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杭州寻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6-30 14:44:50 / 个人分类:艺文随笔

查看( 324 ) / 评论( 0 )

杭 州 寻 梦

 

刘锡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杭州和西湖为背景写作散文的作家中,钟敬文大约是颇为重要的一个。他从1928年秋起,先后在杭州生活7年又10个月,在西湖边上度过了青年时代中最闪光的时期。年轻的钟敬文在杭州郊区的一间农民的茅屋里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散文,结集出版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柳花集》三本散文集。他的杭州散文,大都是记游和怀人之作,描摹杭州和西湖的波光山色,幽婉静默的人文环境,借以抒发他的感兴。如今他已是世纪老人了,在他96岁生日那天,首都学术界给他祝寿时,季羡林先生送给他一顶崇高的桂冠,对他在文学创作、民俗学研究、培养人材等多学科领域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一生住过许多地方,然而杭州才是他漫长生涯中魂牵梦绕的地方。

 

钟敬文原在广州中山大学当助教,因受到道学先生戴季陶的打击,由经当时在浙江大学任教的刘大白先生推荐,于1928年秋北上来到杭州。开头在一所商业学校教国文,继而到浙大教书。先是住在学校里,不久便移居城东场官弄。1933425日,创造社的成员郁达夫也由上海移居杭州,住在离钟敬文住处不远的一个废庵堂里。钟敬文和郁达夫早在1926年冬天就见过面了。当时正是大革命高涨的时候,广州是革命的大洪炉。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纷纷到那里去学习。创造社的诸朋友们也到了那里。当时在广州的钟敬文已在散文创作上有所成就,出版过散文集《荔枝小品》。他常到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开办的书店里去,就在那里认识了郁达夫。当钟敬文知道郁达夫来了杭州,并且跟他住的地方不远,就在诗人汪静之的陪同下去拜访了他。其时郁达夫刚到杭州不久。关于这次见面的情况,钟敬文曾写过一篇题为《郁达夫先生的印象》的散文有所记述。从此,他们之间的交往就渐渐多起来。有时在一起喝绍兴酒,纵论天下大事。当时郁达夫的情绪相当萎靡,借酒来消除胸中的块垒,正是当时他所需要的。有时他们一起去到城站去逛书摊,有时又一起登凤凰山,眺望迷蒙的钱塘江和西湖。他给郁达夫赠了一首绝句:“风雨江城夏似春,闭门天许作闲人。恩牛怨李成何事?生死无由问伯仁。”郁达夫也曾集龚定庵句作一绝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题钟敬文的诗集。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在这种交往中发展起来,一直持续到19344月钟敬文东渡日本游学。1934年冬,郁达夫和王映霞买下了官场弄废庵的产权,翻建为一座住所,并亲自拟名为“风雨茅庐”。

 

70年代末,郁达夫的女儿郁正民到北京访问父亲生前的一些老朋友。当钟先生问及她是否去找寻过父亲在杭州的故居时,她说去找过,但没有结果。钟敬文对世事沧桑大为感慨,于是便在她回忆父亲的文章后面写下了两行诗句:“钱塘潮汐应如昨,难觅城东旧草堂!”钟敬文总是难忘与郁达夫的这段交往,而他常去的郁达夫的那个“风雨茅庐”,则更是一个他难圆的旧梦。1985年年,钟敬文应邀开会到杭州时,特意到西湖医院探望在那里住院的许钦文,向他打听身死“南荒”的达夫和他的“风雨茅庐”,后又在主人的陪同下去实地探寻。他说:“风雨茅庐虽然建造时间比较迟,但是达夫从上海移家杭州后,就一直住在那地方。我那时正住在场官弄的尽头处,跟郁寓为近邻。他刚搬入新住所的二、三天,我就去坐谈过。以后自然来往更加频繁。特别当他家里有上海文艺界客人来时,王映霞总找我去陪他们吃饭。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次年我去国时为止。”他自信凭着他的印象是能够找到的。于是他们一行人挨家挨户打听,终于找到了郁达夫和夫人王映霞辛苦经营的那所房子。但这座经历过风雨的私产,当时还被某单位占着。他只好感叹而去。

 

钟敬文和故夫人陈秋帆客居杭州7年多,走遍了杭州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一串串美丽的梦。友人郁达夫的风雨茅庐,也是这些遗梦中的一个。

                                                   1998317

发表于《钱江晚报》1998613


分享到:

TAG: 杭州西湖 钟敬文 风雨茅庐 郁达夫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