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挑粮上坳——《挑谷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1-10 08:30:31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朱德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屡建奇功。民间颂扬他的歌谣,有多少?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也不可能有准确的记载,它有的是载诸于媒介的,有的是载诸于人民心中的,载诸于媒介的好统计,载诸于人民心中的不好统计。

       歌颂朱德的歌谣,很多很多,我读了一首又一首,但选取哪一首作为我们的文本,却让我踌躇不定。考虑再三,最后选取了《朱德的扁担》中的这首歌谣。

因为这首歌谣,随着《朱德的扁担》入选小学课本,曾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了影响与记忆,人们对它有种亲切感;另外,借助它,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件小事来看领袖,看领袖的道德,看领袖的风范。但这首歌谣,是什么题目,《朱德的扁担》中没有写。萧三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革命民歌集》中的题目是《挑谷歌》,为此,我们以《挑谷歌》为该歌谣的题目。是什么曲调,《朱德的扁担》中没有说,萧三的《革命民歌集》说是江西民歌调子,我们也采信这一说法。

                

                      朱德

1.朱德的扁担

那是19284月底,朱德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士兵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史称“朱毛会师”。朱毛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11月中旬,红军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国民党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上。一时间,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十分困难,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十分奇缺,于是,红军战士不得不到山下去收购粮食。

那时,粮食大部分是从砻市、古城等地收购,存放在大陇的,因此,红军战士经常要到大陇去挑粮食。从宁冈的大到井冈山,挑一次粮食,来回要走100多里的山路,还要翻越海拔1300多米的黄洋界,自然十分辛苦。

    朱德同志,那时已经40岁了,虽是军长,却与同志们一道下山去挑粮,甚至在挑粮的过程中,还与小伙子们开展竞赛。战士们担心朱德同志累坏了,“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三个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关于这个故事,老红军朱俊才说,朱德的扁担是他和其他三位小战士合谋藏起来的,那天,他“连夜把朱德的扁担藏到几里外一位叫毛四明的老乡家,第二天,朱德准备去挑粮时,四处找不到他的扁担。红军士兵们暗自高兴,以为军长从此罢了。谁知朱军长竞又叫人做了一根扁担,亲自在扁担上刻下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又加入下山挑粮的行列。

             

                        画作:朱德的扁担

2.彭老总心中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说的是朱德同志艰苦朴素的榜样作用。据说,有次彭德怀同志问他的警卫员,你学习了《朱德的扁担》,懂得什么意思吗?警卫员说这一课简单。彭总说,这一课才不简单哩!这条扁担说明了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说明了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干部和旧社会官老爷的区别,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地位多高,官职多大,都是人民中的一分子,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和人民同甘共苦,按人民的意思办事情。人民靠扁担挑粮吃的时候,我们不能坐着吃现成的,人民的肩膀还压着扁担的时候,我们不能自己躲到一边图清闲、享清福,而应想着如何通过自己勤奋劳动换来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我想,彭总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是我们对这首歌谣主旨的理解。

 

3.词作者心中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同时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近年,有位叫江世炎的作者,创作了一首《朱德的扁担》的歌词,以35000元的价格在网上出售。

 

朱德的扁担长又长

挑起民心与发展

挑起一个新中国

两个务必沉甸甸

站为擎天柱

横着是栋梁

重担压不弯

风吹色不变

战争和平一杆旗

永立世上闪金光

 

朱德的扁担光又光

照亮前途与理想

照出一个强中国

让人体壮心里亮

立地郁葱葱

根须紧相连

汗为防腐剂

热血染旗鲜

继往开来一付担

风中雨里永向前

 

4.人民心中的扁担

 

挑谷歌》在记述和传播过程中,曾有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主人归属。如歌谣的创作者,有的说是井冈山的民众,有的说是挑粮中的一位红军战士。如歌谣歌颂的主人,本是朱德同志,但在1967年,原编入小学教材的《朱德的扁担》换成了《林彪的扁担》,扁担的主人已换,歌谣的主人当必更换无疑,现在有人根据此,创作了《林彪偷扁担》的小说,进行讽刺与揶揄。

这天,叶群拿着一本《红小兵》课本走了进来。她翻开《林彪的扁担》的课文让林彪看,林看了几眼,不由得摇了摇头。

课文中,有一首井冈山的革命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其中朱德的名字,也改为“林彪”了。 

“乱弹琴!”

“一号,你说怎么办好呢?”叶群问。  

“你倒是说话呀?”见林彪未吭气,叶群有点急。  

“朱老总那边有何反应?”林彪问道。  

“我听说,朱老总倒是并不计较。”  

“他是如何说的?”

“他说,‘(当时)扁担人人都有,写谁不行啊?’” “不过,有些人可尽说怪话。”叶群说。  

“都是谁说怪话?”林彪问。  

“还能是谁?一、二、三那些老家伙呗!”

叶群所说的“一、二、三”,指的是第一、二、三野战军的人。 

“他们能说些什么呢?”林彪还是有些好奇。 

“说你……”叶群吞吞吐吐。  

“说我什么?”

“说你、说你是‘偷扁担’哩!”

“噢,我以为……”林彪不以为然地说。“不用管他们。”

“不管归不管,可影响也不能不注意呀!”“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实,他们是在嫉妒我。”

“我看你快想想办法吧。”

“哦,我自有办法。”

晚上,林彪给周恩来打电话。  

“总理好啊!”

“林副主席好!”  

“你工作太忙,我原本是不想打扰你的。不过,有一点小事情……”

“有事林副主席尽管说。”

 于是,林彪就跟周恩来讲了讲事情的原委。  

“那时候,你在上海,没到井冈山……”

 1928年,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时,需要经常到山下挑粮。为此,从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到每一个战士,都有一根竹扁担。毛党代表的扁担上写了“毛记”两个字作记号,朱军长的扁担上写的是“朱德记”,林彪的写的则是“林彪记”。  

由于朱军长的扁担最好使,所以战士们都抢着用他的,对此,林彪自然也不甘落后。

 朱军长的扁担怎么个好使法?用林彪的话来说,就是:两头窄,中间宽;不硌肉,不压肩;油光发亮,红里透黑;吱吱咯咯,悠悠颤颤。挑粮上山时,步步生风,越挑越轻快,如同坐飞机一样,简直像腾云驾雾一般!  

为了将朱军长的扁担占为己有,林彪可没少费了心机。他采用了偷、藏、转移等诸多手法,还有瞒天过海,虚张声势等计策。  

林彪的这些小把戏,焉能瞒得过堂堂朱军长的眼睛?但朱德并不予以戳穿,反倒表扬、鼓励林彪,竟说要同毛党代表商量一下,将林调到独立特务连当连长呢!  

最后一次,由于找不到自己的,朱德只好又拿起剩下的一根扁担使用。看看上面的记号,仍然是写的“林彪记‘三个字,朱德拍了拍扁担说:“朱德记”也是“林彪记”,“林彪记”也是“朱德记”,反正都是“红军记”。罢了,罢了!

 结果,朱军长弹了林彪两个脑崩儿,就不再追究了。从此,朱德的扁担归了林彪,而林彪的扁担也就由朱德使用了。 

这么说,当时是你偷了朱军长的扁担喽?”听罢林彪有板有眼的叙述后,周恩来说。

“总理,莫偷、偷的么。”林彪的口气有些冤屈,说。  

“我听说,你曾在夜半时分,屡屡将朱德的扁担事先藏在自己的铺草中,早上第一个跑到路口的大樟树底下,等候队伍出发。你还多次将朱德的扁担藏在树丛中、草垛里,是这样吧?”

“总理,道听途说的东西不可信,穿凿附会的成分太多。”林彪说,

“你是有所不知呀!其实朱军长早说过了,我的就是他的,他的也就是我的。”

“是吗?”

“不过,总理,说我林彪偷人家的东西,确实不好听呀!”  

“不说偷说什么好呢?”周恩来忍着笑说。  

“说什么也比偷要文明。”林彪说,

“你大概不知道,当时毛党代表就常对我们说:欲拾粪须早起,想吃好打土豪。我不过就是喜欢‘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罢了。”  

“要不然,就说是‘拿’?”周恩来似乎自问自答,

“其实‘拿’与‘偷’亦没什么两样。再不然,就说是‘取’?其实‘取’跟‘拿’也差不了多少。”

“总之,我对‘偷’字没有一点好感。”

“要不这样,”周恩来说,“就定性为一个‘换’字,也就是‘换扁担’,你看如何?”

“嗯,这倒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林彪说。  

“林副主席,那么,你找我的意思是……”  

“也没什么意思。你知道,我向来不赞成这种做法(指课文《林彪的扁担》),你看怎么处理好,就怎么处理吧。”

周恩来想了一下。

事情虽然不大,但还是有必要跟主席讲一下,因为主席最了解当年井冈山上的情况。林副主席,你说是吧?”  

第二天,林彪来到毛泽东居住的丰泽园菊香书屋。  

TAG: 谷歌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王焰安

王焰安

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出版有《桃文化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三等奖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15662
  • 日志数: 417
  • 图片数: 13
  • 影音数: 1
  • 文件数: 138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20-04-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