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余声:十月初一寒衣节掠影(图)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11-23 16:15:18 / 个人分类:民俗档案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烧纸大军再现大连街头(图)

新商报2014-11-23 08:27(大连)

昨日是农历十月初一,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日子。很多人被昨晚满街的烧纸大军所震撼。尽管20102月正式实施的《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城市内抛撒、焚烧冥纸。对违法个人将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是一张很难开出的“罚单”。2010年就已发布条例,在城市内抛撒、焚烧冥纸对违法个人将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昨晚6时许,天已经黑透了,街口的火光格外醒目。大连市西岗区云山街附近,一个算上楼间路才勉强称得上十字路口处也是火光熊熊。一对中年男女将大捆的烧纸摊在地上点着,“浇点酒上,别烧不透。”男子拿出一小瓶白酒,洒在纸上,火光顿时蹿起,吓得俩人赶忙后跳。在茂田巷两处十字路口处记者看到,人们三三两两地蹲在地上,圈好领地,火堆一个接着一个。记者粗略地数了下两个路口的灰堆,足有60多处,有的还在纸堆旁摆上了水果、糕点等祭祀品。56岁的环卫工人苏大姐以前也是烧纸大军中的一员,可自从3年前当上了环卫工人,她再也没有在街头烧过纸。“以前真没想这么多,到了日子就烧,早都成了习惯,不烧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干上了这行才发现,自己心里是踏实了,环卫工人可倒霉了。”苏大姐深有体会。她说,这些黑灰最难扫,随风刮不说,烧后发黑的路面更难处理。“加上大家烧纸时间不同,俺和工友都得到处跑着扫,还是不赶趟,简直就是体罚。”她说。祭奠先祖、缅怀亲人的传统习俗应该尊重。但随着文明祭祀观念的深入,烧纸民俗也应该被鲜花、植树、上网“祭扫”等文明祭祀方式所取代。2010年实施的《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对当街焚烧冥纸行为的罚款金额,但受流通环节无制约、执法主体是否明确、人们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禁止焚烧冥纸这样的规定,不应该单向增强执法权,而应该采取教育为主、管罚与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去管理,使人们自觉摒弃这个习惯。

送寒衣不烧纸天津市民倡导文明祭祀

2014112208:38(北方网)

“十月一,送寒衣”,在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即将到来之际,1121日,和平区南市街庆友西里社区举办了“移风易俗文明祭奠建设美丽家园”集体文明共祭活动,街道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学生百余人参加。在共祭活动现场,全体参加人员向已故亲人默哀,并向已故亲人敬献一束鲜花。同时,社区居民还填写了“追思卡”,用文明环保的方式对亲人寄托哀思。中华旅游育才职业专科学校学生代表富饶表示,“百善孝为先”,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丧事从俭、文明祭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了解,此次活动是通过集体共祭形式引导居民文明祭奠和有效防控治理乱烧纸钱现象,树立文明科学意识,摒弃陋习旧习的祭扫方式,达到维护市容环境,共建美丽社区的目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移风易俗,形成文明祭祀新风尚,推动殡葬改革及社会和谐发展。

天津“送寒衣”文明督导街头巡查(图)

2014-11-23 12:17来源:今晚网-今晚报(记者 刘超)

昨天是十月初一,民俗中“送寒衣”的日子。记者跟随由民政、殡葬

和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文明督导队,对本市部分主干道、次支干道和社区的市民祭奠活动进行巡查。根据巡查和各区统计,昨夜,全市470条禁烧道路,违法违规烧纸情况大幅度减少。“每条次支干道和社区里巷、每个社区内,我们都定点定量设置了焚烧箱和焚烧盆,对依旧选择烧纸祭奠先人的市民进行疏导,经过近年来的试用和推广,很多市民都已经接受了。”市殡葬处的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不少市民也选择了更加环保的祭奠方式。记者跟随文明督导队,走入天塔街、马场街、下瓦房街和劝业场街部分社区发现,文明集体共祭蔚然成风。“这轮雾霾持续了好几天了,今天刚缓解了些,少烧些纸钱,也能少产生些PM2.5。”下瓦房街居民刘建军告诉记者。更多年轻人则选择在网上表达对祖辈的怀念。本周以来,津祭网、永安网等网络祭扫纪念平台迎来了大量的网络点击量,昨晚7点至9点达到最高峰,累计点击量目前已经突破1万次。

 

少林寺十月初一寒衣节举行僧众塔林祭祖法会()

佛学资讯少林寺网站2013-11-05 11:57

 

2013113,农历十月初一,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寒衣节”(又称祭祖节”)。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佛教仪轨,少林寺僧众到塔林祭奠历代祖师。参加仪式的,还有少林慈幼院的孩子及诸位善信。凌晨五点半,少林寺僧众在永信方丈的带领下,在大雄宝殿上早殿、诵经祈福。随后,大家迎着阵阵寒意前往塔林,依次在各座祖师塔下诵经上供,并焚烧五色纸,以祭奠历代祖师大德。期间,永信方丈为众开示:中国是一个重视传统礼仪的国家,一直存在着祭奠先人的传统,对逝去的亲人、祖先的感恩和思念之情是非常浓烈的。农历十月初一,北方地区已进入寒冬,人们也穿上了冬衣。此时,通过这一庄严的传统仪式来向逝去的亲人、祖先送达温情,正是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礼仪的传承。

寒衣节学习研讨素材资料: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1]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寒衣节由来的几个传说

1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2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3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秦始皇垂涎其美貌,欲纳为妃。孟姜女不畏强暴,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4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传说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2]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3]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5江苏红豆饭传说?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后世发展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唐大诏令集》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 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 教,感游衣于 汉纪,成献报 于礼文,宣示 庶 僚 ,令 知 朕 意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 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 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点击看大图)


TAG: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 引用 删除 cfngroup   /   2014-11-24 08:55:28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8514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