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词与丝弦锣鼓(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2-10 16:15:15

文南词与丝弦锣鼓是土生土长在宿松县的两朵民间艺术之花。
      大约在1850年前后,宿松出现了灯歌、灯舞杂以插白和情节而逐渐演变成一种“灯戏”,这就是文南词戏曲的最初雏型。这种灯戏至今保留下来的剧目有《浪子抛球》、《卖茅柴》、《纳蓑衣》、《卖杂货》、《卖草墩》、《纺线纱》、《做渔网》等十多出。其中《浪子抛球》舞蹈多姿,曲调丰富,1957年经省文化部门推荐,出席了全国民间舞蹈会演。后来,这种灯戏与流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文词腔”相结合,便登上了戏曲舞台。起初,它只是以小戏、折子戏为主。当时有人曾为“文南词”戏曲舞台题过一副对联,上联是:“若谈红粉钟情,只管《想郎》,何用《金莲调叔》”;下联是:“莫道青衫落魄,不单《探妹》,还贪《美女游江》”。可见《想郎》、《游江》等文南词小戏在民间流行之盛。不过,“文南词”正式成为一个地方剧种,则是解放前后的事。先是《借衣》、《点药》、《嫖院》、《秋江》这四折戏被改编为较完整的正戏,随着这四出正戏的形成和流行,其原先的唱腔“文词”和“南词”,以及“四板”、“秋江调”等便成为主调。其中尤以“文词”、“南词”因咏叹和叙事性强,而在所有剧目中通用,故此,文词腔成为戏曲后,又名“文南词”(湖北称“文曲”)。
      由于在一个县不可能有两个地方戏剧团,所以,1958年宿松黄梅戏剧团便附设了一个文南词小组,请来了一些文南词老艺人如虞正兴等,收集记录了传统剧本40多出,以及各种唱腔和音乐曲牌。可惜这些宝贵资料在十年浩劫中大都散失。当时宿松业余文艺代表队演出的《苏文表借衣》等文南词传统剧目,都曾参加过1958年安庆地区专业、业余戏曲、文艺会演。宿松黄梅戏剧团也曾不时兼演文南词如《苏文表借衣》、《王婆骂鸡》、《秋江》等。《秋江》还由青年演员江丽娜同志演唱,由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灌制成唱片和磁带。粉碎“四人帮”以后,安庆地区第一次戏曲会演,宿松县参加演出的文南词现代小戏《印》,曾获得创作、导演、音乐奖。宿松县黄梅戏剧团的保留剧目《窦娥冤》中吸收了文南词曲调,其中有几段唱腔已由江丽娜同志演唱,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向全国播放,并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和磁带在全国发行,受到各地群众的喜爱。
      文南词曲调十分优美,大量保存着鄂、赣、皖三省交界一带流行的民间小曲如《瓜子仁》、《想郎》、《打樱桃》等,至今在当地农村中还十分流行。其中,《游江》即《美女游江》,《你说呀说呀》即《瓜子仁》,《田埂小路》即《想郎调》等等都已被录制成《安徽民歌集锦》唱片和磁带。这些曲调之所以在民间流行,也与盲艺人常在村头集镇演唱文词腔,为之广泛传播分不开的。
      丝弦锣鼓又名“断丝弦”,是一种以打击音乐为主,间以丝竹乐伴奏的民间吹打音乐。它始传于明朝,随着灯歌的流行而流传,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过去,它专为民间的婚、丧、喜、庆,以及“做清明”、“出庙会”、“大型灯会”等游行时作前导演奏,亦为灯歌,灯舞等伴奏,主要是渲染各种民间风俗的情调色彩,因而这种乐队比较庞大,演奏时气氛也十分热烈。据一些民间老艺人谈,最盛时正班有64人之多,32人只称半班。后来随着“做清明”和庙会的停止,民间婚丧喜庆逐渐简约而不怎么时兴了,只在春节灯会上还可以看到它较小规模的活动。
      丝弦锣鼓的曲牌十分丰富,共有30余首,可分三类:
      一是击乐和丝竹乐间奏的断丝弦曲牌,有《金丝荷叶》、《断荷叶》、《破荷叶》等三首。这些是它的主要曲牌,常在开头或结尾时演奏,给人印象最深,流行也最广。
      二是锣鼓曲牌,有《八哥洗澡》、《水底鱼》、《么二三》、《四点清》等20多首。它是丝弦锣鼓的骨干曲牌,除在乐队行进中穿插演奏外,主要配合玩灯的各种舞蹈动作进行演奏,并作灯歌过门用。
      三是丝弦曲牌有《老八板》、《小四板》等四、五首。它旋律细腻,除用于歌舞、灯戏等情节的描写演奏外,在乐队行进中也常与锣鼓曲牌配合演奏。
      丝弦锣鼓除了使用一般乐器外,还加添了几件特殊的乐器,有:一、扁皮鼓,是一种较小而扁平的皮鼓,演奏时把鼓放在木架上,用带子系在胸前或另一人的背上击打。指挥发牌时用鼓签在鼓上划比方位,如右手鼓签横架要鼓的前面为《水底鱼》等等。这是民间行进乐队的一种特殊指挥方法。二、马锣,比小锣较大较厚,演奏时,左手用姆指和中指、食指、无名指夹着锣身,不停地移摆转动,右手用一个头大尾小的木槌连击锣心。木槌击锣心时,正好赶上锣身与手指脱离接触之时,故而音色及音的长短都可以随着左手摆转幅度的大小来调节,发出“的、的、的”的悦耳之声。丝弦锣鼓的多种曲牌均由它领奏,并在行进中时而边打边把它抛向空中,又恰好落在手中,接着敲打,这样抛出去,是利用空气对锣身的阻力和振荡以及抛出的时间差,来改变音调、音色和延长音,以增加场面上欢乐活跃的气氛。它是丝弦锣鼓的主奏乐器,要把它敲得好,抛得出色,没有一定的功夫是不行的。三、的号,长3尺左右,本用黄铜铸造,现以白铁代之,无音孔,不象拉管那样能伸缩,而是凭嘴尖和气息的控制与变化,吹成近似“宫、商、谷”三个不大准的音,听起来总象在尖叫着,发出“的的的”的音,故曰“的号”。这种特殊音色,主要用于断丝弦曲牌,是为了助长场面的气氛,使音乐具有一种神秘奇特的色彩和粗犷的旋律。四、冬叭锣,又名清明锣,是“做清明”时专用的,锣面巨大,锣心一面凸起,一面凹陷,敲打时奏出“冬叭”之声,故名冬叭锣。这种锣,敲锣心与敲锣身声音不同,类似外国的钢鼓。国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这种击奏旋律的钢鼓;岂知我们的先人早就有过这种尝试。冬叭锣敲打时声音宏伟低沉,刚好与的号的尖叫声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鞭炮“噼啪”声,混成了一组奇特的音响,这不仅增强了音乐声势,而且能将人们带入一种“怀祖念古”的境界。宿松人“做清明”就是家族集体祭祖的一种活动。丝弦锣鼓是一种很有特色,并能收到特殊音乐效果的民间艺术。
 
 
 
 
 

TAG: 舞蹈 戏曲 宿松县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王焰安

王焰安

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出版有《桃文化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三等奖

日历

« 2024-04-21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6760
  • 日志数: 417
  • 图片数: 13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38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20-04-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