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赣剧表演艺术(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4-15 05:20:24 / 个人分类:江西地域文化

在弹腔中,既保持了清代“花部”的“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的表演风格,又因丑角戏的大量出现,悲剧中穿插喜剧手法,以及乡音俗语的运用,使舞台效果更为突出。如皮黄戏<黄鹤楼> ,唱白并不多,但通过一连串无言的精采表演,将刘备与周瑜、赵云之间的微妙关系用喜剧形式处理得妙趣横生。又如《断桥》中三人翩翩舞蹈,《装疯骂殿》中赵艳容的各种手指和眼神,《夜梦冠带》中崔氏的集生、旦、净、丑于一身的表演动作,以及嗜秋配·捡芦柴》中秋莲、春发和乳娘的画线为界、以静为动的舞台调度,都是赣剧弹腔表演艺术的精华。

赣剧的音乐演奏可以分为高腔、昆腔和弹腔三大类。其弹腔又包括二凡、西皮、秦腔(即吹腔)、拨子、浦江调、上江调、浙调、安徽梆子、南北词以及民歌小调。

高腔是曲牌联套形式,旋律具有民间五声音阶特征,也有以“4”、“7”移位或旋宫,属南戏声腔范畴,但参有北曲曲调。明朝时有曲牌四百余种,今保留在赣剧中只有百佘支。其中出于南戏的曲牌有仙吕宫〔鹧鸪天〕、〔皂罗袍〕、〔傍妆台〕、〔八声甘州〕、〔甘州歌〕、〔一盆花〕、〔桂枝香〕、〔二犯桂枝香〕、〔一封书〕、〔掉角儿〕、〔不是路〕;双调〔新水令〕、〔清江引〕;高调〔得胜令〕;般涉调〔要孩儿〕;此外还有〔辽水令〕等。 

赣剧的高腔曲牌结构,基本上符合南北曲的格律。因曲体本身的富于变化,又构成了曲牌唱腔丰富的表现力。具体方法有:一、依照剧情需要,同一曲牌常有多种变体,从而产生不同的性能,如噻江边会友》和《张三借靴》的〔大汉腔〕。二、重复使用正体主曲,或正;变体曲牌的交替联结,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如《法场生祭》的〔驻云飞〕。

随着剧情的发展,突出板式的变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如《珍珠记·书馆相会》的(江儿水L四、由板式结构不同,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如《僧尼会的〔新水令〕。五、根据不同的行当,选用相对定型的由牌,塑造各种行当性格,如旦行的〔下山虎〕、净行的〔皂罗袍〕和生行的〔醉太平〕。曲调与“散头”、“夹白”、“帮腔”在戏中的交替使用,特别是在文字较艰深的曲调中插人“滚唱”,使舞台场面更为活跃。


赣剧高腔音乐特点有四个方面:

一、干唱。锣鼓伴奏,人声帮腔。二、腔调自由。有格律而不为格律所限随口歌唱,自由行腔。三、旋律少变、节奏简单。其旧认无慢板。流水板节奏之快,犹如江水一般,字多音少,一泄而尽。四、“滚白”与”滚唱气“滚白”系夹于牌唱胜之中,似念非念,似唱非唱的韵白,是一种表现人物和烘托环境的独特形式。“滚唱”,即为五、七言诗句或通俗成语,似流水板之节奏速度。

建国后,高腔增加了管弦伴奏,按剧目情况,分别定出托唱乐器和帮腔乐器。生旦为主的剧目,以箫、笛、琵琶为主奏乐器,二胡、中胡、篌管应之。在人声帮腔上七有男女和混声帮和之分。 由于这些改革,使赣剧高腔在保持原有高亢激越的特点外,增入了柔和优美的旋律。

昆腔曲调与苏昆不尽相同,唱法不甚讲究,吐字多为音土语,地方特色较浓。大体有三种类型:一、吉庆戏如《十福八仙》、《遐龄八仙》、《对花八仙》,大多用唢呐牌子,有〔清水令〕、〔点绛唇〕、〔喜迁莺〕、〔雁儿舞〕等。二、单折戏。即昆腔武戏,其曲牌使用较为完整如《单刀赴会》联曲与《缀白裘》本几乎相同。三、雨夹雪即在弹腔戏中夹入若干昆曲片段,多系唢呐牌子或合,曲牌。剧目有《凤凰山》、《铁弓缘》、《无底洞》、《龙凤配》《绣花球》、<三岔口>、《清官册》、《雌雄剑》、《白蛇传》等。

赣剧乱弹腔中的曲调,主要是唱二凡和西皮。这种乱弹腔的二凡,是由江西的宜黄腔传入的,其名为“二凡”而不叫“二簧”,也正是保留了宜黄腔的俗名。清代乾隆间,旧属饶州府浮梁县的景德镇窑户演戏,就出现一种“弹腔”(见郑廷佳的《陶阳竹枝词》)。所谓“弹腔”即乱弹腔的简称,亦即宜黄腔。可见此腔已经传到了饶州地区,并且受到瓷器工人的欢迎。

不久,在饶州府境内形成的饶河戏,便以宜黄腔的“二凡”为其主要的声腔。与此同时,在广信府的玉山、铅山、弋阳、贵溪等县,因为靠近抚州、建昌等地,也变成宜黄腔的流行地区。过去赣剧贵溪班的艺人就称二凡为“宜黄调”,以及铅山乡村坐堂班清唱的赣剧二凡,在手抄本中亦标明“宜黄调”,以及铅山乡村坐堂班清唱的赣剧二凡,在手抄本中亦标明“宜黄调”等等。二凡的整本大戏,有六十九种,其中有三十五种来自宜黄腔,如《四国齐》、《上天台》、《打金冠》、《万里侯》、《下河东》、《清官册》、《三官堂》、《双贵图》、《奇双会》、<碧玉簪>、《百花台》等等。


这种整本大戏,仍按宜黄腔的原始面貌来演出,故事性完整,有头有尾,如《打金冠》一剧,演薛刚反唐故事,主要场次有“薛刚扫院”、“阳河摘印”、“法场换了”、“观画跑城”等;《三官堂》演秦香莲与陈世美故事,主要场次有“香莲闯宫”、“琵琶上寿”、“三官堂”、“秦香莲挂帅”、“女审”等。另有三种二凡剧目是根据高腔本改编的,如《江天雪》演崔君端、郑月娘的故事;《避尖珠》演包拯为伍迎春伸冤的故事;《清风亭》演张继保忘恩负义的故事。明代在江西演出的高腔,有《崔君瑞汪天暮雪》、《袁正文还魂记》和《清风亭》等,就是上述三剧的底本。


饶河班和婺源徽班的交流中,还吸收了徽剧的剧目,如《黑驴报》、《万寿亭》(又名《全家福》)、《双合印》、《忠义缘》、《雌雄剑》、《翠花缘》。这些戏原来是唱吹腔拨子,它们传入赣剧中皆改唱二凡。以上共有四十四种,还剩下二十五种是向其他剧种吸收的。显而易见,赣剧吸收宜黄腔后,在剧目方面又得到很大的发展。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自开通以来,通过民俗博览、民俗传承、民俗研究3个大菜单;民俗常识、民俗礼仪、岁时节日、非遗保护等15个子菜单,每日
推送民俗资讯,精选民俗礼仪,探秘南昌民俗等信息。秉承“整理赣文化历史之资源,挖掘江西民俗之特色,传承民俗民风之精神, 推介民俗非遗之展示、报道民俗文化之信息,转载非遗保护之成果”的理念。受到广大关注本馆微信公众号微友的一致好评。

   本馆微信公众平台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合作共同推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表演艺术”,其目的就是为了大力宣传、弘扬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赣剧表演艺术”走向全国。

(原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请指正,小编谢谢您!)



TAG: 风格 黄鹤楼 舞蹈 舞台 艺术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梅联华

梅联华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南昌市西湖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南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6335
  • 日志数: 575
  • 图片数: 9
  • 文件数: 7
  • 书签数: 4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8-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