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一种不错的方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7-02 11:39:54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查看( 826 ) / 评论( 4 )

一种不错的方法

陶立璠

  盛世收藏,这话没错,但没有见过像中国目前的文物市场这样收藏的,一片混乱,满目狼藉。正如冯骥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讲的,文物贩子们将中华大地掏成文化空巢,以致现在到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淘宝、检漏已非常困难。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走向民间,应者云集,许多好事者兴致勃勃来到现场,手持宝物让专家鉴定,结果百分之九十九的宝物是仿制品,使鉴宝节目大煞风景,观者都为之蒙羞。我曾经到过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那里到处是钧窑,用各种方法烧制钧瓷,产品琳琅满目。有一个地方还专门仿制历代陶瓷,元青花瓷、汝瓷、白瓷,仿制恐龙蛋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据说仅禹州地区就有4000人在北京经营这种仿制品。在禹州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烧制作坊的门口还挂着仿制的招牌,但到了北京那个“仿”字不见了,一律变成正品、真品,忽悠那些淘宝、检漏的痴汉。

  造成文化空巢的原因不去追究了。我倒想起一件往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随中日农耕文化考察团到中国江南和日本南方进行联合考察。在千叶县农村我们访问一位农民。访问结束时,这位农民从自己家的神龛上取下一个包袱,一层层打开,亮出一把武士用的长剑(或者是刀,忘记了),内中还有一张日本政府发的持有证明书,这把宝剑据说是他家祖传的家伙,政府在普查时已将其确定为文物登记在册,但持有者仍然是这位农民,如果这一文物流入市场,政府就会追究这位持有者的责任。这一做法无疑保护了民间文物,使那些文物贩子无从下手。这大概是真正的藏宝于民间,也使社会不至于变为文化空巢。

  回国之后,我曾不止一次地将日本的做法介绍给地方文化官员,说明日本对民间文物的普查和登记持有,不失为一种保护民间文物流失的好方法,但往往都是对牛弹琴。今天当我们的社会面对民间文物的大量流失、消失,社会变为文化空巢时,不能不感叹我们觉悟得太晚。

 


相关阅读:

TAG: 文物流失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马知遥 发布于2009-07-02 20:36:49
是的,非常令人深思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英古阿格 发布于2009-09-18 14:36:29
藏富于民。这个富包括了精神财富,或者是韩国人说的无形财。
金属非金属及时 代启福 发布于2009-09-20 12:29:13
云南就有一个在一个博物馆里开设一个私人展览馆,一票可看整馆。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0-01-22 23:06:32
关于这一问题,我感慨万千。这既有职业道德问题,更有行政体制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张润平 于 2010-1-23 21:47 编辑 ]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