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鸣也,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 疑义相与析,佳文共赏之。希望与广大师友一同探讨、交流有关口头传统、民族志、民间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纳西族文学概况(转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12 17:12:12

 

冯寿轩 李子贤

 

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中甸、维西、宁蒗、永胜、德钦、贡山、鹤庆,以及四川省西部的盐源、盐边、木里,西藏自治区东部芒康县的盐井等地,居住着25万多勤劳、智慧、勇敢的纳西族人民。其中,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有14万多人。

纳西族居住的地区属于康藏高原南端,平均海拔为2700公尺,不仅地下资源、水利资源和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而且素以山岳雄奇、风景秀丽著称。高耸入云的玉龙雪山,终年积雪,逶迤绵延,恰似一条腾空飞舞的玉龙,屹立在丽江坝子的北面。宁蒗县永宁的泸沽湖,宛若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绿宝石。湖面环跨滇川两省,曲折300里,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湖光山色,飞霞流云,为著名的风景胜地。长期保留母权制残余的摩梭人,就生活在湖滨的永宁及左所地区。意大利古代旅行家马可波罗及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均到过此地,对这里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作过迷人的描绘。一泻千里的金沙江,流经大部分纳西族聚居区,当流过红军长征胜利渡江的石鼓镇时,江水突然北转,穿过玉龙雪山及哈巴雪山峡谷,形成著名的长江第一湾。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江面仅二三十米,落差竟达300米,浪花飞溅,江水咆哮,蔚为奇观,形成著名的“虎跳涧”。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纳西族有东巴、哥巴、玛丽玛莎三种文字,但并未在群众中普遍使用。其中,东巴文为1000多年前纳西族古代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原始象形文字,称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标记”。约500多卷、700多万字的“东巴经”就是用这种文字写的。据调查,“东巴经”分祭风、消灾,求寿、开丧、祭龙王、零杂经等12类,记载了纳西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关情况,其中还保存了许多民间口头创作。解放后,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为纳西族创立了拉丁字母形的纳西族文字方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还没有试行。解放前,纳西族信奉多神教之一的“东巴教”,信徒叫“东巴”,其经文即“东巴经”,此外,也有信奉佛教和道教的,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突出的是祭天和婚丧礼仪。绝大多数人家供奉祖先,有的供三代,有的供几十代。纳西族的节日和集会有中元节、火把节、过年和骡马会、庙会等。其中较有特点的是中元节。

就有关记载来看,纳西族的族源属于古代的氐羌部落集团。汉代越嶲郡的“牦牛种”,蜀汉汉嘉郡的“旄牛夷”,晋代定莋县(今盐源县)的“摩沙夷”,唐代“磨些江”(金沙江)流域的“磨些蛮”,为今天的纳西族的先民。据史学界考证,纳西族先民约在公元二三世纪迁至今日四川省盐源一带居住,进入了以畜牧业为主的氏族社会。自3世纪至7世纪,纳西族先民又南迁至今日丽江县的白沙及宁蒗县的永宁一带,逐步由游牧生活转入定居的农业生产。一般认为,纳西族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可能从公元3世纪开始。蜀汉时,在今四川盐源县的纳西族,已进入了铁犁与铁斧时代,并有了“素为蛮夷所信服的”‘夷帅’和‘豪帅’狼岑。公元6世纪后期,磨些诏主波冲在今宾川县的宾居建立了越析诏(又称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前后约70年,后为南诏所灭。公元7世纪(唐高宗时),磨些集团首领叶古年率部夺占了丽江坝。到了公元9世纪,从丽江县境西北部的塔城、巨甸,到丽江坝、鹤庆,以及金沙江以东的永胜、宁蒗、盐源、盐边等广大地区,均有众多的“磨些部落”。公元11世纪,居住在丽江等地区的磨些奴隶主集团,通过不断的掠夺与战争,逐步扩张和并吞弱小部落,已能与宋代大理地方政权分庭抗礼。公元1252年,忽必烈从木里、永宁经丽江南征大理时,分封了丽江及永宁等纳西奴隶主集团。公元1275年,元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后置宣抚司,领一府七州一县。至此,纳西族开始了向封建农奴社会的过渡。从元初(1253年)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四百年间,纳西族地区处于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地方世袭土司制度下,属于封建领主经济。至明末清初,丽江地区纳西族社会出现了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产生了地主经济。经过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之间的反复斗争,终于在中央王朝的支持下,于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

解放前,纳西族各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丽江、维西、永胜等地区处于地主经济,而盐源、木里、永宁等地区的纳西族则基本上属于封建领主经济。在家庭形态上,纳西族主要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但永宁及左所等地则长期保留着母权制的残余;在婚姻关系上,则一直保留了群婚及对偶婚的残余——“阿注”(伴侣)婚姻,即男方在晚上到女方“阿注”家过偶居生活,次日清晨返回母家。这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中,是一种很独特的现象。

千百年来,纳西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创作,还产生了有相当水平的文人创作,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纳西族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抒情叙事长诗,以及谚语、谜语等;书面文学主要是用汉文写的诗词。

古老的神话及神话史诗

纳西族古代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想法怪异、諔诡可观的神话,其内容包括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洪水滔天、民族来源,以及人与天神、鬼怪的斗争等。纳西族的神话,大多被记入了《东巴经》。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洪水滔天、民族来源等内容的神话,都已融合到神话史诗《创世纪》中,因此留待后述。这里先谈反映纳西族古代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神话。《人与龙》讲道:人和龙原来是异母同父的弟兄,但他们“不愿共戴一块天,不愿共辟一块地”,便分了家。在分家时,龙的母亲由于偷走了明珠帽、黄金戒和罗布琪等三件宝物,结果“天被她占去了九分,地被她占去了九分”。这样,人们去挑水、砍柴,都被龙母用降邪法打得腰酸背痛。人们就从十八层天上请来了丁马什罗(东巴教始祖)和神鹏,与龙母进行斗争。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败了龙母。当神鹏把她从海里拉出来时,洪水就逐渐干涸了。龙母被迫将明珠帽分给了神鹏,将黄金戒分给了丁巴什罗,将罗布琪画在木牌上送给人们。最后,龙母被拴在居那若倮山上,再也不能兴风作浪了。这则神话,表达了人类征服洪水的愿望,曲折地反映了人与洪涝灾害的斗争。《都支格孔》讲述的是天神都支格孔为人类除魔的故事:古时候,从一只绿蛋里孵化出了一个有九头十八臂、身躯放光的天神,名叫都支格孔,住在十八层天上。这时,人间出现了一个九头恶魔,名叫呆打古工,他使满山满寨遍布恶魔,再也没有人们居住的地方。于是,人们请来了天神都支格孔,请求他为人除魔。经过了激烈的战斗,都支格孔终于杀死了呆打古工,为人们除了害。便呆打古工死前留下了三滴血,却变成了跳蚤、臭虫和蛆,还继续给人间带来了疾病。同《都支格孔》相类似的神话,还有《丁巴什罗》和《杀猛妖》。

在永宁的纳西族中,则产生了许多关于女神的神话。《黑底干木女神》的大意是:黑底干木女神长得十分秀丽,她居住在耸入云端的狮子山上,经常骑着白色的骏马,五彩的云霞是她的彩色包头,葱绿的树木是她的娥眉,泸沽有畔的珊瑚玛瑙是她的鞋子,轻柔的白雾是她的腰带,绿茵茵的永宁盆地是她的坐垫。她生得如此美丽,使得一切男神都为之倾倒。黑底干木女神没有丈夫,同其他男神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她的长期配偶是盐津县境内的“瓦如卜拉”男山神,永宁境内“瓦哈”、“则枝”、“阿莎”等男山神,则是她临时的伴侣。黑底干木女神不仅主宰着本地的人口兴衰,庄稼好坏和牲畜的增减,而且还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美、婚姻和生育。相传每年夏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聚会娱乐,其中最活跃者,就是黑底干木女神。这则神话,显然是“阿注”婚姻的曲折反映。与母权制的遗风相适应,永宁纳西族中还流传着妇女是人类始祖母的神话:洪水泛滥之后,只有一个叫曹德鲁若的男子幸免。他孤独一人,天天到泸湖湖畔徘徊。一天,他突然见一个美貌的姑娘正在湖里洗澡。他急忙走去把姑娘拉住,要求她与自己结婚,重新繁衍人类。姑娘答应了,两人结为伴侣。原来,这个姑娘是天神的女儿柴红吉吉美。当她把曹德鲁若带到天上后,天神却不同意他们结合,故意给曹德鲁若出许多难题,企图借口把他撵走。可是,曹德鲁若在柴红吉吉美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一切困难,迫使天神同意他俩结婚。他俩从天上回到人间时,带来了燕麦、荞麦和蔓菁种子及马、牛、羊、猪、牦牛等牲畜。后来,他俩生下了许多儿女,并教会儿女们种庄稼、养牲畜、取火,并发明了砍刀、木锄和木犁。从此,大地上又充满了人类。一天,柴红吉吉美对子孙们说她要回天上去了,子孙们虽然苦苦哀求她留下,但她终于回到了天上。后来,人们就把她当作人类的始祖母,并在每年的十月举行祭祖活动。

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以“创世”过程为线索,集中了纳西族的原始神话内容,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宏大的长篇巨著。它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东巴经》里也有记载。《创世纪》充分地表现了纳西族古代人民超拔的想象力,以及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它是纳西族文学宝库中璀灿夺目的明珠,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可贵的艺术珍品。

《创世纪》开篇第一章,展示了一幅神奇的混沌世界:“很古很古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东神、色神在布置万物,人类还没有诞生”。“石头在爆炸,树木在走动,混沌未分天地,摇晃又震荡”。接着,史诗展开了开天辟地的动人描写。“三生九,九生万物,万物有‘真’有‘假’,万物有‘虚’有‘实’”。于是,“真”和“实”产生了太阳,“假”与“虚”产生了月亮。太阳光变化产生了绿松石,绿松石又变成白气,白气产生出美妙的声音,美妙的声音又变化,产生了依格窝格善神。善神又变化,变出了一个白蛋,白蛋孵出了一只叫恩余恩曼的神鸡。神鸡又生了九对白蛋,“一对白蛋变天神,一对白蛋变地神,一对白蛋变成开天的九兄弟,一对白蛋变成辟地的七姐妹,”正当开天的九兄弟和辟地的七姐妹竖起了五根撑天柱,把天补得圆圆满满,把地铺得平平坦坦时,恩余曼神鸡生下的最后一个蛋却变成了一头巨大的野牛,他把天顶垮,把地踏破,“天又在摇晃,地又在震荡”。这样,人们只得再次造天造地。人们用好土、好石、金银、宝石、珍珠、海螺、珊瑚,建成了居那若倮神山,用它撑住天,锁住地,终于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业。后来,“居那若倮山上,产生了美妙的声音。居那若倮山下,产生了美好的白气”,声音和白气相混合,产生了三滴白露水,三滴白露水变成了大海。天下了人类之蛋,大海孵出恨矢恨忍。“恨矢恨忍传后代”,“传到第九代”,便是史诗中创世立业的神人从忍利恩。

当到了从忍利恩这一代人的时候,“兄弟姐妹成夫妻,兄弟姐妹相匹配”,他们,学着蝴蝶去作工,学着蚂蚁去作活。他们耕田“耕到天神住的地方去”犁地“犁到天神住的地方去”,这样,便激怒了天神子劳阿普,“他恨天下的人类,他要用洪水,来淹没大地,让类灭绝”。洪水翻天时,由于从忍利恩得到了东神和色神的帮助,在三天前早用骟牦牛的皮做成了皮囊,因藏在皮囊里而幸免于难。洪水退后,人间只剩下了从忍利恩一人。他在黑白分界处,与天神的女儿衬红褒白相遇,两人相爱上了。衬红褒白带着从忍利恩到了天上,可是天神子劳阿普不愿凡人到天上,更不愿把女儿嫁给从忍利恩。子劳阿普想尽一切办法,想暗害从忍利恩。他要从忍利恩一天砍完九十九座山的森林,一天播完九十九块地的种子,要从忍利恩取来三滴虎奶,从各种野兽变成的“仙女”中认出衬红褒白。在衬红褒白帮助下,从忍利恩顺利地克服了子劳阿普设置的重重难关,终于迫使子劳阿普将女儿嫁给了他。显然,天神子劳阿普是自然力的化身,而从忍利恩则是纳西族古代人民心目中理想化了的英雄。《创世纪》是这样赞美从忍利因的:“大山摧崩搬移的那一年,他没有跌失在谷里”。当从忍利恩挤来虎乳之后,天神子劳阿普被吓得目瞪口呆,他惊奇地问:“你是什么种族呀,你是谁的子孙?”从忍利恩的回答,更使天神震惊:“我是开九重天的九兄弟的后代,我是辟七层地的七姐妹的后代,我是白海螺狮子的后代,我是金黄大象的后代,我是大力士久高那布的后代,是翻越九十九座大山气力更大的种族,是翻过九十九座大坡精神更旺盛的种族,我把居那若倮山放在肚里也不会饱,我喝完金沙江的水也不解渴,三根腿骨一口吞下鲠不住,三升炒面一口咽下不会呛,是所有会杀人的人来杀也杀不死的种族,是所有会敲人的人来敲也敲不碎的种族!”

《创世纪》的最后一章是迁徙人间,叙述从忍利因与衬红褒白挫败了可兴可洛神的阻拦,回到人间,开始开荒种地,饲养家禽牲畜。后来,他俩生下了三个儿子,成了藏族、白族、纳西族的祖先。

除《创世纪》之外,纳西族的史诗还有《黑白争战》及《哈斯争战》。从这两部史诗的内容来看,它们是从神话史诗向英雄史诗发展的过渡性作品。《黑白争战》描写的是两个部落的斗争。史诗一开始,以很大的篇幅描写了自然界万物的形成,接着叙述东族的造物主米利东主造天造地后,让天地一派光明,让太阳和月亮永远照耀着东族居住的地方,而术族的造物主米利术主却让天地一片黑暗,使术族居住的地方永远看不到日月星辰。因此,东、术两地截然划分,黑白分明。一天,东族的白鼠在黑白交界地方打通了一个洞,东族的白猪也在黑白交界的地方拱通了一个洞,东族的光明便照到了术的地方。米利术主见了,便派儿子安生米委将东族的太阳月亮偷来,拴在铜柱铁柱上,叫黑鼠守着。东族的太阳月亮被偷走后,东地一片黑暗。米利东主决心找回太阳和月亮,便让白鼠和金蛤蟆在三更时分,到术地悄悄地将米利术主的三绺头发咬断。米利术主一觉醒来,以为是黑鼠将他的头发咬断,便打死了看守太阳和月亮的黑鼠。白鼠急忙把铜练、铁练咬断,取回了太阳和月亮。米利术主为了抢夺东族的光明,千方百计地图谋杀害米利东主的儿子阿弄。他让其子安生米委假意请求阿弄来帮助术地开天辟地,创造光明。可是,事情又出其所料,米利术主的儿子安生米委反而被东族铡死在黑白交界处。于是,米利术主便调集队伍,制造兵器,决心荡灭东族。这时,米利东主决定躲避退让。米利东主躲到天上,儿子阿弄藏到海里,女儿避于山下,金银财宝及粮食埋藏在岩洞里。术族的兵马到了东地后,却不见一个人。当米利术主得知东族的人已藏入海里后,便命令兵士用千万只箭朝海里射,用千万根矛头向海里剌。可是,他们未能找到米利东主,也不能杀死阿弄。米利术主便与军师商量,决定用自己美貌的女儿根饶纳蒙去引诱阿弄。果然,阿弄被根饶纳蒙迷住了,从海里走了,来与根饶纳蒙相会。阿弄就这样被术族捉住了,不久就被米利术主杀害。米利东主被激怒了,于是,阿弄之死终于酿成了东族与术族的一场大战。东族由于得到雷神幽麻、白猴子的帮助,攻克了术族一个个堡垒,经过一场刀光剑影的决战,东族大获全胜。东族“把术的天割下来做地,把术的地翻起来做天,把术的水源截断,把术的火种灭掉”。自此以后,东族子孙昌盛,光明永生。《黑白争战》充分表现了纳西族古代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它是在古代神话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历史上大规模的部落战争而逐步加工形成的。

《哈斯争战》写的是善良战胜丑恶的斗争。哈族与斯族本来是两兄弟,但“哈族良心好,好人做好事;斯族没良心,坏人做坏事。哈要养牲畜,斯要杀牲畜”,“哈会种庄稼,斯却不会种”。由于分家不均,引起哈族与斯族的战争。后来,哈族得到天神的帮助,战胜了斯族。史诗歌颂了善良和正义,鞭挞了贪婪和邪恶。

纳西族的古代神话及神话史诗,大多数被载入《东巴经》里。如《人与龙》、《找药》、《丁巴什罗》、《都支格孔》、《杀猛妖》、《祖先的来源》、《创世纪》、《黑白争战》、《哈斯争战》等。从目前所占有的资料来看,《东巴经》里记载的神话及史诗,都较之于民间流传的更为完整。当然“东巴”为着宗教的目的,在载入经书时,不同程度地参杂了宗教的成份。

民间诗歌

纳西族的民间诗歌是异常丰富,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除史诗以外,有短篇歌谣,长篇的抒情叙事诗。根据诗歌不同的题材内容及音乐曲调,又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调子”名称。如歌谣,有办婚、丧事时唱的“唱大调”;有谈情说爱时吟唱的“时受”;有用口弦表达男女情意的“口弦调”;有二人对唱的“谷气”;有二人对唱、集体相合的“阿蒙达”;有一人领唱、双方对答、集体边跳边温暖的“哦热热”;有一人领唱、集体边跳边唱的“阿利里”;有一人领唱、集体相合的“唠喂调”等等。纳西族的抒情叙事长诗,有的属于歌颂劳动、幸福欢聚的“欢乐调”,如《猎歌》、《金筝之歌》、《赶马之歌》以及《烧香》、《文考》、《武考》、《筑城》、《划船》等作品;有的属于表现反抗旧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由的《相会调》,如《蜂花相会》、《鱼水相会》、《獐子嫩竹会》、《独叶独花会》、《星星相会》、《马鹿水獭会》、《白露仙草会》、《麒麟凤凰会》等作品;有属于表现纳西族人民苦难生活及爱情遭遇的悲歌或“殉情调”,如《游悲》、《逃到美好的地方》等作品。由此可见,“相会调”、“欢乐调”等,已成为了一类诗歌的总称。纳西族的抒情叙事长诗,都以男女对唱的方式吟唱,既便于抒情,也利于叙事。

纳西族的歌谣,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劳动歌,风土谣,情歌、儿歌、生活歌和新民歌等,大多构思新颖,形象鲜明,情感真挚,悦耳动听。有一首情歌唱道:“天上有凤凰,海里有白鹭;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海里;本来相隔的很远,本来很难见面,白鹭在海边晒太阳,凤凰到海里洗翅膀;在海边的花丛下面,凤凰和白鹭又一起相会”。寥寥数语,含蓄地表达出一对恋人终于相会的情景。有一首名叫《从星星出来就唱起》的民谣,唱出了历史上永宁的纳西族热爱生活,酷爱歌唱的乐观信念:“吹起笛子,站在排头吧,戴着牛尾帽,站在排尾吧!我们手拉着手,我们肩并着肩。虽然衣不蔽体,还是来跳锅庄吧!要是脚上没有生剌,就快来跳锅庄。要是腰上没有生疮,就狠狠地跳锅庄。鸡没有啼,决不散伙!狗没有吠,决不散伙!我们住在地上,地上有路,路上有树,树上有枝,枝上有叶,我们一个接一个。从星星出来就唱起,星星落了还没有完!”过去,纳西族人民的历代反动阶级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歌谣真实地反映了那个黑暗的时代:“干田干地哟,被野火烧光了!劳动得来的粮食哟,被国民党抢光了!母猪连同小猪,被恶狼吃光了!所有的金银钱财哟,被国民党刮光了!园中的小鸡哟,被饿老鹰叼光了!年青的小伙子,被国民党抓光了!田里的野草哟,除不尽!国民党的租税哟,数不完!活不下去了啊,活不下去了!”有的歌谣,反映出劳动人民对旧制度的清醒认识:“土司穿的绸缎,是人民织出来的;土司吃的大米,是人民种出来的;土司住的房子,是人民造出来的;只有剥削压迫,是土司自己规定出来的。”红军长征过丽江地区,在纳西族人民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包含深情地歌颂红军的歌谣,《贺龙敲石鼓》就是其中的一首:“贺龙敲石鼓,红旗满天舞,天兵飞渡金沙江,嘲笑当年元世祖,纳西穷人见太阳,不管那‘木天王’府。龙云队伍象豆渣,夹尾逃窜象灰鼠。纳西人民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作主。”

解放后,纳西族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人们不再唱那些哀怨、低沉的歌谣,而以高亢乐观的调子,纵情歌唱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赞美崭新的生活和斗争:“人民好比是鲜花,从前处处被践踏;现在党来浇花树,遍地鲜花朵朵开。”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隔阂的根源,促进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人们不禁放声歌唱:“国民党挑拨离间,各民族结仇结冤,彝族不下坝子,摩梭不上凉山。共产党解仇解冤,各民族兄弟一般,彝族搬下坝子,好象破镜重圆。”

抒情叙事长诗是纳西族口头文学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之一,人们往往给某一类型的抒情叙事长诗一个曲调名称,如“欢乐调”、“相会调”、“殉情调”等。“欢乐调”中有代表性的抒情叙事长诗是《猎歌》、《金筝之歌》、《赶马之歌》等。

《猎歌》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抒发感情,叙述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个热爱劳动、勇敢机智而又多情的猎手,女主人公是一个有丰富打猎知识,热恋猎手的姑娘。长诗唱道:猎手在分家时,只分得一只小狗,为了生存,为了寻求欢乐,便告别自己的恋人去放狗打猎。女主人公向男方叮嘱应该怎样去打猎,并倾吐了男方的爱慕之情。当男主人公祭过山神,要上山去打猎时,她深情地唱道:“有情阿哥呀,上山去打猎,道路陡又窄,千万要小心,有情阿哥呀,上山去打猎,莫要肚子饿,莫要身子冷,有情阿哥呀,上山去打猎,早日撵着鹿,早日回家来。”接着,长诗描绘了狩猎的紧张场面:“马鹿跳一跳,猎犬吠三声,马鹿跳三跳,猎犬吠九声”,“猎犬扑过去”,“猎人戳过去”。不料,在打猎时狗因追马鹿而失踪。青年猎手十分悲痛,他东奔西跑地寻找心爱的猎狗:“对天打口哨,我的猎狗啊,快回我身旁,快到我身旁!猎狗不应答,只有回音响,我的猎狗啊,不知在何方?我的猎狗啊,每当我打猎,不是把路引,就是紧跟随。我的猎狗啊,如今下山来,没有你伴随,只有我一人。我多么悲伤,我多么孤零,谁个会料到,今天失亲人!”他一直找到玉龙湖畔,可是,“玉龙湖水清,清澈映倒影,只有孤单身,不见猎狗影”。猎人问了砍柴老人、牧羊青年、割麦姑娘,都说没有见到猎犬。后来,他用柏树、蜂密、竹心、麦穗等物祭山神,得到了山神的帮助,才发现了猎狗和马鹿。回家后,他和女主人公杀了马鹿,鹿皮做衣服,鹿肉做干巴,鹿茸、鹿心血拿到大理三月街去卖。这时,长诗以欢乐的调子激荡听众的心弦:“玉星的雉尾,插在妹头上;鹿角鹿茸呵,扛在哥肩上。妹妹的手腕,伸给了哥哥;哥哥的手掌,握着妹妹手,一路上唱歌,一路上欢乐,双双要去赶,大理三月街。”

《金筝之歌》通过一对男女青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制成了金筝,表现了纳西族青年对劳动的赞美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长诗从哥妹商量如何去制筝开始唱起:“樟木做筝身,鹿角张筝弦,鱼骨做筝骨,鹰爪做筝拨。哥妹一条心,一心要弹筝,弹筝没有筝,商量来做筝。”制筝需要樟木,上哪里去找樟木呢?“杜鹃林中飞,传来好信音:金沙江上边,山高云雾绕。樟木生山顶,树高入云霄,哥妹相帮助,去把樟木找。”得到好信音后,哥妹又商量制造砍樟木的扁斧:“小妹扯风箱,小哥挥铁锤,铁锤叮当响,打出扁斧来。”为了砍樟木,兄妹俩带上扁斧,“走过拉什坝”、“走到拉巴角”,“来到金沙江”,“文海(地名)砍黄竹,竹蔑扎筏子,柏树做划浆,自己来渡江”。可是,他俩问过渔翁、淘金哥、打猎人,都“不知樟木树,见着也不识”。后来,在砍柴哥的指点下,好不容易在悬岩上找到了大樟树。可是只见“一只大老虎,坐在樟树下。一窝细腰蜂,树上忙做窝,一只恶老鹰,歇在树梢上”。哥妹两一心为制筝,“不怕虎与蜂,抡起大扁斧,拼命砍过去”,将老鹰、细腰蜂及老虎赶跑,“扛回樟木树,一起来制筝”。接着,他俩分别找来了做筝柱的鹿角,做弦码的鱼骨,做筝拨的鹰爪,用金丝搓成了筝弦,又从剑川请来好木匠,一道做成了“筝尾刻牡丹,龙头箍金竹,筝边镶白银,筝尾系丝绦”的金筝。于是,在“小哥来弹筝,小妹吹笛和,笛声落哥心,吹得彩云落”的欢乐气氛中,哥妹双方互相赞美劳动和倾吐爱慕之情:“小哥弹金筝,小妹吹金笛,筝声配笛声,声声两相应”;“筝笛永相随,哥妹永相会,弹筝吹笛会,双双来相会”;“筝笛永相随,哥妹永相会,弹筝吹笛会,双双来相会”;“欢乐需辛苦,辛苦得欢乐,欢乐连辛苦,辛苦连欢乐,欢乐和劳动,永远在一起,小哥和小妹,永世不分离”。

《赶马之歌》是纳西族商业经济出现后的产物。这篇长达2000多行的长诗,详细地描写了生马、养马、赶马的全部过程,长诗以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开头:世间还没有马的时候,从天上飞来了一只大鹏金翅鸟和一支白头雕。不久,白头雕生了个蛋。以后,这个蛋便由白头雕、老鹰、大雁、獐子等十多种动物交替着孵抱,可是怎么也孵抱不出东西来。

后来,蛋被丢进海里,又被海浪掀到岩石上,这时蛋壳摔破了,从蛋里生出一只小马来,从这里开始了对养马、赶马劳动生活的直接描写。一对男女青年历尽艰辛找来了小马,细心地把它喂养长大。他俩从丽江四方街买来了鞍子、鞍垫和赶马用的其它工具后,男青年便赶马到远方。在分离时,他俩唱道:“马帮插红旗,红旗小妹插,小妹装饰马,小哥捆驮子”,“赶马路途远,赶马日子长,小妹身体弱,不能跟哥去。妹心四两肉,跟哥去赶马”。对于赶马生活的艰辛,长诗也作了逼真的描写:“想喝没有水,想歇没有柴,只有烧马粪,只有吃雪花。”后来,男青年终于赶着马从茶山买回了茶叶,从西藏买回了氆氇,去宛重(地名)买回了白绸,男女青年又欢聚在一起。

“相会调”是指通篇用拟物或暗喻的手法,以鱼、水、蜂、花等各种自然物来象征男女青年对自由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的一类抒情叙事长诗,“相会调”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封建婚姻制度对纳西族青年男女的戕害,致使男女青年产生了对婚姻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从文学发展上看,“相会调”是在继承古代神话、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相会调”不仅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男女青年反抗封建礼教的不屈意志,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属于“相会调”的40余篇长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鱼水相会》和《蜂花相会》。

《鱼水相会》以鱼象征男青年,水象征女青年,抒发他们的恋情,叙述他们如何历尽辛苦,终于相会。长诗唱道:“白雪真有情,融化成清泉;柏枝真有情,愿变成小鱼。”于是“鱼儿会清泉”,“鱼水两相伴,一齐流向前”。途中,“丽江玉龙山,云峰高插天,三座高石岩,把路来阻挡,清泉无骨头,流过石岩去,小鱼生金翅,小鱼过不去”。这时,“小哥和小妹,一起来商量”。他们请来剑川的石匠,“带来白铁凿,带来黑铁锤,铁锤似雷响,火花四处开”,把石岩凿开了。穿过三重岩后,“还要过深山,山谷深又深,清泉岩上滴,鱼儿过不去”。他们又请来樵哥砍来青松树,做出引水槽,“清泉引小鱼,摆尾过深山”。他们继续往前流,流到了玉龙湖,只见“玉湖圆又圆,湖水清又清,清水伴鱼儿,湖中自在行”。不料,他们又遇上了爱吃小鱼的水獭。正在这时,猎人一箭射穿水獭的胸膛,使小鱼得救。不久,“夏季雨淋淋,玉龙湖水涨,小鱼不能住,冲出玉龙湖”。当他们流过干地、砂石时,清水被沙吸干,鱼水眼看就要分离,可是勤快的种田人走来了开了沟,这样“泉水顺沟流”,“鱼儿随水走”,他俩又闯过一道难关。后来,当碰到抓鱼的鱼鹰时,鱼急忙忙在桥底躲到日落,避开了鱼鹰。他们来到了龙泉海,但“泉水虽好,还是不能住”,决心“鱼儿随清泉,冲出海子去”。为了达到理想的“天宫”,鱼儿化成青龙,清泉化作白云,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白鹤的指点下,“白云滚又滚,青龙绕又绕”,“青龙和白云,双双进天门”。在这美丽的天宫里,“满院喷清香,金桂长成林,桂叶如碧玉,桂花似黄金”。最后,“宫中北斗星,宫外南斗星,星宿照白云,白云变明珠,明珠在当中,青龙绕明珠,相会不再分”,揭示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是通过顽强的、不妥协的斗争得来的。

《蜂花相会》是又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叙事长诗。长诗以蜂象征男青年,以花象征女青年,通过蜂与花冲破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阻隔,最后实现永久相会的动人描写,表现了男女青年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不屈意志和美好愿望。长诗唱道:“阳春三月天,蜂儿正出窝,花儿正开时,蜂花要相会”,“可也正当时,妹已正当时,蜂花要相会,慢慢来商量”。原来,“蜂是岩上蜂,北边有三峰,三峰石岩上,出了三窝蜂”;“花是岩上花,南边有三峰,三峰石岩上,鲜花朵朵红”。他们之间“隔着千里岩,隔着万里江”,所以,“单蜂和单花,遥遥久相望”。蜂与花是多么地寂寞和孤单:“没有花的话,蜜蜂没用处”;“有花没有蜂,花也没趣了”。这时,蜂与花互相倾吐了纯洁坚贞的爱情:“只怕下白霜,鲜花会变样,只怕北风吹,鲜花随风散”,“只要蜂有情,鲜花开不败,只要蜂有情,风霜色不变”。于是“蜂儿出了窝,飞过重重山”,寻找花儿来了,可是金沙江把蜂儿的翅膀吹穿。蜂儿迎着风浪奋力向前飞,终究因风浪险恶,无法过江。机智聪明的蜂与花想出了办法:“江面虽然宽,有情隔不断,搭起一座桥,蜜蜂来过江。花杆做桥柱,花枝做桥梁,花叶做桥板,花蕊做栏杆。”就这样,勇敢的蜜蜂“踏着彩花桥,渡过了大江”。然而,在蜂与花之间,还隔着银城、金城和玉城。机灵的花儿又有了好主意:“一座是银城,我要搭银桥;一座是金城,我要搭金桥;一座白玉城,搭起白玉桥。”蜜蜂渡过三座桥,蜂花相会了;“蜂嘴衔肥土,给花来包根,蜂翅带露水,露水润花心。晚上灌温水,不叫花受凉;早上灌露珠,不叫花受干”。在蜜蜂的精心照料下,花儿“一月长三寸,三月长九寸,一天开三朵,三天开九层”。他俩互相关心,共享幸福;“蜂嘴有甜蜜,因为有鲜花;鲜花开得艳,因为有蜜蜂”。但是,“一年有四季,四季不一样,冬来下白雪,夏天雨淋淋。蜜蜂腰杆细,抬不动白雪,蜜蜂翅膀小,遮不住大雨,花瓣会凋谢,花叶会枯干,蜂花来相会,万万不久长。”为了蜂花永相会,他俩向打黄金蜂的金匠、专门编银花的巧女学会了打黄金蜂及编银花的本领,用金沙江产的黄金打出了蜂身和翅膀。用“珊瑚做蜂嘴,丝线做蜂肠,宝石做蜂心,绿玉做蜂胆,两颗夜明珠,来做蜂眼睛”。用“丝线编银花”、“珊瑚做花树,绿玉做花叶,黄金做花心,宝石做花蕊”。金黄蜂打出了,银花编好了,最后,终于实现了“金蜂配银花,一对天生成永远不会老,永久不分离”的美好愿望。

在格调上与“相会调”截然不同的抒情叙事长诗,就是“殉情调”《游悲》及《逃到美好的地方》等作品。纳西族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套束缚青年男女婚姻恋爱的旧礼教。这首先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主宰了人们的婚姻和家庭。但在婚前,却又长期保留着恋爱自由的习俗。这就产生了青年男女婚前的自由恋爱与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的矛盾。此外,纳西族还一直保留了舅姑表优先婚的习俗,即姑妈家的女儿如果不能得到舅舅家的同意,就不能与别人结婚,而舅舅家的儿子则有优先娶姑妈家女儿的权利。这种舅姑表优先婚的习俗,纳西语叫“阿舅则美该”,意为舅父可以强娶外甥女为儿媳。这就强化了纳西族的封建婚姻制度,使男女青年的婚姻毫无自由选择的余地。过去,纳西族男女青年的婚姻不仅由父母一手包办,而且男方得在付出昂贵的聘礼之后,才能同女方结婚。因此,历史上纳西族的封建婚姻制度与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不断酿成婚姻爱情悲剧,迫使许多男女青年双双“殉情”。纳西语称“殉情”为“游午”,这是解放前纳西族婚姻家庭中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往往是在男女双方经过长期恋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的基础上,由于双方不能自由结合,便幻想着死后能到达“另一个理想的世界”,即“玉龙第三国”。严酷的现实生活反映到抒情叙事长诗中来,就产生了以“殉情”来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游悲》。

《游悲》即“殉情歌”之意,它以男女对唱的方式,用“骨气”(曲调名)调吟唱。它通常是在节日活动或超度殉情者时吟唱的。《游悲》并无权威的定本,但各地所流传《游悲》,其基本内容是大体一致的。《游悲》所描写的一对互相爱慕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贫苦农民。女主人公还在小时候,就已许配给人:“一包粗茶叶,一斗大白米,一对银镯子,就把婚定下”。所以,女主人公一生下地,“就是还茶帐,就是还米账,就赔镯子账”,根本没有婚姻自由可言。男主人公是以次子的身份出现的。在历史上,次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被另眼看待,一些苦活、差役,多半由次子承担。男主人公的命运也同样悲惨:“还在小时候,父母就作主,聘礼送上门,定下小姑娘”。由于家里为他找了个素不相识的又懒又丑的姑娘,使他感到无比愤慨:“杉木做板房,强迫成一家;头发梳两边,小哥不愿意”。可是灾祸接踵而至:“乌鸦呱呱叫,黄狗吠汪汪,乡长跨家门手拿征兵簿,眼睛瞪三下,说出三句话:‘三丁抽一丁,五丁抽两丁,名字入簿了’”,“白纸写黑字,张口要吃人,十去九不回”,这样,一对相爱的恋人就面临着女主人公将被迫出嫁,男主人公将被抓去当兵的绝境。双方都感到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于是,两人发誓生相爱、死相伴,互相约定殉情,到达那理想的“玉龙第三国”。他们同去烧香求签,上街子买来殉情时所用的东西,终于选定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到神奇的玉龙山去殉情。最后,长诗描写男女双方殉情后来到“玉龙第三国”的情景:“天上无乌云,日月放光芒,彩云轻飘游,山洁水又清”,“听不到蚊声,看不见蝇飞,草地绿茵茵,百花竞争艳”,“雉鸡当晨鸡,黑狐当家狗,白鹿当牛耕,斑虎当马骑”“男的吹笛子,笛声多悠扬,女的弹口弦,弦音多和谐”。

由于《游悲》概括了历史上纳西男女青年的爱情遭遇和悲惨命运,因此,它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历久不衰,深受纳西族人民的喜爱,并不断产生了许多反映不同社会生活内容,描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殉情的类似《游悲》的作品。

《逃到美好的地方》与其它民族的《逃婚调》相似,表达了以逃婚抗议封建婚姻制度以及追求自由美好生活这一主题。长诗描写一对男女青年,由于不满意包办婚姻,共同以坚韧的毅力克服了重重阻挡,终于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逃到了“美好的地方”,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长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大胆地喊出了“哥的头上没有人,黄金不生锈,妹的头上没有人,一生不愿有白发”;“如有不爱的,不爱的可以丢”的呼声,向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进行了挑战,表达了男女青年追求“头上没有人”,“不爱的可以丢”的自由婚姻的强烈愿望。

除上述作品以外,反映牧羊人痛苦生活的抒情叙事长诗《牧羊人的歌》,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剥削者偷穷人的牛的长诗《富偷穷家牛》,以及揭露剥削者梦想长生不老的长诗《买卖年龄》等,也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纳西族的民间诗歌,有独具的艺术特色:一、五言有韵。纳西族的口头诗歌(包括载入“东巴经”里的民间诗歌),大多是齐整的五言体,大多有韵脚,但用韵较灵活自由,最主要的是在音调上的和谐,因而也可以说是讲究押韵。二、借字谐音。即第二句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个字与第一句的一个字(一般为第五个字)同音。因此,上一句有点象兴句。它不仅起到和谐音节、增添音乐美的作用,还起到以兴句引出主句的作用,使作品音调优美,形象鲜明,耐人寻味。因此,往往把应用借字谐音能力的高下,作为评价歌手艺术表达能力的一个标准。如“照壁画麒麟,我们这一群”,“鹿角鹿茸绿,有绿我情妹,鹿角指头分,不忍两分离”,这是很好的例子。三、象征与拟物。在许多民间诗歌中,通篇没有人物出场,完全采用以物拟人的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描绘,使形象跃然纸上。有的虽未通篇用拟物或象征的手法,便但也是其常用的表现手法,前者如《蜂花相会》、《鱼水相会》;后者如《游悲》、《逃到美好的地方》等。四、结构自由。纳西族民间诗歌的结构,一般是四句为一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主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有两句、三句一节的。至于多少节组成一大段,则完全是自由的。五、保持了诗、歌、舞之间的紧密联系,诗总是吟唱出来的,而且多半伴随着舞蹈,它们既是诗,是歌,也是舞。

民间传说和故事

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纳西族人民创作了大量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是纳西族人民的智慧,心理及期待的生动体现。

纳西族的传说大多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金沙江姑娘和玉龙山十二兄弟》讲道:在居那若倮山上,住着三个姑娘:金沙姑娘、澜沧姑娘和怒妹。在这三个姑娘中,数金沙姑娘最聪明、善良。一天,三个姑娘相约到各地去为人们造福。这个消息,被玉龙山十二兄弟知道了,他们决心留住金沙姑娘,便商量着轮流守候,以便挡住金沙姑娘。十一个兄弟轮流守候过了,都不见金沙姑娘。轮到最小的一个兄弟守候的那天晚上,他不知不地睡着了。这时,金沙姑娘轻手轻脚的走来了。她见到守候在这里的玉龙山兄弟,便悄悄地绕过他的脚边,绕道走过去了,金沙姑娘终于冲出了玉龙山十二兄弟的拦阻,便哈哈大笑着跑了。等玉龙小兄弟醒来,只见金沙姑娘已经走远了。所以金沙江流到玉龙山脚下的虎跳岩以前,江水很平静,真是悄然无声;当流过虎跳岩以后,金沙江便哗哗作响,汹涌奔流。

在永宁纳西族中流传的《泸沽湖的传说 》,显然是从神话演变而来的,但已打上了阶级社会的烙印。这则传说讲道:在很早以前,永宁狮子山下是一个宽阔的坝子,坝子里分布着许多村庄。那时,农民们自由地耕耘着这块肥沃的土地,收获来的青棵、麦子多得吃不完。但后来这里出了一个凶恶的领主。每到秋收时节,他就把农奴收获的粮食抢走,农奴们只得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悲惨生活。有一年,出了一桩怪事:帮领主放牛的牧童,虽然每天吃不到领主家的一顿饭却不但没有饿死,反倒变得身强体壮。大家感到很奇怪,便向牧童打听这个秘密。牧童见大家都在挨饿,便悄悄地对大家说:狮子山下有个洞,洞里有吃不完的肉,他饿了就是到洞里去取肉用火烤食的。大家听了,都为牧童高兴。可是,这件事也传到了领主的耳里,他亲自牵着骡马,带着帮手直奔山洞而来;果然,洞中有取之不尽的肉,贪心的领主挖了几天也没有把洞里的肉挖到尽头,便命帮手用皮条、绳索拴肉,用十匹骡马来拉。他们折腾半天,总算把这块大肉拉出来了。原来,这是一条大鱼堵塞了山洞,可是就在这时,山洞里喷出了大水,大水不停地从洞中倾泻出来,淹没了整个坝子,吞没了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喂猪的妇女见洪水来了,急忙跨进猪食槽内随洪水把她飘浮到了山上,才幸免于难。于是,这里就变成了水面平静、湖光潋滟、山色润朗的泸沽湖。

在纳西族、彝族、白族人民中,都流传着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纳西族《火把节的故事》,却具有本民族的鲜明特色:一天,玉皇大帝在天宫里坐得实在闷倦了,便叫人打开紧闭的天门,想要观赏一番人间的景色。他一看,大地上有青青的山、绿绿的树,百花争艳,流水似锦;人们在劳动、唱歌、跳舞……玉皇大帝看了不禁大怒:“原来我以为天宫最美满、最幸福,那知这平凡的人间生活,竟比天宫还好!”于是,他命令一员天将,快去把人间烧光,天将来到了人间,只见人们在辛勤的劳动,他想:人间的美满生活,是用汗水来换来的,我怎么忍心烧掉人间呢?天神决定冒着被玉皇大帝杀头的危险,也要拯救人间。回到天宫后,他骗玉皇大帝说:人间已被烧光了。玉皇大帝信以为真,满意地笑了。一天,玉皇大帝又想看看人间的废墟瓦砾,解除心中的烦闷,便命人打开了天门。他一看,只见人间比过去更美丽了,顿时气得发狂,命令左右将那名骗他的天将绑出去杀了。天将虽然被杀死了,但它仍然想着拯救人间。他的一滴血落到了人间的大地上,变成一个男孩子,痛哭着逢人便说:“玉皇大帝今晚要派人来烧光人间,大家赶快点燃火把,连烧三夜,渡过这场灾难!”人们辗转相告,家家立即在门前点燃火把,一连烧了三个夜晚。玉皇大帝一看,认为人间到处烧起了大火,又满意地笑了。后来,纳西族便每年过一次火把节,到时点燃火把,欢聚在一起庆祝这一胜利。

一些解释动物生理特征的传说,也很优美动人而富有思想性。《杜鹃》讲道:有一年的清明节,指云寺的喇嘛都回家去了,只留下孤儿杜宇守着空荡荡的寺院。一天,远方飞来了一只蜜蜂,对杜宇说:“你小时候,你的父亲被抓去当兵,母亲被财主奸污了,你母亲再也活不下去了,但希望你活下来为她报仇。她在死前,将你拴在一块石板上,放在金沙江边,并咬断了自己的一根食指,在你的麻布衣上写道‘你如果能长大成人,就把江水搅翻,淹没财主的田地,事成后就到森林里来找我。’你母亲死后,一个老人从江边救回了你,抱到财主家,财主又把你卖给了这寺里的喇嘛。等你父亲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已不能见到你们母子俩。这时,你父亲又被财主抓去当长工。一次,你父亲去江里取水,不幸跌到江里被大鱼吞进肚里。不久,一个渔人捕到了这条大鱼,送到了财主家,财主又将这条大鱼吃了。”蜜蜂讲罢,为了帮助杜宇报仇,便给了杜宇一双翅膀,教给他搅翻江水的法术。后来,杜宇飞到了江里,把江水搅翻,江水越过了江岸,淹没了财主的田地,淹到了财主家的门口,杜宇惩罚了财主之后,就飞到森林里去寻找母亲。他天天喊叫着,变成了杜鹃。直到如今,清明节一到,杜鹃就啼叫着寻找母亲,直叫得满口鲜血直流。

《阿套五勒古》以“阿套五勒古”鸟的叫声,演化出一个动人的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五个儿子,可是,家里穷得许多天没有一点东西让孩子们吃,孩子们饿得白天黑夜直哭喊。母亲眼看着孩子们就要饿死了,只得忍痛将自己的乳头割下一只来煮给孩子们充饥。可是,当她割下乳头后,就变成了一只“阿套五勒古”鸟,她飞过树林,飞过村庄,天天凄惨地叫唤:“没套没套由,没套没套由,过勒没套由!(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实在活不下去了!)”

1936年3月,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药军第二方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经丽江地区。红军给灾难深重的纳西族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纳西族人民中留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走后,在纳西族人民中产生了许多歌颂红军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以及表现人民对红军的爱戴与怀念的传说。目前已收集到《肖克扛锅》、《红军带来了丰收》、《再有十万八千里也要行》、《一个连长的故事》、《水变银元》、《红军与木匠》等作品。

《再有十万八千里也要行》是关于贺龙同志的传说。红军来到了中甸,“山林老人”在中甸雷马化的岩子上显圣,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红军的先头部队见到了这位老头,便问他到西北还有多远?“山林老人”回答说:“还有十万八千里!”红军战士听了,便一个传一个地将这句话传给了贺龙将军。贺龙将军听后斩钉截铁地说:“再有十万八千里也要行!”贺龙将军的话进一步鼓舞了红军战士,大家迅速通过中甸,英勇地向北挺进。

《水变银元》颂扬了红军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反映了红军与纳西族人民亲如一家的鱼水关系。传说讲道:天刚亮,和大妈挂念着地里的活计,鸟雀一叫就忙着起床做饭,好下地做活。她到厨房一看,水缸里没有水了,就挑着水桶去取水,走到门前的树边,只听一对喜鹊喳喳地叫。她想:喜鹊叫,贵客到,一定是女儿要来看她了,和大妈挑了水,正向家里走去,只看迎面走来一妇人,手里抱着一抱细软东西,慌慌张张地朝山上跑。和大妈定睛一看,这妇人是地主的老婆。她看到和大妈,颤栗地说:“糟了,糟了,红军来了!所有的人都要被杀掉了!”和大妈听了,吓得摸头不着脑,把两桶水放在路当中,也跟着跑了。这时,红军果然来了。他们连续行军,口渴找不到水喝,在这里突然发现这一挑水,心里高兴极了。战士们连喊几声:“老乡、老乡,我们喝你的水了!”可怎么也没人回答。战士们等了半天不见人,只好先饱饱地渴了水,然后在桶里放上钱,就赶路去了。和大妈跑到山上,见村子里并没有什么动静,便下山来了。当走到水桶前,只见一桶水不见了,里面却装满了一桶银元。

《红军与木匠》讲一个贫苦木匠因交不起租子,被反动派抓去坐牢。红军到了丽江后,将他从牢房里解放出来。木匠十分感激红军,积极为红军动员别的木匠一道扎筏子、摆渡。一次,筏子被江水冲翻了,不少战士落到水中,木匠急忙跳入江中,将红军战士一个个地救起来终于把红军安全地送到了对岸。《红军带来了丰收》以优美的幻想,讲述红军给纳西族人民带来了幸福:红军路过中甸桥头时,在那里休息、煮饭。红军走后,老百姓就用红军烧火煮饭时留下的灶灰当肥料撒到田里。刹那间,土地变得肥沃起来,连续三年获得了丰收。

纳西族民间故事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内容,题材十分广泛多样,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表现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在这一类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阿一旦的故事》以及《复仇》等。

明末清初,丽江木氏土司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使纳西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到清雍正二年,丽江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木氏土司的统治便受到削弱。这一时期,纳西族人民创作了《阿一旦的故事》等许多揭露封建领主的罪恶,反抗领主统治的作品。《阿一旦的故事》是许多关于阿一旦与木土司斗争的小故事的总称。相传,阿一旦生活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他出生在丽江县黄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父母是木土司的佃户。阿一旦小时候读过三年私塾,后因抵押地租到木土司家当农奴。他象牛马一般地劳动,却吃不饱、穿不暖,经常挨打受骂,阿一旦十分仇视木土司,便与其他佃人一道愚弄木土司。木土司将他恨入骨髓,想方设法要杀害他。他只得出逃大理一带,展转二十余年,才回到故里。

多少年来,纳西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阿一旦的故事,使阿一旦的形象日臻完美。阿一旦成了机智、幽默、勇敢和善于斗争的化身。《阿一旦的故事》在纳西族地区流传极广,几乎妇幼皆知。它成为传说故事中的精华部分,也是纳西族文学史中极可宝贵的一部分。

《阿一旦的诗》讲道:有一年的十月,百岁坊一家姓和的花园里开了一朵牡丹花,十月间天气虽说还不太冷,但十月开牡丹却是一件稀奇的事,丽江城里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丰收的征兆,有人说这里要出奇材伟人。一天,城里的大小官员和文人学士,都来到和家花园里赏花吟诗,祝贺十月开牡丹这件奇事。木土司认为这是好兆头,也想去凑兴。他坐上暖轿,带上阿一旦去赏牡丹。官员们见木土司来了,忙着出来迎接,互相寒暄了一番,接着,文人学士们就借咏牡丹来为木土司歌功颂德。有人将苍老的木土司比作鲜艳的牡丹,说牡丹赛过了不怕寒冷的梅花;有的说这牡丹是为木土司而开的,木家将重新兴盛起来。木土司听了非常高兴。这时,只听阿一旦大喊了一声:“我也题一首!”木土司和众官员大吃一惊,都用惊讶和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阿一旦不慌不忙地拿过纸笔,很快就写完并高声念道:“十月开牡丹,何必赛梅花,明年春三月,完了!”木土司一听,气得倒在床上。官员们一个个哑口无言,只好不欢而散。

《木家败》说的是:阿一旦家里只有一架破旧的脚碓,他妻子就靠这架破碓替人家舂米、舂饵块度日。日子久了,脚碓也渐渐坏了,但没有钱请人来修。阿一旦知道木老爷是不会给他工钱去修破碓的,便想了一个办法。一天清晨,有一个长工在舂饵块。舂饵块的碓是木土司派人从金沙江边运来的石头,从玉龙雪山上运来的木料,请来了高明的石匠、木匠造出来的。所以,舂起米来又轻又快,发出了“谷高干”、“谷高干”的声音。阿一旦听了,跑到木土司的卧室里,叫道:“老爷、老爷,兆头不好了!”“什么不好?”木老爷惊慌地从被窝里伸出半个头来问道。“您听,‘木家败,木家败’……”“混蛋,你说什么?”阿一旦一本正经地说:“那架脚碓说不吉利的话,‘木家败!’老爷你听。”“你说鬼话,等我来听听。”木老爷将信将疑,探起头来一听,果然那碓在重复地响着“木家败!木家败!”他越听越象,不由得脸都吓白了。阿一旦见了,又说一句:“老爷,这兆头真是不好哇!”木老爷这时皱起了眉头,大声喝道:“快去,拿把斧头把碓砍了当柴烧!”“这架碓还是新的,砍了多可惜,不如送给别人吧!”“不行,这岂不太便宜了……”木老爷摇摇头,心里有点舍不得。阿一旦忽然叫道:“有了,有了。”木土司气冲冲地问:“什么有了?”阿一旦又说道:“我家有一架碓,旧是旧了一点,但却会叫“木家旺!木家旺!”木土司一听,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那就把你家的那一架换过来吧。”“只要老爷喜欢的话,当然可以。”说时,阿一旦装出有些不愿意的样子。木老爷想了想说:“说过换就换,不许后悔!”阿一旦微笑着,立刻照木老爷的吩咐去做了。

《木老爷爬粮架》说:六月天,佃户、奴仆们都汗流浃背地忙着打麦子,木老爷却闲得发慌,便来找阿一旦寻开心。木老爷来到麦场,向阿一旦说:“阿一旦,那天你把我骗了,今天你能再骗我一次吗?”阿一旦说:“我可不敢再和您开玩笑了,如果父亲知道我又触犯了您,他会揍我的。”木老爷说:“这不怕,我叫他不要揍你。”阿一旦说:“不,老爷,这样吧,请你爬上粮架,看看我父亲是不是在家,如果他出去了就好了。”木老爷脱下了凉鞋,费力地爬上了粮架:“好了,阿一旦,你父亲不在家。”木老爷说着,手脚不住地颤抖,几乎从粮架上摔下来。阿一旦在下边看了,心里暗自诅咒道:“叫你也尝尝爬粮架的辛酸滋味。”一边回答:“是呀,我父亲一早就出去犁田了,挨黑才回来呢。”木老爷在粮架上发急道:“那你怎么骗我呢?”阿一旦得意地笑着说:“你不是叫我再骗你一次吗?”就这样,木老爷本来想报复阿一旦,却反被阿一旦又捉弄了一番。

《阿一旦的故事》对后来的讽刺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佃户与财主》、《主人与长工》、《迟到者的故事》、《山神爷愿你吃得饱饱的》等民间故事中,都可以看到阿一旦的影子。

在永宁纳西族中广泛流传的《复仇》(又称《迫害》),也是一篇较好地反映统治阶级的罪恶及阶级矛盾的作品,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司,名叫普卡拉翁,土司的老婆史普密既长得丑,又不会生育,但她是另一个大土司的女儿,所以土司也怕她三分。一天,土司带着家丁和猎犬去山上打猎,不料土司心爱的猎狗在赶马鹿时失踪了。土司找到山上的一家贫苦的老夫妇家里,发现老夫妇的独生女儿督娥淑蒙长得很漂亮,便目不转睛地把她盯上了。土司硬说这个姑娘是他的猎犬变的,命令家丁把姑娘抢走。老夫妇死活不让土司抢走姑娘,结果被凶狠的土司活活打死。普卡拉翁把督娥淑蒙抢回去后,怕老婆史普密知道,便把她藏在九层楼的经堂里,扬言说从西藏请来了一位“活佛”,他每天要向活佛学习念经。过了九年,督娥淑蒙生了一男一女,六岁的男孩叫哈及夹此,八岁的女孩叫哈及格若。九年来,督娥淑蒙的脸上没露过一丝笑容,她悄悄地把自己一家悲惨的命运告诉了年幼的儿女,因此,哈及夹此和哈及格若从小就仇恨他们的父亲,一天,狠毒的史普密知道了丈夫请来的并不是什么活佛,便立即用毒药毒死了土司,命家丁杀害督娥淑蒙。但是,史普密还不甘心,她还想斩草除根,杀害哈及格若两姐弟。可是,哈及夹此和哈及格若早已逃走了。史普密急了,立即派两个家丁去追赶两个孩子,要他们把两个孩子的心肝挖回来。两个家丁追赶了一天一夜,捉住了两个孩子,可是,他们被姐弟二人的哭诉哀求感动了,决定放走两姐弟。史普密知道两个家丁放走了两姐弟后,又派了两个渔夫去捉孩子,要渔夫把两个孩子丢到大海里。两个渔夫走了三天三夜,捉到了两个孩子,可是他们也被孩子的哭诉哀求感动了,又放了姐弟俩。史普密第三次派去捉姐弟俩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史普密的心腹,他捉到两个孩子后,不顾孩子的苦苦哀求,把弟弟抓起抛到岩下。这时,另一个被派来捉孩子的人不忍心看着两个孩子被杀害,便赶过去用力把史普密的心腹推到岩下去了。哈及格若得救了,她在两条大鱼的帮助下,渡过了大海,来到了一个很热闹的地方,意外地见到弟弟。原来,哈及夹此被推下岩子时,被一只仙鹤接住,驮到这里来了。大海这边,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没有土司和史普密那样的恶人,大家一块干活,和睦相处。两姐弟被一家没有孩子的人家收养,生活得很愉快。十几年又过去了,姐弟俩已长大成人,弟弟还练成了一手好武艺,尤其精通箭术。可是,这消息又让史普密知道了,便率领队伍,来攻打这个地方。人们被史普密的暴行激怒了,都愿意支持哈及夹此,向史普密应战。哈及夹此同他的伙伴们来到海边,等候着向史普密报仇。史普密带着队伍终于来了,她趁哈及夹此不备,一箭向他射来,射在哈及夹此的马鞍上。哈及夹此决心为死去的外祖父母和母亲报仇,便拉开弓,一箭射中了史普密的心窝。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被杀死后,史帝密的队伍便不战即溃,纷纷逃命去了。从此,姐弟俩同大家过上了没有土司,没有悲伤的幸福生活。

二、抨周封建婚姻制度,歌颂忠贞的爱情。在这一类故事中,流传最广泛,最有特色的是《达勒阿萨命》和《放猪栽桃》。《达勒阿萨命》有几种异文,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从前,在金沙江畔有一个村子。村前一层层的梯田,对江那边的山峰上有一堵巨大的石壁,叫做红石岩。村里一对贫苦的老夫妇有一个名叫达勒阿萨命的独生女儿。达勒阿萨命长到十五岁,品德人人称赞,伶俐个个夸奖,说到人材相貌,更是越看越美,越长越出色。她擅于弹口弦,又会唱调子,村里的姑娘都把她当作亲姐妹,小伙子们的眼睛更是跟着她转。火把节的夜晚,达勒阿萨命和全村的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在山岸的柳树林里,你唱我和,谈情说爱。有一个叫阿受的小伙子,为了向达勒阿萨命求爱,今晚也来参加过节。他勤劳勇敢,刚直不阿。他一个人放二三百只羊,有时遇到老虎和豹子,却能机灵地对付过去。有一次,木天王派来向邻居老大妈逼租的官,被他痛打了一顿,虽然后来他被官府抓去毒打,但他却不屈服,更恨官家了。因此,他早被达勒阿萨命悄悄地爱上了。当一堆堆柴火烧得正旺的时候,阿受把藏在心里的话向达勒阿萨命讲出来了,他深情地望着达勒阿萨命,等着姑娘回答。火光一闪一闪地映在达勒阿萨命苹果般的脸上,她羞涩地吹了一会儿口弦,终于向阿受倾吐了自己的爱情。直到夜深了,柴火快熄灭了,两人才各自回家。自此以后,他俩的爱情一天比一天深了。每当阿受放羊归来时,达勒阿萨命总是用歌声来迎接他。阿受一听到达勒阿萨命的歌声,也就应唱起来。这时,他俩准在山脚下去见面。秋天到了,这里的草渐渐枯黄,阿受又得到老林边有草的地方去放牧,要等第二年的春天才回家。两人只得依依惜别,盼着春天快些到来。每天傍晚,达勒阿萨命只听见鸟儿归窝时的啼鸣,却听不到阿受吆喝羊群的口哨声。这时,她总是一人跑到山脚下,想着此时阿受该在给羊儿喝盐水,该找个好睡处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不觉腊月到了。达勒阿萨命高兴起来了,因为再过一个月,阿受就会赶着羊群回来了。可是,灾难降临了。达勒阿萨命的美名被木天王听到了,他打发官员来到村里说亲。阿爹阿妈刹时象被几枚针儿扎在心上,连连向官员哀求,可是这有什么用呢,三天后,木天王派差官送来了聘礼,并决定腊月十四日迎娶。达勒阿萨命哭得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滚,只觉得自己好象跌落进万丈深坑,再也看不见天日。她痛哭着对阿爹阿妈说:“我死活也要跟阿爹阿妈在一起。决不嫁到那兽窝里去!”腊月十四日,木天王派了红绿花轿子来迎亲。媒人叫达勒阿萨命披上彩衣,坐上花轿,达勒阿萨命就是不理会。她依然穿着平常的衣服,骑上阿受留在家里的白骡子,对迎亲的人说:“要走就走吧!”迎亲的人只好依着她,跟着她走。达勒阿萨命骑在白骡子上沿着波涛翻滚的金沙江走着,不时回头向远别了的村子张望。她仿佛听到了阿爹阿妈的哭声,仿佛又看见阿受赶着羊群走出了山头。她心里悲愤交集,突然大声喊到:“阿受哥,我们下一生再作夫妻吧!”接着便狠狠地拍了拍白骡子。只见白骡子驮着她向江里纵身一跳。正在这时,呼呼地刮起大风,轰隆隆的雷声在空中响着,大地顿时一片漆黑。电光闪烁中,只见达勒阿萨命和白骡子腾空而起,飘到江对岸红石岩前面,便象张画儿似地贴上去了。迎亲的人吓得魂不附体,急急忙忙跑回去了。自此以后,每当火把节到来时,人们就想起了达勒阿萨命,村中的人都要向着红石岩祭奠她,表示对她的怀念与尊敬。据说,直到现在,还可以见到红石岩上达勒阿萨命骑在白骡子上晃动的影子呢。

《放猪栽桃》讲述安朱拉来米和孜浦孜德苴的爱情遭遇。故事说,安朱拉来米和孜浦孜德苴从小就在一起放猪、玩耍,长大后,他们相互爱上了。一次,他们把吃过的桃核种下,约定三年后来桃树下吹树叶,六年后来树下摘桃花,九年后来树下吃桃子。三年过后,桃树长叶了,安朱拉米来到树下等情人,可是孜浦孜德苴却没有来;六年过了,桃树开花了,安朱拉来米又来等情人,可是孜浦孜德苴仍然没有来,九年过了,桃子成熟了,孜浦孜德苴还是没有来。安朱拉来米伤心地咬破了指头,写了封血书请老鹰带给孜浦孜德苴。原来,孜浦孜德苴的后母不许他与安朱拉来米结婚,所惟不让她来与安朱拉来米相会。当孜浦孜德苴收到安朱拉来米的血书后,再也不顾后母的阻挠,毅然跑去与安朱拉来米相会。后来,经过斗争,终于把安朱拉来米娶回家来,但过了不久,孜浦孜德苴被抓去当兵,这时,他的岳母百般虐待安朱拉来米。安朱拉来米在无可奈何的境遇中,被迫投海自杀。等孜浦孜德苴回来不见了妻子时,他妹妹才告知安朱拉来米已自杀,并让他到海边去找。孜浦孜德苴悲伤地来到海边,大声呼喊妻子。这时,安朱拉来米的尸体突然浮出海面。他捞起妻子的尸体后,烧燃一堆大火,自己投入大火中自焚了。他俩死后,后母不让他俩的骨灰埋在一起,便用筛子把他俩的骨灰分开,把他俩分别埋在一条大河的两岸。过了不久,从两座坟上长出两棵大树,枝叶相交,连在一起。后母见了,又将两棵大树砍倒。但两块木片落在水里,却变成了一对黄鸭朝远方飞去了。故事表达了人们强烈追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

三、宣传无神论,反对迷信思想。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竭力利用迷信思想来维护其统治。但是,在严酷的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也逐步看清了统治阶级的这一险恶用心,于是产生了一些宣传无神论,反对迷信思想的作品。《吃鬼》讲道:有一年天旱,庄稼快枯死了,农民们就去问巫师是什么原因?巫师说:“是鬼在作怪,要捉了鬼后老天才会下雨。”第二天,巫师就要捉鬼了。他先悄悄地将一个用面做成的一尺多长的“鬼”放进草丛中,然后在大家的面前再来吃这个“鬼”。不料这一切被一个放羊人看见了。他这才知道巫师原来是搞鬼把戏来欺骗大家,为了惩罚巫师,放羊人也悄悄地把一些脏东西放到“鬼”的肚子里。第二天,巫师当着众人来吃“鬼”了。他从草丛中捉住“鬼”后,便大口大口地吃起“鬼”来,可是,“鬼”其臭无比,怎么也吃不下去,但又不能不吃。结果,巫师又呕又吐,当众大出其丑。

《山神和城隍》表现了人对神的否定。一天,山神为了夸耀自己受到人们的崇敬并不亚于城隍,便请城隍来山神庙作客。山神正在炫耀他的山神庙香火如何兴旺时,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只见一个粗眉大眼的青年农夫骑着一匹大马来到山神庙。可是,青年农夫既不向山神作揖,也不给城隍下跪,他歇了一会,又跨上马一阵风似的离开了山神庙。山神感到在城隍面前丢了脸,便施展法术,倾刻乌云翻滚,雷雨交加,迫使青年农夫只得回山神庙避雨。这时,青年农民找不到拴马的地方,就将马拴在山神的脖子上。这更气坏了山神,他又施展法术,顿时雷声大作,天昏地暗。马吃了一惊,向前一跳,便把山神从神台上拉了下来,摔个粉碎。城隍吓坏了,急忙逃之夭夭。

四、歌颂劳动,批判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石门关》及《燕子和葫芦》,可以算作是这一类故事中的佳作,《石门关》是这样讲的:石鼓镇上有个石鼓,石鼓对面有个石人。因此,这一带很早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个谜:“石人对石鼓,金银万万五,那个猜得着,买得丽江府。”镇上有个财主,可谓家财万贯,但贪得无厌,就是看到别人的一只鸡,也会眼红。于是,人们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山猫子”。山猫子知道了这个谜后,日思夜想,四处寻觅,很想破谜发大财。可是,他总是只能在梦里想。山猫子有个佃户,名叫双宝,是个打猎能手。一天,他追一只小鹿,追到了石岩前,只听见小鹿叫道:“石门开,石门开!”石岩就裂开了一道缝,等小鹿钻进去,裂缝又合拢了。双宝感到奇怪,回到家后同母亲商量了一阵,决定第二天去学着小鹿叫开石门。第二天,双宝来到石岩前,连叫了几声“石门开”,石门果然开了。他走进去一看,只见一派珠光宝气,到处堆满了珠宝和金银。双宝什么也不要,只拿了一架打猎的宝弓就走出来了。双宝得到宝弓的消息,传到了山猫子耳朵里,山猫子立即将双宝找来,追问双宝是怎样得的宝弓。双宝只得把详细经过向山猫子讲了一遍。山猫子听了,高兴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草,山猫子带上一个心腹来到石岩前叫开了石门。他进去一看,果然到处是金银珠宝,顿时欣喜若狂,抱着珠宝在金银堆里打滚。他带来的麻袋全装满了金银珠宝,可是还舍不得走,又脱下衣服来包,山猫子正在高兴的时候,石门“嘎吱”一响,又严严实实地关上了。山猫子就这样永远被关在石门里。从此,人们就把那座大石岩叫做“石门关”。

《燕子和葫芦》讲一只小燕子从窝里摔下来,把脚给摔伤了。一个好心的农夫见了,就给它治好了脚,然后把它放走了。第二年,燕子又飞回来了,它给了农夫一颗葫芦种子。农夫将葫芦种子种到地里,天天浇水。不久,葫芦子发芽串藤,越长越大,最后结了一个大葫芦,等葫芦成熟后,农夫把它摘下来划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珠宝。农夫很高兴,便把这些金银珠宝分给了寨子里的穷人。村里的财主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捉来一只小燕子,他把燕子的脚打断,又让它养好,然后再把它放走。第二年,燕子飞回来了,它也给财主一颗葫芦子。财主梦想着得到金银珠宝,急忙将葫芦子种下。不久,葫芦子又长出来了,而且也结了一个大葫芦。财主迫不及待地摘下葫芦,用刀划开一看,从里面钻出了无数条毒蛇,都一齐向财主扑去。财主没得到金银珠宝反被活活吓死了。这一类的故事,还有《鸡肉汤》、《两兄弟》、《王婆庙》等。

纳西族的寓言大多生动感人、寓意深刻,以《猫头鹰的话》、《五马换六羊》、《免和青蛙赛跑》、《乌鸦笑黑猪》等最为出色。

分享到:

TAG: 概况 纳西族 文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24982
  • 日志数: 89
  • 图片数: 19
  • 文件数: 58
  • 建立时间: 2008-11-19
  • 更新时间: 2017-1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