染齿的传说》、12]《金龙妇女穿长衫》13]的传说等;有的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如《孔雀帽的来历》11]的传说……总之,壮族服饰传说内容丰富,反映主题不一而足。

除上述各主题的壮族服饰传说外,还有一类壮族服饰传说以表现壮民族的古俗记忆为主题,该主题的壮族服饰传说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以下我们对这类主题的壮族服饰传说作具体介绍。

以表现古俗记忆为主题的壮族服饰传说大约有《壮族妇女百褶裙的传说》、14]《妇女围腰来历》、14]《戴头巾的由来》、15]《妇女结发髻的来历》、16]《大新太平壮人的服饰传说》18]96等传说数则。

《壮族妇女百褶裙的传说》讲:小伙与姑娘约会,姑娘被老虎抢走。小伙深入虎穴,杀掉数只老虎,抢回姑娘。当得知老虎被杀后,姑娘数次变成虎头人身的怪物扑向小伙。小伙数次拿刀刺向姑娘。小伙拿刀刺向姑娘,姑娘就重新变回人形。每次小伙的刀刺向姑娘,姑娘身上的裙子就被压出一道褶皱,等到小伙和姑娘回到寨子,姑娘直筒筒的裙子已经变成了百褶裙。寨子里的姐妹们见姑娘的百褶裙好看,开始穿起了百褶裙。

《妇女围腰来历》的传说讲:从前妇女比男人聪明,但心狠毒。一对夫妻,女方恨男人想让他死,就找来草药,配成药方拿来和饭拌在一起给老公吃。男方发觉后,就找其他男人商量怎么对付女人。有人提议:妇女这么狡猾,什么事都会想出来,我们拿一块布来制成围腰,再让道公做上佛法,然后要女人戴,她的心眼就不那么多了。从此,女人戴上了围腰。

《戴头巾的由来》的传说讲:一只饿虎遇见一位田间劳动的妇女。它摆起尾巴,想把这个妇女变成猪、羊后吃掉。由于这个妇女戴着一块头巾所以没有蜕变。老虎以为她本领非凡,就离开了。以后,妇女上山下地劳动都戴着头巾。

《妇女结发髻的来历》的传说讲:从前,熊婆经常在山林路口拦住打柴的妇女,让她们给自己梳头、抓虱子。吓得妇女们不敢出门。一位叫布丽的姑娘借给熊婆梳头之机,很很惩治了它。熊婆发誓报仇。为避免熊婆的伤害,布丽让妇女把头发卷在脑后,让熊婆看不出她们是妇女。此后,壮家妇女都喜欢把头发卷在脑后,结成髻。

         《大新太平壮人的服饰传说》讲:宋时有个叫狄青的士兵娶一壮女为妻,两人很恩爱。士兵收兵回去,许诺三年后迎妻回去。女子对天发誓,如中途改嫁,必遭披枷戴锁之苦,吐血而死。多年过后,父母劝女子改嫁,女子碍于誓言不从。父母遂让该女子行变通之法:饰项圈项链,好像戴锁;搭布于双肩,犹如披枷;食槟榔老叶口常红如吐血。这样,女子就改嫁了。此后,大新太平一带妇女就常作这种打扮。

上述壮族服饰传说,情节奇异,主题不易把握,其中一些篇章明显体现出原始思维特征,反映着万物有灵观念,洋溢着浓郁的神话色彩。本人以为,这些传说蕴含着深厚的古代历史文化,保存着壮族人民对古代社会历史与习俗的集体记忆。

          三、壮族服饰传说对古代习俗的反映

在前边,我们对以表现古俗记忆为主题的壮族服饰传说作了具体介绍,那么,这几则传说终究反映了哪些古代习俗呢?以下,我们对这些传说所反映的内容试作解读。

普罗普以为,神奇故事中(包括神话、传奇、原始叙事歌谣等)保存着许多远古时代的信息,可见业已消失的社会生活的蛛丝马迹,对它们作历史探源或解释、分析,必须借助于有关人类社会早期的知识。他举例说:“例如,我们看到,故事中保留着一些不同于现在的婚姻形式,主人公是去远方而不是在自己周围寻找未婚妻。很可能这反映的是外婚制的现象;显然是出于某种原因不能在自己周围的人中间找。因此,故事中的婚姻形式应该进行考察,并应找到这些形式确实在其中存在过的那种制度、社会发展的那个阶段或时期。”18]9这里,普罗普指出,在一些幻想性的民间故事中保留着人类对早期婚姻形式的记忆。

普罗普的论断也适合用于解释某些壮族服饰传说。本人以为《壮族妇女百褶裙的传说》就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婚姻形式。《壮族妇女百褶裙的传说》中讲,小伙与姑娘约会,姑娘被老虎抢走。我们以为,抢走姑娘的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虎”,而应该是指某部落中的人。之所以称其为“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该部落以“虎”为图腾;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传说主人公一方对该部落所作的类比,以此将该部落“界定为‘对立’格局中的一部分。”19]50传说又讲,小伙深入虎穴,杀掉数只老虎,抢回姑娘。这里所讲小伙杀掉的数只虎自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而是某部落的人。本人以为,这则传说是对上古时期抢婚习俗的反映。

抢婚又称“掠夺婚”,是古代氏族部落由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期出现的一种婚姻习俗。该婚姻形式的特征是不经女子本人及其亲属同意将女方劫归,是一种野蛮的强制婚姻形式。关于这种婚姻形式,在我国古代文献《易经》当中有记载,《易经》“屯”卦中云:“屯如,如,乘马班如,婚媾,匪寇”,“乘马班如,泣血涟如。”20]224-225上述诸卦生动地描述了远古时代的男子骑着高头大马去抢婚的情景,其中也反映了被抢女子的挣扎与反抗。目前,在许多民族中还保留着这些婚姻形式的遗风,只不过,现代社会实行的所谓“抢婚”,与古代社会的掠夺妇女已经大有不同,大多数都是“假抢”,不过是对古代掠夺婚婚姻形式的模仿罢了。

乌丙安指出:“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丑恶异类或妖怪精灵索取妇女、强抢妇女的情节内容,正是民间用口头语言艺术反映远古掠夺婚内容的一种形式,它们都可以做了解远古掠夺婚形式的参考。”21]222乌丙安认为,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有对抢婚习俗的反映,民间传说、故事是了解远古抢婚习俗的重要资料。

正如乌丙安所说,《壮族妇女百褶裙的传说》就是对远古抢婚习俗的反映。该传说中的女性主人公两次被抢,一次是被某部落的人抢去;第二次是被传说中的男性主人公一方抢回。在抢夺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战斗,某部落一方伤亡惨重。

传说中讲,当得知数只老虎被杀后,姑娘(传说中的女性主人公)数次变成虎头人身的怪物扑向小伙(传说中的男性主人公)。本人以为这一情节的内在寓意是,姑娘被某部落的人抢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认同了自己属于某部落成员的身份,传说中讲她变成虎头人身的怪物扑向小伙,意味着她二次被抢后不甘屈服-她要为某部落的人复仇。

至于传说中讲,小伙一次次拿刀刺向姑娘,姑娘身上的裙子被压出一道道褶皱;最后,姑娘到了村里,见到了乡亲们,再也不变成虎头人身的怪物了。这段情节则是讲,小伙面对姑娘的反抗所采取的威慑措施及姑娘最终的驯服与顺从。

综上所述,本人以为《壮族妇女百褶裙的传说》非常具体、生动地反映了远古社会的抢婚(掠夺婚)习俗,其中关于抢婚习俗的血腥与残酷,被抢妇女的强烈反抗及其最终的被驯服在传说中都有交代,该传说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远古时期掠夺婚婚姻形式的重要参考。

普罗普指出:仪式、神话、原始思维形式及某些社会制度都是前故事,我认为通过它们来解释故事是可能的。”18]24普罗普认为民间口头叙事蕴含着原始思维形式,一些壮族服饰传说也往往如此。

厌胜系古代巫术之一种,姜彬著《中国民间文学大词典》中讲:“厌胜,巫术的一种。其实质是以较高的力压服较低的力。……通常有咒语、避邪物,如我国结婚新房中有照妖镜,建造大桥、围墙等大型建筑物在底部放置铁蜈蚣。”22]57林富士在其《压抑与安顿-厌胜的传统》一文中,对“厌胜”一词做了更为详细的解读,他说:“‘厌’在古代文献中,常和‘压’通假,有逼迫、压抑、镇压、镇服、掩盖和禳除的意思,因此,所谓‘厌胜’,似乎是指强力镇压、逼迫、排除,使之屈服而取胜。此外,‘厌’也有满足、顺服、安静、平安、静止的意思,因此,‘厌胜’似乎也可以解释为平安克服困难,心满意足,顺遂胜利。这两层意思并不完全相同,但也不互相矛盾。二者的差异是因为评判角度不同而造成的,这从施行厌胜之法的目的和时机便可以知道。”23]

总之,厌胜是人们在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并采取或对抗、或迎合的诸种行动,以祈消灾免祸,消除劫难的一种巫术形式。厌胜之俗产生于远古时代,体现着原始思维,至今仍流行于民间社会。譬如,在乡村常见人们将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这正是采取厌胜之术禁压不祥的举措。

有多则壮族服饰传说反映了源起于远古时代,具有悠久历史的厌胜习俗。《妇女围腰的来历》的传说其内容是讲男性对女性施行厌胜之术。

传说中讲,从前妇女比男人聪明,随时陷害男人;而男人们也凑在一起,谈怎样对付女人。本人以为这是对人类社会由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转变之初历史的描述。

恩格斯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是人类经历的革命之一,最早的阶级压迫是与对妇女的奴役同时发生的。”2470随着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化,男子在家中掌握了权柄,而妇女则被贬低、被奴役,她们逐渐丧失了对财产、事务的支配权,在经济上、地位上渐趋成为男子的依附者,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这种过渡并非是平稳的,和平的,从夫居的出现引起了妇女的反抗,“在这当中,女子反对出嫁到男家,逃婚……女子坚持管教、支配子女,沿袭习惯为子女命名等等。”“同时,男子则以种种手段改从妻居为娶妻,除送出聘礼、组织抢婚外,还有‘躬亲’‘礼拜’,举行隆重的婚仪,且制造男子怀孕生育子女、‘男子坐褥’等假象,要求女子遵守贞操以求孩子为其亲生等等。”25313总之,在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化过程中,男、女之间斗智斗勇,各显手段。《妇女围腰的来历》的传说正是反映了这一阶段男女间冲突的历史。

传说又讲,有人提议拿一块布制成围腰,再让道公做上佛法,然后要女人戴,以为,这样她的心眼就不那么多了。这位男性中的“智者”所提出的这种制伏女性的“办法”是一种厌胜之处,而“围腰”正是对妇女发挥镇压、镇服作用的“镇物”。

传说的最后讲,女人戴上了围腰,从此被约束。则是讲厌胜术发生了效力。这也正隐喻了母权制的彻底失败及女性最终被控制的历史事实。

《戴头巾的由来》、《妇女结发髻的来历》等传说,则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对猛兽施行厌胜之术的习俗。《戴头巾的由来》的传说洋溢着浓郁的原始文化色彩,反映出万物有灵观念和“服从于‘互渗律’”2671的思维方式。

  传说中的老虎摆起尾巴弄法子目的是一位在地里劳动的妇女蜕变成猪或羊后再吃掉。而由于这个妇女戴着一块头巾,老虎目的才没有达到,这样,头巾救了这个妇女的命以后妇女上山下地劳动都戴头巾。透过这则传说的原逻辑叙事,可以看出这是讲妇女所顶的头巾有厌胜虎患的功能。

  本人以为该传说所述事件的真相应该是:某妇女去田中劳动偶遇老虎,不知什么原因老虎没有伤害这位妇女。恰好这位妇女去田中劳动时顶着一块头巾,大家便以为是这块头巾发挥了作用,于是,认为它具有厌胜虎害的功能。

        《妇女结发髻的来历》的传说也弥漫着原始思维,反映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和巫术思维。传说中的“熊婆”让妇女给自己梳头,捡虱子。在被布丽惩罚后,它发誓看见妇女上山砍柴就把他们撕烂。而当妇女们把头发卷在脑后,熊婆就不知道她们是妇女了。以后,妇女都喜欢把头发卷在脑后,结成发髻。这则传说分明是在讲古代社会厌胜熊患的方法。传说讲妇女模仿男人,把头发盘起,就能够威慑熊婆。妇女们施行的这种厌胜“熊婆”的巫术,是符合弗雷泽所提出的“相似律”原理的,即“通过模仿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27]19 熊婆对男性是有畏忌的,妇女们通过模仿男性以期达到威慑熊婆的效果。     

         广西地区向有“八山二水一份田”之说,大部分地区山岭绵延起伏,森林覆盖,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自然会常常出现虎狼出没,猛兽为灾的现象。《岭外代答》载:“广西有兽名人熊,乃一长大人也。被发裸体,手爪长锐,常以爪划橄榄木,取其脂液涂身,厚数寸,用以御寒暑,敌搏噬。是兽也,力能搏虎,每踸踔而行,道遇一木根,必拔去而后行。登木而食橡栗,必折尽而后已。余夜宿昭州滩下,闻山中拔木声,舟师急移舟宿远岸。问之,曰:人熊在山,能船害人。又云:往年融州有人熊渡水,人以为兽也,拏舟刺之以,熊就水接折之,遂破人舟。其在山中,遇人则执人手,以舌掩面而笑,少焉,以爪抉人目睛而去。28221

        在这里周去非记载了古代社会广西地区猛兽为灾的现象。与之相应,也就出现了厌胜兽患的巫术,这些巫术或者厌胜之法表现了人类“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29]21的愿望,本人以为,除此之外,或许还包含有人们在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某些经验。

        前边,我们讲到“厌胜”从字面上讲有两种意思,一是强力镇压、逼迫、排除,使之屈服而取胜;同时,“厌”也有满足、顺服、安静、平安、静止的意思。也就是说厌胜的方式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用人主观能动的力量”同“灾祸力量对抗”,“以使两者力量互相抵消”;一种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迎合灾祸力量”,以达到消除灾祸的目的。30]以上所讲的几则传说所反映的厌胜习俗,其厌胜手段都是与“灾祸力量对抗”,通过镇压、逼迫、排除,以达到消灾避祸之目的;而《大新太平壮人的服饰传说》中所表现的厌胜手段则是借“迎合灾祸力量”,达到厌胜之目的。

 从其反映的历史内容看,《大新太平壮人的服饰传说》产生比较晚,讲的是宋代戍边士兵娶壮女为妻而发生的故事。宋代,狄青率大军南下,平定侬智高起义之后,留下许多官兵驻守。该传说大概就是反映了这一段历史。

  传说讲,士兵走时女子曾发重誓不嫁。后不见士兵来迎,女子欲改嫁又碍于誓言,遂行变通之法:饰项圈项链,以喻戴锁;搭布于双肩,以喻披枷;食槟榔老叶口常红,以喻吐血。女子所行的“变通之法”就是厌胜巫术:通过各种装饰以迎合当年的誓言,意味自己已经遭受惩罚,借以避过因违背誓言而可能实际招致的灾殃。本传说中女性主人公所行的厌胜巫术也符合弗雷泽所讲的行使巫术时所遵循的“相似律”原理,其巫术手段正是通过模仿,追求相似。

      总之,一些服饰传说反映了古代民俗文化,就我们在本文中分析的文本资料看,这些传说或反映了古老的掠夺婚习俗,或反映了厌胜习俗。通过这些传说所反映的古代习俗,我们可以对古代社会壮族先民的生产与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关于古代社会的民俗知识,是我们解读神话、传说、故事等各种民间口头叙事中所蕴含的古老文化内涵的一把珍贵的钥匙!

                         结论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壮族服饰文化的研究状况,介绍了壮族服饰传说的内容,对壮族服饰传说中所蕴含的古代民俗文化作了解读和探索。传统的民间口头叙事保存着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会生活痕迹,其反映的社会内容中往往包含着“历史往昔”,而“破译”民间口头叙事中的“历史往昔”18]8无疑是民间文学、民俗学工作者的旨趣之一。

  从前述我们解读或破译的民间传说来看,那些蕴含着古老习俗的民间传说大都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特征,对它们的解读并不容易,正如维柯所说:“具有文明本性的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想像出来,只有付出巨大辛劳才能理解这批最早的人的诗歌的本质。”31]2因此,笔者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在对壮族服饰传说中所记忆的古代习俗进行解读、破译时,完全、准确地把握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意义。因而,本人恳请大方之家给予批评、指正,以有裨益于本人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3511
  • 日志数: 32
  • 图片数: 10
  • 建立时间: 2008-10-23
  • 更新时间: 2020-06-2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