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育光]《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采录概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10-06 19:51:30 / 个人分类:说部

    在瑷珲古镇东北约七里之遥,有个老屯叫“窦集屯”,全屯在早只住有窦姓,祖籍河北献县人氏。说起窦姓家族那可大有来历,相传二百六十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由河北献县、 河间一带渔民发起,顺天府管辖之下的高阳、任邱、新安、雄县、容城、霸县、固安、静海民众,迅及响应,“杀贪官、抗渔税、有饭吃”,怒火直逼天津总督府。当时大清国正处鼎盛时期,举义旗者就是风云一时的少林奇侠窦尔敦。敢在京畿紫禁城下皇上卧榻边挥戈闹事,极大震慑和惊惧了颐指气使的乾隆皇帝和朝臣们,耗时两载有余,窦尔敦遭清廷诱擒。
    乾隆帝传旨:一定要面见这位“奇侠”窦尔敦。窦尔敦被押上金銮殿,面不改色,誓死如归,厉陈“白洋淀、大清河,自古颐养生民。而今官税如虎,一国之君,不恤民怨,颠倒黑白,罪在皇上”,“民皆无罪,造事者唯我尔墩一人也!吾愿以血荐轩辕!”窦尔敦大义凛然,深深打动乾隆帝。恰逢黑龙江沙俄东侵,兵部急募戍边强将。偏巧赶上孝贤皇后弟、大学士傅恒,奉敕主持编绘大清国边民服饰、故俗图谱《皇清职贡图》,钦命甚紧,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等均膺此任。傅恒知窦尔敦有少林武艺,便巧言劝阻乾隆帝:“败子回头金不换。施仁德,鲜杀伐。化敌为友,天下归心。请皇上恩准,招抚窦尔敦,发配黑水瑷珲,改弦更张,为北疆戮力。”乾隆皇帝采纳了傅恒大学士之谏,才有了后世窦尔敦戍北的佳话。窦集屯的窦姓族人,皆窦尔敦后裔子孙。窦氏族人们,今日问及其事,亦毫无隐饰地言说先祖窦尔敦漠北充军,因年湮日久早淡忘不详。窦姓家族早年自有祭礼,村东古有祠堂俗称“窦尔敦庙”,早年春秋忌日香火炽烈,前来瞻仰与拜庙者不绝。民国以降,堪称塞外一景。可惜窦尔敦庙“文革”遭毁,已难修复,实为憾事。窦氏子孙,至今供藏窦尔敦名讳下子孙传袭至今之窦氏家谱一轴、兰花瓷拼盘一件,传为窦尔敦带来的遗物。
    正因为窦尔敦事迹生动、离奇、感人,才成为有清以来小说戏剧中人们炙手可热的追逐素材。在文坛、戏坛、书场上,处处描写和传颂着一位头戴英雄壮帽、身披御风如意氅、手使护手双钩、涂抹有三块瓦脸谱的盖世豪侠形象。为世人所熟知之公案小说《施公案》、《彭公案》和武侠小说《三侠剑》中,都极力渲染窦尔敦反抗贪官、不畏强暴、救民出水火的英雄壮举。 京剧并由此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盗御马》、《连环套》等著名折子戏,脍炙人口百看不厌。解放后,国内仍有新著《窦尔敦传》《窦尔敦传奇》问世。除此,《金镖黄三泰》等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更不可数计,足见窦尔敦在民间深远影响。
    我本人就是窦尔敦故事的热心追求者,我童年就常听奶奶、父母及族中长辈们,深情地述说邻村窦集屯有窦家庙,夸赞大英雄窦尔敦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1951年,我调瑷珲完小任教期间与窦集屯接触方便,曾会同曹文仪、孟晓光、孟幼光、王文杰诸师友,徒步多次去窦集屯与窦姓族人攀谈,后来也曾率学生秋季野游时去过窦集屯等地参观。满族自古深受萨满教祖先崇拜观念熏陶,各氏族萨满与穆昆注重随时记载本氏族或部落的英雄事迹,满族说部“乌勒本”就是这样形成的。每有说部的讲述,一般多在氏族中恰逢婚丧嫁娶或祭祀等大型活动的余兴,则由穆昆达将阖族长幼召集一堂,按辈份坐好,请出族中德高望重的妈妈、玛发、色夫们,讲唱满族说部“乌勒本”故事,寓教于乐,活跃气氛。满族说部犹如鄂伦春 “莫苏坤”、赫哲“依玛堪”、蒙古“乌力格尔”,都是本民族本部落往昔生存的历史记忆史诗,也是教育后世子孙的百科全书。窦尔敦发配北疆瑷珲的往事,也必然会在当地满族说部中有所评述或反映,成为诸多满族口承文学说部中一株别具一格的古卉。
    我们追记整理的满族说部《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出自我二姑父张石头的讲唱。据父亲在世时回忆,张石头是满族著名故事家。当地还有一位著名讲述人,大五家子乡的杨青山老人,与张石头是好友,1954至1958年前后相继去世。张氏和杨氏所讲述《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富有厚重的史学可信度,与我们所知之窦尔敦其他故事截然不同。《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所述历史背景,不是在清康熙年间,而是事发于清乾隆十一年前后,堪称窦尔敦型故事中另一范本。据先父在世时回忆,张石头与杨青山所述《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完全是于民国年间听当时富察氏家族穆昆、富希陆阿玛富察德连讲述。富察氏家族,祖居黑龙江宁古塔(宁安市),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为抵御沙俄东侵,其先人奉旨跟随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北戍瑷珲,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另外据先父富希陆先生生前讲述,他曾听他阿玛德连老人讲,德连祖父吉屯保(发福凌阿)和德连父伊朗阿在京时,就与兵部给事中韫琦交友甚好。韫琦,满洲富察氏,镶黄旗,其玄祖便是乾隆朝大学士傅恒。兵部给事中韫琦向吉屯保(发福凌阿)和伊朗阿讲述傅恒很多治国安邦故事,其中就包括傅恒和窦尔敦的一段缘分。这些都是《傅恒大学士和窦尔敦》说部成书的核心内容。
值得特别提及的一个历史事实是,自清末以来谈及瑷珲历史文化者渐少,史料缺失,后世亦难追述其详。考其原因,主要是瑷珲经历1900年庚子俄难,沙俄血洗海兰泡,并跨江用一场凶恶的大火烧尽了北方固国锁匙——瑷珲古城,将其自康乾以来精心积蓄百余年关于北疆全部珍贵舆地、文物、户籍、档册,化为灰烬,焚成历史盲区。更可悲者,沿黑龙江两岸居住的满、达、鄂、汉等土著乡民,兵火中啼饥号寒,罹难奔逃,畏缩于省城卜奎(齐齐哈尔)、嫩江、辰清及诺敏河流域等地求生,一直躲过两三年之后惊魂方定,陆续返回残废的家园。民国动乱,日寇铁蹄,人们很少再去追索那令人悲愤难抑的往昔。尤其是随着老一代人逐年谢世,很多遗事久成悬案。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些年,党和国家大力倡导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 抢救与整理,濒临消失的满族古老的“乌勒本”说部艺术焕发新的青春。 被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说部,其中就包括《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从中获得清乾隆时期一些有关黑龙江沿岸及瑷珲副都统衙门等社会史料,填补了许多空白。
    1978年秋,我有幸正式投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工作。著名历史学家、省社科院佟冬院长,是我大学时的老校长,因“文革”后为加强东北史地与文化研究组建队伍,把我从省政府要回省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满族等北方诸民族文化挖掘、抢救工作。我们在宁安、阿城、依兰及瑗珲等满族聚居地区,有计划地访问著名满族耆老和民族文化知情人,系统采录濒临消失的满族长篇说部、神话故事、歌谣和民俗轶闻。其中,《窦尔敦传》(即《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或《双钩记》)也列入调查项目。为调查与核实有关资料,我曾于1981至1985年,赴河北献县、武强、河间、任丘、文安查阅县志史料,访问当地文化馆和众多农民,赴北京市及天津市遍访民间群众,并翻查清代乾隆朝顺天府档案和天津总督府等有关文史资料。在顺天府史料中,有关于窦尔敦的零星记载,标注“窦尔敦受斩刑”,没有“北戍瑷珲”的记载。不过,这证明窦尔敦确是乾隆时代人,至于“窦尔敦受斩刑”的记载亦可理解,清廷为了社会稳定严守机密,不愿意暴露窦尔敦被押解北疆的真相,而采取的隐饰手段是可以理解的。
   在河间、献县等地民间访问中,收获还是很大的,间接获得许多珍贵信息。当地许多中年和老年人,对窦尔敦的故事很熟悉,视其为同乡感到格外荣耀自豪。你只要引个话题,都能向你说出不少当地故事,热烈异常。我在讲述满族说部《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时,讲述窦尔敦善竞路并在少林寺拜名师习武的具体情节,多数是我到河北调查记录中充实补充的。后来因种种原因,满族文化挖掘与抢救工作停滞下来。直到2002年,吉林省成立“吉林省满族说部集成编辑委员会”,此项工程得以顺利启动。 我便与荆文礼先生多次赴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瑗珲,专访窦集屯窦姓族人,与窦尔敦后裔窦胜祥、窦胜金及其家属座谈,实地踏查窦氏家族旧有祠堂遗址、调查了解窦尔敦历史故事的流传与传承状况,决定整理满族说部《傅恒大学士和窦尔敦》即《双钩记》。2010年夏与朱立春先生再访窦集屯,并与窦氏族人洽谈整理说部事宜。 同年8月,邀窦胜祥先生来长,进一步探讨和征求对整理满族说部《傅恒大学士与窦尔敦》的意见,深得窦氏家族和窦胜祥先生的大力支持,并热心参与和合作,深致谢意。2011年秋,将讲述稿交付朱立春先生,经他热诚修润整理,出版问世。
                                  2012 年10月25日


《东北史地》2013年第2期


分享到:

TAG: 非遗 富育光 满族 满族说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