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世界寻找意义

食物的凉与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19 16:06:54 / 个人分类:日常生活的关键词

     麦作地区与稻作地区在饮食方面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仅从饭、菜这两个天天说到的词汇可见一斑。比如在山东,“饭”包含了所有吃过的主食和菜肴,若单独说起“菜”则包含了所有佐餐的菜、肉制品。而在广东,饭则特指大米饭,菜常常特指绿叶青菜。对于很多广东土著来说,不吃米饭就等于没吃饭,没吃绿叶青菜就等于没吃菜。不同地域间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的差别反映在吃饭这一生理与文化活动上,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凉、热等食物属性的描述与相关实践。

       在北方生活的二十多年里,“凉”和“热”这两个词汇仅具有温度的意义。人们把嘴角起泡、喉咙发炎之类还够不上生病水平的症状称作上火。对付这种上火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遇感冒等症状,也会用姜丝、葱白冲服,但并未用“凉”、“热”一类的词汇来描述食物的属性。

      南来广州后,才慢慢见识到当地土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凉”和“热”作为区分食物的关键词并指导日常饮食的。他们将北方所谓的“上火”称作热气,并在饮食上给与特别的补救如喝凉茶。初来羊城,同舍舍友中一个是新疆人,一个是浙江人,她们以在广州生活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一定要先认识这里的凉茶铺。这么多年来,虽因我本身有些胃寒平时并不喝凉茶一类的东西,但并不排斥凉性、热性这样的食物区分观念。

       对进入广东的新移民来说,接受食物的凉、热区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不乏疑虑、排斥甚至冲突。我们这栋楼的住户来自全国各地,广东本地人倒成了少数。楼上一家邻居,男方是广东人,女方是山东人。一次,这位山东老乡跟我抱怨起婆媳关系处理之难。

——南北文化差异还是挺大的,家庭矛盾更难处理。

——怎么见得?

——每次东东(她儿子的名字,小男孩现在2岁多)奶奶来,东东都会瘦。你知道为什么吗?她们老家讲究吃的东西凉还是热,凡是凉的一律不许孩子吃。馒头、面条、冬瓜、香蕉什么的,她没来的时候东东吃得好好的,她来了就说是凉的,不准吃,只准他吃白粥。每次都搞得拉肚子,好久也不长体重。

——奶奶是客家人吧?可能她们那里在意这些凉热什么的。

——是客家人。可是咱们楼上一一(另一个小男孩,比东东小一个月)家不也是客家人吗?一一家奶奶也讲凉、热,可是就怕吃热气的东西,吃了荔枝、桂圆什么的都得喝凉性的东西平衡。她们家平时做菜也从来不炒,都是煮、炖和蒸。

——都是客家人差别也挺大的呢。

——是啊,一一妈妈也是客家人就好多了。我们家奶奶又强势,我都快要被逼疯了。

     一次在楼下,有个阿姨也劝过东东奶奶,说你家媳妇是北方人从小吃面食长大的,东东身上也带着这个呢,吃面食不怕的。看来没什么效果。

  这种关于食物凉、热的分类是文化的而非自然的,而关于热气与否的判断更是文化的而非病理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3f65301013wug.html)那么为什么在两广地区,人们要将日常食物做出凉、热区分并注重保持其均衡呢?又为什么对热气这么重视以至夏天家家煲凉茶(在海陆丰地区叫“凉水”)呢?这除了与当地夏季炎热多湿的气候有关,与中医理论在当地的深耕化也不无关系吧。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041
  • 日志数: 6
  • 建立时间: 2011-06-17
  • 更新时间: 2012-12-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