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2017年郑州春节论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1-23 22:30:34 / 个人分类:原创随笔

 

2017郑州春节论坛

/田波

培元固本,方能枝繁叶茂;当代中国的春节危机,催促人追问春节起源。我十年熬成《春节考源》,认为:春节是女娲神话以及以女娲崇拜为核心的社皇教的产物。

社皇教,泛指以女娲或女娲式的神祇为主神的宗教,即中华民族宗教,又称中华教。社皇,即社祭的主神、社神之王,指女娲。耶诞节(讹译“圣诞节”)是基督教的宗教节,春节是社皇教的宗教节。

2015年,我以论文“氐羌是华人的主源”,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陕西宁强举办的“中国•宁强羌文化挖掘保护发展高峰论坛”,认为由龙虎凤三大图腾部族所构成的昆仑三族是中华民族的前身。如今,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联主办,由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郑州市文联、郑州市林业局、郑州市绿博园承办的“春节论坛”(“我们的节日•乡关何处——春节文化与城市文明”学术研讨会),我作为重庆自由职业者,以论文“伏羲在中原主创春节”参会,将拙著的观点做些分享,期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2017/1/18,我从重庆北站出发,于次日凌晨抵达郑州火车站,然后坐地铁,8点多赶到春节论坛的会场——郑州市未来路69号的未来康年大酒店,随即发微信,附录酒店外景照。微信,云:“郑州您好!我从暖乎乎的重庆来了,来给您拜年,祝您春节快乐!清晨的中原大地,零下几度,雾蒙蒙的,冷啊。郑州是河南省会,号称‘天下之中’,意即位于神州的中心。首次踏上这片土地,从前多次路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春节论坛,我受邀参会,下榻这家酒店。朋友圈里可有同去的,请联系我,谢谢!”

多谢会务组的师友,百忙之中,盛情接待,比如河南大学副教授郜冬萍老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任王健老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任胡永华老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孟彩虹老师,以及河南大学的三位硕士即杨易辰同学、李聪颖同学、李静静同学,等等,都让我印象深刻。杨易辰属鸡,我属猪,猪贪睡,鸡放哨,天生的好朋友。

装帧精美的会议论文集(讨论稿),共有23篇入选,我的“伏羲在中原主创春节”忝列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会议资料袋、会议手册,都很精美,颇有年味。会议手册,有条“温馨提示”:请与会代表注意加衣御寒,从19号到21号,郑州都是晴天,气温零下4-7度。多谢老天爷,没让我碰上雾霾。这么冷的天,我是首次到北方,没经验,吃了个亏:下了地铁,我去洗手间洗漱,没把额头的冷水擦干,出站后,北风迎面吹来,直打哆嗦;到了第三天,额头惨不忍睹,被冻裂了。

我第一个报到,却与南开大学的黄旭涛老师相比,最没效率,我在19号报到这天,只逛了河南省博物院,而她一个人还逛了郑州博物馆。她属鼠,我属猪,跑得比我快,脑子比我清醒,都是70后,谈得来。她以论文“论天津春节习俗的地域特色”参会,我根据会议手册里的通讯录,先是跟她微信联系,然后才认识的。

19号晚餐,我与刘小江老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濮阳市非遗中心主任)、李长林老师(中原工学院教授)、黄旭涛老师(南开大学副教授)、郜翠平老师(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等人同桌,相谈甚欢。

我住在704房间,双人间,另一位是彭恒礼老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副教授),很和善,很健谈,擅长演讲,爱打呼噜,与我此起彼伏,他是高音,我是低音。可惜,会期太短,只与他同住一宿,未能更多地请教。返回重庆后,我们开始微信联系,我说:“彭老师好!那天晚上,等你回来,结果不小心睡着了,醒来已是半夜,再也听不到你豪放的鼾声,抱憾难眠。躬谢您的盛情接待、敦敦教导,期待着再次听到您高屋建瓴、酣畅淋漓、注重篇幅的演讲。遥祝,春节快乐,鸡年大吉!”

这次会议,代表证都是有名字的,即上面有各自的名字,甚至单位,背后是一目了然的会议日程。会议资料袋、会议手册、代表证,都设计得太中国、太民族、太年味、太精美,我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微信、微信群“辣重庆-华学”,颇受师友们的喜爱。远在海南省文昌县的符策精老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强烈要求我在微信、微信群“辣重庆-华学”连续报道会议进程、会议内容,甚至对天气也颇为关注。

120号,上午开幕式,由钟海涛老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主持,郑州市领导刘东女士致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程健君老师致辞。然后,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到酒店门口,合影留念。

接着,大家返回位于酒店未来大厦的开幕式会场,由王锦强老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做大会主题发言。随后,中山大学的康保成教授以“春季为文化与城市文明”发言、北京师范大学的万建中老师以“过年:非常时间的非常行为”发言、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有鹏教授以“关于年画起源与岩画关系的问题”发言、郑州大学的罗家湘教授以“春节文化的世界意义”发言……

万建中老师,很幽默,他说:“春节文化、城市文明,是相悖的,城市文明正在抛弃春节文化。打工者回家过年,而不是在城市过春节。城市的春节,没有年味,不准放鞭炮。噪音本是城市的标志,而城市禁放鞭炮,体现了城市对传统文化的排斥。过节,有两个含义:一是过节日,二是跟某人有罅隙。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坚信新的一年总是比旧的一年好。所以,传统的节日包括春节,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我提出新的城建方案:1.建设城中村,让来自同一地方的人形成村落。2.发明无污染的鞭炮。3.精心打造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研究如何象迎接圣诞节一样,迎接春节。……没有春节,我觉得人活得都没意思了。团圆,就是幸福。春节的主题,就是团圆。”

从前,多次引证高有鹏老师的论著,他在十多年前发出的“保卫春节”呐喊声犹在耳际;如今,第一次目睹英姿、亲聆演讲,颇为激动,闭幕式结束后,赶紧跑去合影。高老师很和善,乐意为之。随后,我与多位师友匆匆合影,包括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的记者张祺,他是个很帅的小伙子,主动与我合影,然后我向他要了名片。

高老师,说:“十几年前,呼吁‘保卫春节’,一直强调的是文化的敬畏。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城市、传统的对立。在甲骨文、金文里,‘家’字是一个宝盖头下有一个豕。这个豕,并不只是一头猪,也是中国人的图腾,比如颛顼的图腾信仰就跟猪有关。‘自然之子’是人类对自己的定位,体现了对天地的感恩。科学不是文明的终端,而是一个过程。春节寄托着华人的情感与信仰。”

罗家湘老师,说:“春节是以立春为标志而设立的节日。春节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并非纯粹以自然为准。春节是共享的,终生同乐,万物大联欢,初一鸡过年,初二狗过年……”他的后一个观点,接近我的拙著《春节考源》的看法。

主持人王锦强老师,说:“国家现在主张,创立关于中华文明的话语权。大力倡导文化外交,要指导洋人过中国节,包括春节。”

下午,分三组讨论,根据会议手册,共有28位专家学者的论文参与讨论。我在第三组,主持人是彭恒礼老师、窦志力老师。窦老师坐在我的右侧,他的身份是:文化学者、研究员、郑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河南省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他与郑州电视台的记者陈晓研究生,共同提交了论文“从春节民俗说文化传承”。我们这一组,讨论激烈,连程健君老师也加入了讨论。可惜,会期太短,讨论的余地太小,很想在这样的学术会议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由彭老师提议,本组人员,合影留念。

第三组,首先发言的是郑州工程学院的金荣洲老师,论文是“民俗文化助推中原城市群城市形象传播——以春节为例”。本来,按会议手册,该四川大学的李祥林老师,讲他的“正月里的羌寨节日”,但是他未到会。

接着,中国社科院的李渊源老师,讲她的“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史上很重要的历史时期;因此,她这个选题很有代表性,很有价值。

贵州民族大学的王砂砂,讲她的“城镇化背景下中原地区新型农村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人名有趣,文章也有趣。

我以“伏羲在中原主创春节”为题,激动发言。观点太新,论述太古,反响也大。

窦志力老师、陈晓同学,合写“从春节民俗说文化传承”。窦老师,说:“中国传统节日,服装是否民族化?盛装出席,制作考究。节令食品,实现规制化。守岁重在巩固亲情,这种礼仪,应当把它规范下来。乡关处处是我家。我们的关注点,应在‘立’,而非‘破’。”——彭恒礼老师,点评:“韩国满街的咖啡馆,但不影响他们喝茶。同一对新人,韩式婚礼、欧美婚礼,先后举行,体现了民俗传承与现代化的并行不悖。”

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杨远老师,以“从古代春节习俗看当代城市节日文化”发言,他说:“城市的春节活动内容贫乏,群众缺乏参与的激情。回想小时候,农村杀年猪,小孩吹尿泡,很是快乐。是否可以从《荆楚岁时记》等古籍中获得启示,增加当今春节的城市习俗?”

河南大学的彭恒礼老师,以“开封春节习俗与城市文化变迁”发言,他说:“不要把田野报告写成散文。我的这篇论文,穿越到古代,将古今作者看到的春节进行纵向的对比性表述,形成了历史的纵深感。文章获得刘铁梁老师的好评。”

郑州大学的杨春丽老师,以“春节文化在海外——传播现状探析与思考》,她说:“洋人朋友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春节文化的传播,是一种软传播,不需要政治的干预,应挖掘春节的普世情怀。”——彭恒礼老师,点评:“她的老公是我的同学。习总书记说,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春节,也在此列。”

德高望重的程健君老师,在会议的下半场赶来,就春节等“非遗”的产业化问题,发表长篇感想,说:“传承人的生存状况,让人心酸。自贡的灯,卖到全世界,养活了不知多少人。而洛阳宫灯的传承人,生活太艰辛,一见到我们,就拉住我们的手,一个劲地哭。他们急需文化创意公司的帮助。”

窦志力老师,则说:“我们必须做一些形而上的事情,建立文化自信。”陈晓同学,说:“中国的春节,缺乏圣诞节那样的户外群体狂欢。”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从历史、现实的角度,举例加以反驳。

闭幕式,先是由三个小组的主持人(郑州大学王振军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李欣教授、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分别总结,然后由王锦强老师做大会总结。王老师重点以万建中老师的论文为靶的,辨析“阴历”、“农历”等历法的名称,强调学术论文用语的准确性。他还说:“现在,祠堂盛行打麻将,违背传统。我们的信仰体系,该如何建设?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

喜马拉雅语音平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对本次大会做了报道。《河南日报》记者温小娟、通讯员孟彩虹,这样写道:“与会代表认为,我们之所以在意这些美好的节日,是因为传统节日为我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故乡和家园,所以我们要呼唤——回家过年。‘年’是我们的传统,‘家’有我们的乡愁,让社会回归传统,让人们记住乡愁。”

中原工学院的李长林老师,参会论文是“论大槐树文化圈春节民俗的异同”,原创术语“大槐树文化圈”。他与我一见如故,天南地北,无所不谈。21号离会时,又不辞辛劳、顶风冒尘,带着我穿街走巷,进河南土特产商店,逛农贸市场,溜大街,最后亲送我登上直达火车站的公交车。幸亏有他,让我高效采购,满载而归。在19号的报到晚餐上,他与濮阳的刘小江老师,当即加了我的微信,加盟“辣重庆-华学”学术圈,在圈里很随和、很活跃。

李老师的老家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他说:西华县是女娲故里,西华县逍遥镇是庄子写《逍遥游》的地方,庄子去世于此,也葬于此。起源于逍遥镇的胡辣汤,是河南的早餐名点,被李老师在21号的早餐时隆重推荐给我,我喝了两碗,还想喝,可惜肚皮太小,又是自助餐,不准打包。我跟随他在土特长商店逛时,特地买了四大包胡辣汤,带回重庆。当我上了由郑州开往重庆的火车,李老师发来微信:“@耕田书童 突然想起,芝麻酱能带上火车吗?打听一下,若不能,去旁边邮局寄。”耕田书童,是我的网名;我的本名,叫田波。

这次会议,来去顺风,天气又好,会议组织得非常好,感悟很多。我挺喜欢郑州的梧桐树,高高大大的,光秃秃的枝干颇显挺拔的雄性。可以遥想,春夏秋三季,浓荫遮道,好不清爽!我更喜欢郑州的人,无论与会人员,还是我的问路对象,都很豪爽、开朗。19号,从酒店去河南省博物院时,太匆忙,未记住上车时的车站名,结果返回时,只好问路。有位老太太,默默地掏出智能手机,一会儿就在公交车上给我搜出了详细答案。

22号的中午,返回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上,冬阳高照,用手机拍照,发到微信,给朋友报了平安。期待着,有更多的机会去郑州,去河南,去中原大地,饱尝美食,朝圣文化,广交朋友。


TAG: 春节 郑州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7-02-08 06:03:33
2017年郑州春节论坛_中国传统文化社区_才府  http://sns.91ddcc.com/t/132699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7-02-07 08:25:16
躬谢宁老师、张老师的提携、支持!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7-01-24 08:49:16
5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7-01-24 02:44:45
谢谢你的讯息传播!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