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1980年代末北大老师工资一百多 出租车司机五百多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6-07 20:07:07 / 个人分类:时尚幽默

1980年代末北大老师工资一百多 出租车司机五百多

核心提示:徐小平:那北大老师的工资,我当时拿一百块,当时已经有了司机,出租司机挣五百块一个月的时候。

凤凰卫视2012年6月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http://news.ifeng.com/history/phtv/dsy/detail_2012_06/07/15120564_0.shtml

陈晓楠:1994年,就在校园民谣红遍全国的时候,一盘名叫《没有围墙的校园》的专辑悄然上市,这盘专辑由一位北大老校友制作,所说的内容全部是北大校园歌曲,但是这张专辑在当年却好像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甚至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但十多年之后,当我们再次打开这盘磁带,却依旧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那种力量,依然能够听到那个时代激烈的心跳。

解说:在这首专辑的封面中曾这样写道,这里有风花雪月的浅唱低吟,更有直面社会的感世伤怀,所有的歌者与作者来自同一片圣地北京大学。他们的象牙塔生涯就像这张专辑也有AB面,一面是抒情,是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一面是摇滚,在迷茫和反叛中决然前行。这首创作于1993年的《未名湖是个海洋》是北大校园歌曲的代表作,歌曲的创作者是北大91届的学生徐秋汉,十多年后,当北大的另一位校友,83届的徐晓峰再次听到这首歌时,他感慨万千,泪如雨下。这首歌所表达的,正是徐晓峰所经历的那样的一个校园时代,它的背后是整个八十年代所呈现的诗意校园。

徐小平(原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教师):一个男孩子叫什么来着,他写的一个叫有一天我站在大海边,面对大海呼唤着海那边,海那边大海什么都知道,就是它永远不说话,有一天我在那边忽然听到一个声音,从海那边传来你知道吧,我知道海那边就是另外一个我,那么我要到那边去和他歌唱,蛮朦胧的对吧,他写的就是那种,当然我已经飞到了海那边对吧,海那边也飞到了中国,就是一个大学生站在校园里边,对未来世界的一种渴望。

陈涌海(原北京大学校园歌手):对呀,都很多人,那个时候最大的饭厅没有座,那个太大了,只是放电影,我们一般做活动都在办公楼,大概300人到400人,那就是坐满的,在那里听诗歌。

解说:1986年,18岁的陈涌海进入了北大,在这里他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往日的世界。

陈涌海:冬天在北大的食堂,上面屋檐上,他可能一个人就跪在那,就穿一个短裤,冬天我们滑完冰回来,然后还有个人打满石膏石像,打个绷带缠满缠满,也是坐到那,看起来都很怪,然后坐在那里写上长江、长城、珠峰什么什么几个字,觉得很有寓意,但是又看不懂,肯定看不懂,然后下来以后就跟着他们走啊,跑到什么小教师听他们讲,全都是听不懂。

这是一件事,现在艺术的创作,还有那时候去饭堂的时候,那路上墙上贴着那种小字报,就写这种字,然后呢,宣扬什么性解放的那时候,那也看着好奇怪了,也是看不懂,那些东西,就接触了很多这样的一个现代艺术的或者现代文学的东西,还有一些诗歌啊,都是那个时候进来,怎么说呢?就是这种冲击还是挺大的。

解说:几年之后,陈涌海成为一名校园诗人,随后他成为了一名歌手。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当年那个时代母体究竟带来了何种精神激扬给养,但是一个事实是,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同陈涌海一样,既是诗人又是歌手。1988年,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清华学生高晓松获得了第一名,他的奖品是一本雪莱诗集。

高晓松(原清华大学校园歌手):今天的人听起来觉得那时候人都有病,就奖品是一本诗集,你想今天的人听起来会抓狂的,今天你哪怕给一个U盘,也不能给一个诗集。

记者:但当时这是不是都是通用的奖品?

高晓松:通用奖品,当时都会奖诗集,因为当时觉得这东西最珍贵,所以当时书包里必须得有本诗集,也想不出什么替代品,你想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什么也没有,然后又不能去远方,那就只有读诗,读诗能让你觉得好像去了远方一样,所以就通用的都是发诗集。

解说:八年之后的1996年,高晓松创作了这首《白衣飘飘的年代》,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切追思,在这首歌曲的文案中他这样写道,我无法描述出那个时代的确切模样,只记得那些书包里的诗集,校园里的诗社,还有女生们收集的写满小诗的书签,那时候写一首诗比现在唱红一首歌收到的信还多,那是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彪悍和温暖。

陈晓楠:1993年3月,北京各大媒体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说北大的南墙即将要被拆除,代之而起的呢是一条商业街,这条消息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带来了巨大的争议,有人甚至预言,北大将告别一个时代,迎来另一个时代。

解说:中关村,这个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地方,曾一度代表着中国商业时代的希望,某种程度上,中关村的声明显赫,依托于它所毗邻的北大清华,然而也正是这种唇齿关系使得这两所校园,在第一时间侵染了商业气息,80年代中期开始后,校园中的学生开始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曾经汲汲无名的小村开始热闹了起来。

宋柯:中关村当时已经有了,然后也有一些师兄天天,你就看着不知道干吗的,但是一会儿别个BB机就回来了,一会儿感觉很有钱的样子,一张口就是这儿弄两车皮钢材,那弄一百台电脑之类的,它其实已经开始有了商业的气氛,但都不确定。

池永强:包括那时候北大很多很多的学生在外面打工,那时候就装电脑,卖CPU嘛,世界上最简单的活,现在看来那都是,就那么简单的活那时候是暴利,那时候很多很多大学生在外面打工,你打工一定会影响到学习。

宋柯:大家对于你能干嘛,比如说包括这些留学的师哥们,因为他们也在那里学着,你也不知道他毕业以后会是什么样,这个做生意的也没做出过多大来,感觉都是在中关村天天就是做小买卖的那种,要不就是分配到单位,也都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一问上班有劲没劲,没劲,所以没有什么一个切实的目标。

解说:1987年,宋柯创作出了他的扛鼎之作《一走了之》,这首歌后来成为了清华的毕业歌,宋柯后来说,在这首歌中,他其实想表达的就是那种没有方向的迷茫,这种迷茫伴随他入学后的五年时间。

宋柯:现在的孩子说我要留学去或者我要挣钱,我要去当官,他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至少我当时没有什么目的,我算学校里面,我认为是没什么理想的人,就没有什么目标,就总觉得先把这五年先混过来再说吧。

解说:毕业之后,宋柯度过了极为枯燥的四年,四年之后,他前往美国留学。1987年,北大实验室乐队的主唱池永强,创作了这部名叫《摇摇滚滚的路》的作品,此时,中关村的IT业正在兴起,这对围墙内的校园形成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在商业大潮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选择退学,投身其中。

池永强:我到大学5年级的时候,真的是傲不下去了,为什么?我85级的,只有我们系是5年的,别的系都是4年的,一届进来的同学都毕业了,包括前面毕业的同学,人家都人五人六的回来,只要做点生意的,基本都是西装笔挺那样子,我不说你也想象得到,那么你还在学校里读书,你毕业你也知道,毕业不比任何人多挣一块钱。

徐小平:1983年这个商业的氛围很弱,到1985年、1986年我记得一个人走进来,北大物理系的学生,戴个墨镜拎个公文包,走过来递个名片,就是一个北大学生,当然现在他还在经商,经得还不怎么样,但是你突然发现生活有了另外一种活法。

池永强:所以你看到那些东西的时候,我那时候多少有点不太敢出学校,你出了学校你看到那些东西你会很受冲击。

徐小平:你又发现这些人不令人尊敬,这种事做得好像难以让你认同,可是他们的生活又是你要的,所以这个时候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心灵的失落。

解说:就在池永强创作出《摇摇滚滚的路》之前,北大艺术教研室的老师徐小平,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创作出了作品《青年教师》,这部作品准确地描述了一个青年教师所遭遇的尴尬。

徐小平:我说两段歌词你就明白了,我从没有住过喜来登长城饭店,长城饭店喜来登当时是一个顶级的象征,北大有两个学生去搞过活动,坐那儿喝了两杯咖啡,说一结帐9块钱一杯,两个人回来叹为天价,9块钱是可能,一个月的生活费可能就二三十块钱,大学生毕业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六十几块钱,所以喜来登长城饭店,我说我从来没有进过喜来登长城饭店,也从来没有花过人民币兑换券,一条两条三条家具做不完的腿。一张两张三张吃饭填不满的嘴。

池永强:所以我也很理解那个年代的徐小平老师,他们这些人,他们为什么也有那么强的焦虑感,心里有那么多的委屈,我觉得确确实实是这样子,你音乐学院读了这么多年,在北大当那么多年老师,又留过洋又这个又那个,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徐小平:那北大老师的工资,我当时拿一百块,当时已经有了司机,出租司机挣五百块一个月的时候。

池永强:它会让你很迷惑,就是说你读书干什么,包括现在有些大学生我觉得也一样,他也会很迷惑,读这个书干什么,你看那亿万富翁没有几个上过什么学的,就是上学到底为什么?那个时候已经有这样的困惑,我们也有,你别看我在北大,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子。

解说:这种困惑强烈地刺痛着校园里的创作者,正是这种锥心的痛苦,使得他们的创作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内心,思考自身的生存状态,1987年《摇摇滚滚的路》创作之后,在校园里引起了极大反响,后来更是传唱数十年之久,成为校园摇滚的代表性作品。

池永强:我就讲,走上大街人来人往,交通真拥挤,挣大眼睛看不够世界的天和地,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都在青春期,你进大学就十七八岁嘛,艰苦奋斗一穷二白,是最优秀的无产阶级,因为你是最穷的那个,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现在不是了,现在都是富二代了,在那个年代一定是最穷的一代。

解说:而也是在这一年,徐小平创作的另一部重量级作品《星期天》出炉,这部作品后来被称为北大校园写实音乐的源头。

徐小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周末病弥漫着中国校园,大学生自以为自己是天之轿子,到了校园,才发现自己成了情感孤儿。

解说:《星期天》以写实的笔触真实描绘了一个学子在星期天的落寞和孤独,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徐小平:今天又是星期天,星期天,静静悄悄是校园,是校园,北京同学都回家,去团圆,呼儿嘿呦,留下俺这外地人受呀么受孤单。

陈晓楠:后来者回忆说,徐小平的这首《星期天》,对当时的北大校园歌手,形成了极大的震动,也对北大校园歌曲的创作,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从当初弥漫的浓郁地理想主义色彩,到对自身生存境遇的现实主义关怀,这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且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校园写实音乐开始出现在校园里,1988年,借着全国正在兴起的强劲的西北风,池永强写下了《陕北1988》,这首歌唱出了创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也唱出了一代人的无奈。

陈晓楠:2005年3月的一个夜晚,北大83届的学生徐晓峰偶遇师兄渠万春,在酒酣之际,两位北大人一拍即合,共同决定出版一部北大原创歌曲专辑,很快《未名湖是个海洋—北大原创音乐20年纪念专辑》诞生了,在这张专辑当中,一共收录了北大20年来的20首作品,这些作品大到家国情怀,小到风花雪月,但是却无一不是写实的,数十年来,这些写实主义作品尽管在校园内广为流传,但是却好像很少走出校园。

解说:1987年,当北大艺术教研室的老师徐小平创作的《星期天》在校园内广为流传,受到学生的热捧时,在另一个角落,一股反对的声音也逐渐在校园内升起。

徐小平:当时还居然会有一些团委的一些,比如说老大姐一类的人物,说这个歌不好,因为什么呢?大家习惯于听那种正儿八经的歌,习惯于听那种乐观欢乐等等这样的东西,而不希望真正地我们写到宿舍里,写到心灵深处,甚至是所谓阴影的地方。

解说:一年之后,北大校园歌手徐晓峰带着他那首风靡校园的《红毛衣》,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歌咏大赛,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演唱时场面热烈,但是评委却给打上了低分。

徐晓峰:因为当时我们登台唱原创的时候,底下的评委都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所以他们给我们打的分才六点几分,就是九点几,九点几,唱那些《我的太阳》那些什么《三套车》,那时候的歌的都得了九点几分,我唱《红毛衣》唱这些东西,他们那些老师呢就觉得这也叫歌,给我们打了六点几分。

记者:这时候很崩溃。

徐晓峰:当时我们的吉他手直接就从台上跳下去,站在评委席上就跟老师就论理起来了,但是后来我们还是觉得没有关系,后来我们就不参加,我们就拒绝参赛了,就再也不参赛了,不参赛以后,我们就自己办演唱会,结果我们的演唱会很火爆,但是参赛的时候总是名次很差。

解说:以徐晓峰的遭遇相同,几乎在同时期从事校园原创音乐的歌手都遭到了主流的冷遇,在以科班音乐人掌控的乐坛,这些穿着奇装异服,唱着风花雪月的歌手,无疑是些另类。

沈庆:当时的流行音乐是一直在所谓的科班出身的人手里掌握着,各个出版社的编辑或者是一些唱片公司,当时已经有些唱片公司了,都是科班出身的人,都是音乐学院中国院出来的这些人,中央院、中国院出来,他们从小到大经过音乐专业培训的,那对我们这部分人来讲,你一听录的质量又糙,唱的音准又不好,琴都不准,大家觉得这是有问题的,你们这是不对的,可是没有人去换一个角度去想,说这些歌本身存在的价值在哪儿?为什么高校里头那么多学生都喜欢听,对吧。

高晓松:这个很正常,后来我们就不上台了,就在草地上,专门就跟学校那些团委、学生会搞的那些社团,就是特别看不上他们,然后他们在里头这样,唱着合唱的歌曲,我们就在草地上能觅集一大群人,学校精英都在草地上,然后特老实人都参加学校社团,去上台唱那些合唱的歌去。

解说:尽管校园内的创作并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但是写实主义却作为一种形式被保留在了校园,并得到了传承延续,1996年,即将毕业的徐秋汉写出了这首《长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委婉批判。

徐晓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两袖清风为谁忙,国家不用做栋梁,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无可牵挂,十年寒窗付东流,壮志未酬回故乡。

徐秋汉:在1995年的时候,在大学毕业你要留在北京的话,你要向北京市政府交一笔增容费,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这个好像不符合人的尊严,就是说我是大学四年学出来,自以为是个人才,当时大学生还算是比较金贵的人才,增容费应该像垃圾才收的增容费对吧,但是你人留在北京你也收个增容费,我说大家你何必要留在北京呢,在北京你又能怎么飞黄腾达,反正我就觉得,虽然我户口是在北京的,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看90级的同学们毕业,我觉得挺屈辱的。

当时心中有一点不平,就写了一首这个愤世嫉俗的歌,古人都在唱长铗归来,孟尝君的故事,中学课文就学,没有鱼吃,没有车坐那我就走了,而且,人家不给你鱼吃,不给你车坐,不给你房子成家,还要收你一笔增容费,那你不走干嘛。长铗归来乎,士可杀、不可辱,从今后对酒当歌,乐得逍遥回故乡,长铗归来乎,士可杀,不可辱,从今后对酒当歌,乐得逍遥回故乡。

解说:在主流音乐的排斥中,市场也对校园音乐保持了沉默,在当年国营音像出版社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尽管校园内的歌声风声水汽,但却始终无法走出校园,这批当时国内最具创作力的作品和作者,就这样被围困在了校园之内,而校园之外,港台流行音乐,几乎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唯一的选择。

陈晓楠:《陕北1988》1出版之后,中影音像出版社把北大的校园歌曲汇集成了一张专辑,但是这张专辑并没有以校园歌曲的面目出现,而是借了《陕北1988》1的东风,取名叫做《陕北1988》2,《陕北1988》2出版之后,并没有得到预想的那么大的反响,而就在《陕北1988》2出版之际,北大艺术教研室的教师徐小平决定赴美留学,临行之前他把自己的两首歌,《星期天》和《青年教师》,还有多年来积攒下来的6000元积蓄托付给了友人,希望将其出版,但自此之后,这件事如泥牛沉海,再无音信。 


分享到:

TAG: 出租车司机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