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关前辈多多指教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1-07 21:37:12 / 个人分类:研究相关

博客的各位好,
     请多关照!
    笔者本科和硕士都在不同的专业学习,本科是外语硕士是历史,现在在日本读博士,导师研究方向是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请各位多多指教。
    来之前写的研究计划是西北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想就某一地区的非遗做整个细致的调查与整理。后来我个人觉得从非遗本身出发的话,很容易卷入政府轰轰烈烈的申报行为中,单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没有特别的研究意义。于是我后来又想换个切入点。
    而当下的非遗研究,都注重在申报,强调此项非遗的特别之处,有多重要,是世界级还是国家级。往往逃不出这个怪圈。而同样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哪一个不特别哪一个不重要呢。
    笔者生在西北,长在西北,学习也一直在西北,即便现在在日本,也是想学习点新鲜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当中,为自己研究的区域文化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更好的传承地方文化。
      虽然在很多非遗研究中,都强调“技”而并非人,但是自己觉得,作为最重要的载体,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来探讨保护和传承也很重要。当下的中国,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都在轰轰烈烈的搞文化建设,所以振兴地方文化势在必行。以笔者的角度来看,地方文化要在哪些方面凸显?有古建筑遗址这些先天优势的自不必说,直观可以看到,那么,没有这些显著印记的时候,是什么让一般人感觉到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呢?不是学术研讨会,不是文化部门的展览活动,而是当地的文化传承人,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区别于完全商业化的(例如在西安古城卖批量生产皮影的小贩),自身传承意识较高的传承人。例如着手研究的地区,围绕当地的最有名的石窟,有人在手工复制彩塑,有人在临摹壁画,也有小商贩自己做木雕在兜售,还有传统小吃,传统戏剧等等各行各业的人,共同维持着当地的文化。
      不过,自己的困惑在于,以上列举的各项虽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传统文化,但是毕竟不是一直流传下来的技艺,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能否等同于传统民俗学研究的对象?这个是笔者一直在考虑的。在一个月的翻阅浏览中,只在艺术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某些点找到了理论支撑,但是还没有完全可以参照的先行研究,仍然在摸索中,不过自己研究的热情和初衷,始终在振兴地方文化方面。有没有同样想法的前辈同仁一起交流想法?
    在此谢过!


分享到:

TAG: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6-01-08 08:07:08
研究的选题:1.靠自己生长的文化土壤比较扎实。比如你的陇上。。。。。。2. 要借助导师的研究优势。这叫借梯子上楼。3. 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开拓战果,走出新路!--仅供参考。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533
  • 日志数: 3
  • 建立时间: 2015-12-06
  • 更新时间: 2016-01-0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