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一角叶箜篌。

“最广东”的文化名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2-22 23:40:55 / 个人分类:媒体报道

《经典广东》:“最广东”的文化名片

作者:陈小庚 王莉莎

来源:南方日报  2009-08-24 09:23:00 


粤剧《搜书院》


粤北风光

《经典广东》
 主编:林雄  副主编:顾作义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年8月

 


  核心提示:在20日开幕的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上,一本被称为“最广东”、“很文化”的介绍广东历史文化的乡土味十足的读本──《经典广东》,受到读者的欢迎。

  该书通过史话、民系、名人、粤韵、名胜、名产和名城七个部分,对广东的历史进程和文化遗产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广东民俗风情。《经典广东》集中了“最广东”的风物,不但是一本普及广东常识的乡土教材、一本穿越岭南古今的通俗读本,更是一本对外推介广东的文化名片。

  在开幕式上,本报记者采访了该书副主编顾作义和文化学者黄树森,谈谈他们心中的广东文化情结和该书出世的因缘际会等。

  《经典广东》从史话、名人、名城、名胜出发,突出的就是一个“名”字,选的都是广东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东西。

  什么是“最广东”的?

  什么是“最广东”的?相信拿这个问题来问广东人,很多人都会有点发愁。这些年,好在街边“广东特产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省内的大小城市,搜罗了广东各地的特产,粤人再也不用为记着那些名目繁多的特产而伤脑筋,只需为询问的朋友“仙人指路”:“喏,那边有个特产店,进去就是。”

  但是,文化呢?如果人家问的是你对广东文化的了解,这本《经典广东》能否起到“广东文化特产店”的作用呢?主编林雄在序里指出,这本书“将最具广东文化特质,最能彰显广东形象、精神的人与物展现出来。可以说,这里集中的是‘最广东’的东西。”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使更多的人了解广东和广东文化,使更多的广东人感知广东、热爱广东、建设广东”.

  《经典广东》的副主编顾作义介绍说,很早以前就有包装广东、发现广东、推介广东的一个想法。很多广东人,特别是年青人对广东的历史人物、人文地理、文化学术并不是很了解。外地人、包括海外的人,对广东的了解就更肤浅了。这本书从史话、名人、名城、名胜出发,突出的就是一个“名”字,选的都是广东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东西。希望更多的广东人,不管的在家的还是在外面的,通过这本书,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激发一种对家乡的热爱,进而提高文化的认同感。

  “广东对外的形象是什么?现在还不是很清晰。我们现在的打算是,下一步,还要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在内容里面提炼广东的名片。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名片,覆盖广东的人物、历史、重大事件,这对广东形象的宣传大有好处。更进一步,我们还想打造广东文化的精品,比如说‘岭南文化印象',把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抽出来,创作一台戏或者大型歌舞,以后游客来就可以向他们介绍广东。人家有云南映象、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一台《印象岭南》?把最富代表性的广东呈现给大家。

  因此,在编写本书的时候,我反复跟几位年轻的作者强调,不要面面俱到,要把精华的东西概括出来,给人家留下鲜明的印象。

  文化学者黄树森用四个关键词来解读《经典广东》所显现的广东文化:思想摇篮、潮流风标、异趣生态、国际商圈。

  广东”很文化“?

  长期研究广东文化的学者、《广东九章》系列的主编黄树森说,看了《经典广东》这本书,顿时感悟到,广东不是”没文化“,也不是”有文化“,而是”很文化“,有些时候甚至是”最文化“的生命气场。”广东究竟是文化的沙漠还是文化的海洋?这一争议从未平息,现代更愈演愈烈。《经典广东》,为我们破释这道顽题,将其路径图,展现得清清楚楚,将其基因谱系,抒发得真真切切。《经典广东》贯通博雅,穿越古今,激活经典,多角度全方位地讨论广东:广东独特的地理,奇异的风俗,灿烂的人文,深厚的历史;广东的历史地位、现实贡献和世界影响。映射了以一省’智力资本‘,来解码广东的’很文化‘,来介入民族的文化创造;阐析了广东历史文化的辨证意象和潜因根性;洞开了整个社会的云兴霞蔚和千年梦想。

  “广东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积淀,丰盈的经济脉动,繁盛的人口结构,构筑了岭南文化的多元和深刻。关键词有四:思想摇篮--从近代以来,广东都是思想的输出地;潮流风标--广东经济文化所彰显的巨大张力和强势潮流,对当代中国的转型,发生了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异趣生态--粤语、粤菜、西关风情、疍民、南海一号……广东文化风结异趣,风物多情,风骨独特,成为华夏文明一颗闪烁的’另类‘明珠;国际商圈--中国历史上有个独一无二的绝版品牌、清朝的’外贸特区‘广州十三行,在19世纪的时候雄踞世界商圈。

  ”白先勇在评价广东时说广东有点像纽约,对它的争议,更多是与经济上取得的成绩太快、太耀眼有关,引领潮流,第一个吃螃蟹者,未必最先接受鲜花和掌声,而是首先担承异样的打量和审视。粤文化,正是可以通过种种文化交流,消除误读和审视,反省并吸取有益的养分,做强做大。“

  《经典广东》由史话、民系、名人、粤韵、名胜、名产和名城七个部分组成。贯通博雅,穿越古今,激活经典,多角度全方位地讨论广东:广东独特的地理,奇异的风俗,灿烂的人文,深厚的历史;广东的历史地位、现实贡献和世界影响。

  《史话》铺陈了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广东,走过的由”蛮裔“而”神州“再至争当”排头兵“的峥嵘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岭南史诗

  《民系》将广东三大民系的特色鲜明地展现出来。广府人重商、开拓,以商业文化著称;客家人耕山、刻苦、重教,以耕读文化闻名遐迩;潮汕人亲海、冒险,以海洋文化为其底色。

  《名人》是英雄的赞歌。岭南代有人才出,撇开张九龄、余靖、李昴英等人不说,自晚清以来,叱咤风云的岭南思想家、政治家层出不穷。缺了这些人,一部中国近代史,恐怕也会无从落笔。

  《粤韵》勾勒出广东的戏剧、音乐、影视作品的无穷魅力。一曲《黄河大合唱》,给了我们这个民族排演千年的精神仪式;一首《思乡曲》,成了全球华人归家的路。在粤、潮、汉三大剧种之外,还有西秦戏、白字戏、木偶戏,等等。或厚重,或轻快,或高蹈,或潜沉……都是如此地让人倾心、让人追索!

  《名胜》铺开了一卷景致秀美、风物赛江南的岭外风景图。从七星岩到丹霞山,从海陵岛到飞来峡,从南华寺到怀圣寺……广东名山胜水荟萃,寺观庙宇古朴,田园风光如画,主题公园精彩,度假休闲景点惬意舒适。

  《名产》就像一个琳琅满目的百宝箱,拎出广东的三大菜系、传统工艺和地方土特产。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或生猛鲜活,或精致清淡,或中州风味犹存。传统工艺品,如粤绣、牙雕、玉雕,无一不是傲视全国,行销海内外。

  《名城》介绍了广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抚触广州明城墙,踏足潮州广济桥,拜谒”古祠艺宫“的佛山祖庙,游历肇庆那浸润千年墨香的砚坑,喝下香芬甜美的梅州客家娘酒……

 

  专家连线

  叶曙明VS施爱东

  广东文化,谁解其中味?

  施爱东:原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叶曙明 作家,著有《其实你不懂广东人》等作品。

  提问:广东文化究竟应该大力宣传,还是保持低调?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需要大力推广广东文化,因为广东文化正在被淡化、被边缘,甚至被误解;也有人认为,高调宣传显得对广东文化没信心,应当保持低调,低调才是广东文化的精髓。

  叶曙明: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宣传,而是如何创造。宣传是高调、低调,其实都无关宏旨。明代的广东被公认为是开启南学的时代,至清代达到一个学术的灿烂高峰。这个时代,并没有专门的宣传机构去刻意包装、推广广东文化,也没有人整天没完没了地讨论广东有没有文化这样的问题,更没有人担心广东文化会不会被淡化、被误解,但广东文化照样辉煌。靠的就是广东有一大批真正胸襟高旷、学养纯厚的学者,他们扎扎实实地开办书院,收徒讲学、传授师说;一丝不苟地刊刻、校勘图书;认认真真地研究学问。文化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有了这样的文化底蕴,高调也罢,低调也罢,都不会磨灭它的光芒。

  施爱东:文化宣传是必要的,这是一种文化自豪感,需要靠宣传达到目的,不仅要宣传,还要大力宣传。在现在的中国,什么东西都必须一窝蜂的一拥而上,才能火起来,细水长流式的推广,是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而今,资讯发达,电视、网络带来了更为纷繁的生活,渗透式的宣传,不但需要较长时间,而且效果较差,因此必须依靠炒作。过去,所有信息平等,特色的文化也许能保有它本有的光芒,被人们发现。但现在,如果不炒作,不做立体式的宣传策划,就会被淹没。在媒体世界里,是不存在不经炒作就能留下来的东西的。

  提问:如果继续推出一些宣扬广东文化或介绍广东的书,比如,这本力图提炼广东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向世人介绍广东的《经典广东》,您觉得这类书的社会意义还有多大?

  叶曙明:宣传是永远需要的,出版《经典广东》这样的书,把广东从古到今的文化历史,作一个经典的归纳,对于人们了解广东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本很有用的工具书。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文化的薪火延续下去,而不仅仅是把历史的东西总结出来。如果十年前介绍慧能,说的是幡动心动的故事,十年后介绍慧能,说的还是幡动心动的故事,没有一点变化,也就没有进步了。我们在宣传时,也应该有点新意,比方说,把历代对慧能的研究成果,明朝甲认为慧能怎样,清朝乙认为慧能如何,用通俗有趣的文字介绍出来,就比翻来覆去讲幡动心动的故事有价值。

  施爱东:现在是读图时代,纯文字的叙述效果不一定好,我对这类图书存在的社会价值是表示质疑的。真正的读书人,不用宣传,他也会知道,不读书的人,即便出了这样的书,也不一定能实现宣传的目的,这是一个二律背反。所以,宣传也要注重手段,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现在更需要一种立体的宣传组合。尽管广东文化有很多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地方,但广东人不太爱读书,所以更要考虑该如何包装、如何组合。我个人认为,一般的图书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图文并茂的书或是电视、专题片所达到的宣传效果也许更好。

  提问: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广东应该如何传播当地文化?

  叶曙明:广东文化更需要保护,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实事。电视是要拍的,书是要出的,研讨会也是要开的。但生活中的文化更不能忽略,比方说,如何保护城市的老建筑、老街老巷,这个话题讨论了好多年了,保护的声音总是比破坏的声音要高,但一条一条的老街老巷、一幢幢的骑楼,就在我们高调的保护声中消失了。我们多保护一幢老建筑,就是多一份功德。少拆几座骑楼,少拆几座西关大屋,甚至多保育一棵老树,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千万不要把一种好的东西破坏之后,再写书来纪念它。

  施爱东:北京师范大学刘铁梁教授提出”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观点,我很认同。我们就是要通过具体的生活习惯,挖掘出自己在文化形态上所独有或不同的”标志“.比如,潮州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功夫茶的茶具,也许他们生活在家乡的时候并不能意识到这是一种茶文化,然而一旦他们走出来,对他人、对家乡的认同,就体现在喝功夫茶上,这就是一种特色文化。我们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策划、如何用现代的宣传观念将其弘扬。

图片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提供

 


分享到:

TAG: 广东 文化名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