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傩舞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8-19 21:38:24 / 个人分类:兴趣所致

万载傩舞

2010-4-9 16:06| 发布者: 舞色空空| 查看: 632| 评论: 0

资料来源:中国舞蹈网 http://www.chinadance.cn/article-18126-1.html

摘要: 傩舞是江西最富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本文就万载傩舞形成,发展及其演变加以考证,
同时介绍了万载傩舞的主要活动及其配乐。万载傩舞俗称“跳魈”,主要是由先民驱鬼逐疫发展而成。万载跳傩起源较早,流传较广,且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因此万载享有“傩舞之乡”的盛誉。本文就万载傩舞诸方面作些考证。万载傩舞被称为舞蹈的活化石。

一、万载傩舞的形成与发展

1、年代考
传说上古黄帝时代就有傩祭;周代,岁终则以“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周礼·夏宜司马下》- 之畏怖貌,帅百隶,索室驱疫。到汉代宫廷的大傩,除方相氏外,又将百隶改为有衣毛角的十二兽,与一百二十人的伥子持炬火在前后和四周欢呼鼓噪送疫出端门。经历了唐、宋,这种蕴含宗教意识的禳灾逐疫、祈求太平的跳傩,在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发展到明代便有了祭祀傩神的庙宇。据《万载县志》) 公元1826年六修县志卷二之三- 记载:“傩庙,祀杨吴将军欧阳晃凡八,”另据傩舞老艺人介绍:“凡傩舞队必须先会跳傩而后建庙。”推而可见,万载傩舞最迟在明初就已形成。

2、傩神考
跳傩虽年代久远,但在全国却无统一供奉的傩神,各地按照社会风情习俗,人们各自选择着心目中所崇拜的灵魂为傩神。如明代湖北蕲州等地崇上古时代颛顼之妃溃氏所生第三子名梼杌为傩神;湖北武昌等地则尊远古蚩尤为傩神;而湘黔川的傩班所供傩神却是伏羲、女娲(或姜良、姜妹),俗称为“傩公傩婆”,江西南丰县石邮乡嵊头山傩庙中供奉的傩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所以又称“太子神”。万载所祀的傩神与萍乡、宜春一带同为一位武将,姓欧阳名晃,俗称“欧阳金甲大将军”。这位傩神的由来,在当地傩班老艺人中是这样传说的:宋朝皇帝(一说唐王李世民)为试龙虎山张天师的法术,叫二十四名鼓乐手藏于宫殿地底下,奏乐不停。声称宫中闹鬼常有鼓乐之声,请求张天师驱鬼。张天师遵旨作法,取一碗冷水,念动咒语,鼓乐手在地下冻得一阵哆嗦,鼓乐手稍停,后又奏响。张天师又取一空碗,念完咒语后,用筷子在碗面上一抹,二十四名鼓乐手的人头全部落地。此后,这二十四名冤鬼在宫内闹腾不休。皇帝无奈,只好封他们为“傩神”,为首者“敕封欧阳金甲大将军”,千年万载,享受香火。二十四名冤鬼受封后立即飞出宫廷,飞行时身首分离,身子落在湖南,头落在江西。因此,江西万载等地在庙里供的傩神,只有头而没有身子。傩舞也因此又称“二十四戏”。


3、傩庙考
按“跳傩而后建庙”之说,据《万载县志》(1826年第六修)记载,全县共有傩庙八幢,分别建于:“一在耕畬布曰耕畬庙(今马步乡);一在邑北范塘(今白良乡);一在沙江桥曰沙桥庙(今潭埠镇);一在马鞍岭名马鞍祠(今黄茅镇),嘉庆三年熊姓募建,道光二年役复拓修;一在下罗名下罗祠(今黄茅镇),道光三年汤竹轩裔重修,后神像朽坏,同治九年汤云等倡捐重修;一在楮树潭(今株潭镇) 名古汤祠,汤姓募捐;一在县城帝万寿宫内(今县城),嘉庆间募建;一在桐溪(今株潭镇) 高姓建。”现仅存沙桥傩庙,其余皆因失修倒毁。

4、流派考
万载傩舞分为“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流派,虽然表演风格各有不同,但供奉的主帅均为“敕封欧阳金甲大将军”。潭埠、黄茅、双桥、岭东、高城等地的傩舞队是“闭口傩”,马步洞口耕畬布和白良范塘两处则属“开口傩”。"开口傩”几乎每角必唱,可谓唱、做、念、打齐全,以唱为主,动作古朴、粗犷。《比刀》是“开口傩”的重点节目,它既不象戏剧表演的程式化,也不同于武术,而是集结了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劳动操作等形体动作之精华,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和完善,逐渐形成一种强悍、干炼、紧奏的独特风格。“开口傩”的《开山》有二个角色,分别象征日神和月神,从这两个神话人物的表演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开口傩”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主要叙述《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失荆州的片段故事,因此节目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从第三个节目“关王下书”开始,人物也一直贯穿始终。后来,“开口傩”逐渐向“傩戏”发展了,作为跳傩的民俗形式逐渐消失。“闭口傩”在万载流传较广,共有节目17 个。按出场先后为《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鲍三娘与花关索》、《小鬼钻圈爬杠》、《判官捉小鬼》、《上、下关比武》、《前司郎》、《城隍传旨》、《土地》、《点兵》、《雷公》、《四大天将》、《团将》。其中《先锋》为“文傩”,余者皆称“武傩”。“文傩”面目清秀,身穿长袍水袖,手持三角令旗,右脚趿鞋,其身份有如古代军营中的文书。“闭口傩”由沙桥傩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一直流传至今。以下重点介绍“闭口傩”的情况。

二、万载傩面具及表演的基本动作特点


1、傩面具及其“开光”万载傩舞共有大小面具二十四具,除傩神(又称大菩萨)面具较一般面具大一倍左右外,余者皆如人脸大小,均系樟木雕刻而成。他们的名称是:开山、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鲍三娘、花关索、小鬼、判官(钟馗)、上关、下关、童子、前司郎、城隍、皂班、土地、点兵、四大天将、雷公、傩神(即欧阳金甲将军),俗称大面子,除小鬼外,皆是“敕封欧阳金甲将军麾下”的兵将。

二十四面具,面目各异,造型生动,制作精细。面具分红、绿、黑、白脸四种,有的绿脸黑须,目瞪口阔;有的黑脸粗眉,形态凶恶;有的白脸秀眉,和善文静;有的黑脸黑须,威武雄壮;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滑稽可笑,个个栩栩如生。傩神面具雕刻尤为精细,其脸黑嘴阔,两眼微突,黑眼珠用黑釉瓷珠装嵌,眉心有一道神明印,两道粗眉高高扬起,一双硕大的顺风耳更增添了威风凛凛的气势。头戴一顶镀金铜丝穿制成的紫金冠,一顶六尺长的大红风帽戴在紫金冠之上。传说清初沙桥傩舞队曾有过一个檀香木雕刻的傩神面具,有一次跳傩中不小心鼻子被碰掉了一块,当地群众即自动捐资用金复修。那掉下的一小块,置于香炉中焚烧,七天七夜香气不绝。太平天国( 1852年)那年,有一扮作客商的湖南湘潭人,听说后连夜把这樽檀香面具偷走了,但每年每逢农历九月初一,他的灵魂都会回沙桥过生日,只要他一回来,傩庙即刻满室生香。

新雕的傩神相面具,要举行“开光”仪式,对原有的傩神面具每隔数年也要“开光”。当地老艺人说,经过“开光”的傩神才有灵验,年数久了的傩神灵气会消耗,不倡兵,无兵则不灵,开了光就不断补充了灵气。对大菩萨金甲神的“开光”很隆重,需要费时三夜,请两位华山教的土师作法。“开光”主要是为傩神招阴兵阴将,有了阴兵阴将,他就能治住妖邪。“开光”一般都在半夜由土师带领村中数百名男丁去往村中最高的山上。“开光”上山仪式大概为:1) 由约百人各杠一面晒垫大小的白旗开路在前;2) 十几个鼓乐手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号角紧随其后;3) 傩神坐在轿内,由2—4人扛行,轿前后高举4—6 把万民伞,傩神轿前是扛抬的“土地”,轿后是扛抬的“总兵大元帅”;4)其他村民各持棍、鞭、矛、火把等紧随其后;5) 最后由一面黑缎绣龙的三角旗压队,叫“坐兜旗”。整个队伍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铳声轰鸣,簇拥着傩神一直奔上高山。上山后,傩神轿位于中心,前有“土地”,后有“总兵”和万民伞。然后土师在“土地”前地上画一大圈,盘腿坐在圆圈中心,手拿一面三角令旗不时地挥动着,随着一阵鼓乐、鞭炮和铳声后,土师开始为傩神作法,招来阴兵阴将,口中一边喃喃自语:“……那方兵来了!”,村民在旁围聚助威,之后土师将一只雄鸡头扭下,用新毛笔沾着鸡血点在傩神和“土地”、“总兵”的额头、双目、口、鼻、耳、心上。整个仪式约两小时,完毕按原列返村。第二夜重复一遍。第三夜在点完鸡血后,再行“储室”。“储室”是先


将村里有威望、名气和附近的达官显贵的活人名字写好,放在傩神脑壳里,旨在借助有威望的人为傩神助威。然后再储五室,即以少许金、银、铜、铁、锡置于傩神脑内,有宝就厚实,能保佑人。再备少许龙眼(桂园) 、茶叶及多味中药,如千里眼、顺风耳、隔山叫、红袍等等置于傩神脑内,有的寄放在“土地”、“总兵”的体内,用这些药名都是比喻傩神灵验之意。储室做完下山,将傩神送入傩庙,“开光”完毕。

2、表演的基本动作特点


万载傩舞的基本动作比较古拙、简单,但却有严格的规律和独特的风格,跳傩者每动一下必须遵循其“方、圆、扁、仄(指身子倾斜的意思),“方”指手上的动作要做得方正有棱角,如《功曹》的“横斧”,两手从胸前向两侧拉升时要做得方正。“圆”指转圈,所有节目中的转圈动作都只能转动半步,或原地转圈,而且上身必须保持平稳,如《先锋》的“撩旗”,转身时三角令旗紧贴腰间,脚移半步,水袖轻拂,上身平稳,给人一种庄重、悠闲之感。“扁”即要求身子拧过去时,面向一定要清楚。“仄”指身子无论向哪个方向倾斜时,都必须把稳节奏。 
傩舞的步法也很有讲究,往往是左脚只能稍稍提起,而右脚却要高提,如《功曹》的步法,脚、手、头向一个方向移动,摆动时,身子不能左右摆晃,只能上下颤动,《绿品》的“晃棍”其中的顺拐动作,也是这样。


旧时跳傩,对“文傩”( 即《先锋》) 的表演要求尤为严格。初学这个节目的徒弟,演出时,往往在地上以斗笠划圆,表演者的“转、侧、升、移”,只能在圆内进行,如果表演者的脚移出圆外,鼓师则敲乱点,以示惩罚,加上他右脚趿鞋,脚不能高提,每次移动也只能动半步,因此,“文傩”的表演就显得分外的严谨和轻盈。
傩舞表演中,还有繁多的手势

(俗称拗诀),每一种手势为一种诀,据说这些手势是专门对付鬼邪的。除《杨帅》外,其余节目只需做一个“虎口诀”,而《杨帅》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拗什么诀。如果该户清吉太平,则只拗一个“卧虎诀”,表示有“虎”镇宅,万事太平;如果该户有天灾人祸,则需多拗几个诀,以示鬼邪驱净,最后拗一个“虎口诀”,则可保平安。手势有“五台山”、“剑诀”、“卧虎诀”、“虎口诀”等,其结构复杂,造型美观,这也是古代艺人匠心的结晶。


这些独特的表演技巧,逐步形成了万载傩舞悠闲、庄重、轻盈、洒脱、有力的风格特点。


三、万载跳傩的的主要活动及其配乐


       1、傩舞的主要活动


各傩舞队每年跳傩前都要举行“开傩”( 俗称出案) 仪式。一般都在大年三十晚上,傩庙中门大开,燃烛鸣炮,由傩首( 傩神扮演者) 从大庙神龛上请下傩神,并用新布和清水替傩神洗脸,更换新风帽后,将傩神连同其座的“金交椅”置于神龛前的长香案上,其余面具、服装、道具等皆装箱成担,以便出行。正月初一在傩庙进行跳傩比赛,由傩首根据择优的办法决定当年出傩的人选,并当场宣布新队员从师何人。正月初二,全体跳傩队员穿戴整齐,在傩庙集中,燃烛鸣炮,鼓乐齐鸣。傩首念“下马咒”后,将傩神请进二人抬的小轿内,由爬“十字杠”的小鬼在前面开路,二面三角形的“开路旗”由两位敲大腰锣者杠者,大腰锣挂在旗杆上,边走边敲。其余跳傩队员分别抬轿和挑箱担,爬单杠的小鬼杠“座兜旗”压阵,傩舞队一路吹灯、浩浩荡荡,前往头年有约的人家跳傩。这就是所说的“出案”。每到一处,该户男女老幼皆出厅接神,焚香鸣炮,傩首念“下马咒”“咒”的大意是告诉傩神,我们来到某某家,他家有多少人,求傩神赐福消灾,从轿内请出傩神,置于该户大厅的方桌上,跳傩便正式开始。


每一人物出场,要放一串小鞭炮,表演的顺序是:1) 开山:蓝脸,吓妖魔状,属神类。身穿绣花红短袄裤,胯部有两片短靠,开山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逢水搭桥,为扫除魔作开路先行,他右手持钺斧,左手作“虎口诀”上场。钺斧背上有两个吊环的金鸡头,称为金凤斧。传说金凤斧造型是因原来妖魔被埋压后,金鸡用爪扒开使妖魔窜出害人,以后就在钺斧上加吊金鸡头,以示惩罚金鸡带路寻妖,双环一响,躲藏的妖魔知金鸡来了,便会惊动窜出,“开山”便以斧砍杀。2) 走地:白脸面善,身穿绿袄裤。搜索妖精和联络各神,以仙帚掸五方妖魔鬼怪。3) 先锋:白脸黄袍,手持红三角令旗,能文能武,沉着冷静地抖动令旗,横扫五方妖邪。4) 功曹:白脸善相,穿红袄裤。右手扛斧于肩并不时摇动响铃,左手拿一张折叠的烧纸,是向天庭上告的“表文”,他砍五方妖魔后,就将"表文”抛上天。据说,观者若抢到这张纸放在鸡笼孵小鸡,小鸡易孵出且长得快。5) 绿品:绿脸绿耳,穿短绿袄。他是武将,手拿如意降魔宝棍,棍击五方,打死妖魔。6) 杨帅:白脸,帽顶有红珠式的帅顶,身穿红袄裤,手拿钺斧。统领千百万兵拗六诀镇住妖邪。7)鲍三娘与花关索:鲍三娘是跳傩中唯一的女将,她白脸白耳,头上部盘龙式的发髻中间有一只金凤。身穿红绣花对襟衫,下穿罗裙,手拿双刀一对。花关索,白脸,头戴将军帽,披金挂甲,肩扛长缨梅花枪,右手拿一扇,他额中间另有一只眼睛,能上观天庭,下看地狱。传说鲍三娘原是一个女妖,被“绿品”、“杨帅”镇压后又逃了出来,花关索前往追擒,鲍三娘败阵后认输招亲,改邪归正。8) 小鬼钻圈、爬杠:这是一个杂耍节目,表现两个小鬼嬉戏逗趣。小鬼面具为绿色,身穿红衣裤,手挽如意圈,犹如顽童状,耍圈完毕则是翻杠,由四人扛两个根杠,中间以白布捆成十字状,小鬼在杠上翻腾,场面活跃好嬉。9) 判官捉小鬼:判官是红脸红须。这“促鬼”以诙谐的手法讲述判官未捉到小鬼,反而被机灵的小鬼戏谑,最后是判官在剑上套绳拴活结,中间夹一块麻糍引诱小鬼,小鬼取食被捉,判官剑斩小鬼。10) 上关、下关、童子:上关是龙虎山张天师封的赵将军,下关封称关将军,皆为红脸,是欧阳金甲神的两位护将。上关手拿双刀,下关手拿大刀,两童子是上关的侍从。表演时先是上关耍一阵双刀,然后**中央,两童子手拿钺斧分立两旁。11) 前司郎:是位伶牙利齿的神,他将人间的吉凶祸福告知傩神,是傩神的耳目。他白脸黑发,面具突出他一张红唇大阔嘴,露出上九、下九两排白牙,嘴下唇中部是一块活动的木雕下巴,能上下开合。他一手拿折扇,一手持奏折,奏折交傩神护将上关代收。表演时,“前司郎”希望户家添福,不向傩神报告坏事,只替户家说好话,如“清吉平安”、“六畜兴旺”等等。此时下关出场,他与童子交打后,又与上关对刀一阵,上关退下,下关**中央。12) 城隍、皂班:城隍白脸黑须。皂班是衙役,手拿板子跟随城隍身后,城隍上场传下玉帝圣旨,圣旨上要求傩神保佑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圣旨由下关代傩神接下。13)土地:这位土地乐观诙谐,他上场念了大段的词,又唱支新年歌为户家祝贺。14) 点兵:红脸红须,身穿红甲红裤,他手拿笔和簿,他的职能是替大菩萨点记兵将。15) 雷公:黑脸尖嘴,头上有三支红角,身穿短的黑雷衣,两手张开,衣袖成翅形,一手拿斧一手拿凿,行走时以斧击凿。16) 四大天将:传说是《封神榜》上的魔家四将,面具分别为黑、红、黄、蓝。每位天将头中部刻有金色的云盘座相,掌管“风调雨顺”之权。17) 团将:这是跳傩最后一个节目,气氛达到高潮,鼓乐齐鸣,鞭炮一声比一声高,“欧阳金甲神”在沉稳庄肃的大锣声中,头戴黑脸面具,身穿黄龙袍威风凛凛地上场,他手持七星宝剑横举于头顶,左手成虎口诀举于头顶,指尖向上,往**中央。万民伞始终跟随傩神不停地转动,此时观众抱儿携女挤进万民伞下沾福以求保佑。其他众将依次上场或站或走台,分别在傩神前参拜而下,“点兵”用笔在簿上一一记下,万民伞下的观众亦有序散开,此时傩神起立,手舞宝剑大幅度地甩舞着,脚下踩一个“七星斗”,然后用剑向前刺,又以剑向前方虚写一个大的“收”字(意即收了所有妖魔鬼怪)。至此,全场跳傩便结束了。最后户家老小及观众均立于大门两侧燃炮送神。 

  各傩神舞队的收傩日期各不相同,有的正月十五收,有的二月收。旧时潭埠沙桥傩队和黄茅马鞍岭傩队则分别要到农历六月三十日和八月十五日收傩,收傩仪式与开傩大同小异,傩神从轿内请出后,傩首口念“起马咒”(意思是大神、小神各归原位),然后将傩神置于傩庙正中的神龛上,其余各面具均挂于傩神两侧,平时傩庙全天开放,享万民香火和信士还愿。


2、傩舞的音乐


万载傩舞的音乐主要由民间的打击乐、小曲和吹打曲牌组成。整个舞蹈以打击乐伴奏贯穿始终。打击乐的伴奏形式保持着原始的风格和具有独特的本地色彩,它由一面班鼓和两面直径二尺左右的低音大腰锣组合伴奏。锣鼓的节奏和舞蹈的风格配合得珠连壁合。唱方面只有“鲍三娘、花关索”的对唱,它是由山歌演变而来的一支微调式的民间小曲,用打击乐的板鼓和一个腰锣伴奏过门,大腰锣配合鼓点,轻击锣边,配合默契。高低音两支唢呐和一支小唢呐,仅在傩舞结束《团将》时所用,唢呐配合堂鼓大锣、大钹和小锣打击乐伴奏,所用的曲子是该县广为流传的民间传统曲牌《得胜令》,节奏欢快热烈,旋律阶梯式递进,全曲短小、精悍、古朴,结构完整,配合舞蹈把情绪推向高潮起到极好的效果。在行进路上吹吹打打时只吹牛角或海螺,但若两支傩舞队相遇,千万不能吹牛角,否则必招致械斗,这是祖上留下的规矩。


万载傩舞历经600多年而流传至今,尽管它贯穿着许多浓郁的迷信色彩,但作为代代村民除邪求福的精神慰藉和自娱自乐的好形式,作为一种有着鲜明风俗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很值得后人研究的。


-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万载县潭埠乡池溪村汉族丁姓的“跳魈”》毛礼镁著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3.《万载县志》
4.《明代五种傩神考》毛礼镁著

---

作者简介:

贺绍恩,男,江西莲花县人,万载县委副书记;
周庆富,男,江西万载人,万载县社联主席,宣传部副部长。


TAG: 江西 傩舞 宜春 万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