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29 23:37:15 / 个人分类:花园散步

长安古槐

 

张志春



  我国地处北半球低纬度区域,植物群落丰茂繁多,藤蔓花卉、乔木灌木,或属草本或归木本,亿万年来,各种植物伴随着地球雨雨风风,以自然之姿揉进社会发展的历程,覆盖着厚土,美化着家园,见证着过去……成为人类文化之意象,自然也成为地域文化的象征。新时期以来,全国省市似乎都在选市花市树,一时间,名花有主,高树随人。网上一搜一大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虽说有的选得草率,似有充数之嫌,但更多的选得慎重,经得起推敲与琢磨。

  花开万朵,独表一枝。这里说的是西安市的市树——槐树。想想看啊,长安古槐,无论直观图景还是文本建构,都是有味道的。陪伴百余万年的蓝田猿人日出日落的有古槐吗?呵护白家人、半坡人、姜寨人千年以来凿井而饮、力田而食的有槐荫吗?也就是说,当我模仿千古问月的口吻发问世上何人初见槐,古槐何年初伴人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真的是个问题,它的答案应该是未解之谜。植物学界似乎没有记录精确的年份,考古学界似乎也没有提供确凿的资料。或许真的就有,但那槐枝不能承受万余年甚至更高岁月的磨损,只能一代代更替而由其子孙屹立于天地之间;或许那曾有的槐根槐枝槐叶槐花槐豆早已降解消融,积淀为黄土地的颗粒,滋养着一代代的植被,蓊蓊郁郁,簇拥于山野,排行于道路,聚合于村舍。

  

  虽然更古远时代的槐树消息直觉不能企及,想象不能追踪,但在文明时代,在西安这片热土,甚至古雅的称谓长安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槐树便已拔地而起,郁郁葱葱,且具有崇高社会地位与身份。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朝廷内植槐,槐鼎一词,比喻三公之位。《周礼·秋官·秋士》:朝士掌建都邦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立焉。注解说:槐之言怀也,怀来远人于此,欲与之谋。即宫廷外迎面植三株槐树,意味着确立了司马、司徒、司空三公(一说太师、太傅和太保为三公)之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株大槐并非是高处不胜寒的孤零零存在,而是有巨大团队拥持着的先导与代表。周代朝廷左右各植九槐,称为:九棘。左九棘,象征孤、卿、大夫的品位,群士列其后;右九棘,象征公、侯、伯、子、男的品位,群吏列其后。《春秋》记载道:树槐听讼其下。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叙述中,古槐不只象征着国士,还意味着公平、正义的朝政与司法等理想的社会管理平台。如此庞大的社会秩序管理建制,如此等级森严的官阶系统,就这样有意无意地展示为绿树屋边合的自然景观。风过树舞,雨打叶唱,看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愿在槐树的栽植上直接建构了文化链。社稷之栋梁的比喻在这里、在社会现场中直接以槐树的意象呈现出来,且将巨大的浓荫投向未来。

  历史在延续,槐树在繁衍。周秦汉唐古都的所在地槐荫依然浓郁,且格局不断拓宽延展,漫向街头。于是,越发显得厚重的黄土与庄重的槐树彼此相悦,文质互饰、相得益彰。《三辅黄图》卷一记载,长安城中树宜槐与榆。《中朝故事》描述道:唐长安承天门大街西侧的槐树次第排列成行,犹如官署中当差的衙役一般,因而被称为槐衙。不仅在城内,由长安通往各地的大道两侧,遍植槐树,称为官槐。以致岑参在《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描写与诗友同登大雁塔俯瞰长安古槐的景致时,大为赞叹: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事实上,当时唐都长安就以绿槐十二街的美丽街景名闻天下。沈佺期的《长安道》吟出了长安槐荫密蔽的总体印象: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据《唐国史补》所述,不只长安城内,就是郊外或更偏远的地方,植槐成风,历代沿袭。在渭河平原,也是东西列植,南北成行,辉耀秦中,光临关外。以致出现了以槐树的故乡这样的思维与心理为地方命名的现象。今日,邻近西安的兴平市,古代即名槐里。连皇帝的陵墓也要选择在这特殊的地方。《三辅黄图·卷六·陵墓》:武帝茂陵……本槐里之茂乡,故曰茂陵。

  唐武元衡《酬谈校书》: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槐树地位如此之高,唐人写街槐的诗句自然就很多。仅以白居易诗歌为例,我们就会看到槐树几乎陪伴着诗人生活的每个时刻——“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暮立》);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夏夜宿直》);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秘省后厅》);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答梦得闻蝉见寄》);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诗人对槐树充满了意趣,反复祝诵,百写不厌。

  朝廷以槐为尊,精英以槐为美,也就顺理成章地奠定了凭槐彰显身份这样一个前提。再说,历代也没有硬性规定槐树为某个阶级某个阶层某个地域所专用,那么,整个社会自然会形成一个以槐为祥瑞的文化氛围。商衍鎏在《清代科举考试制度》中说:唐代考试在春夏之间,观曲江看花,樱桃宴,槐花黄,举子忙之说,可以为证。值得注意的是,槐花黄,举子忙的古谣谚不只点明了科考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槐树内蕴的确定性与吉祥味,使得这一看似客观表述的口语成为了蕴含目的性的祝福辞。

  

  可以说,超自然意趣使槐树有着滋养精神生活的内蕴,但人类固有的理性精神也会使其成为渗透世俗生活的物质材料。早在汉代,《淮南子》说老槐可以生火,取火留火种;而从唐人元稹《遣悲怀》诗句:落叶添薪仰古槐中可知,槐枝槐叶也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添薪助火的硬材;娇黄槐米初萌时,既是医患双方珍惜的药材,也是朝廷染就明黄色的独家染料;再就饮食而言,槐叶焯后可以凉拌为菜肴,而且经特殊炮制还可以成为绿色面条的重要食材。杜甫在《槐叶冷陶》中描述了这一美食的制作与感受: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悉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

   槐叶冷陶,即一碗冷拌的槐叶面条,或如今日的菠菜面那样的制作方法。将槐叶捋下择好洗净,投入开水中焯熟,捞出稍微晾凉后,全部揉入面粉中成为一团,饧一会儿再擀开切细煮熟,便是一碗色如翡翠般的绿面。美味自不必说,诗人杜甫忠厚虔诚,竟然还在后文中想到如此美味何不奉献给君主尝尝呢。以槐叶合面在今日或许已隐匿了,但此法更多的以菠菜面的形式在古长安生存着,在黄河流域或更为博大的地域传承着。

  

   在古长安,槐树陪伴古人也陪伴今人,槐树是自然景致也是地域特色。李笠翁《闲情偶记》:树之能为阴者,非槐即榆……”于是在许多地方,城镇村落的街景树槐树就占了很多。在人们有意无意的视野中,槐树虫似乎也成为一景。槐树虫,学名尺蠖。淡绿色,形似蚕儿,有讲究的文人便叫它槐蚕。四五月间,它们或三两只或十多只沿着一条条丝线从树上垂吊下来,或者仰身吞线再一弯一曲地拐将上去。于是关中地区一般叫它拐线虫;还有人因它爬行一耸一耸身段中间弓起似曲桥样态,于是叫它为造桥虫;而南方多叫它吊死鬼。我们在鲁迅、周作人等人的著作中会看到这样的描述。结成的槐豆角满树成串垂悬,晶莹剔透,绿意盎然。若摘下来捣成泥,粘性若胶,可随意成团。记得幼年与伙伴常摘槐豆角玩,我们叫它槐豆豆。某日,一位小伙伴神秘地告诉说,槐豆豆砸碎团成球,放起来,最后能变成铁球的。于是自己满怀憧憬地悄悄团了几个槐豆球,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几乎天天察看,期待着铁球成堆地出现。谁知过一段时间才发现它触手即散,全然没有了捣成槐豆泥时粘糊糊的样儿。但槐豆豆带来的神奇而美好的憧憬却温暖着曾经的童年。

   槐荫也会是儿童游戏展演的文化空间。年岁稍长出生于农村者,大都有着槐荫下玩泥巴的亲切记忆。幼小的时候,我们这些半坡子民的后裔,三五成群,经常团聚在村口大槐树下,抟黄土为泥巴,合、揉、摔、拍、踩、捏、塑,演绎着女娲造人补天的神圣仪式:我们以不曾疲劳的双手捏制出一排排男男女女站立面前;我们互相以泥巴捏造出穹庐状的青天,摔出爆炸般的声响与窟窿;让对方以泥巴炼成圆丹或碾成圆片来弥补苍天之残破;最后,我们将所有泥巴堆成一团,踩成煎饼状掷向天空,希冀经由修补后的老天浑全健行,风调雨顺,赐福给下界的子民……我们愉快地忙碌着,混沌地笑闹着,我们是伊甸园人,不知人间在何处;我们是桃花源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而阅尽人间的那数百年乃至千余年的老槐树却能参透个中消息。这些看似笑闹的儿童泥巴游戏,恰是传承着泉护村人、北首岭人还是半坡姜寨人或许更古老的祖先充满激情的仪式。远古祖先的心音经由我们这些充满稚气的嘴巴说出,此起彼伏地祈祷着:天爷呀,我给你吃馍馍,你给我下雨啊!而这样的仪式,几乎每天,一直到我们小学毕业,都在村口大槐树下作神圣的演出。老树阅人多,它能深度解读这种古老祈盼的内涵吗?

   在今天,古槐早已穿越周秦汉唐,披覆着神州更为广阔的地域,而不只屹立在古长安街道,不只屹立在关中平原的广大农村。但我知道,在这更为辽阔的地域里,每个街头巷尾,每个村口都有老槐树的身影及其记忆。那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槐巍然屹立,树杆坚挺,树皮饱经沧桑,树叶密集如云如雾,槐花金黄浅淡、清苦而芳香,槐豆荚晶莹温润如翡翠;它不只是自然植物的一种,而是融入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也许在历代祖先植槐护槐的过程中,就有着许身为国的崇高期待;就有着后世移民眷念故乡树大根深的依恋……特别有趣的是,不知何时,德国的一种白花槐树引入中华,被称为洋槐或刺槐。而随之反省,我们的古槐便对应地有了自家的名份。于是,这生于本土的槐树命名为中国槐,简称国槐。

                             (原载《西安晚报》2012729

 


TAG: 长安 古槐

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张志春   /   2012-08-16 08:31:32
谢谢宁老师!看故都一行行国槐树大根深,浓荫密蔽,是很能呵护人的啊!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2-07-30 06:50:36
特别有趣的是,不知何时,德国的一种白花槐树引入中华,被称为洋槐或刺槐。而随之反省,我们的古槐便对应地有了自家的名份。于是,这生于本土的槐树命名为中国槐,简称国槐。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