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手工艺类非遗半市场化属性阐释及保护探析——以文港毛笔作坊为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1-14 22:04:31 / 个人分类:邯郸学文

 要:半市场化[]笔坊生产的困境,源自生产方式的改变。毛笔制作技艺是和小农经济相伴生的,具有鲜明的传统性,但同时,它和商品经济又有扯不断的纠葛,它的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具有突出的现代性。可以说,贯穿笔坊生产始终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随着社会突生性的转型,这种矛盾日益加剧,成为笔坊生产的隐形“镣铐”,因而,只有辩证地调适两者关系,笔坊生产才能更好发展。

关键词:文港毛笔;半市场化;传统;现代;镣铐

       半市场化笔坊生产,一方面表现为生产的传统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产品的商品性,因而它的“半”就具有不纯粹性,夹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处在适与不适之间,而这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隐形“镣铐”。

一、生产:徘徊在现代的门外

       “家庭是最古老的社会组织,它也很可能是最古老的经济组织。”[1]家庭的这种功能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十分落后,衣食住行的需求必须依赖家庭自给,这样家庭的经济组织功能便在自为状态下产生并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工商业得到有力推动,商朝、西周时期甚至形成了“工商食官”的发展模式,但由于工商业发展影响了农业的基础地位,破坏了古代社会经济基础,因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2],从稳定国家统治的需要出发,战国后期秦国的商鞅实行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在后世历代封建王朝中都得到有力推广。这样,工商业就成为农业的“附庸”,成为农民农闲时的一种经济活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持续得到发展,并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形态。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在小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庭手工艺作坊也遍地发芽,在中国广大城乡地区逐步建立起来。家庭作坊主要目的是满足一家一户的经济生活需要,当然除了自给,也供应市场。

文港毛笔作坊(简称笔坊),也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家庭手工业,但它与一般生活用品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的需要。因为毛笔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品,而是一种文化用品,其需求的对象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半市场化笔坊生产,与小农经济相联系,具有传统性,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笔坊管理较为松散。笔坊,作为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一种形式,是农业的附属物。过去,文港当地农民一般白天种地,晚上制笔,或者在农闲时制笔。虽然今天不少技艺水平较高的农民已经成为了专业的制笔艺人,但在数量上这只是少数,大多数制笔艺人仍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因而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仍然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说:“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3]当然,今天的小农经济并非等同于马克思论述的小农经济,历史是发展的,因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过去。就文港笔坊来说,其他的局限性并不怎么明显,其缺陷更多地表现为管理的松散。在文港,笔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家庭作坊,完全由家庭成员组成;二是雇佣作坊,完全由雇佣工人组成;三是混合作坊,由家庭成员和雇佣工人组成。总的来说,混合作坊是主要类型。对于混合作坊的管理,很多笔坊主的理念都停留在很初始的阶段。“笔坊不需要管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每个人做哪几道工序基本都是固定的,实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再临时安排。”[③]对于迟到、旷工或者请假的情况,更是随意和普遍。这一方面反映了笔坊这个民俗文化空间的亲和力,比较人性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管理的松散性,生产的断续性。在一些笔坊,只要你稍微留心,就可以发现经常有某位工人旷工。一些笔坊主表示现在的笔工难请,原因是制笔很单调、辛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毛笔制作以手工为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相对于机械,手工劳动具有效率低下的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手工艺又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意义的生产活动,洋溢着厚重的民俗气息。手工艺以手为媒介,手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感受自然生命细微的脉动,启迪与凝聚劳动者的智慧与情感,因而,劳动过程不仅是物质生产过程,更是情感渲泄、文化创造和精神享受的过程。“手是最直接、最人性的力量,是人将自己同外界联结统一的‘枢纽’。手创造物品的能力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手工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手”为媒介进行创作。”[4]手创造物品的这种能力有时具有高度的精密性和细致性,即便是机械也难以替代。“在毛笔制作方面,原来日本人也打算用机械来代替手工劳动,他们请了很多专家进行精密的演算,希望设计出可以量化的制笔工序,他们投入很多,结果证明是徒劳的,因为毛笔制作的复杂性,现阶段还无法完全用机械进行量化操作。”[④]因而,半市场化的笔坊,它主要依赖手工劳动,劳动过程渗透了劳动主体更多的成就感、价值认同、文化创造,与机械化生产具有迥异的文化内涵。第三,劳动工具较为简单。毛笔制作工序繁多,大大小小的工序加起来有128道,但是制笔依赖的工具却很简单,以笔头制作来说,所需要的工具无非是刀、碗、盆、蜡烛、剪刀、牛骨梳、盖板、齐板、细线等等。这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又可以称为“手工具”,因为它是制造工具(毛笔)的工具。手工具是手的功能的延伸,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也蕴含了人类的情感与价值认同。“‘手工具’与人体最为接近,而考察手的形态又不如考察‘手工具’来的直观,因为‘手工具’是‘手艺’之手,其上有历史积淀下来的痕迹、其中有人类内心活动的印记。”[5]当然,近年来毛笔制作部分工序已经开始采用机械,如梳毛机的出现,但整体而言,机械化的影响还很小,而这并非说半市场化笔坊生产完全排斥现代技术,而是说现代技术很难渗入精细的毛笔制作过程。第四,笔坊规模一般较小。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相联系,笔坊规模都比较小,在文港,一般的作坊就是四五个人,小的就是夫妻两人,最大的笔坊也不过二十几人。规模小,既反映了笔坊主经济力量薄弱,都来自农民或刚由农民转变而来,资本较少,也反映了半市场化笔坊经济的固有属性,即毛笔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性。笔坊,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厂家,它兼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造的双重功能,因而不能以批量化、规模化来衡量其发展。第五,毛笔制作具有个性化要求。毛笔制作虽然也生产那种普及性的日常学生用笔,但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书画爱好者队伍的壮大,社会各界对个性化的专业性用笔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毛笔书写已不再承载日常书写的功能,而是从大众生活中抽离出来,形成了具有观赏性、审美性、个体性的书法艺术。毛笔制作工艺对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具有很大的影响,翁志飞认为古人对书法技巧的锤炼,也是以毛笔制作工艺的提高作为支撑的。虽然书法的表现力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就工具而言,笔墨纸砚的材质对书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就其对书法影响的程度来说,毛笔显得更为突出。”[6]因而,当代书画家对毛笔表现出了多元化下的个性化需求,有的书画家甚至对某个制笔师所制的毛笔有较强的依赖。素有当代“中国笔王”之称的制笔大师周鹏程说:“书画家对笔的要求很高,不同的人对笔的要求不同,同样是一支笔,有的人认为太软,有的人认为太硬,要制好书法家所用的笔,先要了解他写什么字体、画什么画,才能大致制作出他适用的笔,有时甚至在试笔后还需与书画家深入沟通,按其需要进行一两次修改。”[⑤]当然,除上述特点以外,半市场化的生产,还包括制笔工序的稳定性,制笔技艺的保密性等等。

半市场化笔坊生产的这些特点,铸就了笔坊这个生产空间在传承和发展制笔技艺方面独有的民俗文化氛围。笔坊生产一直保持着父传子、母传女的传统,采取口耳相授的形式,使得这样一种文化空间洋溢着亲情、温馨。半市场化的特性,突出的表现为生产的传统性,从制笔工序、制笔技艺的传承、制作过程等都与小农经济属性紧密相联,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家庭笔坊中慢慢设计、触摸、体悟毛笔,在制笔过程中体验生命律动、升华自我价值,现代的喧嚣与浮躁、功利与诡谲仿佛被摒弃于笔坊之外,人们年复一年在揣摩、体味着毛笔文化深邃的内蕴。当然,半市场化的生产,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封闭、落后,在笔坊高高的“围墙”上,只要能够渗透一丝阳光,民俗文化就处在嬗变中。况半市场化的笔坊,其生产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敏锐的市场透视、应变能力,其生存与发展也主要依托于市场。

 

二、市场:笔坊经营的锁钥

        半市场化笔坊生产,虽然传统性特征明显,但毕竟毛笔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品,对消费者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要求。毛笔是一种外销型文化商品,生产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文化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生活文化需要,因而,毛笔制作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市场对其具有特别的意味,仅从交易的角度来看,和其他现代商品没有什么区别。

文港,自古以来就有跑市场的传统,至今“出门一担笔,进门一担皮”的俗谚在当地仍广泛流传。对于毛笔制作来说,跑市场一方面可以销售毛笔,实现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潜在功能就是能够接触各种用笔者,包括书画家,了解他们对毛笔的使用要求,从而进一步改进毛笔制作。过去,老一辈的制笔艺人靠肩挑手提,有时步行,长途跋涉沿路推销自己制的毛笔,同时收购回一些皮毛,作为制笔的原料,这样循环的生产方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当然,不同时代跑市场的经历不同,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种传统得以沿袭下来。制笔大师周鹏程就曾经有过跑市场的经历,正是出外卖笔“碰壁”的经历促使他不断去钻研制笔技艺,不断熟悉市场,从而最终成为国内制笔行业的佼佼者。

跑市场,是一种积极的市场交易,因为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制笔技艺也需要应时而变,半市场化笔坊虽然植根于传统,但它与现代社会并不是相互抵牾的,它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灵活性、应变性,它始终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的信息反馈来调节生产。可以说,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半市场化的笔坊。

在文港,跑市场还有一种替代形式,就是专门销售队伍,当地有“万人制笔万人销”的说法,“文港有10000人的流动大军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市场销售文港文化用品。据不完全统计,文港人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以笔类为主的文化用品销售窗口5000多个”[7]。这些销售人员散布全国各地,如同一扇扇敞开的天窗,吸纳、融汇着各地漫溢进来的清新空气。他们在销售中了解各地不同的用笔习性,接触不同的用笔者,从而把大量的不同的用笔要求反馈给制笔者。此外,还有一些笔坊主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外地都有自己的固定关系网络和业务,他们主要通过这些渠道了解外地对自己毛笔的信息反馈,从而提高毛笔制作工艺。

外面市场的信息对半市场化笔坊生产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但亚市场的信息(制笔材料市场、制笔工具市场、材料加工市场等)变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为,半市场化笔坊生产也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的,它必须要考虑制笔成本与销售市场,制笔成本的提高就意味着销售市场的缩小。而影响制笔成本的,最重要毛料的价格。在文港,有一个全国最大的毛笔材料交易市场,每月有九个集市,逢农历尾数的一、四、七周边的人们都赶到镇上交易。当地笔业有很细致的行业分工,有很大一批人从事专门的皮毛贩运及加工,从全国各地贩卖皮毛到文港市场上来,因而,集市毛料的价格变化很灵敏。

20世纪末以来,整个世界自然生态发生急剧的变化,很多动物趋于消亡,或皮毛质量不断退化,因而对毛笔制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不断研究新材料以适应书法对毛笔制作的需要,日本、韩国、台湾都先后研制出了人造尼龙毛,文港也在借鉴的基础上,在90年代中期研制出了人造尼龙毛。尼龙毛的出现与使用,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当前毛笔制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材料。人造尼龙毛的广泛使用,适应了毛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半市场化笔坊生产现代适应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要明白,半市场化笔坊与现代技术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现代技术具有双重属性,除了其自然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也就是满足人类需要的目的。因而人造尼龙毛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不是纯粹客观的存在,而是服从于人的主观性目的的,具体来讲,就是从改善毛笔的性能,降低毛笔的成本角度出发的。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开篇中所说:“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8]在整个自然生态迅速变迁的今天,人造尼龙毛应运而生,对半市场化笔坊生产来说其积极意义是主要的。“以前的纯山羊,基本是放养的,毛质很好,现在山羊都是圈养的,加上饲料的催长,毛质很软,像棉花一样,行话说这种毛‘无身骨’(无弹性、无柔韧性)。”[]而人造尼龙毛正是对此的一个修正,它的弹性好,且耐磨,增强了毛笔的使用寿命。

半市场化笔坊生产对市场的依赖不仅体现在直接参与实体性的面对面的市场交易,而且还体现在尽可能地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立虚拟性的数字化网络交易平台。互联网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并且日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和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就交易手段来说,互联网虽然具有虚拟性,但其虚拟性不是“空中楼阁”,它是以实体性为支撑的虚拟,虚拟只是一种形式。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在信息交流、传播中可以实现平等的“网”格,或创造无责任主体,故而能够打破现实生活的语言禁忌,展示网民心灵深处的话语。同时,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能够消除信息孤岛,掺入现实生活,衍化和丰富社会生活色彩。“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方式重塑了我们的心灵世界,延异了我们的身体,并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合和共生’的理想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9]这样一些优点,使毛笔生产、交易受益不少。文港不少笔坊主都在一些文化网站建立自己的销售网店,不时更新网页,展示自己时新制作的毛笔。他们通过与网友的交流,解答网友的提问,介绍自己的毛笔,为自己的品牌赢得了不少潜在的消费群。而交流的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有利于笔坊主改进自己的毛笔制作,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笔坊主邹农耕是文港较早利用网络技术的人,他在书法江湖网建立了“邹氏农耕笔庄”,销售自己的毛笔。早期为了拓宽自己品牌的影响,调查全国性的毛笔市场状况,他们在网站连续五年开展免费赠笔活动。“1998年,因为没有时间去全国各地去做市场调查,我便通过网络或报纸发布消息,各地朋友只要写一封信或打一个电话,我就赠送两支毛笔……第二年的整个零售翻一番……主要是让我明白了,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市场大调查,哪个区域对我的笔的反映如何,因为我赠笔都是根据地区风格赠笔的,我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知道哪个区域流行什么书法,流行什么国画。”[]对毛笔交易来说,互联网虽然是一个媒介,但其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去空间化及巨大的潜在消费群,都为笔坊生产创造了空前的商机。“数字技术不仅在改写当代科技、生产与生活的面貌,而且也在改变着手工艺的技术、手段与工作程序,并进而影响手工艺的风格、手法与个性追求。”[10]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地的市场信息,掌握各地毛笔的流行风格,从而根据多元化的需求制作各地适宜的毛笔,可以说,互联网数字技术本身并不能影响毛笔制作,但数字技术的传播,信息交流的互动,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半市场化笔坊生产虽然源于远古时期,与小农经济紧密相联,具有厚重的传统性,但其本身又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从其一诞生时起就具有鲜明的商品性,生产、交易都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可以说,市场是半市场化笔坊经营的锁钥,直接影响其发展,甚至决定其消亡。毛笔是外销型的文化商品,其生产必须以在市场销售出去为最终目的,市场价格、市场交易状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制笔工艺,因而,制笔工艺的传统性也是相对的,传统中蕴含着现代,现代中熔铸着传统,确切地说,毛笔制作技艺是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一种半市场化民间工艺。

 

三、调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文港毛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也隐忧重重。“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即文化生态整体发生着急剧异化,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产生了危机。”[11]由于毛笔制作很单调、辛苦,学徒时间比较长,且报酬比相对不高,而外面“精彩”世界的发展机遇与社会诱惑不断增多,年轻人都不愿固守在家乡从事与社会发展“脱轨”的毛笔手工艺。笔者认为,文港毛笔的危机源自半市场化手工艺本身。笔坊生产的隐性“镣铐”简言之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也是处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半市场化笔坊生产必须面对的一种挑战。要解去“镣铐”或传承好毛笔制作技艺的关键仍在于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具体来说,要从三方面深入认识和进行调整。

一是注意引领正确的文化价值,妥善处理毛笔制作的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半市场化笔坊生产以市场为导向,而市场生产具有趋利化、趋同化、嬗变性、模仿性等特点,是与现代技术社会相适应的。因而,在现代技术社会,市场生产必然导致标准化、批量化、同质化的生产模式,而这种生产模式主宰下的商品文化,凸显的是人的消费欲望、攀比心理,也就是说,在这种文化中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在消费文化的裹挟下,虽然共享着高科技创造的统一标准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人们也在承受着统一标签下的单调和精神的匮乏,人在消费中容易迷失自我。半市场化笔坊生产从其源头上来说,它是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手工劳作的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性始终燃起人们心头的温暖情怀。杭间先生说:“传统工艺也好,工艺美术也好,它们在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在满足使用(广义的)这个前提下,其价值主要体现为精神的价值——艺术性。”[12]传统手工艺精神价值,浓缩了自然、和谐、温馨的民俗文化因子,“手工劳作过程中的物我合一的亲历境况,是以积极主动的创造行为深化了手工的人性满足。”[13]P59书法是具有个人色彩的创造艺术,作为书写工具的利“器”——毛笔也应适应书法艺术独创性、个性化的要求,因此毛笔制作需要注重毛笔的精神价值,凝聚和升华其内在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坚持推广大众化普及性毛笔的同时适应书法多元化的艺术要求,也要设计和制作出精品化的个性化专业性毛笔。大众化与个性化毛笔的出现,既是半市场化笔坊生产存在的基础,也是适应市场变化的选择。

二是注意把握生产制作,妥善处理手工与机械的关系。半市场化笔坊从生产的角度来说,它是传统性的,但毛笔制作的传统性本身并不是和现代技术相对立的,它在现代社会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书法爱好者群体的存在及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怀念是其在今天社会仍能存在并继续传承下去的文化基础,因而,需要精心把握毛笔制作过程,不断提高毛笔制作的技艺水平。毛笔制作是一种以手工劳作为主的创造活动,劳作过程赋予了很多情感,“工匠从设想到制作能够全面地参入整个过程,手、眼、脑得到了全面协调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地应对制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手工制作使工匠能够身心合一地投入到物的创造上,确证了人自由发展的本质特征,手工的人文精神也体现在这一层面上。”[13]P59包括毛笔制作在内的手工劳作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人是劳动的主体,工具从属于劳动者,人、物与自然相互协调。而机械这种技术造成劳动过程的去情感化,道德与情感人为的分离,人异化为生产的一个环节,成为机器的奴仆,人、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严重消解。“现代技术作为一种展现方式……而是征服、利用和控制自然、挑战自然,他迫使自然和人都进入非自然、非本真的状态。”[14]虽然如此,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化是一条我们不得不沿着它前进的道路。任何倒退的企图都只会使生活变得愈来愈困难乃至不可能继续下去。抨击技术化并无益处。我们需要的是超越它。”[15]况传统手工艺也是发展变化的,只不过变化较缓慢而已,就毛笔制作来说,在笔头制作中已经出现了梳毛机这种半机械化的机器,在笔杆及其他笔料加工行业中,机械化的程度更高。因此,半市场化笔坊生产传统性的保护,不是漠视或故意回避现代技术,而是在保证毛笔制作技艺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有步骤地逐步采纳机械,提高劳动效率,减轻人的体力劳动量,使手工和机械相互补充。

三是注意文化与技艺传承,关心和尊重传承人,切实提高手工艺传承主体的地位。一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不仅要注意其技艺本身的传承,更要注意文化的传承,只有保护好其存在的文化生态,才能真正保护一种民间手工艺。对于毛笔制作技艺来说,“应该切实提高手工艺传承主体的地位,营造尊重手工艺、欣赏手工艺和爱好手工艺的良好社会文化风气。”[11]社会各界应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来看待传承主体,要知道他们是技艺传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他们的言行、心理感受、生存状况起着典型示范的作用,会极大地影响后继者们对传统手工艺的态度。一句话,毛笔制作需要营造尊重传承人的文化氛围、民俗环境,真正提高那些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主体的地位,激励他们从民族文化存亡的高度,审视毛笔制作技艺的意义,使其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半市场化笔坊在现代社会的遭遇,源自生产方式的改变,笔坊是传统制笔手工艺的生产空间,毛笔制作蕴含了厚重的传统文化,但毛笔制作在今天依然存在,说明半市场化笔坊是发展的,与现代技术并不是相互抵牾的,相反如果两者关系处理得好,彼此还可以相互补充,因而,解决毛笔制作技艺传承问题关键就在于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半市场化笔坊,既带有小农经济的遗存,又充斥商品经济的气息,是传统与现代共生的产物,因此,只有深入认识并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卸下一直捆缚其发展的隐形“镣铐”,毛笔制作技艺才不会在标准化、批量化、同质化的市场大潮中迷失,才能在瞬息变幻的时代变迁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注释:

[]半市场化,在这里指称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种经济形态或市场结构,或者说传统生产制约下的市场化现象,这里的“半”不是具化概念,而是一种泛指。半市场化的经济现象适用于大多数民间手工艺,对于研究传统手工艺存在状态、发展困境及保护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时代具有永恒性,但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同时期表现有所不同,时紧时松,政策针对的对象有时也会有所变化。

[]访谈对象:雷礼华,男,1963年生,初中文化。访谈时间:2010730。访谈人:刘爱华。

[]访谈对象:李小平,男,1973年生,初中文化。访谈时间:2010428。访谈人:刘爱华。

[]访谈对象:周鹏程,男,1954年生,小学文化。访谈时间:2010712。访谈人:刘爱华。

[]访谈对象:朱细胜,男,1970年生,初中文化。访谈时间:2010723。访谈人:刘爱华。

[]访谈对象:邹农耕,男,1968年生,初中文化。访谈时间:201054。访谈人:刘爱华。

参考文献:

[1][]罗森里,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39.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5.

[3][]马克思.资本论[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30.

[4]鲍懿喜.手工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生产力量[J].美术观察,2010(4):13.

[5]王文杰.论手工艺操作中的手、工具与材料[J].艺术百家,2008(6):130.

[6]翁志飞.书笔论[J].书法研究,2006(3):2.

[7]李江敏.进贤文港镇:一支毛笔写出一篇大文章[N].南昌日报,2008-11-21(001).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

[9]唐魁玉.心、身体与互

TAG: 非遗 手工艺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