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客只是用来收集散乱见于报刊杂志的与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有关的小文,做仓库用。其他学科的相关文章及论文不录。

故事的靈魂永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1-06 23:02:17 / 个人分类:专栏存档

 

《中國民族2012-01-06 

  因為工作調研的關系,我和同事到湖北宜昌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調查都鎮灣的土家族故事傳承人。對民間文學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一般都知道,都鎮灣是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幾乎人人都會講故事,此地出現了很多“故事夫妻”、“故事父子”,蔚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我們調查的地點在長陽縣的十五溪村。車子沿著清江在武落鐘離山的崎嶇道路上顛簸行進了數個小時,才到達大山深處的這個閉塞村莊。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夕陽照在四面環山的偏僻村落上,光影很快被蔥郁的樹木吸收,霧靄升起,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在汽車無法開進來之前,可以想象此地的居民如果想走出層巒疊嶂,需要花費多少工夫。這里的地理環境也多少說明了為何故事會在此地民眾中間盛行——確實這是最方便或者無奈的文化自然選擇的結果。

  劉維芬是長陽縣的普通農婦。這幾年因為她評上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采訪、研究的人多了,她家的房子也新翻蓋了,在武漢打工的小女婿給裝修的,又大又寬敞。晚上住在她家,聚了一屋子的人,都是來扎堆說故事聽故事的老鄉親。

  講故事是前現代時期封閉地區產生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娛樂方式,勞作時紓解疲憊,閑暇時消磨時光,還有傳遞知識、教化倫理的功用。流傳于十五溪村乃至整個都鎮灣一帶的故事,很多和日常生活、農事經驗有關。既是講故事人又是故事學研究者的蕭國松老先生很早就發現了這一點。那些帶著鄉間泥土氣息的故事,傳遞著經驗和教訓,表述著勸誡和諷喻,給人以啟迪和教化,大多來自親友之間的口耳相傳。另一部分是笑話和取樂用的,還有一部分像劉澤剛這樣受過私塾教育的人講述的故事,則文采飛揚,充滿了德性風化色彩。

  不過村里的年輕人如今已經很少有聚在一起聽講故事的情形了,他們大多走出大山,在廣東或者上海打工,只有這些年近古稀的老人們還在傳述著先人的故事,編說著自己的演義。這是故事從工業化時代以來就開始的緩慢衰老過程,像這些老人一樣,它們年近古稀,即將成為遺產。

  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中曾分析:“長篇小說在現代初期的興起是講故事走向衰微的先兆……講故事的人取材于自己親歷或道聽途說的經驗,然后把這種經驗轉化為聽故事人的經驗。小說家則閉門獨處,小說誕生于離群索居的個人。”這是伴隨現代社會轉型的現代個體興起的表象。不過,正如“故事”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它的傳播形式變化了,表達方式變化了,而內在的精氣神也許並沒有衰微。就像是落在大地上的麥子不會死去,因為它會結出許多籽來。

  故事的靈魂是它涵括的鄉民對于世界的獨特的認知和見解,素朴的道德和倫理,簡單而又純粹的美學范式。這種民間的智慧和精神歷經千載,遭受種種變遷,終究氣息尚存,盡管有時候細微到幾乎不可聞,就像如今它們深藏在大山深處,似乎將要作為故去的舊物而受到“保護”。但是,外在形體的衰朽並不意味著故事本身內在的消亡,它的靈魂會徘徊不去,轉化投胎在新的傳播媒介中煥發新生,存活在我們已經看到的小說、戲劇,乃至方興未艾的新媒體藝術之中。因為這些故事所承載的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側面。
 


分享到:

TAG: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 土家族 湖北宜昌

信马由缰~~刘大先 引用 删除 deva   /   2012-01-07 10:14:00
原帖由silver于2012-01-06 23:48:49发表
怎么是繁体呀?

我也不知道为何,我从中国民族宗教网直接拷贝过来的。
Silver的小屋 引用 删除 silver   /   2012-01-06 23:48:49
怎么是繁体呀?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18000
  • 日志数: 80
  • 图片数: 11
  • 文件数: 10
  • 建立时间: 2009-03-19
  • 更新时间: 2014-08-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