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民间文学考试题目大观(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12-21 12:23:55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民间文学在国外统称为“民族学”,英文叫(B)A.FlokwaysB.FolkloreC.FloksongD.Floktale2、“民俗”这一术语是由(D)国学者威廉·汤姆斯于1846年提出,并第一次引用到本学科中来的。A.美B.德C.法D.英3、在我国,民俗学的研究大约起于(B)时期。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延安文艺家座谈会D.解放初4、“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此一歌谣的标题是(C)。A.天安门诗抄B.扬眉剑出鞘C.向总理请示D.黄浦江上有座桥5、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有(C)千多年,在有文字记载以前是全靠口传心记的。A.五B.四C.三D.二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由(B)最早于1921年提出。A.周作人B.瞿秋白C.钟敬文D.鲁迅7、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A),引用三十多条民间谚语来证实它的主要观点。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中国科技史D.齐物论8、“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找出政治面貌来。”这句话是(C)说的。A.鲁迅B.毛泽东C.郭沫若D.钟敬文9、毛泽东多次倡导收集民歌。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广东农讲所任教时,就曾号召学员收集民歌。在他亲自起草的(B)中,规定部队要收集民歌,作为士兵政治训练的教材。A.延安文艺者座谈会上的讲话B.古田会议决议C.论持久战D.实践论10、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著名民俗学家是(D).A.鲁迅B.周作人C.闻一多D.钟敬文二、多项选择题1、学习民间文学的重要意义有(ABE)。A.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B.正确认识历史,研究科学的重要资料C.增强各民族的了解和团结D.分清美和丑,真和假,提高鉴赏能力E.建设社会主义新文艺的需要2、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它主要包括(ABCD)A.研究广大人民所传承的各种口头文学作品B.研究口头文学的作者和传播者C.研究口头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D.研究口头文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E.研究作家创作的口头文学3、Folklore的本义是指(CE)。A.社区文化B.社区生态C.人民智慧D.人民力量E.人民智识4、以下属于恩格斯所著的专文有(DE)A.给爱人B.提德曼老爷C.社会民主党人报D.德国民间故事E.爱尔兰歌谣札记5、中国古代四大传说是(BCDE)
         
          
      A.天仙配B.孟姜女C.牛郎织女D.梁山伯与祝英台E.白蛇传6、以下关于《格萨尔王》的正确判断有(BCD)。A.世界上最早的史诗B.世界上最长的史诗C.一百多万行D.被誉为东方的《伊里亚特》E.至今已失传三、判断改错题1、民间文艺学是研究劳动群众口头创作的一门学科。(×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2、Folklore这个术语是由英国学者泰勒于1846年提出,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成为广泛的国际性的学术用语。(×威廉·汤姆斯)3、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4、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5、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文字,也就无所谓宫廷与民间的分野,也没有传说和故事的差别。(×口头和书面)6、民间文学在现阶段不会消失,它在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永远)7、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有文字记载的才三千多年,在有文字以前是全靠结绳记事的。(×口传心记)8、马克思年轻时超赠给燕妮的《给爱人》是一首德国民歌。(√)9、关于盘古神话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徐整的《三五历纪》。(√)10、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则民间歌谣来证实它的观点。(×民间谚语)11、美国大百科全书中,Folklore和Folkways两个条目并存,前者专指民间创作,后者专指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四、简答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国外通常称之为“民俗学”,这是从英文Folklore翻译过来的,自1846年由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提出,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用语,“五四”前后被介绍到我国。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高尔基语)。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始终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是人民知识的宝库,生活的教科书。传统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征,它有自己的艺术传统、表现方法和独特的口述风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2、随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口头文学的界限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口头文学的界限范围也不同。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文字,就无所谓宫廷与民间的分野,也没有口头和书面的差别;在奴隶社会,它主要是指农奴和自由劳动者的口头创作;在封建社会,它主要是指农民、手工业者和民间传承人的口头作品;在近代,除了农民、手工业者等的创作外,还包括产业工人以及其他劳动阶层和武装起来的工农——士兵的口头作品;在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主要是指工农兵和其他劳动群众所创造的,具有传统民间文学特征的,便于讲述、演唱,易于流传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有的是书面创作,再通过书面和口头同时流传的。如《天安门诗抄》中有首《向总理请示》的歌谣:“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是先以书面创作,再通过书面、口头同时流传的。3、现代学者对“伪民间文学”(fakelore)的态度如何?对于“伪造的民间文学”(fakelore),现代学者们开始强调它的作用和价值,他们指出,著名的德国《格林童话》和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作品。他们还指出,当真正的民间文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制度的要求和民族象征的需要时,民族自卑
         
          
      心理便要求有一种既能表现出真正是民族特征又符合现时代文学理想的作品。五、案例分析题郭沫若曾说:“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又说:“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试分析这两句话。民间文学是正确认识历史、研究科学的重要资料。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民间文学学家郭沫若同志说:“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的面貌来,”“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因为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没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和许多没有经过反动统治阶级篡改的真实情况。一部二十四史,固然是认识中国历史的较完备的材料,但这毕竟是官家或准官家的东西,其可靠程度还有待我们去鉴别。特别是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是靠口头文学来记载的。至今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流传着远古时代的史诗、传说和歌谣,这是他们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媒介。如苗族的“古歌”,白族的“打歌”,瑶歌的“盘古歌”,彝族的“梅葛”等,就是他们口传心记的历史教材。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邓小平说,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是炎黄的子孙。这炎帝和黄帝,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此外,民间文学对于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类、哲学、宗教、语言等学科,乃至自然科学,都有重要的价值。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根据希腊神话和传说,研究了古希腊罗马氏族社会形成和瓦解的过程后写成的。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条民间谚语来证实它的主要观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也用了不少歌谣谚语,以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他的著作时也说:“至于说到中国古代天气知识的发展,人们只能同意竺可桢的意见,即天气预测始终未超过农谚的阶段。”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文学就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古老的劳动歌,它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和娱乐的目的而创作的,当时只是为了协调劳动动作,消除疲劳而发出的呼喊。没有它,这项劳动就要终止,或者受到阻碍,工作的步调就不那么整齐。直到今天,许多地方还有歌圩、歌会、街会,这是人们工作、交际、恋爱的手段,在这样的场合,人们会客、竞技、找对象、做买卖,都是通过民间文艺的形式进行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表演,而是实实际际地参与了生活。正因为民间文学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故此,在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一伙如何禁也禁不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刀刀子拿来头割下,死不了还这个唱法。”民间文学始终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它是人民知识的宝库,生活的教科书。那浩如烟海的谚语,特别是其中的农谚、气象谚,是人民大众生产斗争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不少传说、故事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史料。著名史学家吴晗就说过,义和团故事以生动鲜明的史料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性。2、为什么要学习民间文学?学习民间文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它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并加以传播。中国幅员广阔,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色彩,收集散在各地的民间文艺再加以保存和传播,是十分必要的。“国风”这个“风”字用得真是恰当不过了。民歌就是一阵风,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忽然就像一阵风地刮了起来,又忽然像一阵风地静止了,消失了。我们现在就要组织一批捕风的人,把正在刮着的风捕采保存,加以研究和传播。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捕风的工作是做得很不够的,像《诗经》这样的收集就不多。因此有许多风就自生自灭,没有留下一点踪迹。今天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不能再让它自生自灭了。
         
          
      (2)学习民间文艺的优点。我们收集民间文艺,并不是纯粹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甚至奉为偶像,而是要寻找它的优点来学习。如诗歌,要学习它表现人民情感的手法、语法,学习它的韵律、音节。同时,还可以借民间的东西来改造自己。民间艺术的立场是人民,对象是人民,态度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作家应当从民间文艺中学习改正自己创作的立场和态度。(3)从民间文艺里接受民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文艺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且是现实生活的评价与批判。在民间文艺中,或明显或隐晦地包含着对当时社会尤其是政治的批评。所以今天我们研究民间文艺不单着眼在它的文学价值,还要注意其中所包含的群众的政治意见。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这个道理,并不是今天才发现的,古代统治者就派遣采诗官采集诗歌在朝廷演奏,借以明了民间疾苦。在音乐方面,古人也知道“审乐而知政”,从民间音乐的愉悦或抑愤中考察政治的清明或暴虐,我们不好单把民间文艺当作一种艺术来欣赏,一种文学形式来学习,还必须借民间的镜子来照照自己。(4)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部二十四史,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但我们知道民间文艺才是研究历史的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因此要站在研究社会历史的立场来好好加以利用。(5)发展民间文艺。我们不仅要收集、保存、研究和学习民间文艺,而且要加以改进和加工,是之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新文艺。在中国历史上长久流传的文学艺术多是利用民间文艺加工的,这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启示。今天研究民间文艺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民间文艺加工、提高、发展,以创造新民族形式的新文艺。3、如何提高民间文学的研究水平?我国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很好开发利用这笔宝贵的遗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1)进一步解放思想,跟新观念,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绝不是要我们简单地去摘引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片言只语,把它当作一个公式,去套民间文学研究各个方面的问题,甚至砍去头尾,为我所用,要准确、全面地理解这些观点,科学地加以运用。马克思对神话问题曾有过一些名言:“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因此许多人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神话就消失了。而实际上后来还有不少新的神话产生,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在各地流传,如“十日并出”、“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三头六臂”、“隐形”、“鬼魂”等。从理论上讲,马克思告诉我们,自然之力实际上被支配,永远都是相对的。这部分被支配了,那部分还没有被支配;关于被支配的这部分神话消失了,没有被支配的那部分依然存在,成为产生新神话的基础。马克思的话没有错,问题是我们如何全面理解,请注意原话中“这些自然力”几个字。(2)注意口头文学本身的特点,它是口传心记的,是群众集体的创作,和作家文学、通俗文学不一样。民间文学没有著作权观念,一些传播者同时又是它的加工创作者。它所表现的事物,多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和关心的,不少作品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湖北的“锣鼓草”,川北的“立德堂”,广州的“咕哩歌”,都是劳动生产时唱的劳动歌,起着指挥生产、协调劳动动作的作用。它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有自己的一套。因此,不可用一般评判一般作品的眼观去评论它。在收集整理时,不要按照现代小说、散文的技巧去塑造人物、编造故事,或者“该旧编新”。我们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有计划地收集、整理、研究传统的
         
          
      和新生的民间文学,使这一丰富的文化宝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科学的处理,以提高和丰富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出书本知识外,还要经常深入民间,增加感性知识,体察前人的成果,匡正前人记录、整理的谬误,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3)扩大知识领域,开拓新的天地,进行立体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伦理学、语言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研究中往往会牵涉到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要深入研究,必须弄清友邻学科的有关问题。比如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我国许多民族都有,它到底是汉族神话还是少数民族神话。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记录这一神话的是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稍后还有梁代任昉的《述异记》。任昉是活动在长江以南的人,当时这一带是苗、瑶、壮、越等兄弟民族活动的地方。对盘古王的崇拜,南方也比北方盛行,至今粤北瑶胞每逢盘古诞(农历十月十六)还要举行大规模的“耍歌堂”活动;花县的盘古诞则是农历八月十三,届时前往拜祭的人依然成千上万,那里过去曾有瑶胞住过。盘古神话是否发源于兄弟民族,后被汉族吸收的呢?可从历史、民族各方面加以考究。现代体质人类学和医学实验证明,中华民族同时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大系统,纠正了过去认为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摇篮的说法,这也是一个佐证。随着科学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交叉研究也不断深化,只有扩展视野,不断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课题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考察,才能把我们的研究水平提上一个新的台阶。4、今天学习民间文学有什么重要意义?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学习民间文学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倾向和不健康思想侵蚀的能力。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文学,是人民大众生活和斗争的忠实写照。在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高尚品德的赞美,无情地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如大家所熟知的《孟姜女》的故事,矛头直指封建暴君秦始皇,表现了人民群众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民间文学总是歌颂劳动,歌颂勤劳、正直、善良、勇敢的人,大量的长工故事以及各地流传的“两兄弟型”的故事,都反映了这种思想。为了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们总是不畏艰险,历尽千辛万苦去夺取最后的胜利,如《一幅壮锦》、《幸福鸟》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今天仍然是十分可贵的。(2)正确认识历史,研究科学的重要资料。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民间文学家郭沫若同志说:“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因为民间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没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和许多没有经过反动统治阶级篡改的真实情况。此外,民间文学对于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类、哲学、宗教、语言等学科,乃至自然学,都有重要的价值。(3)学习而好和发扬民间文学的优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艺。民间文学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是作家文学的宝库和土壤,其中许多优秀作品,甚至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就某一方面来说,至今“还是一种规范和髙不可及的范本”。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古往今来的许多作家作品,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题材、高大的形象、优美的形式和生动的艺术语言,哺育了历代的作家和诗人。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1、(A)认为,传统民间文学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和“高等有闲着的艺术对立”的。A.鲁迅B.高尔基C.郭沫若D.矛盾2、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被认为是(D)。A.民间文学作品B,贵族文学作品C.作家文学作品D,俗文学作品3、中山大学民俗学运动开始于(C)。A.1921年B.1922年C.1927年D.1928年4、美国百科全书中,Folklore和Folkways两个条目并存,前者专指民间创作,后者指(B)。A.民间文学B.民俗学C.民间曲艺D.俗文学5、民间文学也有用文字记录的,但记录的也是口头语言,否则就不成其为民间文学,我们把它叫做(A)。A.书面的口头语B.口头的书面语C.俗语D.方言6、白族的《读书歌》唱的是(B)故事。A.孔雀公主B.梁山伯与祝英台C.五姑娘D.刘三姐7(C)说:“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善的英雄典型,乃是民间文学所创造的。”A.江青B.康生C.高尔基D.郭沫若8、(B)说:“民间文学是与悲观主义完全绝缘的。”A.鲁迅B.高尔基C.郭沫若D.闻一多9、情歌“约郎约在月上时,等郎等到月偏西,不知是奴处山低月上早,还是郎处山高月上迟。”一般题为(B)。A.约郎约在月上时B.月上C.情歌一首D.无题10、鲁迅先生指出:大众文学“未染旧文学的痼疾,所以它又刚健、清新。无名氏文学如(D)之流,会给旧文学一种新力量。A.四季歌B.敇勒歌C.红旗歌谣D.子夜歌11、(A)指出:“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一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作品。”A.郭沫若B.毛泽东C.鲁迅D.矛盾12、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完全脱胎于秦代的(D)。A.孟姜女B.兵车行C.出塞诗D.长城谣13、李白的《静夜思》一首,显然是从南朝(C)来的。A.长城谣B.四季歌C.子夜秋歌D.敇勒歌1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作者是(B)。A.白居易B.刘禹锡C.苏轼D.黄遵宪15、唐人传奇《柳毅传》是在神话传说(B)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A.一枝花B.龙女牧羊C.东海孝妇D.白蛇传16、关汉卿的《窦娥冤》可以从(B)找到它的影子。A.龙女牧羊B.东海孝妇C.槐荫记D.一枝花17、鲁迅说,传统民间文学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和(A)的艺术对立的。A.高等有闲者B.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封建阶级18、杜甫的《后出塞》、《草堂》中是诗句,不少可以在(C)中找到。A.子夜秋歌B.长城谣C.木兰诗D.竹枝词19、李季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用陕北民歌(D)体写的。
         
          
      A.茅山歌B.花儿C.二人转D.信天游2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B)个兄弟民族。A.五十四B.五十五C.五十六D.五十七21、(C)被当做是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关。A.文成公主B.阿诗玛C.诸葛亮D.刘三姐22、《敇勒歌》是(B)族的民歌。A.羌B.鲜卑C.傣D.景颇23、普遍认为蒙族英雄史诗《格斯尔传》受到了(D)的影响。A.创世纪B.玛纳斯C.江格尔D.格萨尔王传24、《召树屯》是(D)族的叙事长诗。A.撒尼B.蒙古C.汉D.傣25、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C)的特征。A.口头性B.私密性C.匿名性D,人民性二、多项选择1、招子庸创作的《粤讴》代表作有(ABCE)A.《大风歌》B.《解心事》C.《吊秋喜》D.《挂桂枝》E.《山歌》2、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ABCE)。A.集体加工B.集体传播C.集体创作D.集体署名E.集体保存3、“狼外婆”故事在不同地方又分别被称作(ACDE)A.老虎外婆B.狐狸精C.马狼精D.猪哥精E.熊人婆4、民间文学的传承性表现在(ABE)三个方面。A.传统的思想内容B.传统的艺术形式C.传统的传播主体D.传统的流传地区E.传统的表现手法5、(AE)等,都取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等。A.屈原的《九章》、《九歌》、《天问》B.李白的《静夜思》C.无名氏的《金瓶梅》D.郭沫若的《屈原》E.鲁迅的《故事新编》6、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轫时期最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分别有(ABC)A.《歌谣》周刊B.《民间文艺》周刊C.《民俗》周刊D.《民间文艺》月刊E,《民俗研究》月刊7、清代李调元的《粤风》和吴淇的《粤风续九》,都选录了不少(AD)民歌。A.壮族B.傣族C.畲族D.瑶族E.疍家8、俗文化的特点包括(BDE)A.口头流传B.内容通俗化C.书面流传D.形式大众化E.流传俗行化9、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主要是指(ACDE)A.集体性B.文学性C.口头性D.变异性E.传承性10、民间文学变异性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E)A.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B.没有著作权观念,可随意更改C.流传环境不同D.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E.时代发展三、判断改错题1、有学者认为,德国的《格林童话》、芬兰的《卡勒瓦拉》都是作家根据民间文学的题材、形象、体裁创作的作品,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可以称作“仿民间文学”。(√)2、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修改两个方面。(×口头流传)3、民间文学虽有不断变化的特点,但同时也有一系列绝对稳定的因素。这些世代传承下来
         
          
      的因素,够成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相对稳定因素)4、鲁迅先生认为:“诗、词、赋、歌、曲我以为是民间物。”(×诗、词、歌、曲)5、被收进《塞北民歌选》卷首的《山歌早已过江南》是工人诗人李银宝的作品。(×郭沫若)6、鲁迅说:“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偶见于文学史上的。(×常见于)7、王逸《楚辞章句》说,屈原流放,看到民间唱歌祭神,其词鄙陋,因作九歌。(√)8、唐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龙女牧羊”写成的。(×一枝花)9、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是与唯心主义绝缘的。(×悲观主义)10、汉族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白族的《创世纪》,阿细族的《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瑶族《盘王歌》,所记的内容差异很大。(×基本相同)11、民间文学没有著作者,传播者同时是创作者,有权修改。(×著作权观念)12、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传统的思想内容,传统的故事情节和传统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13、高尔基曾指出:“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善的英雄典型,乃是英雄史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14、对于民间文学来说,作家的记录整理使它得以长期保存,作家的加工创造又使它受到损害。(×得以发扬光大)15、郭沫若的《屈原》、鲁迅的《故事新编》等,都取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凤凰涅盘)16、卫夫人是我国第一个认真学习民间文学,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发扬了我国民间文学传统的伟大作家。(×屈原)17、《前出塞》简直像一首民谣:“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今已化为谚语。(×后两句如今已化为谚语)四、简答题1、考察作品是否属于民间文学范围的主要依据有哪些?民间文学的作者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它的艺术特征是以传唱为主的口头文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1)看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否为人民群众。(2)从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是否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生活与愿望,表现了他们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情趣。(3)从创作和流传的方式看,它是否具有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即集体创作、集体加工修改,是否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为主。2、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生活改善,文化水平提高,促使民间文学的界限范围发生了变化。(1)作者的范围扩大了,知识分子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采用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的作品,只要得到群众的承让,也因列入民间文学范畴。另外,由于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就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2)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传统形式反而更为人们重视,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传统形式也是在不断发展的。(3)传统形式发生了变化,书面与口头流传并存,相对而言,书面流传加强了,口头流传减弱了。(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出现了“合流”的端倪,但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永远不会
         
          
      消亡的。3、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包含了那三层意思?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包含三层意思:(1)它反映的是集体的思想、集体的心理和愿望。如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热烈的爱国爱乡的感情,这是民间文学中最普遍、最广泛的主题。这并不是某个人的杰作,而是集体意识的化身。(2)它是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体传播、集体保存的。在创作过程中,有时是你一句我一句地不自觉地集体创作,如《淮南子》中所说的:“今举大木者,前呼‘邪乎’,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就是这样的创作。也有的是先由个别人(或艺人)把群众中的艺术片段收集起来,形成初稿,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修改,达到完美的程度,就形成同一母题的不同说法或唱法。著名的民歌《东方红》,就是陕北民间歌手李有源和他侄子李增正等集体创作的《移民歌》的一部分,后已略有修改,这些都是集体性的体现。所以说,民间文学作品在群众的口头上是没有最后的定义的,每一个传播者都同时又是它的创作者。(3)它表现了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艺术才能。有的作品虽然是个人(艺人或歌手)的创作,也并不一定经过别人的修改,如扬州平话《武松》,由《水浒传》中的八万多字扩展为一百多万字,基本上是说书艺人王少堂的创作,但由于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集体意志、观点和美学趣味,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而得到流传。这样的个人创作,同时是集体艺术成果的体现。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在创作方面,个人活动增多了,在流传方面,书面形式加强了,因而比较固定,这一特点更为显著。4、为什么说《木兰诗》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木兰诗》已很难辨别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作品。其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这里的叹息声,像个汉家姑娘的口气。语言形象朴素,节奏明快,情节完整,叙事排比简洁,颇有汉民歌的特色。但从诗中所表现的尚武精神,并把“可汗”和“天子”同用这观点来看,有些同志认为它是少数民族的作品,至少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5、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1)倾向性鲜明,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如在形象塑造方面,好人就好得不得了,人才出众,仪表堂堂;坏人一定很坏,丑陋不堪,甚至头长角,嘴生疮。但它和某些书面创作中的公式化、脸谱化不同,它往往又是出人意料的。如青蛙、椰壳、蛇,在人们的印象中并不美,但它们可以变成美男子;美丑也可以互换,坏人吃了一种什么药或闻了一种什么花,原来很美的也会变丑或长出角来,或变成猴子。这些都反映了人民的是非善恶观和美学观,他们正是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去判断善恶的。这种手法使民间文学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结构完整,线索清楚。故事、传说等散文作品,故事性很强,包括长篇叙事诗,也很讲究情节的紧凑引人。层次分明,层层展开,叙事多为单线,注意连续,注重从情节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以行动为主,对话、肖像为辅,很少作静止的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这和民间文学在讲述中要抓住听众的心理有关。即使是话分两头,也交代得一清二楚,很少跳跃。这些对我国古典小说影响很大。(3)采用相对稳定的体式和章法。如歌谣中的四季、五更、十送、十二月等。故事的开头、结尾常有一定的程式,悲剧结局常用浪漫式的结尾,情节往往三次重复,故事中的人物多是兄弟、两姐妹或三姐妹、三女婿等。韵文常有一定的章法、句法。如民歌多是四句头、五句头的,少数如爬山调、信天游是二句头的。在这方面,旧形式的沿用是比较常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式也不断被创造出来,如新民歌就吸收了新诗长短句的句式,新故事的形
         
          
      式正在发展之中。(4)拟人化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动植物往往会说话,花鸟虫鱼都可成为人的朋友,帮助弱小,战胜困难。不但童话、寓言如此,传说故事中亦有用拟人化手法的,这是人民的一种合理的诗意的幻想。解释性的作品,多半是托物言志的,或借山川地形(如《愚公移山》、《画山九马》、《试剑石》等),或借鸟兽声音(如《布谷鸟》、《黄帝雀》等),加以附会,编成美丽的故事,从侧面反映社会生活。这些作品,也是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5)多种修辞手法。韵文常用比兴、比喻、夸张、重叠、双关、排比等手法,读来顺口,听来顺耳,节奏明快,音调优美。散文作品还常有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高度概括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绘声绘色,听众如临其境。6、群众口头语言有哪些出色表现?民间文学最初就是口头艺术。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出色的语言。现在虽然有了书面形式,但能在群众中流行的优秀作品,使用的仍是经过加工的群众口头语言,形成了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民间文学的语言有以下几种出色表现:(1)生动活泼,富余表现力。如许多民间谚语、俗语,一句话就能说明一个大道理,形象生动。(2)朴素自然,清新刚健。鲁迅先生指出:大众文学“未染旧文的痼疾,所以它又刚健、清新。无名氏文学如《子夜歌》之流,会给旧文学一种新力量”。(3)高度凝练,风趣幽默。歌谣、谚语、谜语、笑话以及说唱文学等,都有这个特点。7、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有何重要意义?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其实就是这个民族的百科全书,加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增进民族团结。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可使我们具体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社会、心理,学习他们勤快、勇敢、乐观、强悍和互助友爱的精神,增进民族团结。一般来说,少数民族的互助精神和突出,一人有事,大家相帮,傣族、景颇族的盖房歌就反映了这种精神。少数民族同胞乐观、爽朗、幽默的性格,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的机智人物故事早已为大家所熟悉,阿凡提、巴拉跟仓、阿古巴登、罗牧阿智等名字,已成为智慧、滑稽的代名词。威武强悍的藏族同胞的性格,在举世闻名的长诗《格萨尔王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崇高的品格、丰富的感情,发现了各民族是长处,他们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成员。(2)繁荣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是任何一个民族所不能替代的。丰富优美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热烈奔放的阿细跳月,古朴庄严的火把节传说,清丽洒脱的《玉龙山十二兄弟和金沙江姑娘》,广西壮族的歌圩,莲花山下的花儿会,在苍山洱海的三月街,三江侗族的风雨桥,粤北瑶族的耍歌堂,贵州苗族的芦笙会,天山脚下阿肯弹唱,等等,是那么绚丽多姿,五彩缤纷,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总体。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使之取长补短,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3)探究艺术起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文化开发较迟,至今仍保持着许多原因的信仰、习惯和歌舞,使我们更好地印证和加深理解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道理。僳僳族的猎人舞,黎族的打柴舞,瑶族的挖地舞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模仿或再现了劳动生产的动作,有些还直接为今天的劳动生产服务,如“挖地歌”,唱到高潮时,在场群众齐声应和:“二槌锣,二槌鼓,唱起山歌闹山坡,惊动土地公公土地婆。”以这种欢乐的歌声来鼓舞情绪,提高劳动效率。这种情况,在少数
         
          
      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保存得比汉族作品更完整、更齐全,因此也更便于我们了解它的本来面貌。(4)研究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规律。马克思说:“关于艺术,大家都知道,它的一定繁荣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才有可能的。”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保存得比汉族的要完整,要更丰富多彩,有些至今仍然活在人民的口头上。民间的歌会、街会、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也比经济繁荣的汉族地区热烈、昌盛。这说明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仅依附于物质生活和经济基础,它与其他上层建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艺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所以,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找到许多例证。8、为什么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分?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仍然会有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之分。这是因为:(1)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思想上日趋接近,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这种变化是非常缓慢的,加上民间文学本身传承的根深蒂固,这两种文学形式的并存将是长期的。(2)从文学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每种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民间文学发展于没有文字、没有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有宫廷和民间的分野,社会主义时期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不少人同时采用口头和文字两种形式进行创作,两种风格是一样的。再从民间文学本身的特征看,口头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口头语和书面语永远不会完全相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书写、印刷、传媒工具的发达,会有许多书面记录的口头语言作品,同时也会有许多口头传播的书面语作品(如广播小说),但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因此钟敬文先生说:“只要一天人类语言在地球上响着,口头文学作品的创作就不会停止。”9、什么事“俗文学”?俗文学是指根植于广大民众,具有民族气派、民族风格,便于广大群众接受、掌握和流传的俗文学。它和文人学士的“雅”文学相区别,但也不等于民间文学。俗文学中有的是民间文学,有的是作家文学。10、新时期民间文学的传统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新时期民间文学的传统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作者的范围扩大了,知识分子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采用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的作品,只要得到群众的承认,也因列入民间文学范畴。另外,由于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就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2)作品的内容,已经不少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传统形式反而更为人们重视,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传统形式也是在不断发展的。(3)流传形式发生了变化,书面与口头流传并存,相对而言,书面流传加强了,口头流传减弱了。(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出现了“合流”的端倪,但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永远不会消亡的。11、民俗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在我国古代,“民俗”只作为“民间风俗”的缩称,现一般人的习惯用法还是取义于这一概念。西方民俗学中“民俗”,是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来理解的,除包括风俗、习惯、节日、迷信、禁忌、信仰、巫术等之外,还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重
         
          
      要材料。12、为什么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民间文学也不会消亡?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民间文学也不会消亡,因为:(1)从文学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每种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多有它自身的规律。民间文学发展于没有文字、没有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有宫廷和民间的分野,社会主义时期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不少人同时采用口头和文字两种形式进行创作,两种风格是一样的。(2)从民间文学本身的特征看,口头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口头语和书面语永远不会完全相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书写、印刷、传媒工具的发达,会有许多书面记录的口头语言作品,同时也会有许多口头传播的书面作品(如广播小说),但两者实际上是不同的。因此钟敬文先生说:“只要一天人类语言在地球上响着,口头文学作品的创作就不会停止。”13、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变异性是传统民间文学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是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因而使它处在经常变化的状态之中而产生不同异文的现象,叫做民间文学的变异性。14、什么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传承性是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指民间文学作品所存在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传统的主题、形象、格式、手法、套语等,这是世世代代流传和传承下来的。15、什么是民间文学作品的“匿名性”?匿名性是传统民间文学的外部特征之一,是由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派生出来的。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的,因此作品一般都没有留作者的姓名,作者也无著作权的观念。16、什么叫“民俗”?民俗,这一名词在我国最早使用于宋朝的煮熹,当时只作为“民间风俗”的缩称,现一般人的习惯用法还是取义于这一概念。本文民俗学中“民俗”,是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来理解的。除包括风俗、习惯、节日、迷信、禁忌、信仰、巫术等之外,还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重要材料。17、什么是“风俗”?风俗,指代代传承、博及于社会和集体的,在一定环境下经常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亦即习尚、习惯。过去认为“上导之则为风,下习之则为俗”,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不是任何东西经过倡导都可以成为新风,也不是任何东西只要因袭就可以成为习俗的。风俗的产生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18、什么是“民俗事象”?民俗事象是民俗事物的外在形态或民俗活动的表现形式,即民俗之外观。有些民俗事象与信仰等心理因素互为表里,是考察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形态、心理素质和文化发展的“活化石”。19、“母题”是什么?母题,指民间文学作品内容表现的最小单位,与情节相对而言。情节由若干母题有机组合而成,而许多母题的变换或重心排列,又可构成新的作品。这是美国学者汤普森在1932年提出的。五、案例分析题吴井的传说、“皇历”的变异,谈谈对民间文学变异性的认识。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由于是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流传,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中而产生的不同异文的现象。比如同一个故事,甲地和乙地的讲法不一样;同一
         
          
      首歌歌谣,乙地和丙地的唱词略有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民间作品靠口头心记,难以遗忘,容易产生变异。(2)民间作品没有著作权观念,传播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有权加工修改。传统民间作品,一般都是无名氏的创作;一些新产生的作品,虽可查出作者姓名,但作者本人对别人传播甚至修改他的作品并不关心。这种情况,使得民间文学作品的变化愈演愈烈,不但同类作品可变,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在交叉渗透。(3)流传环境不同,内容因人因地因族而异。如“狼外婆”故事,广州叫“熊外婆”,潮州叫“猪哥精”,云南叫“老变婆”,山西叫“老狐精”。(4)时代发展,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求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与之相适应。这种变异,有作者、传播者的原因,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促使他们思想发生变化,把旧作品加上新的内容;也有读者、听众方面的原因,他们需要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否则在群众中就难以流传。当然,这些变异使作品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但它必须从内容形式都要保持原来民间的风格,它是民间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现象,和有意篡改、伪造、“该旧新编”,随便添枝插叶完全是两回事。2、如何理解马克思伦神话的两段名言?马克思说:“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的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答: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永远都是相对的。这部分被支配了,那部分还没被支配;关于被支配的这部分神话消失了,没有被支配的那部分依然存在,成为产生新神话的基础。古代邀游月宫的神话今天变成了现实,而飞向冥王星、征服银河系依然是个幻想。当今世界仍有许多不解之谜: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魔鬼海、大西洲、尼斯湖怪、天外来客等,都有许多美妙的神话流传在人们口头上。人们就用这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去斗争,去征服新的领域,这就产生了新的神话。我们认为,神话是人类企图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幻想故事。这幻想与当时人类的科学水平和思维形式密切相关。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今天看了不很科学的东西,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东西明天可能成为科学事实。如千里眼、顺风耳是古代神话的幻想,今天随着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就成了现实;耳朵能听字,肉眼能透视,最初听来也有点荒诞不经,但事实总是事实,它需要明天的科学去作出解释,今天的科学神话幻想的东西,也许在将来人类看来,正像我们看到古代神话一样幼稚。在原始神话中,人和神的关系是平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神的权力被加强和提高了,直到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主以及土地菩萨组成的阴间系统和由玉帝、上帝以及各种神怪精灵组成的神仙系统,神权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权威,于是就产生了反抗神权的神话英雄。这是进入阶级社会后产生的神话特点。这些神话的产生,开始也许是不自觉加工的,但进入阶级社会后,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到当时阶级关系的影响,传说者或创作者为了阶级的利益,对神话进行了自觉的加工。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据钟敬文先生考究,就是适应当时地主贵族的要求而改变的。位于图上部中央人首蛇身的伏羲,原只是一个部落的文化神,而到了阶级社会,他被说成是最早的人皇,所以在天国中也就上升为大神,在帛画中庄严地站在太阳和月亮中间,成为贵族灵魂的接待者和保护神。六、论述题1、试述学界对于民间文学作者范围的论争。
         
          
      对传统民间文学作者的范围,建国以后,争议并不很大。大家都接受了高尔基的观点,即认为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这个定义明确了民间文学作者的范围,那就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这是较为全面、科学的。但实际上,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人以“人民”这个总体概念代替了“劳动群众”这个局部概念,在苏联的一些民间文学论著中,通常把“人民”当作“劳动者”的同义词、把民间文学统称为“人民口头创作”,并强调它是“劳动者的集体艺术”。解放初期,我国许多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认为“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把民间文学的作者局限在“劳动人民”这个范围里,这是不符合高尔基的原意的,它应该包括不同的阶级、阶层,甚至包括一部分剥削阶级出身的人,只要他是属于“人民”这个范畴,就应该属于民间文学作者的范围之内。而“人民”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它是若干阶级和阶层群众的总称,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群体,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的作者具体应包括哪些人?知识分子等所创作的民歌算不算民间文学?基层干部、作家运用民歌体进行创作,按照传统故事的形式编出的新故事,算不算民间文学?当时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民间文学的作者还应是工农劳动群众为主,最多包括基层干部和小学教师;另一种意见认为,不管谁,只要是“人民”一员,他利用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的作品,并能在广大群众中流传,为群众所接受,都可算作民间文学。我们认为,确定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首先应该从产生这门艺术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来考察,从构成民间文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来考虑,这样才不至于被表面现象所困惑。民间文学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有自己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只有全民性的口头文学,并无“民间”与“宫廷”之分野。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文字工具的出现,才有与文人书面文学相对而言的人民大众的“民间文学”。正如鲁迅先生所揭示的那样,传统民间文学史“生产者的艺术”,是和“高等有闲着的艺术对立”的,但民间文学不但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艺术发展的结果。它作为文学艺术的一部分,始终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时期,工农兵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翻了身,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有的属于民间文学,有的属于作家文学。如农民歌手姜秀珍、殷光兰的民歌,大部分可以唱,这是民间文学;而农民诗人王老九、霍满生的诗,大部分都不能唱,这是作家文学;工人诗人黄声孝、李银宝,他们的诗有的能唱,有的不能唱,能唱的列入民间文学,不能唱的列入作家文学。他们本人也一样,既是民间文艺研究会的会员,也是作家协会的会员,这就是最好的说明。民间文学作品与专业作家的作品又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出现了“全民性的文学”,但民间文学也不会消亡,它将以自己独特的形式继续存在和发展,不过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民间文学的样式可能就不同了,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本身也是在发展的。今天许多民间乐团也用上了电子琴,东方歌舞团也跳起来迪斯科,这就是一个讯号。2、试述民进文学对现代作家的影响有哪些?在“五四”新诗运动中,刘半农、刘大白、蒲风等人,用民歌体写新诗,这是个大胆的尝试。刘半农的《拟儿歌》、《拟拟曲》等,以朴实无华的民间口语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还以江阴方言写了不少四句头山歌。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凤凰涅盘》等诗,取材于神话,诗中所表现的浪漫主义精神也与神话息息相通。诗人要创造新的太阳,建设一个新的中国,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热情,开创了一代新的诗风。鲁迅的《故事新编》取材于神话,并使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在新的基础上再现。另外,在他的杂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歌谣、谚语等口头文学材料,赋予它新的意义,对民间文学理论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毛主席著作和诗词中引用了大量的民间文学材料。如关于愚公、共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湘妃子、铁扇公主、孙悟空、赵公元帅、叶公好龙等传说和希腊寓言《农夫与蛇》
         
          
      等,还有大量的俗语、成语、谚语、民谣,赋予它们新的革命内容,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新谚语。如“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许多作家更自觉地向民间文学学习,收集出版了《陕北民歌》、《茅山歌选》、《爬山调》、《东蒙民歌选》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就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体写成的。闻捷的《天山牧歌》、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贺敬之的《白毛女》等,都深受民间创作的影响。另外,1958年,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的主张,为我国新诗的发展指出了新的道路,对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也是一个推动。3、试述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怎样产生的?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流传的结果,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中所产生的不同异文的现象。比如同一个故事,甲地与乙地的讲法不一样;同一首歌谣,乙地和丙地的唱词略有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民间作品靠口传心记,难免遗忘,容易产生变异。仅《月亮弯弯照九州》这首歌,目前见到的就有23种异文;撒尼族长篇叙事诗《阿诗玛》也有21种异文。这些变异,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甚至是在民间艺人讲唱某一作品时忘了部分文词,即兴补上的。第三者在传唱时,自然就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传说、故事篇幅长,难记,变异性要大些,歌谣、谚语变化小些。(2)民间作品没有著作权观念,传播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有权加工修改。传统民间作品,一般都是无名氏的创作;一些新产生的作品,虽可查出作者姓名,但作者本人对别人传播甚至修改他的作品并不关心。如《东方红》原是陕北的一首《移民歌》,作者李增正是移民大队的队长,李有源是他的叔叔,在传唱中大家并不注意作者是谁,最初的出版物上署名李增正,解放后多署李有源,歌词也有改动,并没有人打版权官司。这种情况,使得民间文学作品的变化愈演愈烈,不但同类作品可变,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在交叉渗透。如关于《五大天地》的故事,就是从一首民谣变来的。(3)流传环境不同,内容因人因地因族而异。如“狼外婆”故事,广州叫“熊人婆”,潮州叫“猪哥精”,云南叫“老变婆”,山西叫“老狐狸”。汉族的“牛郎织女”传说,到了贵州苗族同胞那里,还增加了织女回到天庭后智斗天公,最后返回人间的情节,如今苗胞的“大年”(每年农历十月龙日),据说就是欢庆牛郎织女重返人间的日子。藏族的牛郎织女叫拉治和鲁木措,两人都是牧民,相亲相爱,殉情纵入火坑,化作一对明星。类似的例子在其他民族中还有很多。、(4)时代发展,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求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与之相适应。如前些年流传的讽刺不正之风的作品《见鸡行事》,在《笑林广记》中便可找到它的原型。这种变异,有作者、传播者的原因,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促使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把旧作品加上新的内容;也有读者、听众方面的原因,他们需要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否则作品在群众中就难以流传。当然,这些变异使作品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但它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保持原来民间的风格,它是民间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现象,和有意篡改、伪造、“该旧编新”,随便添枝插叶完全是两回事。4、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存在许多大同小异的现象,原因何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各民族人民的互相交往。在民族杂居或邻居生活中,共同的劳动、共同的娱乐、共同赶街赴会、共同的节日风俗等,必然产生共同的心理和愿望。反映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就会
         
          
      有许多大同小异的地方。在民族杂居区,不少人都能操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能说汉语,还精通汉文,能唱汉歌等,南诏宰相杨奇鲲(白族)用汉文写的诗,还被选入《唐诗》。(2)统治阶级的征战与“和亲”政策和民间的通婚,引起了文学上的互相交流。历代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南征北战,给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流。唐代南诏人攻入川西时,就略去了几万“工伎”,带回洱海地区,融为白族。为了平息两族的长期战乱,他们还采取“和亲”的手段,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就为蒙汉、藏汉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至今内蒙、西藏尚留有许多关于这一事件的美好传说,并与当地的山川地理相附会,永远载入史册。内蒙到处有昭君墓,青海有条倒淌河,是向西流的,据说就是文成公主入藏时路过此地,感到离家越来越远了,禁不住哭泣起来,感动得河水也倒流了。(3)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引起的影响。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僳僳族、苗族、基诺族、佤族都有火把节的习俗;回族、撒拉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都有唱“花儿”的习惯;许多民族都有哭嫁歌和哭丧歌;傣族、白族、藏族、纳西族、汉族都有不少人信奉佛教,所以作品中写到的许多事情与佛事有关。在独龙族的《创世纪》史诗中,还可见到《圣经》故事的影响,因1888年后就有传教士来到了云南贡山,当时有些村庄80%的独龙族同胞都信奉了基督教。(4)同源族亲的影响。如云南的基诺族与傣族,西藏的门巴族与藏族,都有共同的亲源关系,所以有许多共同的信仰、习俗和故事。5、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有何特点?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特点有:(1)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和影响不是对等的、兼收并蓄的,总是经过人民的选择,不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丰富自己民族的民间文学。在这方面,先进民族或各民族在某些历史时期产生的优秀作品,对其他民族的影响要大些、深远些。如汉族人口多,作品多,影响就大些;云南的白族、傣族文化比较发达,对其他民族的影响也大些。这些都是由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决定的,并非民族优劣论。(2)各民族人民吸取其他民族民间文学时,总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生活风俗、思想愿望、心理情趣和艺术传统进行再创造,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记。如汉族的“梁祝故事”在贵州布依族传说中,祝英台由一个闺阁小姐变成了山里姑娘;在白族传说中,梁祝一起读书的不是一个现成是学校,而要自己找校址,自己盖校舍,自己做桌椅板凳,自己找文具、找书本,一切都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开创精神和掌握文化的迫切要求。(3)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是和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宗教的传播、作品的翻译介绍等分不开的。另外,民族迁徙、杂居、毗邻、通婚、屯田、和亲等,也促进了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民族地区的节日、庙会,如广西的歌圩,甘肃的花儿会,大理的三月街,海南的“三月三”等,对民间文学的交流也起了促进作用。(4)社会主义社会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党和民族政策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人民政府注意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取长补短,更加繁荣。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民间文学是种类和体裁
         
          
      1、阿尔奈把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和(D)三大类。A.神奇故事B.植物故事C.变形故事D.笑话2、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A.格林兄弟B.汤姆逊C.阿尔泰D.库伦父子3、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格林兄弟B.本菲C.阿尔泰D.库伦父子4、以库伦父子为代表的“历史地理学派”又称(A)。A.芬兰学派B.流传学派C.神话学派D.人类学派5、以泰勒为代表的“人类学派”认为,万物有灵,神话来源于原始人关于灵魂的观念,并用这一观念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神话是原始信仰的(C)。A.反映B.本源C.遗留物D.解释学说6、(D)学派的理论,对我国学者,如鲁迅、周作人、矛盾、钟敬文等,都有较大影响。A.流传B.神话C.历史地理D.人类7、(A)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也就消失了。”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8、鲁迅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然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A)。”A.神话B.传说C.故事D.民间故事9、所谓(C),即反映母系社会时期,民只知其母,而不知有其父的神话。A.创世神话B.英雄神话C.感生神话D.自然神话10、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同时也是希腊艺术的(C)。”A.源泉B.动力C.土壤D.母体11、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住在(C),很早便以农耕为业,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玄想,神话未能衍为鸿文巨作。A.长江流域B.中原大陆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12、“腊八粥”的传说属于(D).A.史事B.山川风物C.地方风情D.土物产和技艺13、《习仲勋买鱼》属于(A)传说。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动植物14、《武夷山名的来历》是一则(C)传说。A.人物B.史事C.风物D.土物产技艺15、广东传说海瑞的母亲是一个(D),这与南海岛猴子多有关。A.泼妇B.养猿人C.嫁给猴子的人D.乌猿16、(C)说:“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A.高尔基B.鲁迅C.车尔尼雪夫斯基D.托尔斯泰17、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采用的是(A)分类法。A.ATB.BTC.编码D.故事类型18、阿尔奈是(B)的代表人物。A.神话学派B.历史地理学派C.人类学派D.流传学派19、美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B)在阿尔奈《故事类型索引》的基础上作出了补充、修订的《民间故类型索引》,成为世界著名的AT分类法。A.邓迪斯B.汤普森C.泰勒D.本菲20、《中国民谭型式》的作者是(D)。
         
          
      A.顾颉刚B.朱自清C.闻一多D.钟敬文21、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A)故事。A.鲁班B.李老君C.织女D.黄道婆22、“童话”这个名称是18世纪中叶有日本学者(D)第一次使用,20世纪初才翻译到我国的。A.柳田国男B.直江广治C.加藤千代D.山东京传23、“童话”一词是由(B)从日本引人中国的。A.鲁迅B.周作人C.郭沫若D.钟敬文24、笑话又称(B),或滑稽故事,是富于喜剧色彩的讽刺故事。A.笑林广记B.民间趣事C.古今笑D.成人故事25、“寓言”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C)一书中。A.山海经B.淮南子C.庄子D.列子26、我国古代寓言在殷周之际已具雏形,比举世闻名的伊索寓言产生早(B)百多年。A.一B.五C.七D.九27、(A)是我国古代寓言发展的顶峰。A.先秦B.汉代C.三国D.唐代28、郭沫若认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B)的影响之下发展。A.老子B.庄子C.孟子D.列子29、明代《山歌》的辑录者是(D)。A.王士祯B.杜文澜C.李调元D.冯梦龙30、《古谣谚》的辑录者是(D)。A.冯梦龙B.李调元C.吴淇D.杜文澜31、爬山调是流传于(A)地区的民间歌谣。A.内蒙B.陕西C.东北D.甘肃32、信天游是流传于(C)地区的民间歌谣。A.内蒙B.甘肃C.陕北D.新疆33、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B)。A.奥赛德B.伊利亚特C.可兰经D.新约全书34、(C)是流传于东北的一种民间歌谣。A.茅山歌B.爬山调C.二人转D.花儿35、(D)是不能唱的“徒歌”。A.诗B.词C.歌D.谣36、《嘎达梅林》是(C)族的作品。A.撒尼B.傣C.蒙古D.汉37、《阿诗玛》是(A)族的作品。A.撒尼B.傣C.蒙古D.苗38、我们通常把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祭典歌统称为(D)。A.劳动歌B.生活歌C.理论歌谣D.仪式歌39、哀乐、迎宾曲、运动员进行曲等可被视为新的(B)。A.劳动歌B.仪式歌C.政治歌谣D.生活歌40、朱自清在《中国歌谣》中提及了(D)种分类方法。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41、动物故事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生活的(C)时代。A.石器B.铁器C.渔猎D.农耕
         
          
      42、茅山歌是流传于(B)的一种歌谣。A.陕北B.陕南C.内蒙D.云南43、清代程世爵编辑的著名笑话集是(B)。A.广笑府B.笑林广记C.笑倒D.嬉笑录44、《五姑娘》流传于(B)。A.云南B.江浙C.西北D.黑龙江45、《粤风续九》的编选者是(D)。A.李调元B.屈大均C.招子庸D.吴淇46、农民生活歌中数量最多的是(A)。A.长工歌B.妇女歌C.劳动歌D.情歌47、“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下,不得生”是一首(C)。A.仪式歌B.劳动歌C.政治歌谣D.生活歌48、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农家谚》是东汉(D)编辑的。A.蔡伦B.李调元C.冯梦龙D.崔实49、“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一歌是(B)族的民歌。A,匈奴B.鲜卑C.蒙古D.哈萨克50、我国民间叙事诗相当丰富,并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C)已具雏形。A.硕鼠B.代檀C.氓D.弹歌51、(A)是一部爱情长诗,写郑秀英、胡三保的爱情悲剧。A.崇阳双合莲B.钟九闹漕C.重逢调D.召树屯52、以爱情为题材的民间叙事诗很多,如(D)。A.氓B.东门行C.木兰诗D.重逢调53、青海、甘肃一带的“花儿”,被称为民歌中的(D)。A.长短句B.四句头C.二句头D.格律诗54、(B)认为:“谚从言彦声,彦训美士,”顾谚语实为“美士之言”。A.《国语》B.《说文》C.《礼记》D.《文心雕龙》55、(C)是民间文学中最短小精悍的一种形式。A.笑话B.成语C.谚语D.歌谣56、歇后语是谚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隐喻语和(C)联合组成的。A.后缀语B.结束语C.目的语D.派生语57、我国见于记载的最古老的谜语当是春秋时代孔子的弟子(D)说给路妇猜的“头梳谜”。A.子路B.冉有C.公孙龙D.颜渊58、荀子《解蔽》中的一段话:“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角报。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空石是古代地名,“射”就是(C)。A.射箭B.射猎C.猜谜D.射59、《汉书》和《史记》中都写到(B)猜谜的技巧和他与郭人斗谜的故事,可见猜谜活动在魏代以前就已相当流行。A.张华B.东方朔C.列子D.智叟60、灯谜又叫(B),主要强调它的疑难性。A.射虎B.灯虎C.灯戏D.射灯61、“饮水思源”是一则(A)。A.成语B.谚语C.谜语D.格言62、谜语:月巴(打一城市名:合肥),这则谜语的主要毛病是(A)。A.谜面不成文B..扣合不紧C.底面相犯D.浅露
         
          
      63、清代文学批评家称(D)为“天下奇书”,与《离骚》、《史记》、《杜诗》、《西厢》、《水浒》并称“刘才子书”。A.论语B.孟子C.老子D.庄子64、最早的谜语——瘦词的出现是在(A)时期。A.夏商B.殷周C.两汉D,南北朝65、歇后语是(A)的一种特殊形式。A.谚语B.谜语C.俗语D.成语66、一则谜语的谜底限于两个字,反顺序读才能扣合谜面的谜格是(A).A.秋千B.卷帘C.掉首D.上楼67、传说曹操与杨修竞猜的谜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必须依照谜格(B)来猜射。A.摩顶B.曹娥C.虾须D.燕尾68、以“不知卖的什么药”射影片名“宝(保)葫芦的秘密”使用的谜格是(C)。A.黑带B.梨花C.白头D.粉底69、用于节日、礼俗、祭祀等庄重场合颂唱的歌谣是(A)。A,仪式歌B.劳动歌C.政治歌谣D.生活歌70、“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一则(D)。A.成语B.格言C.谚语D.俗语71、“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则(B)。A,成语B.格言C.谚语D.俗语72、古代“歌”与“谣”的区别,(C)是可以合唱的。A.歌谣B.诗歌C.歌D.谣73、汉族长篇叙事的(D)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A.召树屯B.玛纳斯C.孔雀公主D.五姑娘74、阿凡提的故事是从(D)传入的。A.印度B.埃及C,朝鲜D.土耳其75、《五卷书》是(C)国的作品。A.古希腊B.罗马C.印度D.丹麦76、《伊耆氏腊辞》反映的是(B)时代的内容。A.战国B.农耕C.渔猎D.石器77、“沙湾灯笼——何府(苦)”是一则(D)。A.格言B.成语C.俗语D.歇后语78、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使用的是(A)体裁。A.评语B.歌谣C.传说D.寓言79、《中国歌谣》的作者是(C)。A.闻一多B.钟敬文C.朱自清D.朱熹80、广州有三宝:“医生、司机、猪肉佬”是一则(A)。A.谚语B.谜语C.歇后语D.俗语81、动物故事的产生很早,它可以追溯到人类生活的(D)时代。A.新石器B.旧石器C.农耕D.渔猎E.原始82、《玛纳斯》是新疆(C)的英雄史诗。A.维吾尔族B.哈萨克族C.柯尔克孜族D,苦聪族E.回族二、多项选择题1、著名的AT分类法并不包括(ABDE)。
         
          
      A.神话B.传说C.故事D.歌谣E.民间小戏2、下列属于民间文学种类和体裁的有(ABDE)。A.神话B.民间故事C.掌故D.歇后语E.民间小戏3、汉族神话书面资料比较简单、零碎,保存下来的较少,没有集成专书,只散见于(ABE)。A.山海经B.楚辞C.论语D.孟子E.淮南子4、我国古代神话大致来源于(BC)两个系统。A.天山系统B.昆仑系统C.蓬莱系统D.西方系统E.帝系5、我国古代神话的种类和思想内容包括(ABCDE)。A.解释自然现象B.征服自然的幻想C.反映古代人类的文化创造D.反映原始社会后期社会集团的矛盾的神话E.反映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和爱情幸福的神话6、我国古代反映征服自然幻想的神话有(ABCDE)。A.精卫填海B.夸父追日C.女娲补天D.后羿射日E.鲧禹治水7、反映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和爱情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神话有(CDE)。A.黄帝战蚩龙B.刑天舞干戚C.牛郎织女D.白蛇传E.宝莲灯8、传说通常以历史上可考的人物、事件和各地区可见可闻的山川风物结合在一起,具有(CDE)的特点。A.地域性B.时代性C.历史性D.可信性E.传奇性9、解释各种风俗来历的传说,称为地方风情传说,如(BC)。A.虎丘塔为什么是斜的B.冬至吃饺子的传说C.姑娘节D.过桥米线E.宁波猪肉汤圆10、传说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点(ABDE)。A.历史性和传奇性的巧妙结合B.采用粗线条刻画人物C.讲述有一定的程式和韵语D.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E.有一定的中心点和纪念物11、刘三姐在广东粤东粤西一带还被称作(ADE)。A.刘三妹B.刘三姑C.刘三姨D.刘三妈E.刘三太12、阿尔奈在他的《故事类型索引》中,将故事分为(ACE)三大类。A.动物故事B.人物故事C.普通民间故事D.变形故事E.笑话13、以下属于长工斗地主主题的故事有(BC)。A.李老君斗太岁B.金马驹和火龙衣C.兄弟俩做长工D.借布机E.十坛黄金14、下列故事属于童话的有(ADE)。A.渔童B.借布机C.金马驹和火龙衣D.青蛙骑手E.猎人海力布15、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举了一个原始动物故事的例子,借以说明原始人的思维缺乏(CE)。A.形象性B.思辨性C.一贯性D.逻辑性E.统一性16、我国古代著名的笑话集有(CD)。A.古今笑话集成B.笑话大观笑林广记D.广笑府E.笑笑录17、世界三个寓言发祥地为(BDE)。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印度E.中国
         
          
      18、下列故事属于古代寓言的有(ABDE)。A.伯乐相马B.庖丁解牛C.八公山上,草木皆兵D.揠苗助长E.幻昌学射19、在所有民间文学体裁中,民间歌谣具有如下特征(ABCDE)。A.产生最早B.数量最多C.内容最丰富D.用途最广E.历来最为人们所重视20、我国古代三大英雄史诗是(BDE)。A.嘎达梅林B.玛纳斯C.召树屯D.江格尔E.格萨尔王传21、钟敬文编《民间文学概论》把仪式歌分为(ACDE)四种。A.决术歌B.祝寿歌C.节令歌D.礼俗歌E.祭典歌22、(BD)可以说是古代民间叙事诗的典范作品。A.重逢调B.孔雀东南飞C.长城谣D.木兰诗E.钟九闹漕23、近代湖北的叙事长诗包括(ACD)。A.崇阳双合莲B.创世纪C.钟九闹漕D.马五哥与尕豆妹E.召树屯24、以下属于史诗的作品有(ABCDE)。A.纳西族的《创世纪》B.蒙古族的《嘎达梅林》C.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D.彝族的《梅葛》E.苗族的《张秀眉之歌》25、我国发现的三大英雄史诗是(BDE)。A.蒙古族的《嘎达梅林》B.蒙古族的《江格尔》C.彝族的《梅葛》D.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E.藏族的《格萨尔王传》26、民间歌谣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有(ABCDE)。A.比兴B.夸张C.双关D.复沓E.对比27、谚语常以比较固定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具有(ACD)的特点。A.哲理性B.故事性C.形象性D.训诫性E.合理性28、以下属于俗语的句子有(ABCDE)。A.瘦死的骆驼比马大B.拨了毛的凤凰不如鸡C.好记性不如烂笔头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E.生米煮成了熟饭29、谜语在古书上又被称作(AB)。A.瘦词B.隐语C.长短句D.常青藤E.爬山虎30、谜语在结构上分为(BCD)三个部分。A.谜体B.谜面C.谜目D.谜底E.谜脚31、《汉书》和《史记》中都写到东方朔猜谜的技巧和他与郭人斗谜的故事,当时的谜语大约有三种形式:(ACD)。A.嘲讽的B.求爱的C.夸耀才智的D.娱乐性质的E.考较部署的32、一则谜语,它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ACDE)。A.文学性B.形象性C.知识性D.趣味性E.疑难性33、制谜的要领有(ABCDE)几点。A.取材要广,立意要新B.谜面成文,有趣可读C.谜底不能相犯D.字字有着落E.掌握一定的谜格与法门34、世界童话的三大发祥地分别是(ACD)。A.中国B.希腊C.印度D.北欧E.古埃及35、下列对民间歌谣判断准确的是(ABC)。A.是民间文学中产生最早的B.口头韵文作品C.用途最广D.字数最多E.没有人物形象36、传说的类型包括(ABCDE)。A.人物传说B.史事传说C.山川风物传说D.地方风情传说E.动植物传说
         
          
      37、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民间故事分类法有(BCE)。A.以神为主的分类法B.按情节、母题分类C.以著名的故事题目来概括D.以表现方法分E.用序号称谓来表现三、判断改错题1、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人至今未脱原始思想,的确不再有神话发生。”(×尚)2、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山川风物、地方风情以及土产技艺等有关的散文作品,是以、神话、故事等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民间文学体裁。(×口头散文作品)3、就数量而言,故事在民间文学的散文类作品中,是首屈一指的。(×传说)4、传说描写人物突出他的主要特征,富有行动性,人物具有平凡的力量。(×超人的力量)5、狭义的民间故事,是指以神话传说以外的那些以特定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通称的)6、植物故事的产生比动物故事要晚些,它带有明显的农耕时代的痕迹。(√)7、笑话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讽刺阶级敌人的,一类是批评人民的。(×人民内部缺点、错误的)8、民间歌谣是儿歌和民谣的统称,指的是人民群众抒情言志的口头韵文作品。(×民歌和民谣)9、《毛诗故训传》说:“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10、《诗经》国风中的全部和小雅中的小部分是民歌。(×大部分)11、劳动歌是人类最早的歌谣,那是人们在劳动中为了统一劳动动作、提高劳动效率、减轻疲劳而喊出的无节奏的声音。(×有节奏)12、芬兰学者阿尔奈把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和神话三大类。(×笑话)13、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德国东方学家本菲)14、历史地理学派,也即芬兰学派,是以库伦父子为代表的。(√)15、鲁迅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传说。”(×神话)16、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能听得懂。”(×才有美的意义)17狭义的民间故事,是指传说以外的那些口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18、美籍华人丁乃通先生编纂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此书以AT分类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编码。(×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故事一般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很少静止地描写,特别是很少心理描写。(√)20、《一幅壮锦》是一则生活故事。(×童话)21、复合式的故事经常是按照强弱原则和三段原则组成的。(×对照原则)22、我国有许多多姿多彩的民间歌会,如甘肃莲花山的“三月街”。(×花儿会)23、钟敬文在《中国歌谣》中提及了十五种歌谣的分类方法。(×朱自清)24、仪式歌是人类最早的歌谣。(×劳动歌)25、东汉京中歌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下,不得生”是描写劳动人民艰苦生活的。(×骂董卓该死的)26、有的儿歌虽然没有什么思想内容,但其音节连贯和谐、幻想丰富幽默,常惠认为可用“联想”来解释。(×联响)27、著名叙事长诗《阿诗玛》又名《孔雀公主》。(×召树屯)28、东汉崔实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谚语著作。(×农家谚)29、生活歌谣主要是指农民、牧民、渔民、工人、手工业者的生活歌和妇女生活歌,不是泛
         
          
      指一切与生活有关的歌谣。(√)30、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他晚年的时候发出了“真是乃在民间”这样的感叹。(√)31、一般把民间口头创作的谜语称为民间谜语,文人加工创作的谜语称为文人谜语。(×灯谜)32、谜语是一种隐寓性的短谣,又被称作民间隐寓诗。(√)33、以《水浒》人名“关胜”扣谜面“平型关大捷”所犯的错误是谜面有闲字。(×底面相犯)34、据有学者考证,我国古代寓言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殷周)35、笑话集《笑林广记》的作者是冯梦龙。(×广笑府)四、简答题1、民间童话的艺术特点有哪些?(1)民间童话具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浓厚的浪漫色彩。如《一幅壮锦》中的画面变成了美丽的田园,老奶奶的神机妙算,这些幻想情节正适应了儿童的好奇心和生活阅历浅的特点。几乎所有童话,都有神仙宝物出来帮助好人,战胜凶顽,千变万化,充满艺术魅力。(2)有复杂、曲折的情节,美满的结局。其情节开展一般都是按照三段式的原则构成,人物的配置也多是三兄弟、三姐妹。童话的结局最后总是代表正义的力量获胜,使读者从小得到纯真的陶冶,培养美好的天性。(3)主人公一般没有姓名,多用老渔翁、樵夫、张三、王小二等,背景较为宽泛,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如“很久以前,南海边上有一座小山村······”(4)讲述有固定的手法,语言、情节比较定型,重要的地方插入韵语,如《蛇郎》中:“渣渣渣,渣渣渣,搬开石头是我家。”2、什么是民间故事的三段原则?三段式,传统民间故事的表现方法之一,指相同性质的事件反复三次,如地主给长工出三个难题,哥哥学弟弟做三件事情,公公要媳妇带回三件东西,小伙子问佛祖三给问题等,三次重复,加深印象,易讲、易记、易传。3、什么是们民间故事的对照原则?对照原则,传统民间故事的表现方法之一,即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塑造方式,总是遵循一定的对照原则,如财主和穷人,哥哥和弟弟,勤劳和懒惰,美和丑,善与恶等。美的比仙女还漂亮,丑的比魔鬼还丑陋,极度夸张,形象鲜明。4、动植物故事的特点有哪些?在民间故事中,有一种动植物故事。其特点表现为:(1)动植物故事是完全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并把动植物的特性与人的性格特征结合起来。(2)把动植物人格化,赋予动植物以人的特点,从中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侧面。(3)寓言的主人公并不限于动植物,也可以是人或其他自然物。(4)也有动植物故事和童话寓言是很难区别的。5、民间寓言的定义是什么?民间寓言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寓有哲理性的短小故事。它常常以动物作为主人公,通过故事说明一个含有训诫意义的道理。但寓言的主人公并不限于动物,它可以是人、植物,也可以是自然物。它不是从动物故事中派生出来的。它和动物故事同时产生于原始渔猎时代。那时人们天天要和动物打交道,掌握了它们的许多特性,并以它们为题材编述一些故事,有的以形象去感染人,有的以哲理来训诫人。前者是动物故事,后者是寓言。6、寓言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寓言有民间寓言和作家寓言之分。其特点是:(1)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开头或结尾常有格言式的简短结论。(2)情节单纯、集中,描写的线条较粗,以把道理讲清楚为度。人物性格十分突出,甚至借用动物鲜明的习性来映衬人物的性格,如虎的凶恶、狐狸的狡猾等。(3)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以故事来进行类比,把动物人格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一般不作细致的描绘。7、新故事的特点有哪些?新故事继承了传统故事植根于群众,反映人民心理和愿望的特点,大胆触及时弊,鲜明地表现自己的爱憎,如“四人帮”横行时,文坛被禁锢得死气沉沉,人们就用新故事的形式,编传了《小平不倒》、《朱老总巧斗王洪文》、《龙大爷巧骂“四人帮”》等许多故事,“四人帮”倒台后,人们希望有一批清官来体察民情,改善人们的生活,各地又流传了《习仲勋买鱼》、《安平生乘公共汽车》、《×××下乡》等新故事。近年来,人们又创编了不少反映不正之风、批评腐败现象的故事,如《一瓶茅台酒》、《后门在哪里》之类。另一方面,新生活中又涌现出不少新人新事,在新故事中也得到了及时的反映,如《巧姑娘招亲》、《会做媒的自行车》等。这些新故事,表现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民间文学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它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在艺术上,新故事继承了传统故事的口头性和故事性的特色,明白晓畅,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记易传,故事紧凑,引人入胜。但新故事又不同于传统故事,它不只是口头文学,其中不少是书面创作、书面流传的。这些书面语与作家文学的书面语又不同,它是文学记录的口头语言。这样的作品,既可听,又可读,这是新时期民间文学的特点所决定的。新故事的故事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有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二要完整,有头有尾,层次分明;三要有人物,有形象,不要孤立静止地描写和刻画人物形象,要在动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这是区别于小说、散文和民间传闻、掌故的基本特点。有故事性,故事才能引人入胜。新故事也有些带有传奇性和浪漫色彩的,但它一般不要神仙异物帮忙,可有一定的幻想,但主要是靠无巧不成书来达到这一目的。新故事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口头文学形式,它对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要作用,应该受到重视。8、什么是民间文学的故事性?所谓故事性,应包含以下三点:(1)要有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出人意外,意化无穷,引人入胜。(2)要完整,有头有尾,纲目清楚,层次分明,不管是单线发展,还是话分两头,都要交代的清清楚楚。(3)要有人物、形象,但又不是孤立静止地描写和刻画人物,而是通过动态来展示人物和性格。9、鲁迅所说的“杭育杭育派”是什么?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诗歌,就是民间歌谣。那时没有文字,民间口头歌谣是惟一的诗歌形式。正如《淮南子》中所说的:“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杭育杭育派”,这就是原始劳动的节奏和韵律。这些自然的呼声,如果填上实词,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就是歌谣。10、解释《吴越春秋》中的《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它所描写的只是几个连续的动作,所使用的是竹弓、土弹等简单的劳动工具。八个字,四个停顿,属于简单的一反一复的节拍。其大意是:截断竹子,用弦索把它连接起来;飞射
         
          
      土弹,逐击那奔跑的鸟兽。这是一首反映狩猎过程的原始歌谣。11、《伊耆氏腊辞》是一首什么性质的歌谣?《伊耆氏腊辞》是一首具有巫术作用的仪式歌。土反其壑,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传说这是伊耆氏腊祭时的祝辞。全诗以祈使的口吻,希望土堤土埂安稳巩固,水能归低洼之处,害虫不要侵蚀庄稼,草木也要归到泽洼之地,不要在田里乱长。从内容到句式,都比《弾歌》复杂一些,但章法有些相似,都是用四种相同事物的并列,在同样句式的反复中来表达中心思想。这一特点,是由于劳动动作的反复而产生的节奏所决定的。12、《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是流传于我国西藏、青海一带的藏族民间长篇英雄史诗,共七十多部,一百多万行,一千多万字,是现今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它描写岭国的一个穷孩子,在奇异的境界里诞生,后

分享到:

TAG: 考试题目 齐民要术 天安门 选择题 扬眉剑出鞘

奴本多情 引用 删除 补桐书屋   /   2014-12-22 10:45:10
预祝你成功
原帖由小因果俗于2014-12-21 21:55:13发表
太强大了,作为五天后要参加考研的人,我要全打印下来
引用 删除 小因果俗   /   2014-12-21 21:55:13
太强大了,作为五天后要参加考研的人,我要全打印下来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030
  • 日志数: 35
  • 建立时间: 2014-12-14
  • 更新时间: 2016-0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