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梁庭望:略论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24 20:35:52 / 个人分类:坡隅杏堂

查看( 653 ) / 评论( 0 )

文学院举行“略论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讲座


作 者:文学院记者 曹婉君 韦海峰    更新时间:(2011-4-7)


  4月6日晚,以“略论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学术讲座在中文楼204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主讲,广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主编廖明君研究员主持。此次讲座吸引了文学院许多对此感兴趣的师生到场参加。
  讲座一开始,梁教授首先从壮族渊源和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重点讲述了壮族的文化概况。梁教授说,壮族历史源远流长,分布地区很广,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领主制、封建地主制、资本主义萌芽四个阶段。而水稻种植在壮族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壮族的风俗受到稻作文化的制约,衣食住行都要服从于水稻生产。壮族以大米为主食,在水稻种植方面贡献很大,就此梁教授还说到,壮族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培育水稻的民族之一,这点相关考古研究就可以证明。
  在谈到壮族在“衣”的方面时梁教授说,古代后来大为发展的棉麻纺织是由壮族和壮侗语族祖先发明的,而壮锦更是壮族的精美之作。壮族的织布机几纺纱、浆纺、织布、印染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但现都已失传,很是可惜。不仅在衣食方面,壮族在“行”的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梁教授说,三千年以前就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壮族先民就做了很大的贡献,例如壮族在宋代所做的木兰舟,在规模、工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惜这些宝贵的手工艺却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是一大笔损失。当谈到壮族的风俗时,梁教授以幽默生动的言词略谈了壮族的婚俗、节日、敬老等传统,如“扁担定情”、“三月三”、”插秧节”等,现场的气氛十分活跃。
  最后,梁教授还就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疑问题,提出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关系不清”、“壮族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位不高”等还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梁教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了耐心和详细的回答。

  据了解,本次讲座是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学术讲座之三,今后还会继续举行相关的一系列讲座,加强师生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帮助师生们作更深层次的研究。


信息来源: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网站http://www.kam-tai.org.cn/wxy/news/wxywz_Show.asp?ArticleID=656

[本帖最后由 vikki_baifn 于 2011-5-24 20:21 编辑]

分享到: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1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8157
  • 日志数: 9
  • 图片数: 1
  • 建立时间: 2009-01-01
  • 更新时间: 2011-05-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