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22 19:56:34 / 个人分类:讲座摘要

(主讲人:乌丙安、时间:2004925日)

    人作为一种动物,生产生活是最基本的东西,就从这里出现了文化。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中,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这里的两种生产被一些人理解错了,以为两种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最早研究的两种生产不是这样,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一种是维持自身生存的生产,主要是食物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繁衍的生产,也就是生儿育女、传种接代的生产。

第一是人类要生活生存,必须根据需求,生产吃的东西。你是种庄稼的,我是放牧的,他是打猎的,各种生产手段都是为了先把人养活了。这种生产习惯叫做“产食文化”。所以我们的农业部门、粮食部门、食品工业部门就都很重要。农业社会在吃上显然是先进的,远比游牧社会、采集打猎的部落社会要高明,所以农业国家产生了最早的产食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的农业文明国家。这种农业文明首先解决的是吃。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人在吃上是领先的。“食在中国”这是真的。全世界凡有人烟处,都有中国餐馆。吃的文化,吃的习俗,中国人积累了很多很多饮食的知识和技艺。我们不妨一个一个地列举烹调的方法。先说用水煮,用火烤,许多国家都有。但是一说到蒸食的方法,就有很多国家的人不会用这种熟食法。比如蒸馒头,蒸年糕、蒸鸡鸭鱼肉。还有,包括煎、溜、炒、爆、糟、腌、酱、煸、汆、涮、烀、焖、发酵等各种各样的烹饪法,应有尽有。于是,从生产到生活,民俗文化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第二个生产是人类自身繁衍的生产。中国人之多,不是因为世界上先有中国人,后来别的族群才一点点地诞生的,而是中国人生殖繁衍的多。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就记住一点,要想干活吗?这么多的地种不了,生的孩子多了以后就有更多人来种庄稼了。一直到毛主席领导的那个年代还是讲“人多力量大”,农业还是大兵团作战。农业劳动就是这么笨重,多生一个儿子,就多了一个劳动力。戏曲舞台上就是佘太君生有很多儿子,七狼八虎出幽州,最后男人都战死了,只好十二寡妇征西。这就是我们人多力量大的特点。老太君的龙头拐杖梆梆地一拄,请皇帝看看老杨家是怎样出来这么多的忠臣孝子。

在全世界,中国人是最早意识到生育是最重要的,却忽略了生得越多,哪张嘴都是要吃的,结果又回到起点,还要再回去生产。我们发明了山上的梯田,所有能种的田地我们都种上了,还是吃不饱。再加上水灾、旱灾,中国人还是一个饥饿的、多灾多难的民族,所以人们有了对龙王神的信仰,有了对旱魃的敬畏。

    在农业生产与生活的长期习惯中,产生了种种战胜灾害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把这些都用口头语言代代相传下来。这样就有了古代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后来又创造了很多的娱神娱人的歌舞、音乐、戏曲。比如“后羿射日”神话,许多少数民族也在讲,讲本民族古代的大英雄射日的神话,人们就这样几千年、上万年地用口头一点点流传下来,积累到今天。从口头的说一直到唱,积累了那么多口头文学遗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像中国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方小戏剧种就至少有300多种。我在《民间小戏论》里,只收集到248种,还应该再收集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家底。

文化就是这样创造岀来的,所以生产习惯、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的产生就是文化的诞生。不像有些国学研究者讲的:文化所以叫文化是因为产生了文化人,产生了精英,才有了文化。我认为这样说不妥,有了精英,只是使某些文化更文明,这是两个概念。文化的产生仍然还是马列主义那个基本原理——历史和文化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我们不知道大饼是谁最早发明的,也不知道蒸馒头那个蒸法是谁发明的,答案应该是老百姓,是我们的祖先祖辈群体不约而同地发明的,所以才出现了这样一些成语,叫做习以为常,不约而同,约定俗成。你那里叫“爹爹”,我那里叫“大大”,他那里叫“爸爸”,但现在全世界孩子在儿童时期叫爸爸,很多都叫papa或daddy,很多都叫母亲“妈妈”、mama或mummy。语言的一种叫法,很多是雷同的,于是约定而成俗,上面雷同的称谓语就产生了民俗的称谓法。民俗文化中的语言习惯并不仅仅指的是说话,而是语言的产品、精神的产品。发明文字之前,人类全是靠这样用口语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所以代代约定相传的习惯体系,就是人类文化,也就是人类最早的民俗文化。可以简单地说一句:人类的民俗文化和中国人的民俗文化都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从我们最早的祖先出生以后,只要一动,只要一吃,只要一穿,只要生活,就开始有了文化。中国的神话告诉我们,燧人氏发明了火,有巢氏发明了房屋,那些都是氏族群体的创造,不只是一个人的发明。大家都是像西南少数民族那样用干栏式的木架、构架搭出来的房屋,这就叫做“构木为巢”。中国的干栏式住屋,是世界上重要的一种古老的居住方式,土著原始民族住在楼上,底下有支架,既防止了地面的潮湿,也阻挡了野兽的侵害。所以,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就是民俗,就是最早的文化。

民俗文化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化并不是两种性质的文化,它们具有同样的一种性质,是附着在生活上的,中国的民俗文化跟全人类的民俗文化一样都是附着在全民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信仰娱乐等等,都是文化。今天我们一提到现代文化,那就指的是文明社会的人“自觉的”创造的一整套文化体系和教育体系的制度,它们不属于民俗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文化习俗,而是后来文明人创造的,或者说是精英文化创造的。但是有一点,无论我们多么现代化,无论我们早晨起来得从东城到西城去上班,或者是从西城到东城上班,我们下班都要回到家,回到这个原始时期就有的家族群体。我们的公社化曾经想打碎小家庭,但是家族群体是打不碎的文化根基。人与生俱来的文化基础决定了生活是以家族为最基本的群体,从家族群体再繁衍出来族群社会。由小的族群形成更大的族群,繁衍成为民族,进而成立国家。现代人类应该知道所有现代文化都是建立在民俗文化的根基上,要懂得民俗文化的产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要知道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条件非常险恶艰苦,各种各样的猛兽猛禽,远比人类强大,人类不得不崇拜它们为神。人类所以崇拜太阳,是因为它对于人类有利。早晨它从东方升起,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晚上,它从西边落下,留下一片阴冷和黑暗,这时人们才知道它的珍贵,企盼它明天再来,所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才跪下来迎接它,现在的原始部落还在举行早迎日、晚送日的仪式,这就产生了崇拜和信仰。又比如捕猎一头猛兽,一个人战胜不了它,就要用很多人围猎它,最后牺牲了多少人,终于把它捕获,以后,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块肉吃它,才感觉它很厉害,吃到它很不容易,于是就得做祈祷,希望它乖乖地被人们捉住,希望它千万不要怪罪人们的捕杀。早年,鄂伦春族在猎熊的时候,要举行祭祀熊神的仪式。取下熊头,扒下熊皮,摆放在凳子上表示供奉熊神,全体跪下,由首领致祈祷词,向熊神表示和解、谢罪。人类最为本质的本性在这里都表现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愚昧,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必然产生的信仰文化。所以列宁在讲到俄罗斯农民的信仰时说:“他们在吃母亲奶的时候,就吸取了这个旧制度的原则、习惯、传统和信仰。” 我跟各位一样,对几大宗教都是很尊敬的,宗教教义中那种悲天悯人的精神真的是很好的。但我并不信教,我在探索更深的真理,我们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也是一种信仰。在这种信仰里就有人类这种与生俱来的信仰的基因。

    文化最早的根基不是外在的东西,就是说不是谁给你外加上去的。比如我们今天学一门学问,就是外加的。比如说化学就是外加的,物理是外加的,中国学生还得学英语也是外加上的。而与生俱来的民俗文化可是自然而然就学到手的。孩子们一进入黑夜,没人告诉他,他本能地会觉得恐怖,这时候如果老人们再讲鬼呀、神呀,那他们肯定就会觉得更恐怖了。自然而然地受到了鬼神信仰影响。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当人类处于天灾人祸的危害中,个人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时候,人们的那个信仰基因,那个信仰的文化符号思维就开始萌动,开始寻找一个救命的依托。就像那年南方出现大洪水灾害的时候,一条蛇为了求生,爬到一颗小树上,一个小孩也爬了上去,那么长时间就在那趴着。这是求生本能的欲望。在这个时候,信仰才容易产生。所以中国老百姓到这个时候就会说,“老天爷呀”,“天哪!”就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被恶霸债主逼得走投无路,一出场就喊: “天哪!杀人的老天哪!”。比如,踢足球输得很惨,打出十个球射门,都打在了门框上,就会说这是运气球,像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和原始的习俗文化一样全都留在我们人类的童年。人们小时候接受的那些风俗,到现在都会常常怀念。

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人类的童年积累的古老的文明,在当时看来相当了不起。一个部落首领在那里念念有词,“老天呀,要给我们下雨啊!我把我的亲儿子投到河里去了。”全世界都有过这样的用人体作牺牲品的习俗。中国的“河伯娶妻”等等故事,都是这么来的。慢慢地人类发现了不少规律,才慢慢地从信仰里脱胎出来,找到了许多科学办法,到十八世纪以后人类终于走向近现代的科技文明。

(未完待续)


TAG: 根基 讲座 领导干部 民俗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7026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